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10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International Student Group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周棉

    2017-03-01

    978-7-5161-9968-8

    813千字

    26

    留学生 关系 社会发展 研究 中国 民国

    周棉等编著的《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以民国时期政治和社会变迁进程为主要论述线索,按照清末—民国史的阶段性进程,建构大的纵向论述框架,以体现本课题历史学的学科本位;在各时段则以留学生群体的演变、角色和作用为基本考察内容,探讨本时段留学生和民国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sking the Question: Research on Social Trend and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林泰 冯虞章

    2013-06-01

    978-7-5161-2525-0

    679千字

    98

    社会思潮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中国 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除了具有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之外,又以思想政治作为教育内容表现出它的特性。就此作者从本体论、价值论和责任论三个角度展开了系统透视。本体论旨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活动作为前提,以教育活动作为统领,以导引政治活动作为目的。价值论不同于目的论和功能论,旨在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论的论域内,涉及到了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的责任,由此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阐释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问题。

  • 中国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hina's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王森

    2020-11-01

    978-7-5203-7298-5

    231千字

    36

    教育 扶贫 研究 中国

    本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探讨教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分析了教育扶贫的基本理论内涵,描绘了自我国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以来,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图景。通过对相关评价理论进行研究,确定了教育扶贫政策效果的评价思路,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了政策效果与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扶贫的中国特点与经验进行总结,并展望了2020年后的教育扶贫政策。针对中国已脱贫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实际,结合发达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历史分析,提出了摆脱绝对贫困之后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战略升级构想。

  • 职业管理制度研究

    Research on Career Management System

    蔡学军 谢晶

    2021-03-01

    978-7-5203-7882-6

    334千字

    32

    职业 管理 制度 研究 中国

    本书所称职业管理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关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管理与服务的法律、政策和规则,包括职业分类制度、职业指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职称制度、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职业保障制度、职业信息公共服务制度。职业管理制度是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我国职业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实践基础和改革路径。本书对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管理、促进“人”与“事”结合以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分类改革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生成中的中国教育学研究

    The Study of Chinese Pedagogy in Generation

    吴黛舒

    2012-11-01

    978-7-5161-1291-5

    295千字

    37

    教育学 研究 中国

    本书对中国教育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国教育学问题”,特别指出了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学”在尚未萌芽时面对世界各国教育学理论的涌入和特殊的社会背景而凸现出来的中外关系问题;其次,对“本土化的教育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危机与研究的新空间;最后,就中国教育学的生成和基本形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跳转共2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