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翻译市场发展60年研究》对翻译市场的性质、特点、构成要素及现状进行了宏观概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1949-2009)的翻译市场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翻译市场、转型时期的翻译市场以及市场经济时期的翻译市场,认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翻译市场属于封闭型的卖方市场,市场经济时期的翻译市场属于开放型的买方市场,现代意义上的翻译市场诞生于经济转型时期,并对这三个时期的翻译市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究,分析了各时期翻译市场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原因,最后对翻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A Study of 60 Years of China's Translation Market Development gives a macro overview of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divides the translation market of the 60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2009) into the translation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he translation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argues that the translation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lanned economy belongs to the closed type of the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belongs to the closed seller's market,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the market economy period belongs to the open buyer's market, and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the modern sense was born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these three periods is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market of the various periods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s analyzed and outlook is made.
[1][法]达尼尔·葛岱克:《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刘和平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2][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
[3][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4]薄洁萍:《记中央编译局翻译家群体: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光明日报》2011年6月27日。
[5]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艺术性翻译问题和诗歌翻译问题》,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曹旭东:《社会在变,翻译在变》,2014年,翻译百科(http://fanyi.baike.com/article-1394116.html)。
[7]曾长和:《商品交换的三类不等价现象与价值规律》,《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14期。
[8]査明建、谢天振:《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陈明远:《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续篇》,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10]陈秀兰:《新形势下翻译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第二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海南翻译公司2002年版。
[11]陈有进:《新中国60年翻译出版的马列著作》,《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12]陈玉莲:《翻译产业及其前景——上海世博会视角》,《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6期。
[13]陈忠良:《工程项目口译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4]陈众议:《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60年》,《中国翻译》2009年第6期。
[15]陈走明、陈群:《义乌翻译市场的调查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第82期。
[16]池建文、顾小放:《大型工程技术资料翻译的问题与对策》,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7]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语联网——创新的语言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创新模式探索》,《云翻译技术》2013年第1期。
[18]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翻译技术》,2013—2014年。
[19]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版。
[20]崔启亮、韦忠和、朱宪超:《2011—2012年中国语言服务业概览》,2013年,中国译协网(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3-04/27/content_5911383.htm)。
[21]崔启亮:《产业化的语言服务新时代》,《中国翻译》(增刊)2013年。
[22]崔启亮:《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PPT课件,2012年。
[23]崔启亮:《软件本地化常用工具揭秘》,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13375415987.html)。
[24]崔启亮:《信息技术驱动的软件敏捷本地化模式》,《全球化与本地化》2012年第1期。
[25]崔启亮:《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上海翻译》2013年第2期。
[26]范国平:《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60 周年》,《中国广播》2010年第6卷。
[27]方梦之:《翻译伦理与翻译实践——论我国部分英文版专业期刊的编辑和翻译质量》,《中国翻译》2012年第2期。
[28]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9]方鸣:《译林梦寻:记译林出版社》,《中国出版》1992年第7期。
[30]傅雷:《傅雷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31]傅雷:《致林以亮论翻译书》,转引自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2]顾爱彬:《解读李景端出版理念和译林现象》,《中华读书报》2006年9月27日。
[3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外国语》1998年第2期。
[34]郭薇薇、陈艳、康美红、孙晓梅:《关于中国四大城市翻译公司的调查报告》,2005年,中国译协网(http://www.tac-online.org.cn/fyhy/txt/2005-06/26/content_79916.htm)。
[35]何恩培:《语言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翻译》(增刊)2013年。
