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cept of "open economy" first appeared 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4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summari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rad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opening up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that, it was not only repeated in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but also its connotation was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system in the past 40 years is also a process of open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is book reviews the basic trajectory of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system reform in the past 40 years, analyzes China's experience in achiev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China's path. It summarizes the bas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becoming a major trade and investment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for becoming a trading power and the Chinese model of using foreign capita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utbound investmen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to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China from participating in to leading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summarizes the open econom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und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Xi Jinping's idea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ew era as the latest realm of open econom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I翻译)
裴长洪:(著)
裴长洪,男,1954年5月15日出生,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与服务经济领域的研究,其博士论文《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于2000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等重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在国内外英文期刊发表英文论文十几篇,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原外经贸部颁发的研究奖项、一项研究成果于2008年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著作奖。199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973.9—1976.7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78.10—1981.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10—1997.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第一篇
裴长洪主编:《国际贸易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加拿大]黛布拉·斯蒂格:《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再设计》,汤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张斌、高培勇:《出口退税与对外贸易失衡》,《税务研究》2007年第6期。
裴长洪:《论转换出口退税政策目标》,《财贸经济》2008年第2期。
严才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涉外税务》2007年第3期。
卢中原:《利用财税政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求是·红旗文稿》2007年第5期。
裴长洪、彭磊:《当前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经贸》2009年第6期。
裴长洪:《全球治理视野的新一轮开放尺度:自上海自贸区的观察》,《改革》2013年第12期。
陈丽芬:《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战略研究》,《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1期。
杨志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研究》,《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1期。
余颖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战略研究》,《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1期。
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与主要特征》,《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李玉梅、桑百川:《国际投资规则比较、趋势与中国对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1期。
裴长洪:《“十三五”:迈向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期。
刘世锦:《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张军扩、余斌等:《追赶接力: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版。
高虎城:《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国际商报》2014年3月3日第1版。
盛斌:《建设国际经贸强国的经验与方略》,《国际贸易》2015年第10期。
第二篇
鲍宗豪:《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六大革命》,《开放导报》2000年第8期。
蔡昉:《超越人口红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曾强:《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陈文:《电子商务:先商务后电子》,《国际商报》2000年7月25日。
陈新平:《透视美国新经济现象》,《金融时报》2000年8月19日。
陈勇兵、李伟、钱学锋:《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世界经济》2011年第12期。
程大中:《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杨雪冬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范柏乃、王益兵:《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4期。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开放导报》2000年第8期。
高文:《21世纪计算机技术展望》,《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22日第16版。
谷源洋:《大推断——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黄卫平等:《走向全球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李扬等:《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林桂军、邓世专:《亚洲工厂及关联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1期。
吕本富:《中国网络经济的脚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6日。
裴长洪:《电子商务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0期。
裴长洪:《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财贸经济》2005年第9期。
裴长洪:《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与启示》,《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裴长洪:《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若干分析》,《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2期。
裴长洪、彭磊、郑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种总结》,《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裴长洪、杨志远:《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相关性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1期。
裴长洪、郑文:《我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理论分析:1985—2030》,《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裴长洪、刘洪愧:《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彭松建:《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秦敬云、陈甬军:《我国经济增长率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与预测》,《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谈世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汪向东、刘满强:《网络的挑战——互联网对发展的影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王梦奎:《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的作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王汝林:《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00年。
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2期。
许和连、赖明勇:《出口导向经济增长(ELG)的经验研究:综述与评论》,《世界经济》2002年第3期。
杨长湧:《“十五”以来我国进口特点、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
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鞠建东、余心玎:《全球价值链上的中国角色:基于中国行业上游度和海关数据的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李昕、徐滇庆:《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裴长洪:《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
张亚斌、李峰、曾铮:《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构建及其指标化——基于GPNS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盛斌:《建设国际经贸强国的经验与方略》,《国际贸易》2015年第10期。
钟山主编:《中国外贸强国发展战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新视角》,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年版。
Amit,M.,and Wei S.,“Service of Shoring,Productivity,and Employment: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IMF Working Paper,2005.
Bhattacharya R.,Patnaik I.,Shah A.,“Export Versus FDI in Services”,World Economy,Vol.35,No.1,2012.
Bustos P.,“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1,No.1,2011.
