This book takes Wang Bi's "Notes on Zhou Y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aces the source of Wang Yixue's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Yi Xue, and makes a mor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is metaphysical thought and humanistic views, aimi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contribution of Wang Bi to complete the Confucian Taoist Society. This book argues that the "Lao" note "Yi" is the method and soul of Yi Xue's metaphysics, and the "Zhou Yi Note" is compatible with the two ideas of Confucianism; Wang Bi realized the metaphysics of Confucianism in his interpretation of Yi Xue, and his Taoist style showed Confucian feelings everywhere.(AI翻译)
孙萍:(著)
孙萍,河北邯郸人,中国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出版中心副编审,主要从事哲学、历史学图书的编辑出版。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玄学、易学等。参与编辑的出版项目主要有:中国哲学典籍大全、今注本二十四史、理解中国丛书等。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齐鲁文化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3年版。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影印1998年版。
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6年版。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岳麓书社1997年版。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李光地:《周易折中》,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李学勤主编:《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本》(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孙星衍:《周易集解》,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夫之:《周易内传》,载郑万耕主编《易学精华》,齐鲁书社2002年版。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版。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91年版。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册《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震:《汉上易传》,载郑万耕主编《易学精华》,齐鲁书社2002年版。
蔡尚思主编:《十家论易》,岳麓书社1993年版。
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陈荣捷:《朱子新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高晨阳:《儒道会通与正始玄学》,齐鲁书社2000年版。
高亨:《老子正诂》,《高亨著作集林》第五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98年版。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高怀民:《两汉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怀民:《宋元明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怀民:《先秦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龄芬:《王弼老学之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韩强:《王弼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侯敏:《易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侯外庐、赵纪彬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黄庆萱:《周易纵横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简博贤:《魏晋四家易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版。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金景芳:《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康中乾:《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兰甲云:《周易古礼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学勤:《周易溯源》,巴蜀书社2006年版。
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年版。
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林丽真:《王弼》,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版。
林丽真:《义理易学钩玄》,大安出版社2004年版。
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齐鲁书社1994年版。
林忠军:《周易郑氏学阐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刘玉建:《两汉象数易学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吕绍纲:《〈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吕思勉:《经子解题》,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人士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牟宗三:《才性与玄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潘德荣:《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2008年版。
钱穆:《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版。
钱穆:《庄老通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屈万里:《先秦汉魏易例述评》,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
束景南:《朱子大传》,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田永胜:《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王葆铉:《正始玄学》,齐鲁书社1987年版。
王树人:《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晓毅:《王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徐斌:《魏晋玄学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徐芹庭:《汉易阐微》,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
许抗生:《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齐鲁书社1991年版。
严平:《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树达:《周易古义·老子古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姚维:《才性之辨——人格主题与魏晋玄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殷鼎:《理解的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尹锡珉:《王弼易学解经体例探源》,巴蜀书社2006年版。
余敦康:《汉宋易学解读》,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余敦康:《何晏王弼玄学新探》,齐鲁书社1991年版。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海明:《玄妙之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张祥龙:《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郑成海:《王弼注易用老子疏证》,华正书局有限公司2008年版。
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意]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德]瓦格纳:《王弼〈老子注〉研究》,杨立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玄学与重玄学专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博主编:《中国哲学与易学——朱伯崑先生八十寿庆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白如祥:《王弼大衍义略论》,《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
蔡方鹿:《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
陈明:《王弼政治哲学的逻辑、价值与意义》,《哲学动态》2008年第8期。
邓习仪:《论孟子义利观的困境和出路》,《船山学刊》2006年第1期。
杜维明:《魏晋玄学的体验思想——试论王弼的“圣人体无”观念的哲学意义》,《燕园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冯友兰:《魏晋玄学贵无论关于有无的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高晨阳:《崇本息末:王弼玄学体系的建构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郝虹:《王肃〈周易注〉、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何善蒙:《王弼性其情浅释》,《兰州学刊》2006年第1期。
金春峰:《〈周易程氏传〉思想研究》,《中州学刊》1984年第4期。
康中乾:《玄学“言意之辨”中的“忘”》,《哲学研究》2004年第9期。
李兰芬:《“体无”何以成“圣”?——王弼“圣人体无”再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李兰芝:《易学的尚中思想》,《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李亚彬:《孔、孟、荀义利观研究》,《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
李延仓:《〈庄〉〈易〉关系浅论——兼论道家易》,《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林丽真:《〈周易〉 “时”“位”观念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周易研究》1993年第4期。
林忠军:《〈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刘梁剑:《王弼论体用关系》,《渤海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刘润忠:《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
刘述先:《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影响与局限》,《周易研究》1990年第1期。
裴传永:《试论王弼的社会政治思想》,《理论学刊》1997年第4期。
任文昭:《王弼及〈周易略例〉》,《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邵汉明:《原始儒家君臣观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4期。
沈顺福:《道与言》,《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施炎平:《朱熹对〈周易〉理性精神的阐发与创化》,《学术月刊》1995年第7期。
史少博:《〈周易正义〉:“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周易研究》2003年第5期。
田永胜:《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周易研究》1998年第3期。
王葆玹:《〈谷梁传疏〉所引王弼〈周易大演论〉佚文考释》,《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
王国梁:《从忠君到天下为公——儒家君臣关系论的演变》,《孔子研究》2000年第5期。
王晓毅:《“执一统众”与王弼易学革命》,《周易研究》1989年第2期。
王晓毅:《汉魏佛教与何晏早期玄学》,《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
王新春:《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温海明:《朱熹河图洛书说的演变》,《周易研究》2000年第4期。
吴愍山:《汉代易学及王弼注易》,《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许建良:《郭象、王弼与〈庄子〉》,《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余卫国:《“言意之辨”的发生与中西哲学的分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喻博文:《王弼易学的方法论思想》,《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3期。
张善文:《论王弼〈易〉学的“得意忘象”说》,《学术界》1994年第1期。
张善文:《王弼改定周易体制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张锡勤:《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
郑万耕:《朱熹易学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郭丽娟:《王弼易学哲学思想再探》,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年。
胡长芳:《韩康伯易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年。
蒋丽梅:《王弼〈老子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8年。
李海龙:《王弼〈周易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4年。
刘季冬:《王弼〈老子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3年。
刘乐恒:《〈程氏易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南金花:《王肃〈周易注〉及其易学思想》,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杨东:《王弼易学与程颐易学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2年。
杨天才:《〈周易正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张勇:《南北朝〈周易〉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5年。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