[36]何建军:《利用先进翻译技术产品促进翻译服务行业发展》,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37]何明星:《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60年》,《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第6期。
[38]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中省属科技情报机构的定位和选择》,2012年,中国科技情报网(http://www.chinainfo.gov.cn/Report/ArticlesView.aspx?aid=18267)。
[39]泓峻:《〈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傅雷文学翻译的境界》,《晶报·读书周刊》2009年9月5日。
[40]胡德香、姚振新:《湖北翻译市场及人才的现状与展望》,《教育广角》2011年第8期。
[41]胡舒立、霍侃、杨哲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中国改革》2012年第12期。
[42]胡耀亭主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事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43]胡毅:《浅析建立翻译服务行业相关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44]黄科:《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转引自于鹰、靳晓明主编《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三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5]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
[46]贾砚丽:《翻译服务企业的自身发展、行业自律与合作初探》,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第二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海南翻译公司2002年版。
[47]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48]姜椿芳:《团结起来,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49]蒋金才:《依维柯技术资料翻译工作的维护与管理》,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50]黎难秋:《新中国科学翻译60年》,《中国翻译》2010年第1期。
[51]李浩、金文:《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2011年,中国译协网(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1-09/28/content_4531176.htm)。
[52]李景端:《从季羡林一场官司的胜诉想到的》,《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
[53]李景端:《当前翻译工作的问题与呼吁》,《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
[54]李景端:《翻译出版风雨三十年》,《中华读书报》2008年5月14日。
[55]李景端:《外国文学出版的一段波折》,《出版史料》2005年第3期。
[56]李景端:《萧乾与金隄翻译〈尤利西斯〉的恩怨》,《出版史料》2004年第6期。
[57]李景贤:《我在外交部翻译处的日子》,《世界知识》2007年第11期。
[58]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转引自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编《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59]李亚舒、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0]李亚舒:《企盼合作,共创机译大业——记天津通译公司的翻译软件》,《中国科技翻译》1999年第1期。
[61]李智、王子春:《译者,异也——鲁迅“异化”翻译美学观之再阐释》,《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62]连彩云:《提升科技翻译工作对山西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用的对策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8年版。
[63]廖七一:《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外语教学》2009年第1期。
[64]《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5]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6]林文艺:《英文版〈中国文学〉作品翻译选材要求及影响因素》,《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67]刘德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经过》,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68]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辞典》,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69]刘习良:《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70]刘习良:《在庆祝2008国际翻译日·奥运风云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7—2008》,外文出版社2009年版。
[71]刘习良:《追忆“毛著”翻译》,《中国翻译》2009年第4期。
[72]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现代外语》1987年第2期。
[73]刘振华:《外交战略转变下的“四三方案”》,《中国档案》2009年第5期。
[74]龙刚:《翻译质量与翻译成本探微》,《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75]龙啸:《从外包到众包》,《商界》2007年第4期。
[76]鲁迅:《非有复译不可》,转引自吴龙辉等编《鲁迅全集》第二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7]陆燕:《众包翻译模式研究》,《上海翻译》2012年第3期。
[78]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9]马德明:《加强合作,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80]马祖毅:《中国翻译通史·现当代第三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83]彭蓉:《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转引自夏太寿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84]钱锦、胡晨寅:《从我国近20年进出口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上海海关学院学报》(增刊)2009年第S1期。
[85]秦文:《微软同声翻译软件能否替代人?》,《北京青年报》2012年11月26日。
[86]邱果等:《2011成都翻译产业发展定位与对策建议》,《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87]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88]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全国第二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海南翻译公司2002年版。
[89]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协作网通讯》,2001—2002年版。
[90]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91]盛光照:《翻译服务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92]施燕华:《外交翻译60年》,《中国翻译》2009年第5期。
[93]史馨红:《浅谈西安翻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大观周刊》2012年第11期。
[94]舒咏平:《品牌:传授双方的符号之约——“狗不理”品牌符号解读》,《现代传播》2011年第2期。
[95]宋祎凡:《翻译出版的社会历史性视野——上海译文出版社三十年图书出版概述》,《出版广角》2013年第3期。
