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6卷),人民出版社1956、1957、1960、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选集》(第1、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文稿》(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5、7卷),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李铁映:《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吴忠民:《社会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上官酒瑞:《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孟樊:《后现代的认同政治》,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李友梅:《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张春兴:《青年的认同与过失》,世界图书出版社1993年版。
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宗礼:《中国西北农牧民的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义平:《政治人:模铸与发展——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分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殷陆君:《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关宝成:《政治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黄稻、刘海亮:《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马宝成:《政治合法性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张建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军等:《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分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房宁等:《中国政治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邦佐等:《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朱宗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作翰、梁亚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朱育和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萧廷中:《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2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黄志坚等:《走向新世纪的中国青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沈明明等:《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黄宗良:《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史卫民:《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胡鞍钢等:《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林伯海:《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分析与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单光鼐等:《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郑永廷等:《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范明哲:《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巨流图书公司1987年版。
陆学艺:《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景天魁:《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贺善侃:《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袁方:《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温敬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茂美:《村落·国家: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詹小美:《民族文化认同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俞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赵修艺:《解读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李惠斌:《全球化: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彭劲松:《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洪远朋等:《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应德平:《建构权力防火墙: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俞可平:《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中国与俄罗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樊浩:《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韩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吴家庆:《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马俊峰等:《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冯建军:《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郭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房宁等:《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王俊秀等:《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沈壮海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暨爱民:《国家认同建构:基于民族视角的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邓洪波:《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英]弗兰克·帕金:《马克斯·韦伯》,刘东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英]安德鲁·甘布尔:《政治和命运》,胡晓进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力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柏特兰·罗素:《社会改造原理》,张师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1卷),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美]罗森堡姆:《政治文化》,陈鸿瑜译,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年版。
[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化进程》,郭健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美]罗伯特·A.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王建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美]塞缪尔·享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马克·沃伦:《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F.J.古德诺:《政治与制度》,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美]曼纽尔·卡特斯:《认同的力量》,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古 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日]蒲 岛郁夫:《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Richard Jenkins,Social Identity,London:Routledge,2004.
E.H.Erikeson,Identity:Youth and Crisis,New York:Norton,1968.
Gabriel A.Almond,G.Bingham Powell,Jr.Robert J.Mundt,Comparative Politics:A Theoreti cal Framework,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Barker Chris,Culture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Sage Publication,2000.
Bo Rothstein,Social Traps and Problem of Trus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Pippa Norris eds.,Criti cal Citizens: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二 报刊论文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3期。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张康之:《合法性的思维历程:从韦伯到哈贝马斯》,《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方朝辉:《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吕元礼:《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克服》,《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3期。
孙立平等:《“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开放时代》2012年第2期。
余源培:《以共识、共通、共容、共享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8期。
谢庆奎:《政治释义——关于政治涵义的再讨论》,《新视野》2001年第4期。
李元书:《什么是政治——政治涵义的再探讨》,《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5期。
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陈道银:《政治认同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天府新论》2006年第5期。
方旭光:《政治认同——政治实践的范畴》,《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当代亚太》2005年第12期。
龙太江、王邦佐:《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何显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诠释功能及其限度》,《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孔德永:《对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模式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学术月刊》1999年第12期。
姜涌:《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周敏凯:《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胡鞍钢:《第二次转型——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
王永贵:《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功能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张健:《合法性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彭正德:《土改中的诉苦:农民政治认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6期。
陈文联:《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巩固执政合法性的探索历程》,《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朱成君:《“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政治合法性的两个支点》,《攀登》2003年第5期。
倪星、王立京:《中国腐败现状的测量与腐败后果的估算》,《江汉论坛》2003年第10期。
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全国社会的腐败频率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陈国权:《论我国政治监督体系的整合优化》,《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3期。
韩震:《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
王铁等:《改革与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学习与实践》2005年第12期。
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郑杭生:《克服城乡二元结构,重建老百姓社会信任》,《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0日。
张音等:《破解“塔西佗陷阱”的舆论怪圈》,《人民日报》2012年6月26日。
辛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北京日报》2011年7月24日。
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学习时报》2012年9月10日。
包心鉴:《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光明日报》2014年4月9日。
David Miler,Citizenship and Pluralism,Politi cal Studies,1995,XLIII.
Gregory Albo,The World Economy,Market Imperatives and Alternatives,In Monthly Review,Vol.12,1996.
Simon Haddad,The Relevance of Politi cal Trust in Postwar Lebanon,Citizenship Studies,Vol.6,No.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