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钟仁:《北宋李之仪诗词用韵研究》,刘晓南、张令吾:《宋辽金用韵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白钟仁:《北宋山东诗文用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1年。
鲍明炜:《李白诗的韵系》,《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鲍明炜:《白居易元稹诗的韵系》,《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方言调查组:《桐庐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蔡嵘:《浙江乐清方言音系》,《方言》1999年第4期。
曹志耘:《严州方言研究》,《中国语学研究·开篇》单刊NO.7,东京好文1996年版。
曹志耘、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国语学研究·开篇》单刊NO.12,东京好文2000年版。
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曹志耘:《浙江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6年第3期。
曹志耘:《吴语婺州方言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常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常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陈昌仪:《赣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陈承融:《平阳方言记略》,《方言》1979年第1期。
陈海波、尉迟治平:《五代诗韵系略说》,《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
陈立中:《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张氏泽存堂本,中国书店1982年版。
(元)陈世隆:《宋诗拾遗》,《新世纪万有文库》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新、张如安、叶石健等:《〈全宋诗〉 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下),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陈忠敏:《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与历史层次分析法》,中华书局2013年版。
程垂成:《从白居易讽喻诗的用韵看元和魂痕分用的现象》,《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程朝晖:《欧阳修诗词用韵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
赤松祐子:《真诰诗文押韵中所见的吴语现象》,徐云扬:《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95年版。
储泰松:《施护译音研究》,《薪火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储泰松:《唐代的秦音与吴音》,《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
储泰松:《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戴昭铭:《天台方言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丁邦新:《魏晋音韵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十五,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5年印行。
丁邦新:《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苏州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丁邦新:《历史层次与方言研究》,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宋)丁度等:《集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述古堂影宋钞本1985年版。
丁锋:《〈博雅音〉 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丁启阵:《秦汉方言》,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丁治民:《辽韵考》,《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
丁治民:《金末道士侯善渊诗词用韵与晋南方言》,《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3期。
丁治民:《〈全宋诗〉 校勘举隅》,《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5期。
丁治民:《宋代川籍诗人用韵中的歌豪通押新证》,《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
丁治民:《唐辽宋金北京地区韵部演变研究》,黄山书社2006年版。
丁治民:《宋代徽语考》,《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期。
东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阳市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董炳辉:《中古“涯”字韵属证》,《语文研究》1981年第2期。
杜爱英:《北宋江西诗人用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1998A年。
杜爱英:《北宋诗僧德洪用韵考》,《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B年第1期。
杜爱英:《〈汤显祖诗文集〉 韵文的标点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清)杜文澜:《古谣谚》,中华书局1958年版。
(清)樊腾凤:《五方元音》,《续修四库全书》第26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方松熹:《舟山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方松熹:《义乌方言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方松熹:《义乌方言》,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冯蒸:《中古果假二摄合流性质考略》,《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4期。
冯蒸:《〈尔雅音图〉 音注所反映的宋初四项韵母音变》,程湘清:《宋元明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冯志白:《陆游诗的入声韵系》,《南开学报》1991年第1期。
冯志白:《陆游古体诗的用韵系统》,《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傅国通、蔡勇飞等:《吴语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1期。
葛毅卿:《隋唐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耿振生:《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耿振生:《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耿志坚:《中唐诗人用韵考》,《声韵论丛》第三辑,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
耿志坚:《晚唐及唐末、五代僧侣诗用韵考》,《声韵论丛》第四辑,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古屋昭弘:《韵书中所见吴音的性质》,徐云扬:《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95年版。
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管锡华:《校勘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国赫彤:《从白居易诗文用韵看浊上变去》,《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台州金石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金)韩道昭著,宁忌浮校订:《校订五音集韵》,中华书局1992年版。
何大安:《六朝吴语的层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第4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3年印行。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何薳著,张明华点校:《春渚纪闻》,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胡明扬:《三百五十年前苏州一带吴语一斑—— 〈山歌〉 和 〈挂枝儿〉 所见的吴语》,《语文研究》1981年第2期。
胡明扬:《海盐方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胡运飙:《吴文英张炎等南宋浙江词人用韵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华学诚:《周秦汉方言研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元)黄公绍、熊忠著,宁忌浮整理:《古今韵会举要》,中华书局2000年版。
黄仁瑄:《〈四分律〉 之玄应“音义”校勘举例》,《语文研究》2013年第3期。
黄仁瑄:《慧琳 〈一切经音义〉 校勘十例》,《语言研究》2014年第3期。
黄晓东:《浙江临海方言音系》,《方言》2007年第1期。
