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昆:《摄影中国:中国摄影50年》,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版。
蔡萌:《演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摄影研究(1976—2010)》,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陈小波:《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纪实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陈小波:《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新闻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陈小波主编:《吴家林:边地行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朱宪民:黄河等你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于德水:大地耕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黑明:与1000人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姜健:档案的肖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胡武功:民间记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小波主编:《侯登科:飞去的候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邓正来、郝雨凡:《转型中国的社会正义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顾铮:《世纪转身:中国社会变迁的视觉记忆》,华夏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顾铮:《世界摄影史》,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版。
顾铮:《西方摄影文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版。
顾铮、林路:《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郭于华:《倾听底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发展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
韩春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胡武功:《昨天:我的人文关中》,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
胡武功:《中国影像革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华昊:《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版。
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黑镜头》编辑部:《中国的故事:最后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库尔班江·赛买提:《我从新疆来》,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话语、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岩:《传播与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李昕樾、李玉:《中国人的一天》,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李玉霄、王崴:《活着》,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李友梅、孙立平、沈原:《转型社会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林路:《大师的纪实摄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版。
刘传江:《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吕楠:《吕楠经典三部曲》,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南山:《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潘毅、卢晖临、沈原:《我在富士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邵培仁等:《媒介理论前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宋林飞:《中国转型社会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孙立平:《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孙京涛:《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苏阳、冯仕政、宿志刚等:《中国摄影史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
唐浩武:《农民工》,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版。
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田义贵:《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川渝方言影视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春荣等:《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8—2008》,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汪民安:《福柯的界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吴飞、王学成:《传媒·文化·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吴家林:《时光:吴家林摄影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肖桐:《黑镜头(1—10)》,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谢立中:《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刑勇:《真实的背后: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分析》,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晏礼中:《20幅平民肖像:别处生活》,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版。
杨延康:《杨延康》,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
杨延康:《心象》,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杨善华:《城乡日常生活:一种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姚上海:《中国农民工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张伯存、卢衍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祺:《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抗拒性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案例5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
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铁林:《她们:一个摄影师历经十年纪录的风尘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朱宪民:《朱宪民》,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
朱宪民:《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专集(1968—1998)》,朝华出版社1998年版。
紫图:《中国的故事:空间中国》,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邹诗鹏:《三十年社会文化思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艾伦:《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牟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安娜·H.霍伊:《摄影圣典》,孙立群、刘芳、徐剑梅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批判的导论》,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美]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美]贝尔·胡克斯:《反抗的文化:拒绝表征》,朱刚、肖腊梅、黄春燕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保罗·杜盖伊:《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霍炜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英]戴维·英格利斯:《文化与日常生活》,周书亚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卢森堡]弗朗索瓦丝·普斯编:《艰难岁月:爱德华·斯泰肯眼中的美国农业安全局影像》,唐艺元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
[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论摄影》,赵欣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版。
[比利时]希尔达·凡·吉尔德等:《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毛卫东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生活的意义: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周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英]利兹·葳尔丝等:《摄影批判导论》,傅琨、左洁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版。
[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法]罗兰·巴特:《明室:摄影纵横谈》,赵克非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法]马克·吕布:《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孟蕤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版。
[美]马克·雅各布斯等编著:《文化社会学指南》,张一兵、刘佳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包甦、田彩霞、吴晓凌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版。
[美]齐亚乌丁·萨达尔:《文化研究》,苏静静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
[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英]斯图亚特·霍尔、保罗·杜盖伊:《文化身份问题研究》,庞璃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斯图亚特·霍尔、托尼·杰斐逊:《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孟登迎、胡疆锋、王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小白、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美]特里·巴雷特:《看照片看什么:摄影批评方法》,何积惠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版。
[美]托马斯·塞缪尔·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王文珏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
[英]伊安·杰弗里:《怎样阅读照片:理解、阐释、欣赏杰出摄影家的经典作品》,毛卫东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
[英]伊安·杰夫里:《摄影简史》,晓征、筱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伊丽莎白·帕特里奇:《多萝西亚·兰格:摄影生涯与传世佳作》,光哲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
[英]约翰·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周晓虹、徐彬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张彤禾:《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张坤、吴怡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Arthur Rothstein..Focal Press,1986.
