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kind of thinking culture there is, there must be what kind of aesthetic discourse. The reason why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has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also rooted in the unique thinking culture of Chinese famous ethnic groups. This book focuses on the "yin and yang two yi", a typical thinking and cultural paradigm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origin, rationality and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thinking paradigm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deeply interprets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is thinking paradig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concepts, categories, propositions and thoughts, and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shaping of this thinking paradigm on Zhou Yi, Confucianism, Taoism, poetry, painting theory, ecology, sports and many other cultural forms. From a special academic perspective, a new explo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has been made.(AI翻译)
仪平策:(著)
仪平策 男,1956年9月生,汉族,山东高密人。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一、十二届民盟中央委员。主要从事美学与文化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国审美文化通论》《中国美学文化阐释》《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趋势研究》(主编)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重要杂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独立承担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多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
李庆本等:(著)
李庆本 男,1965年10月生,汉族,山东莱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比较诗学的跨文化研究。出版《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美学》《跨文化视野:转型期的文化与美学批判》《中西文学比较》《跨文化美学:超越中西二元论模式》《跨文化阐释的多维模式》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含评论、译文)11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战国)荀况著,(唐)杨倞注:《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战国)吕不韦等著,(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汉)河上公注:《道德真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汉)刘安等编著,(汉)高诱注:《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汉)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
(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刘孝标注,朱铸禹汇校集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唐)李筌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华书局1985年版。
(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宋)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宋)邵雍著,郭彧整理:《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宋)苏轼原著:《东坡题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宋)魏庆之著,王仲闻点校:《诗人玉屑》,中华书局2007年版。
(宋)袁文撰,李伟国点校:《瓮牖闲评》,中华书局2007年版。
(宋)周敦颐撰,徐洪兴导读:《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宋)朱熹撰,李一忻点校:《周易本义》,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葛立方撰:《韵语阳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元)汤垕撰,马采标点注释:《画鉴》,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版。
(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
(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
(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清)华琳撰,黄凌整理:《南宗诀秘》,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清)刘熙载著,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清)钱杜著,赵辉校注:《松壶画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清)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清)王概:《芥子园画谱》,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清康熙十八年本。
(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华书局1965年版。
(清)郑板桥著,王其和点校、纂注:《板桥论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日]遍照金刚(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四部备要》(子部),中华书局1989年版,据明刻本校刊。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艺术类),齐鲁书社1995年版。
《太平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邓实等编:《美术丛书》,上海神州国光社1936年版。
高亨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李梦生注:《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王叔岷撰:《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王叔岷撰:《庄子校诠》,中华书局2007年版。
魏宏灿校注:《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许啸天注:《老子》,中国书店1988年版,据群学社1930年版影印。
于海晏编:《画论丛刊》,中华印书局1937年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法]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王宁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宋伟航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夏春梅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王嘉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哈罗德·布鲁姆:《误读图示》,朱立元、陈克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徐文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第2版),许春阳、汪瑞、王晓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杨若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日]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栾殿武译,中华书局2008年版。
[瑞士]埃米尔·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胡其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意]达·芬奇:《达·芬奇谈艺录》,刘祥英译,张竟无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匡钊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宋元明之部》,中华书局1982年版。
毕继民:《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陈传席:《艺史史话丛书——山水画史话》,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1年版。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陈良运:《艺·文·诗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陈野:《南宋绘画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程石泉著,俞懿娴编:《中国哲学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董欣宾、郑奇:《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原理论稿》,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杜道明:《通向和谐之路:中国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美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冯晓:《中西艺术的文化精神》,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傅抱石著,承名世导读:《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何加林:《凝视的空间:浅识山水画境界的契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胡经之、李建:《中国古典文艺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黄侃著,黄延祖重辑:《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黄寿祺等:《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黄维樑:《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蒋兆和著,刘曦林等整理:《蒋兆和人物画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靳之林:《绵绵瓜瓞与中国本原哲学的诞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孔智光:《中西古典美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建中、吴中胜、褚燕:《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庆本:《跨文化视野:转型期的文化与美学批判》,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李欣复:《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史》,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