黄笑山:《〈切韵〉 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江苏省公安厅《江苏方言总汇》编写委员会:《江苏方言总汇》,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蒋冰冰:《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蒋冀骋:《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蒋冀骋:《王梵志诗用韵考》,蒋冀骋:《敦煌文献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金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金华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华县志编纂委员会:《金华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雪莱:《罗隐诗用韵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金雪莱、黄笑山:《中古诗文用韵考研究方法的进展》,《语言研究》2006年第3期。
金有景:《关于浙江方言中咸山两摄三四等字的分别》,《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
开化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化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丽水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丽水地区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丽水市志编纂委员会:《丽水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赖江基:《从白居易诗用韵看浊上变去》,《暨南学报》1982年第4期。
(明)兰廷秀:《韵略易通》,《续修四库全书》第2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黎新第:《形声字读音类化现象探索》,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
黎新第:《在辽代石刻韵文中见到的辽代汉语语音》,《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1期。
黎新第:《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庚青、东钟相混》,“第四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会议论文,2012年。
李爱平:《金元山东词人用韵考》,《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
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军:《〈切字捷要〉 研究》,中华书局2015A年版。
李军:《江西赣方言历史文献与历史方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B年版。
李蓝:《论“做”字的音》,《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
李荣:《隋韵谱》,《中国语文》1961年第10—11期。
李荣:《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
李荣:《温岭方言语音分析》,《中国语文》1966年第1期。
李荣:《音韵存稿》,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李荣:《论李涪对 〈切韵〉 的批评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全6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申:《徐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
李文泽:《史炤 〈资治通鉴释文〉 与宋代四川方音》,《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李文泽:《宋代语言研究》,线装书局2001年版。
李无未:《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李无未、李红:《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李新魁:《宋代汉语韵母系统研究》,《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李新魁:《近代汉语全浊音声母的演变》,李新魁:《李新魁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3年版。
(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廖珣英:《关汉卿戏曲的用韵》,《中国语文》1963年第4期。
廖珣英:《诸宫调的用韵》,《中国语文》1964年第1期。
临海市志编纂委员会:《临海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林长伟:《陆游诗用韵中“浊上变去”的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林晓晓:《吴语路桥方言的音韵特点》,《台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林晓晓:《浙江台州路桥方言同音字汇》,《方言》2012年第2期。
林亦:《黄庭坚诗文用韵考》,《广西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林亦:《百年来的东南方言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丹青:《南京话音档》,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刘根辉、尉迟治平:《中唐诗韵系略说》,《语言研究》1999年第1期。
刘红花:《〈广韵〉 所记方言词》,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君惠等:《扬雄 〈方言〉 研究》,巴蜀书社1992年版。
刘纶鑫:《浊上变去见于南宋考》,《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刘民钢:《上海话语音简史》,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刘青松:《宋元时入声韵尾的消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刘晓南:《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的阴入通押现象》,《语言研究》音韵学专辑,1998A年。
刘晓南:《南宋崇安二刘诗文用韵与闽北方言》,《中国语文》1998B年第3期。
刘晓南:《宋代闽音考》,岳麓书社1999年版。
刘晓南:《朱熹与闽方言》,《方言》2001A年第1期。
刘晓南:《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古汉语研究》2001B年第1期。
刘晓南:《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的阴入通押现象》,刘晓南、张令吾:《宋辽金用韵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版。
刘晓南:《中古以来的南北方言试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刘晓南:《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刘晓南:《汉语历史方言语音研究的几个问题》,《励耘学刊》第1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刘晓南、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3期。
刘晓南、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古汉语研究》2007A年第3期。
刘晓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B年版。
刘晓南:《宋代四川方音概貌及“闽蜀相近”现象》,《语文研究》2008年第2期。
刘晓南:《毛氏父子吴音补正》,《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刘晓南:《历史方音的文献研究方法论》,郭锡良、鲁国尧:《中国语言学》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刘晓南:《元祐新制与宋代叶韵》,《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
刘晓南:《〈诗集传〉 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长江学术》2015年第1期。
刘晓南:《程朱二氏“四声互用”说考源》,《古汉语研究》2016年第4期。
龙游县志编纂委员会:《龙游县志》,中华书局1991年版。
鲁国尧:《宋代辛弃疾等山东词人用韵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鲁国尧:《宋代苏轼等四川词人用韵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八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鲁国尧:《宋词阴入通叶现象的考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1986A年版。
鲁国尧:《元遗山诗词用韵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B年第1期。
鲁国尧:《〈南村辍耕录〉 与元代吴方言》,《中国语言学报》编辑委员会:《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鲁国尧:《宋代福建词人用韵考》,吕叔湘等:《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鲁国尧:《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中国语言学报》编委会:《中国语言学报》第四期,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鲁国尧:《宋元江西词人用韵研究》,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鲁国尧:《〈卢宗迈切韵法〉 述评》,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鲁国尧:《“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中国语文》2002年第6期。
鲁国尧:《泰州方音史和通泰方言史研究》,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A年版。
鲁国尧:《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B年版。
鲁国尧:《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我的“结合论”》,《汉语学报》2007年第2期。
