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公羊寿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汉)司马迁著、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汉)赵晔:《吴越春秋》,中华书局1985年版。
(汉)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汉)孔鲋:《孔丛子》,收入《百子全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三国吴)韦昭注:《国语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三国魏)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标点本。
(三国魏)王弼注:《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刘知几:《史通通释》,(清)浦起龙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王柏:《诗疑》(卷1),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叶适:《习学记言》,中华书局1977年版。
(宋)朱熹:《四书集注》,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清)顾炎武:《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清)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清)凌廷堪:《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下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
(清)王夫之:《思问录》,中华书局1956年版。
(清)汪垣辑:《乐经律吕通解》,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汪中:《述学:内外篇·补遗·别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
(清)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清)严可均辑:《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清)朱彝尊:《经义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陈元锋:《乐官文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陈来:《郭店竹简儒家记说续探》,载《郭店楚简与儒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
陈望衡:《审美伦理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董芬芬:《春秋辞令文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董治安:《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齐鲁书社1994年版。
杜国庠:《略论礼乐起源及中国礼学的发展》,载《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三联书店1955年版。
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冯友兰:《冯友兰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傅道彬:《〈诗〉外诗论笺——上古诗学的历史批评与阐释》,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傅斯年:《〈诗经〉讲义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龚自珍全集》,王佩诤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三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过常宝:《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郭沫若:《青铜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郭沫若:《沫若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郭熙煌:《语言认知的哲学探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炳棣:《原礼》,《释中国》(第4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何新:《论语新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黄绍箕:《中国教育史》(卷四),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绪论》,巴蜀书社1995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胡平生、陈美兰译注:《礼记·孝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
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8年版。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金忠明:《乐教与中国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李景林:《教化视域中的儒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李景林:《教化的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李零:《中国方术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春青:《诗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学勤:《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李泽厚:《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李泽厚:《说巫史传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李泽厚:《华夏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2009年版。
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凌廷堪:《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刘信芳:《孔子诗论述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纲纪:《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刘师培:《刘师培论学论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刘兆伟:《论语通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罗根泽等:《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吕思勉:《吕思勉读诗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卷3),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马一浮:《马一浮集》,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牟宗三:《名家与荀子》,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
祁海文:《儒家乐教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国史新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版。
饶宗颐:《澄心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任剑涛:《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55年版。
苏志宏:《秦汉礼乐教化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天作:《十三经概览——一充满东方智慧的千古圣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王重民:《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王根林等校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论学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祥龄:《中国古代崇祖敬天思想》,台北:学生书局1992年版。
王宇信:《夏商周文明研究: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第五版。
许嘉璐:《未央续集》,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氏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杨华:《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杨树达:《论语疏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叶明春:《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话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詹世友:《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香港友联出版社1975年版。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
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篇》。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冰:《巫·舞·八卦》,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威廉·冯·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法]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法]格拉耐:《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张铭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加]哈罗德:《传播与偏向》,英尼斯、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汤姆·L.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雷克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迈克尔·L.马克:《当代音乐教育》,管建华、乔晓冬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美]希尔斯著:《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苏]德·莫·乌格里洛维奇:《艺术与宗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苏]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白寿彝:《谈历史文献学》,《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2期。
白奚:《战国末期的社会转型与儒家的理论变迁——荀子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构想》,《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蔡茂松:《孔子的文质论》,《孔子研究》1991年第1期。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陈来:《“慎独”与帛书〈五行〉思想》,《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1936年第20期。
陈桐生:《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陈桐生:《孔门七十子开创的学规门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程二行:《官学下移与游士之风——先秦士人文化的发展道路》,《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
冯洁轩:《论郑卫之音》,《音乐研究》1984年第1期。
冯子直:《在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寻找档案的起源》,《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冯天瑜:《宗法文化刍议》,《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
过常宝、高建文:《“立言不朽”和春秋大夫阶层的文化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江林昌:《甲骨文与〈商颂〉》,《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江林昌:《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
江林昌:《由先秦历史文化的承传论清华简〈保训〉有关问题》,《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姜颖:《“时”与〈易传〉德性领域的开启》,《周易研究》2008年第4期。
蕲阳侠:《浅析私学与中华文化的传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6期。
胡三林:《“孔子删诗说”概观》,《高等函授学报》2005年第6期。
雷永强:《“广博易良,乐教也”——儒家“乐教”题解》,《前沿》2011年第16期。
雷永强:《古乐悠悠,家园依依——论孔子以乐证道的乐教思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雷永强:《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述略》,《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2期。
李冬君:《儒家分化与孔子圣化》,《南开学报》1998年第3期。
李春青:《〈荀子·乐论〉与儒家话语建构的文化逻辑》,《江海学刊》2011年第1期。
李景林:《知止、忠恕与人格教养》,《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李景林:《“知止”三义与文化认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李景林:《中国哲学中的解释理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3期。
李景林:《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第2期。
李景林:《论孝与仁》,《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李山:《礼乐大权旁落与“采诗观风”的高涨——“王官采诗”说再探讨》,《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2期。
廖明春:《“慎独”本义新证》,《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
刘全志:《〈论语〉“子张书诸绅”的本义与文化依据》,《孔子研究》2014年第4期。
刘宗迪:《古史、故事、瞽史》,《读书》2003年第1期。
陆建初:《〈尚书〉史诗略考》,《云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马银琴:《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
马银琴:《子思及其〈诗〉学思想寻迹》,《文学遗产》2012年第5期。
马银琴:《再议孔子删〈诗〉》,《文学遗产》2014年第5期。
彭林:《从“三达德”看孔子的“述而不作”》,《孔子研究》2012年第5期。
强中华:《儒学的艰难历程——从荀子到董仲舒》,《学术论坛》2013年第1期。
孙作云:《“说雅”》,《文史哲》1958年第1期。
王国维:《孔子之美育主义》,《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
王棣棠:《孟子的圣人观浅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王新春:《〈周易〉时的哲学发微》,《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魏石成:《乐教正义》,《中国音乐》(季刊)2012年第4期。
晓华:《价值视野中的文学经典》,《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徐醒生:《“孔子删诗说”管见》,《淮北煤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
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源起》,《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杨向奎:《再论老子——神守、史老、道》,《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杨泽波:《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余敦康:《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张俊:《儒家自然理性主义传统中的德福思想》,《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郑万耕:《神道设教说考释》,《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
张中宇:《〈国语〉、〈左传〉的引“诗”和〈诗〉的编订》,《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赵媛媛、汪兵:《从巫觋到史官:中国档案工作者形成探源》,《兰台世界》2013年第6期。
周光庆:《孔子创立的儒学解释学之核心精神》,《孔子研究》2005年第4期。
朱贻庭:《解码“慈孝文化”》,《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
高亨:《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原载《文汇报》1961年8月22日,后收入《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顾颉刚:《“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载《文史》(第六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江林昌:《〈商颂〉作于商代的考古印证与〈虞颂〉〈夏颂〉存于〈天问〉的比较分析》,载《考古发现与文史新证》,中华书局2011年版。
李景林:《爱的张力——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载《传统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2009年12月编印。
李学勤:《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载《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载《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廖明春:《〈缁衣〉作者问题新论》,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主编《儒家思孟学派论集》,齐鲁书社2008年版。
祁海文:《“乐教”释义》,载《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春之卷。
沈文倬:《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载《释中国》(第4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宋镇豪:《从甲骨文考述商代的学校教育》,载《夏商周文明研究: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徐宝贵:《出土文献与诗经学的三个问题论考》,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集刊》(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