Christen E.M.,Francois J.F.,“Modes of Delivery in Service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Ciccone,Antonio,and Robert E.Hall,“Productivity and the Density of Economic Activ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6,No.1,1996.
Francois,J.and Hoekman B.,“Service Trade and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8,No.3,2009.
Grossman,G.,and Maggi G.,“Diversity and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0,No.5,2000.
Hill,T.P.,“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 of Income & Wealth,Vol.23,No.4,1977.
Jeffrey,R.,“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the services of facto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8,No.2,2006.
Jensen J.,Tarr D.G.,“Deep Trade Policy Options for Armenia:The Importance of Trade Facilitation,Services and Standards Liberalization”,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Vol.6,No.1,2012.
Krugman,Paul,“Scale Economic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0,No.5,1980.
Kurata,H.,Ohkawa T.,and Okamura M.,“Market Size and Firm Location in a Service Industr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19,No.1,2011.
Lileeva,A.and D.Trefler,“Improved Access to Foreign Markets Raises Plantlevel Productivit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21,No.2,2010.
Markusen,J.R.,Strand B.,“Adap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Business Services”,World Economy,Vol.32,No.1,2009.
Markusen,J.,Rutherford T.F.,and Tarr D.,“Trade and direct investment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for expertise”,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8,No.1,2005.
Melitz,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Economeirica,Vol.71,No.6,2003.
Melvin,J.,“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A Heckscher-Ohlin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7,No.5,1989.
Sampson,P.and R.Snape,“Identifying theIssues in Trade in Services”,World Economy,Vol.8,No.2,1985.
第三篇
蔡春林、姚远:《美国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及对中国借鉴》,《国际贸易》2012年第9期。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逯宇铎:《FDI对我国民族工业的侵蚀效应分析——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财贸经济》2008年第11期。
裴长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工业发展模式》,《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3期。
裴长洪:《论我国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期。
裴长洪:《用科学发展观丰富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
裴长洪:《我国利用外资30年经验总结与前瞻》,《财贸经济》2008年第11期。
裴长洪:《中国吸收外资:21世纪初的情况与问题》,方志出版社2008年版。
裴长洪:《实现我国吸收外商投资新跨越》,《国际贸易》2011年第9期。
裴长洪:《对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再思考》,《国际贸易》2012年第9期。
裴长洪:《从需求面转向供应面: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新趋势》,《财贸经济》2013年第4期。
裴长洪、刘洪愧:《我国外经贸稳中向好趋势与供给侧改革任务》,《国际贸易》2017年第5期。
桑百川:《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12期。
世界银行:《〈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世界银行集团:《2008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王国刚:《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经济主权、重点和步骤》,《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王洛林、裴长洪、徐鸣:《国有企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认识与政策建议》,《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3、4期。
薛敬孝、韩燕:《FDI并购与新建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余永定:《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业的应对战略》,《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9期。
Aliber,R.Z.,A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1970.
Buckley,Peter J.,Mark Casson,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New York Holmes and 40 Meiers,1976.
Dunning,John 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llen & Unwin,Vol.3,No.3,1981,pp.175-176.
Hymer,Stephen.H.,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M.A.MIT Press,1976.
Kindleberger,Charles P.,American Business Abroad,New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Kojima,Kiyoshi,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1978.
Markowitz,H.M.,“Portfolio Selection: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s”,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Actuaries,Vol.119,No.1,1959,pp.243-265.
Peter K.,Schott,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NBER,Working Paper,2006.
Ross,S.A.,“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Vol.13,No.3,1976.