Aubert,Didier.:.New York: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Visual Sociology Association,2007.
Blinder,Caroline.American Modern:Documentary Photography by Abbott,Evans,and Bourke-White.-,2011,Vol.18.
Brett Abbott.:.Getty Publications,2010.
Brown,Elspeth H.Welfare Capitalism and Documentary Photography:N.C.R.and the Visual Production of a Global Model Factory.,2008,Vol.32.
Campbell,David.“Black Skin and Blood”: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nd Santu Mofokeng's Critique of the Visualization of Apartheid South Africa.,2009,Vol.48.
Cara A.Finnegan.Social Engineering,Visual Politics,and the New Deal:FSA Photography in Survey Graphic. & ,2000,Vol.3.
Carr,Deborah.The Forum:Celebrating the Work of Sebastiao Salgado:A Sociological Lens on Salgado's Documentary Photography.,2011,Vol.26.
Caroline Wang,Mary Ann Burris.Chinese Village Women as Visual Anthropologists: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Reaching Policymakers. & ,1996,Vol.42.
Caroline Wang,Mary Ann Burris.Empowerment through Photo Novella:Portraits of Participation.,1994,Vol.21.
Douglas D.Perkins,Marc A.Zimmerman.Empowerment Theory,Research,and Application.,1995,Vol.23.
Everrett M.Rogers.Empowerment and Communic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Organizing for Social Change.,2003,Vol.27.
Graziano,K.J.:.Lugano: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4.
Hill,Jason E.Engaged Observers:Documentary Photography Since the Sixties.,2011,Vol.4.
Hudgins,Nicole.Neither Pictorialism nor Documentary Photography:The Camera's Uses and the Struggle for Self-Expression in Industrial Cities,ca.1857-1907.,2013,Vol.6.
Ian Jeffrey.:.London:Thames & Hudson,1985.
Im,Yung-Ho.Photography,Memory and Nostalgia:A Critical Look at the Documentary Tradition in Korea.-,2007,Vol.14.
Jenkins,B.L.;Snyder,L.P. Ⅱ .ROME: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1998.
John Berger..London: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2008.
John Tagg.:.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8.
Ken Light.:.Smithsonian Books,2010.
Kuo,Li-Hsin.Politicising Documentary Photography:Ren Jian and Guan Xiao-Rong in late 1980s Taiwan.-,2007,Vol.14.
Mehra B,Merkel C.& Bishop A.P.The Internet for Empowerment of Minortiy and Marginalized Users. & ,2004,Vol.6.
Michelle Bogre.:.Focal Press,2011.
Peter Szto.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American Social Welfare History:1897-1943. & ,2008,Vol.ⅩⅩⅩⅤ.
Rappaport,J.Term of Empowerment/Exeampars of Prevention:Toward a Theory for coming Psychology.,1987,Vol.15.
Rosler M.,,().Bolton R.(ed.):.Cambridge,MA,MIT Press,1989.
Siddiquee A & Kagan C.The Internet,Empowerment,and Identity:an Exploration of Participation by Refugee Women in a Community Internet Project in the United Kingdom. & ,2006,Vol.16.
Solomon Barbara Bryan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
Street,Richard Steven.Lange's Antecedents:The Emergence of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of California's Farmhouse.,2006,Vol.75.
Stuart Hall(ed.).:.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7.
Thomas S.Kuh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2.
Wiesner,Andre.Rediscovering the(Extra) Ordinary:Missed Experience and South African Documentary Photography.-,2007,Vol.14.
Wu,Jing;Yun,Guoqiang.Beyond Propaganda,Cestheticism and Commercialism:The Coming of Age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China.-,2007,Vol.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