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文集:衰年变法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陆志韦:《记邵雍 〈皇级经世〉 的“天地语音”》,陆志韦:《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吕叔湘:《丹阳方言语音编》,语文出版社1993年版。
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科学出版社1961年版。
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
罗德真:《王安石诗词用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罗杰瑞著:《汉语概说》,张惠英译,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罗立方:《陈子昂诗歌用韵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用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马重奇:《〈南音三籁〉 曲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马重奇:《明末上海松江韵母系统研究——晚明施绍莘南曲用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马君花:《〈资治通鉴音注〉 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马宗霍:《音韵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31年版。
(宋)毛晃增注,(宋)毛居正重增:《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缪树晟:《四川方言词语汇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聂鸿音:《回鹘文 〈玄奘传〉 中的汉字古音》,《民族语文》1998年第6期。
宁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海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磐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磐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裴宰奭:《宋代绍兴词人用韵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A年第1期。
裴宰奭:《宋代临安词人用韵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1996B年。
裴宰奭:《宋代入声字韵尾变迁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4期。
漆凡:《明代浙江诗人用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钱毅:《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钱毅:《〈全宋诗〉 韵字、标点正误》,《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3期。
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08年。
钱毅:《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支鱼通押现象考察》,《语文研究》2011年第4期。
钱毅:《宋代江浙诗歌合韵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青田县志编纂委员会:《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庆元县志编纂委员会:《庆元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秋谷裕幸、曹志耘:《浙江庆元方言音系》,《方言》1998年第1期。
秋谷裕幸、赵日新等:《吴语江山广丰方言研究》,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总合政策学科,2001年。
秋谷裕幸、赵日新等:《吴语兰溪东阳方言调查报告》,日本学术振兴会平成13—15年度基盘研究(B)" 历史文献デ—タと野外调查デ—タの综合を目指した汉语方言史研究(2)",2002年。
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衢州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任中敏著,张之为、戴伟华校理:《唐声诗》,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
(明)沈敕:《荆溪外纪》,《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沈澍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施燕薇:《丽水城关方言特点释要》,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2年。
《诗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石汝杰:《明清吴语和现代方言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史皓元、石汝杰、顾黔:《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
(辽)释行均:《龙龛手镜》,中华书局1985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四川大学方言调查工作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专号,1960年。
松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松阳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遂昌县志编纂委员会:《遂昌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孙伯君:《12世纪河西方音的通摄阳声韵》,《中国语文》2012年第2期。
孙捷、尉迟治平:《盛唐诗韵系略说》,《语言研究》2001年第3期。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台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台州地区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泰顺县志编纂委员会:《泰顺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唐作藩:《寒山子诗韵(附拾得诗韵)》,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论丛》第五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唐作藩:《苏轼诗韵考》,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汤珍珠、陈忠敏:《嘉定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明)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田范芬:《宋代荆湖南路诗人用韵考》,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0年。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恩保:《吴淑 〈事类赋〉 用韵研究》,《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王福堂:《绍兴方言研究》,语文出版社2015年版。
王军虎:《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A年版。
王力:《南北朝诗人用韵考》,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0B年版。
王力:《朱翱反切考》,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第14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王力:《诗经韵读 楚辞韵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王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宋)王楙撰,郑明、王义耀校点:《野客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王淼、赵则玲:《奉化方言同音字汇》,《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王为民:《“支微入鱼”的演变模式及其在晋方言中的表现》,《语言科学》2011年第6期。
王文胜:《吴语处州方言的地理比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王文胜:《吴语处州方言的历史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显:《古韵阳部到汉代所起的变化》,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
(宋)王象之编著,赵一生点校:《舆地纪胜》,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汪平:《苏州方言语音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魏建功:《辽陵石刻哀册文中之入声韵》,魏建功:《魏建功文集》第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魏慧斌:《宋代江浙词人用韵考》,《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魏慧斌:《宋词用韵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温端政:《苍南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温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温州市志》,中华书局1998年版。