[96]苏立群:《傅雷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97]孙集宽:《入世潮头谈翻译》,2004年,本地化网(http://www.globalization.com.cn/news/view.asp?id=198&keyword=DTP)。
[98]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
[99]藤原琉璃君:《对〈傲慢与偏见〉几个中译本的比较》,2007年,豆瓣读书论坛(http://www.douban.com/review/1111695/)。
[100]田传茂、丁青:《翻译经济学刍议》,《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01]田传茂:《略议翻译研究中的几个概念》,《语言与翻译》2011年第3期。
[102]田传茂:《市场翻译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03]田传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语言与翻译》2014年第3期。
[104]田传茂:《译者动机的类型与本质》,《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1期。
[105]王邦义:《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图示分析与现实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6期。
[106]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培训》,《中国翻译》2011年第1期。
[107]王传英:《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中国翻译》2014年第2期。
[108]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翻译》2002年第5期。
[109]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中国翻译》2008年第2期。
[110]王洪武:《2009年文学类图书出版综述》,《编辑之友》2010年第1期。
[111]王华伟、王华树编著:《翻译项目管理实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3年版。
[112]王辉耀:《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综述,360doc 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21/11/3045304_261524064.shtml)。
[113]王隆文:《文化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我国翻译立法的思考》,《中国翻译》2012年第6期。
[114]王绍祺、于鹰主编:《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一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5]王伟、周卫红:《一项对中国专职兼职翻译人员的问卷调查和统计结果分析》,《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期。
[116]王晓莉:《〈参考消息〉的风雨历程》,《档案天地》2009年第4期。
[117]王琢:《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中国数字图书馆1992年版。
[118]韦忠和:《2012及未来几年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翻译》2012年第3期。
[119]韦忠和:《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2014年,“韦忠和的翻译人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6f140101mimj.html)。
[120]韦忠和:《对第二届全国翻译工作会议的十点建议》,2012年,“韦忠和的翻译人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6f140101atfw.html)。
[121]韦忠和:《语联网到底是什么?我眼中的语联网》,2012年,“韦忠和的翻译人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6f1401019f3y.html)。
[122]文仕俊:《翻译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23]吴彬编:《中国对外广播史上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
[124]吴家彤:《中国西部地区翻译市场环境浅析与竞争策略》,《译苑》2011年第3期。
[125]吴水姊:《民族语文翻译事业60年》,2009年,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fangtan/2009-11/09/content_18851970.htm)。
[126]吴兴:《无锡市翻译协会行业管理实践》,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27]吴岩:《放出眼光来看》,《读书》1979年第7期。
[128]吴永波:《语言服务和语言技术的趋势和变化》,《全球化与本地化》2014年第2期。
[129]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30]向新、苏少之:《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131]谢莉:《全球翻译行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132]邢厚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要》,《中国翻译》2014年第1期。
[133]邢立、王莹:《说说新闻播音速度的快与慢》,《新闻传播》2009年第2期。
[134]邢学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企业经济》2014年第1期。
[135]许苏明:《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36]许心怡:《莫言:希望翻译家们多些“菠萝盖”》,2014年8月19日,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818/c87423-25487599.html)。
[137]薛暮桥:《试论广义的价值规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138]杨剑:《元培翻译:黑马与快剑》,《新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
[139]杨绛:《忆傅雷(代序)》,转引自傅雷译著《傅译传记五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140]杨榕、黄勤:《功能加忠诚》,转引自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41]杨英姿:《我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中国翻译》,2013年(增刊)。
[142]叶水夫:《再接再厉,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翻译事业而奋斗》,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143]叶永烈:《解读傅雷一家》,金城出版社2010年版。
[144]叶兆言:《怀念傅雷先生》,《中国翻译》2008年第4期。
[145]银恭喜:《关于当前翻译公司若干问题的思考》,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46]尹承东:《从毛泽东著作的翻译谈建国以来的中译外工作》,《中国翻译》2009年第4期。
[147]尹承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48]于鹰、靳晓明:《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三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9]袁爱国:《走进名著馆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坚强: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09年第3期。
[150]袁军:《语言服务:中国翻译行业的全新定位》,《中国翻译》2012年第5期。
[151]袁军:《语言服务的概念界定》,《中国翻译》2014年第1期。
[152]臧乃光:《我经历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始创期》,转引自王绍祺、于鹰主编《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一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3]詹成、索若楠:《电话口译在我国的一次重要实践》,《中国翻译》2012年第1期。