第四篇
安佰生:《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认知、制度与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5期。
曾刚、赵海、胡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陈道富:《中国金融展望2020》,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杜奇华:《国际投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杜焱:《大国市场及其特定优势》,《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冯维江:《“开发区”走出去: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实践》,《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2期。
何予平、秦海菁:《全球化中的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霍建国:《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李桂芳:《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李继学:《中资企业:澳门经济的半壁河山》,《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第1期。
李学京:《标准化综论》,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版。
李钟山:《着眼全球矿产资源配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2期。
梁咏:《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与风险防范》,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欧阳峣、刘智勇、生延超等:《大国综合优势论纲》,《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裴长洪:《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财政监督》2017年第3期。
裴长洪、樊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特定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
裴长洪、王镭:《中国内地企业在港澳投资概述》,《财贸经济》2002年第5期。
裴长洪、于燕:《“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扩大开放》,《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10期。
施宏:《构建我国海外资产安全防控与监管体系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2期。
隋平:《海外并购交易融资法律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王元璋、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当代财经》2011年第3期。
王跃生、陶涛:《再论FDI的后发大国模式:基础、优势与条件》,《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
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经济导报》1999年4月29日,8月2日,9月4日,9月6日,11月22日。
杨大楷等:《香港红筹股公司实证分析》,《投资与合作》1999年第3、4期。
杨凤鸣、李淼:《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文本问题及修正建议》,《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2期。
叶军:《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第2期。
张碧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估:综合评分法及应用》,《财贸经济》2012年第2期。
郑厚清:《“走出去”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理论与方法》,《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2期。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1中国外资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Dunning,J.H.,“Explaining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In Defence of the Eclectic Theor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44,No.4,1979,pp.269-295.
Dunning,J.H.,“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Vol.117,No.1,1981,pp.30-64.
Dunning,J.H.,“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19,No.1,1988,pp.1-31.
Hymer,S.,“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Doctoral Dissertation,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60.
Black,D.,Henderson,V.,“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7,No.2,1999,pp.252-284.
Bertin,G.,Kindleberger,C.P.,“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A Symposium”,Journal of Finance,Vol.24,No.2,1970.
Hymer,S.,Rowthom,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ligopoly:The Non-American Challenge”,1969.
Head,K.,J.Ries,and D.Swenson,“Agglomeration Benefits and Location Choice:Evidence from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38,No.3-4,1995,pp.223-247.
Kogut,B.,“Normative Observ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Value-Added Chain and Strategic Group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15,No.2,1984,pp.151-167.
Lall,Sanjaya,“Determinants of R&D in an LDC:The Indian Engineering Industry”,Economics Letters,Vol.13,No.4,1983,pp.379-383.
Markusen,J.R.,and A.J.Venables,“The Theory of Endowment,Intra-industry and Multi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52,No.2,2000,pp.209-234.
Osborne,D.,and Gaebler,T.,“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MA:Addison-Wesley,1992.
Raffaello,B.,“FDI Inflows,Agglomerationand Host Country Firms’Size:Evidence from Italy”,Regional Studies,Vol.41,No.7,2007,pp.963-978.
Smith,D.F.,and R.Florida,“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Location: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 Affiliated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in Automotive-related Industr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36,No.1,1994,pp.23-41.
Philip McCann,Tomokazu Arita,and Ian R.Gordon,“Industrial Clusters,Transactions Cos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MNE Location Behaviour”,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Vol.11,No.6,2002,pp.647-663.
Wells,L.T.,“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MIT Press,1983.
Cantwell,John and Tolentino,Paz Estrella,“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No.139,1990.
Luger,Michael I.and Sudhir Shetty,“Determinants of Foreign Plant Start-Ups in the United States:Lessons for Policy-Makers in The Southeast”,Vander Bu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Vol.18,1985,pp.223-245.
Ozawa,Terutomo,“Cross-Investments Between Japan and the EC:Income Similarity,Technological Congruity and Economies of Scope”,1992.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7,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第五篇
[美]阿里夫·德里克:《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俞可平译,《战略与管理》1993年第1期。
陈建省:《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杨春学等译,《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4期。
董军:《欧盟为何充当气候“急先锋”》,《中国经营报》2009年12月12日。
[美]丹尼尔·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工秋石:《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杨春学等译,《当代财经》2009年第12期。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荆林波、袁平红:《全球化面临挑战但不会逆转——兼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财贸经济》2017年第10期。
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路甬祥:《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瞭望》2009年第3期。
曼瑟尔·奥尔森、陈郁:《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奈瑞·伍茨:《全球经济治理:强化多边制度》,《外交评论》2008年第12期。
裴长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地位》,《国际贸易》2010年第6期。
裴长洪:《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3期。
王国兴、成靖:《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国际展望》2010年第3期。
王平:《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外篇)》,《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12期。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11月24日第1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12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
习近平:《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2016年。
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1日第3版。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9月5日第3版。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6年。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张茉楠:《“特朗普主义”下的逆全球化冲击与新的全球化机遇》,《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Alvaredo et al.,“World Inequality Report:2018”,2017.