文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成县志》,中华书局1996年版。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辽宋金时期》,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吴棫:《韵补》,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本,中华书局1987年版。武义县志编纂委员会:《武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萧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谢洁瑕:《宋代中原语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5A年。
谢洁瑕:《宋代苏州诗人李弥逊用韵考》,《语言研究》2005B年第3期。
谢洁瑕:《〈全宋诗〉 校勘订误献疑》,《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
辛世彪:《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徐朝东:《从韵脚字谈 〈全宋诗〉 的校勘问题(四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5期。
徐朝东:《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语言科学》2011年第4期。
徐健:《〈刘知远诸宫调残卷〉 用韵考》,《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
徐时仪:《语言研究与古典文献整理考斠》,《文献》2013年第5期。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年版。
徐越:《浙北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越:《杭州方言与宋室南迁》,杭州出版社2013年版。
许宝华、汤珍珠:《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荀春荣:《韩愈的诗歌用韵》,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9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荀春荣:《柳宗元诗文用韵》,《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
颜逸明:《平阳县和泰顺县的方言情况》,《方言》1981年第1期。
颜逸明:《吴语概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颜逸明:《浙南瓯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杨耐思:《〈中原音韵〉 两韵并收字读音考》,杨耐思:《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杨耐思:《近代汉语-m的转化》,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7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上、下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印行。
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2003年版。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叶祥苓:《苏州方言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全二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游汝杰:《明成化本南戏 〈白兔记〉 中的吴语成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袁庆述:《“凹”字方言白读考》,《方言》2005年第2期。
(明)乐韶凤等:《洪武正韵》,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韵镜》,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章江艳:《〈全宋诗〉 南宋江西诗人用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2年。
张光宇:《吴闽方言关系试论》,《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张光宇:《吴语在历史上的扩散运动》,《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
张光宇:《论闽方言的形成》,《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张鸿魁:《王梵志诗用韵研究》,程湘清:《隋唐五代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张洁:《萧山方言同音字汇》,《方言》1997年第2期。
张金泉:《敦煌曲子词用韵考》,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
张令吾:《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古汉语研究》1998A年第1期。
张令吾:《宋代江浙诗人用韵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1998B年。
张令吾:《北宋张耒古体诗用韵考》,《语言研究》2004A年第2期。
张令吾:《北宋张耒近体诗用韵考》,《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B年第5期。
张如安、傅璇琮:《求真务实严格律己——从关于 〈全宋诗〉 的订补谈起》,《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
张世禄:《杜甫诗的韵系》,《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1944年第2卷第1期。
张世禄:《杜甫与诗韵》,张世禄:《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3年版。
张永恺:《瑞安方言读音字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张涌泉:《敦煌写本书写特例发微》,张涌泉:《旧学新知》,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涌泉:《敦煌写本重文号研究》,《文史》2010年第1期。
(明)张自烈编,(清)廖文英续:《正字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赵蓉、尉迟治平:《晚唐诗韵系略说》,《语言研究》1999年第2期。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赵则玲、大西博子:《萧山方言的若干内部差异》,《方言》1999年第1期。
赵则玲、陶寰:《兰溪方言语音的主要特点》,《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赵则玲、郑张尚芳:《浙江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
赵则玲:《浙江兰溪方言音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4期。
赵则玲:《浙江临安方言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浙江学刊》2013年第1期。
赵则玲:《浙江宁海方言音系》,《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赵振铎:《唐人笔记里面的方俗读音》,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辑,巴蜀书社2000年版。
郑伟:《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郑张尚芳:《温州音系》,《中国语文》1964年第1期。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歌韵读音的分化和历史层次》,《语言研究》1983年第2期。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中华书局200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钟明立:《寒山诗歌用韵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钟明立:《普通话“打”字的读音探源》,《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元)周德清著,陆志韦校:《中原音韵》,影印讷庵本,中华书局1987年版。
周典富:《〈宋史〉 点校商兑》,《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周法高:《玄应反切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年印行。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周祖谟:《问学集》,中华书局1966A年版。
周祖谟:《宋代方音》,周祖谟:《问学集》,中华书局1966B年版。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全二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周祖谟:《论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北京语言学会:《罗常培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周祖谟:《变文的押韵与唐代语音》,吕叔湘等:《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周祖谟:《敦煌变文与唐代语音》,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A年版。
周祖谟:《宋代汴洛音与 〈广韵〉》,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B年版。
周祖谟:《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
周祖谟:《魏晋宋时期诗文韵部的演变》,周祖谟:《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周祖谟:《〈广韵〉 校本》(全二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
(宋)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济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晓龙:《北宋中原韵辙考——一次数理统计的研究》,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竺家宁:《论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之韵母系统》,竺家宁:《近代音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