[154]张海祥:《〈参考消息〉的创刊与发展》,《中国档案》2011年第1期。
[155]张久春、蒋龙、姚芳:《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百年潮》2008年第11期。
[156]张美芳、胡雯雯:《目的论》,转引自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57]张乃惠:《翻译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与发展》,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58]张乃惠:《新形势下翻译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第二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海南翻译公司2002年版。
[159]张南军:《“南京会议”召开始末及影响》,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60]张南军:《当前中国翻译服务行业的状况》,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61]张南军:《翻译服务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及趋势》,《上海翻译》2006年第4期。
[162]张南军:《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63]张南军:《浅论翻译稿件的计字办法》,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64]张楠:《翻译稿酬提升难》,《新京报》2013年9月26日。
[165]张晓东:《中国服务外包业令世界刮目相看》,《人民日报》2010年8月24日。
[166]张辛民:《〈参考消息〉:从“内部刊物”到公开发行》,《党史博览》2007年第10期。
[167]张义柱:《刍议交换类型的演进及其交易性质变化》,《商业时代》2009年第21期。
[168]张韵之:《我的片段经历》,转引自王绍祺、于鹰主编《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一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69]赵杰:《翻译市场准入之我见》,2004年,中国企业在线(http://www.71ab.com/Readnews_3695.html)。
[170]赵宁:《Gideon Toury翻译规范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171]赵晏彪:《“联合国资料小组”诞生始末》,《中国艺术报》2013年7月26日。
[172]郑海凌:《译语的异化与优化》,《中国翻译》2001年第3期。
[173]郑伦金、吴世英:《中国翻译的标准化任重道远》,转引自夏太寿主编《中国翻译产业走出去——翻译产业学术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74]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中国翻译协会2012年版。
[175]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报告(概要),2014年,中国译协网(http://www.tac-online.org.cn/zhuanti/txt/2014-01/07/content_6594624.htm)。
[176]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中国翻译协会2011年版。
[177]中国翻译协会2011年语言服务产业调研工作组:《2011年中国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问卷调研分析报告》,中国翻译协会2011年版。
[178]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秘书处:《全球化与本地化》,2012—2014年。
[179]中国翻译协会编:《2010年中国语言服务产业问卷调研分析报告》,中国翻译协会2010年版。
[180]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181]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7—2008》,外文出版社2009年版。
[182]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秘书处:《翻译服务通讯》,2003—2005年。
[183]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秘书处:《全国第五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省信达雅翻译有限公司2005年版。
[18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史志编委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史志(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18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翻译服务规范(第1 部分):笔译》,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3年版。
[186]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翻译服务规范(第2 部分):口译》,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版。
[187]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版。
[18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89]中央编译局翻译服务部:《翻译市场浅析》,转引自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领导小组秘书处编《全国首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2001年版。
[190]仲善平、朱宪超:《加强行业整合,服务全球化——浅谈商业翻译服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翻译》2006年第1期。
[191]周海民:《出国护照话沧桑》,《上海滩》2010年第4期。
[192]周健钢:《走访〈泰坦尼克号〉译制组》,《电影创作》1998年第4期。
[193]周克希:《译边草》,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
[194]朱曾汶:《苦译六十年,稿费知多少》,转引自柳鸣九主编《译书记》,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
[195]朱钢华:《元培翻译 二次创业》,《新经济导刊》2012年第9期。
[196]朱宪超:《翻译服务领域现状浅析》,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7—2008》,外文出版社2009年版。
[197]朱宪超:《我国翻译产业的概念、形态及其他》,转引自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秘书处编《全国第五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省信达雅翻译有限公司2005年版。
[198]庄建:《人类文明的搬运工——写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 周年之际》,《中国翻译》(增刊)2013年版。
[199]左漠野:《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创办四十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0年第3期。
[200]Andrè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01]Anthony Pym,Training Translators and European Unification:A Model of the Market,Doctoral thesis,Paris: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Translation Service“Theory Meets Practice”Forum,2000.
[202]Benjamin B.Sargent,“Global Branding and the Terms of the Trade”,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12.(http://www.commonsen seadvisory.com/Default.aspx?Contenttype=ArticleDetAD&tabID=63&Aid=2934&moduleId=390.)
