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恩:《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影响综论》,《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陈国恩:《“拉普”文学观的传播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
陈国恩:《“拉普”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温儒敏:《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北大学报》2001年第4期。
方长安:《鲁迅的“为人生”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远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方长安:《论延安小说与五四小说叙述方式之差异》,《延安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
戴嘉树:《左翼小说书写中都市形态的失真》,《东南学术》2011年第2期。
贾振勇:《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房伟论:《现代小说民族国家叙事的内部线索与呈现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
石立干:《现代小说政治象征功能浅论》,《名作欣赏》 2006年第24期。
刘金良:《现代中国土改小说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
古世仓:《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的流变与中国革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余小明:《土改小说:意识形态与仪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吴小攀:《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意识形态”》,《华文文学》2007年第3期。
摩罗:《中国现代小说的基因缺陷与当下困境》,《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
邵宁宁:《现代小说与社会分析——茅盾和我们》,《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
尤作勇:《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小说叙事》,《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第2期。
董学文、凌玉建:《意识形态与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命题背景的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沈仲亮:《在小说修辞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
刘静:《意识形态与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经典的输入》,《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
贾振勇:《中国左翼文学意识形态观念的肯定性用法与政治坐标》,《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一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
李亚娟:《“发现小说”:梁启超与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赋予》,《理论月刊》2011年第5期。
曾攀、秦烨:《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以郁达夫为中心论现代小说的美学嬗变及其意识形态因素》,《美育学刊》2012年第1期。
石立干:《现代小说政治象征功能浅论》,《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周黎燕:《中国近现代小说的乌托邦书写》,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徐先智:《想象现代中国的方式》,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兰其寿:《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左翼都市小说特质——以蒋光慈、丁玲、茅盾为例》,厦门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苟强诗:《小说界革命与现代小说概念的生成》,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吴晓东:《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
施军:《论现代小说象征的功能形态》,《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董乃斌:《现代小说观念与中国古典小说》,《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肖向明:《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
黄健、赖彩慧:《鲁迅对“老中国”形象的解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汪卫东:《鲁迅的又一个“原点”——1923年的鲁迅》,《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
王富仁:《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3期。
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
樊星:《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钟海林:《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和精神内核》,《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1期。
逄增玉:《茅盾的矛盾——思想史视野中的茅盾小说》,《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吕新禄:《从政治文化视角透视茅盾小说的政治化倾向》,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王嘉良、徐美燕:《茅盾小说:政治叙事的两重视角与效应》,《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罗晓静:《“群”与“个人”:晚清政治小说与五四问题小说之比较研究》,《文学评论》2012年第6期。
岳娜:《乡土小说国民性书写略论》,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华:《论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以浙东乡土小说创作为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周景雷:《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朱彤:《左翼小说叙述模式的流变》,《南开学报》1994年第3期。
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个性气质论——纪念老舍诞辰百周年》,《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
关纪新:《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曹书文:《论巴金小说创作中的“家族情结”》,《学术论坛》2001年第5期。
黄长华:《近20年来巴金小说研究述评》,《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朱庆华:《论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意识启蒙》,《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萨支山:《赵树理小说的农村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4期。
杨天舒:《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
王建舜:《赵树理小说的美学风格》,《学术论坛》2008年第4期。
季玢:《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夏元明、胡解清:《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在矛盾》,《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王长中:《老舍与赵树理小说叙事模式比较分析》,《南都学坛》2001年第1期。
张黎:《赵树理小说在当代文学话语规范建构中的命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美]恩格尔:《意识形态与现代政治》,张明贵译,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6年版。
[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黄忠敬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法]路易·迪蒙:《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谷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利里安·弗斯特:《浪漫主义》,李今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观》,成都出版社1990年版。
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国恩:《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洁:《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张洁:《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美]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张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於可训、叶立文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上、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方长安:《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新星出版社(韩国)2001年版。
方长安:《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方长安:《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方长安等:《延安文艺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宏宇:《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作版本校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英] 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韩敏中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86年版。
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的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朱晓进等:《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美]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徳] 西奥多·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匈]卢卡奇、[徳]本泽勒:《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匈]卢卡奇、[徳]本泽勒:《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温儒敏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贾植芳编:《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孟繁华、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刘炎生:《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丁帆主编:《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四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蒲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黄科安:《延安文学研究:建构新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体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王德威:《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麦田出版社2009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小兵主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李兆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求长:《文艺学问题专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德]恩格斯·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徳]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南帆:《文本产生与意识形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胡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 帕斯卡尔:《思想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
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许又新:《精神病理学——精神症状的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曾军:《文化批评教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周宪主编:《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阎国忠:《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加拿大]埃克伯特·法阿斯:《美学谱系学》,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黄应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晓升:《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