Bairoch,P.,Economics and World History:Myths and Paradoxe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93.
Charles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6,No.4,1973,p.744.
Constantinescu,C.,A.Mattoo and M.Ruta,“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Cyclical or Structural?”,IMF Working Paper,2015.
David,Held,Democracy and the Global Order:From the Modern State to Cosmopolitan Governance,Polity Press an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Frankel,J.,“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Growth:Ends of Trends?”In:Onofri P Ⅱ Grande Sconvolgimento,Bologna:II Mulino,2016.
Gregory Chin,“GLOBAL GOVERNANCE:Shaping the Post-Crisis Order with out a Silver Bullet”,Global Perspectives Magazin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2010.
Horst Siebert,Global Governance:A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Economy,Berlin:Springer,2003.
Jean-Claude Trichet,Global Governance Today,Keynote address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New York,2010.
John Lipsky,“Asia,the Financial Crisis,and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Speech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Conference,Santa Barbara,California,2009.
Jonathan Gruber,Jonathan,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New York:Worth Publishers,200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George Washingt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Economics,No.3,1995,pp.754-756.
Paul Hirst,Grahame Thempson,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Blackwell Publishers,1999.
Samuelson,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Vol.36,No.4,1954,pp.387-389.
Taylor,P.,“The Way the Modern World Works:World Hegemony to World Impasse”,New York:Wiley,1996.
Timmer,M.P.et al.,“Slicing Up Global Value Chain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28,No.2,2014,pp.99-118.
UNCTAD,“Global Value Chains and Development—Investment and Value-Added Trade in the Global Economy(A Preliminary Analysis)”,Geneva,2013.
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Geneva,2016.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Geneva,2016.
UNCTAD,“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Facts and Figures”,Geneva,2017.
World Bank et al.,“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7:Measuring and AA3:A22nalyzing the Impact of GVC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7.
第六篇
陈德铭:《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版。
陈德铭:《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对外开放30年探索》,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版。
陈勇兵、李伟、钱学锋:《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世界经济》2011年第12期。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2期。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2007年,第286—287、311页。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012年,第22页。
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 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人民日报》2006年4月24日。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7年,第28页。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2002年,第5、24页。
江泽民:《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李杨、张汉林:《完善进口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际贸易》2012年第4期。
刘宏:《“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内涵》,2017年,人民论坛网。
罗知、郭熙保:《进口商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44—45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张延、张轶龙:《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2期。
裴长洪:《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增长与结构变化分析(1995—2011)》,《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裴长洪:《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4期。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30年》,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版。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吸收外资30年》,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版。
[苏]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薛荣久:《国际经贸理论通鉴》下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第25—27页。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2008年,第93、108页。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2010年,第43页。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央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第539页。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000年,第1389—1399页。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0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2017年。
Aplpleyard,Dennis R.,International Economics,Boston,Irwin,2000.
Cavallo Michele,Landry,Anthony,“The Quantitative Role of Capital Goods Imports in US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0,No.2,2010,pp.78-8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World Robotics Report 2017”,2017.
Kanta Marwaha,Akbar Tavakoli,“The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and Imports on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 from Four Asian Countries(1970 1998)”,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Vol.58,No.3,2004,pp.399 413.
Nikolic,Goran,“On Vergence of the Export Structure of Romania,Croatia,Serbia and Bosnia-Herzegovina to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Dema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Panoeconomicus,Vol.58,No.3,2011,pp.393-406.
Robertson,R.,“Globalization: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London England Sage Publications,Vol.69,No.3,1992,pp.134-136.
Sousa,Teresa,“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Imports of Oil in a Small Open Economy”,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Vol.10,No.1,2011,pp.35-60.
The Committee for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2017:Richard Thaler’s Contributions to Behavioral Economics.
UÇaki,Harun;Arisoy,̇Ibrahim,“An Analysis of Causality Among Productivity,Export and Import in Turkish Economy”,Ege Academic Review,Vol.2,2011,pp.110-132.
UNCTAD,“Information Economy Report 2017:Digitalization,Trade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17.
Waters,Malcolm,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1995.
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17:Intangible Capital in Global Value Chains”,Geneva,2017.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聚焦“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农村发展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Report(2020)Focusing on the R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中国蔬菜产业政策发展及评价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electing and Replacing Mechanism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 on Their Monitoring Roles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2017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