[203]Christiane Nord,“Scopos,Loyalty 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Target,No.1,1991.
[204]Christine Horne,“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Norms”,In Michael Hechter and Karl Dieter Opp(eds),Social Norm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1.
[205]Chuanmao Tian,A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Retranslations of Classic English Novels in Mainland China 1949-2009,Doctoral Thesis,Tarragona: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2014.
[206]CILT,Survey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2005 —Key Findings,(http://data.cilt.org.uk/research/languagetrends/2005/providers.htm).
[207]Daniel Gouadec,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7.
[208]Donald A.DePalma and Vijayalaxmi Hegde,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2013,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13.
[209]Douglas Robinson,Becoming a Translator(2 Edi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210]Douglas Robinson,Who 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
[211]Eugene A.Nida and 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9.
[212]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13]Fernand Boucau,The European Translation Market:Facing the Future,Brussels:EUATC EEIG,2005.
[214]Friederich Engels,1888,Engels to Margaret Harkness in London,(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88/letters/88_04_15.htm).
[215]Geoffrey Samuelson-Brown,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4.
[216]Gideon Toury,A Handful of Paragraphs on“Translation”and“Norms”,In Christina Schäffner(ed.),Translation and Norm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217]Gideon T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5.
[218]Gideon Toury,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Tel Aviv: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
[219]Johan Hermans and Josè Lambert,“From Translation Market to Language Management:The Implications of Translation Services”,Target,No.1,1998.
[220]John Milton,“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ublication”,In Anthony Pym,Miriam Shlesinger and Daniel Simeoni(eds),Beyo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8.
[221]Michael Cronin,“Globalization”,In Mona Baker and Gabriela Saldanha(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
[222]Michael Hechter and Karl Dieter Opp,“Introduction”,In Michael Hechter and Karl Dieter Opp(eds),Social Norm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1.
[223]Minako O’Hagan and David Ashworth,Translation-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a Digital World: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224]Mingwu Xu and Chuanmao Tian,“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A Reason for Retranslating—An Exploration of the Retranslation Boom in the 1990’s Mainland China”,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No.2,2014.
[225]Nataly Kelly and Donald A.DePalma,Global Market Sizing and Ranking FAQs,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12.
[226]Nataly Kelly and Robert G.Stewart,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2010,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10.
[227]Nataly Kelly,Donald A.DePalma and Robert G.Stewart,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2012,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12.
[228]Pierre Bourdieu,“A Conservative Revolution in French Publishing”,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s,1999.
[229]Pierre Bourdieu,“The Forms of Capital”,In John 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Greenwood,1986.
[230]Renato S.Beninatto and Nataly Kelly,Ranking of Top 30 Language Services Companies,Lowell,MA:Common Sense Advisory,Inc.,2009.
[231]Robert C Sprung,Translating into Success:Cutting-Edge Strategies for Going Multilingual in a Global Age,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
[232]Robert Ellickson,“The Evolution of Social Norms:A Perspective from the Legal Academy”,In Michael Hechter and Karl Dieter Opp(eds),Social Norm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1.
[233]Roberto Mayoral Asensio,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Manchester:St.Jerome,2003.
[234]Susan Bassnett and André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35]Theo Hermans,Disciplinary Objectives,2006,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Summer School(http://www.researchschool.org).
[236]Theo Hermans,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 ted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37]Thomas Voss,“Game-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Norms”,In Michael Hechter and Karl Dieter Opp(eds),Social Norm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1.
[238]“Translation Market: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2013,Transl atorsCafé.com(http://www.translatorscafe.com/cafe/translation-market.htm).
广西东兴京语参考语法
Reference Grammar of Dongxing Jing Language in Guangxi语言的韵律与语音的变化
The Rhythm of Language and Phonetic Changes苗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
A Study on the Syntactic Semantic Properties of Hmong Language中国乌孜别克族语言文化研究
Research on Chinese Uzbek Language and Culture金融摩擦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金融经济周期视角的研究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China's Economic Fluctuations:A View of 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