李雪梅:《中西美术收藏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6年版。
刘怀荣:《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刘文英主编:《中国哲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中华书局2007年版。
吕澎:《溪山清远——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鸿增、马晓刚:《中国名画家全集:荆浩关仝》,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毛建波、江吟主编,张素琪编注:《板桥题画》,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版。
梅墨生:《山水画述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潘天寿著,徐建融导读:《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潘欣信主编:《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庞朴:《一分为三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庞朴:《中国文化十一讲》,中华书局2008年版。
彭莱编著:《古代画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齐白石著,张竟无编:《齐白石谈艺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曲辰:《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舒也:《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陶东风:《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汪涛:《中西诗学源头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王伯敏:《中国画的构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修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学仲:《中国画学谱》,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王瑶:《中国诗歌发展讲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王振复:《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韦宾:《唐朝画论考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吴甲丰:《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吴前衡:《〈传〉前易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吴中杰主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许琛等著:《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许明主编:《华夏审美风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成寅:《太极哲学》,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杨挺:《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叶子编著:《中国书画鉴藏通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仪平策:《中古审美文化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仪平策:《中国美学文化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尤汪洋等主编:《美术鉴赏》,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俞剑华注释:《宣和画谱》,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张少康:《文心与书画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甄巍:《油画与水墨:中西绘画艺术比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周积寅编著:《中国历代画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朱伯雄:《西方美术史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朱光潜:《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朱良志:《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辨》,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宗白华:《美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
蔡镇楚:《诗话研究之回顾与展望》,《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蔡钟翔、涂光社、汪涌豪:《范畴研究三人谈》,《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陈碧:《〈周易〉阴阳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
陈恩林:《论〈大一生水〉与〈老子〉及〈易传〉的关系——〈大一生水〉不属于道家学派》,《社会科学战线·道家研究》2004年第6期。
陈之佛:《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程琦琳:《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学术月刊》1992年第3期。
程琦琳:《论中国美学范畴网络体系》,《江海学刊》1997年第3期。
杜道明:《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总第19卷)。
黄黎星:《阴阳之道:智慧深蕴与美学启迪》,《“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姜彦文:《挺秀之中见精神——文徵明的〈双柯竹石图〉》,《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8年9月。
孔新苗:《水墨艺术的三种文化面相》,《文史哲》2003年第5期。
李红霞:《道家隐逸与唐代山水艺术关系初论》,《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李培裕:《形态与演进——论中国花鸟画的传统与发展》,《艺术理论》2008年4月。
李晓庵:《波臣画风与郎世宁肖像绘画》,《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刘大钧:《〈大一生水〉篇管窥》,《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
刘升辉:《论王维的水墨山水画艺术》,《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第3期。
刘应宗:《取移法与中国山水画》,《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吕少卿:《唐代山水画风略论》,《艺术百家》2006年第7期。
吕孝龙:《阴阳变易生生不息——论〈易经〉中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美学价值》,《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马力:《析古代画论中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安徽文学》2006年第10期。
毛宜:《花鸟画虚实空间的经营》,《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孟宪伟:《禅宗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彭修银:《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92年第4期。
秦全增:《论中国花鸟画构图》,《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0期。
饶玮:《论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的影响》,《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童娜娜:《浅谈国画的“中和”思想》,《艺术探索》2008年第2期。
王启兴:《唐代诗人兼画家述略》,《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2期。
王永梅:《谈中国画花鸟画的构图》,《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第4期。
王兆熊:《花鸟画与中西绘画观念比较》,《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叶舒宪:《“诗言寺”辨——中国阉割文化索源》,《文艺研究》1994年第2期。
仪平策:《“中和”范式·“阴阳两仪”·“一两”思维——中国美学精神的思维文化探源》,《周易研究》2004年第1期。
仪平策:《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仪平策:《中西美学和谐理念的两大范式》,《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
张丽珍:《中国古代阴阳观念概谈》,《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4期。
张玲丽:《自然与情感的互化——浅谈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点》,《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张岩:《中国画笔墨样式嬗变之道》,《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郑炜、林彬:《唐代美术: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5期。
朱岚:《〈周易〉美学的生命本体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朱良志:《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孔子研究》2003年第2期。
朱良志:《中国艺术观念中的“幻”学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郑直:《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技法演变》,四川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李绩:《唐写真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贾小琳:《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特点之比较》,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董蕊:《由意象到具象:水墨人物画造型转变的过程及意义》,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李谋超:《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见:《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杨苗苗:《中国花鸟画的独特性及其文化根源》,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荣宝斋画谱》(古代部分),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版。
纪江红编:《中国传世名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林泉高士》、《秋庭婴戏》、《全景花鸟》、《翎毛小品》、《墨花墨禽》、《鹊华秋色》、《晋唐古风》、《一片江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画经典丛书编辑组编:《中国人物画经典》,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历代书画》,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