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刘咏莲:《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约翰·布莱金思想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韩锺恩主编:《音乐存在方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6]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7]齐易:《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施旭升:《艺术即意象》,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9]蔡际洲:《民族音乐学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10]蔡际洲、向文、徐烨:《中国传统音乐习题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1]李天义:《中国民族器乐经典作品欣赏》,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12]王文俐、李诗原:《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3]施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解读与鉴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4]申波:《音乐艺术的审美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6]梁茂春、陈秉义:《中国音乐史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7]程金城、韩伟:《穿越时空的生命韵律——人类学视阈中的中国西部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8]罗梅:《怒江中游地区傈僳族民歌传承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9]王玲:《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美]伊沃·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1]李小诺:《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2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23]蔡觉民:《中外音乐鉴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蒲亨建:《探赜索隐——中国音乐形态学新论》,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
[25][美]伦纳德·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何乾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6][日]渡边护:《音乐美的构成》,张前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7]李小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赏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9]张宏伟:《探索·积淀·发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2]蒋一民:《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3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5]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6]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7]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38]韩锺恩:《音乐文化人类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39]洛秦:《学无界、知无涯——试论音乐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表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0]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42][美]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穆谦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3]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4]俞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5]白云驹:《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6]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47][德]君特·柯来楠:《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金经言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48]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49]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50]宋大能:《民间歌曲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
[51]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52]于林青:《曲艺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53]彭亚非:《先秦审美观念研究》,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54]常静之:《中国戏曲及其音乐》,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5]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励继红:《感性与理性的耦合——萨特音乐哲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音乐探索》2013年第3期。
[2]傅暮蓉:《古琴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3]苏冰叶:《当代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摭拾》,《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第6期。
[4]尚建科:《在众声喧哗中重构音乐教育哲学》,《中国音乐》2013年第3期。
[5]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6]宋瑾;《音乐的意义》,《中国音乐》2008年第1期。
[7]何涛:《从〈二泉映月〉的多元阐释谈音乐解释开放性》,《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8]齐琨:《论江南丝竹即兴演奏与乐人社会经历的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9]周慧:《曲项向天歌——琵琶曲〈天鹅〉教学探微》,《中国音乐》2013年第3期。
[10]赵建斌:《浅议刘天华二胡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中国音乐》2013年第3期。
[11]杨秋悦:《古琴指法谱字研究》,《中国音乐》2013年第3期。
[12]伍三土、王小盾:《唐宋词宫调表解》,《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13]刘长福:《生命的旋律——闵慧芬的艺术道路》,《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14]黄唯奇:《潮州大锣鼓的演奏手法及鼓点特色》,《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15]管建华:《当代社会文化思想转型与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16]匡君、彭岁枫:《“天人合一”与传统器乐中的音色观念》,《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17]刘勇:《乐器分类的新观念》,《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
[18]刘丽:《现代化、多元化冲击下的陕北民歌处境及应对策略》,《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
[19]王友华:《论音色构成的多重维度》,《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20]徐丽君:《天津东部民歌初探》,《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21]吴靓:《也读〈绣荷包〉——浅谈南北音乐文化之品格》,《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22]陈爽:《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23]梁聆聆:《蒋派胡琴技术特点研究》,《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
[24]贾路红:《论陈铎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审美意义》,《音乐探索》2013年第4期。
[25]向琛子:《对藏族音乐创作的思考》,《音乐探索》2013年第4期。
[26]吴伟:《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目标考略》,《音乐探索》2013年第3期。
[27]居其宏:《论中国歌剧一度创作的基本经验》,《音乐探索》2013年第3期。
[28]余立文:《琴韵·艺韵·人韵》,《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第4期。
[29]高星:《一部珍贵的民族戏曲史》,《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第4期。
[30]吴慧娟:《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琵琶艺术》,《音乐探索》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