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斌、刘力主编:《司法改革背景下人案矛盾破解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陈甦主编:《民法总则评注》,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泽宪编:《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封丽霞:《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冯玉军:《法治中国:中西比较与道路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高其才等:《基层司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高其才等:《乡土司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葛忠明:《中国残疾人福利与服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郭维真等:《2004年中国财税法学研究综述》,载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胡晓义主编:《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胡云腾:《司法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怀效锋:《法院与法官》,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江国华:《中国监察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蒋惠岭:《司法改革的知与行》,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李步云.:《论人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李建人:《2002年中国财税法学研究综述》,载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李林、莫纪宏等:《中国法律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林:《中国的法治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林主编:《立法过程中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林主编:《中国依法治国二十年(1997—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李林:《走向宪政的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栗燕杰:《中国社会保险的法治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梁慧星:《为了中国民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林义、刘喜堂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与脱贫》,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刘少军:《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树德:《司法改革:小问题、大方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刘雁鹏:《较大的市立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吕艳滨、田禾:《中国政府透明度(2009—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莫纪宏:《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秦前红、叶海波等:《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年版。
沈国明:《法治中国道路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孙宪忠:《权利体系与科学规范:民法典立法笔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谭世贵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谭世贵主编:《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力:《司法改革论评》(第23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等:《中国地方法治实践(200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等:《中国法治国情调研(2006—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法治的尺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法治发展:成效与展望(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立法与人大制度(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民商经济法治(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人权法治(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社会法治(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司法制度(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刑事法治(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田禾、吕艳滨主编:《中国政府法治(2002—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王保树:《商法经济法的动与静》,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王利明:《法治:良法与善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启富、刘金国主编:《中国人权的司法保障》,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小梅、栗燕杰、张文广等:《中国司法透明度(2011—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王晓晔:《王晓晔论反垄断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吴鹏飞:《中国儿童福利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吴英姿:《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8年版。
鲜开林:《论特殊群体的人权——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肖扬:《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徐汉明等:《社会治理法治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俞荣根主编:《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岳礼玲主编:《中国刑事司法与人权》,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翟继光:《中国财税法学的现状与未来》,载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张晋藩:《中国近代监察制度与法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张守文:《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张文显:《公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张文显:《社会法与法治社会建设》,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张文显:《私法与法治经济建设》,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张晓玲:《妇女与人权》,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郑功成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年版。
郑功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与适用指引——附军人保险法释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人权研究会编:《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年版。
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朱力宇主编:《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主要例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卓泽渊:《法政治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左卫民等:《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左卫民等:《最高法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陈步雷:《社会法的当代转型和中国社会法建设》,《经济法研究》2018年第1期。
陈端洪:《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
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陈丽平:《物权法在举世关注的目光中走来》,《中国人大》2017年第4期。
陈甦:《商法机制中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定位》,《中国法学》2014年第5期。
陈卫东:《职务犯罪监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陈文兴:《论司法权国家化——以治理司法权地方化为视角》,《河北法学》2007年第9期。
丁一:《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冯玉军、王柏荣:《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标准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华中师范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中国商法及商法学三十年》,《法学杂志》2009年第2期。
黄勤武:《现代司法理念的反思——对照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检视》,《福建法学》2007年第4期。
黄湘平:《中国证券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中国金融》2010年第11期。
黄勇、蒋潇君:《互联网产业中“相关市场”之界定》,《法学》2014年第6期。
黄忠顺:《消费者集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二阶构造》,《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5期。
江平、吴敬琏:《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对话》,《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姜明安:《论监察法的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蒋大兴:《“先照后证”与监管创新——以协同监管模式重塑“信用国家”》,《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年第11期。
蒋岩波:《互联网产业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司法困境与出路》,《法学家》2012年第6期。
李后龙:《中国商事审判理念的演进》,《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春季号。
李林:《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李适时:《民法总则是确立并完善民事基本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国人大》2017年第4期。
李志刚:《略论商事审判理念之实践运用》,《人民司法》2014年第15期。
梁慧星:《统一合同法:成功与不足》,《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林嘉、陈文涛:《论社会救助法的价值功能及其制度构建》,《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刘凯湘、张其鉴:《公司资本制度在中国的立法变迁与问题应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刘隆亨:《新〈预算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与实施建议》,《法学杂志》2015年第4期。
刘松山:《再论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非》,《法学》2006年第1期。
苗连营:《论地方立法工作中“不抵触”标准的认定》,《法学家》1996年第5期。
彭高建:《社会法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展望》,《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年第11期。
孙波:《论地方专属立法权》,《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
孙波:《试论立法质量的科学性标准》,《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童之伟:《〈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法学》2006年第3期。
汪全胜:《立法的合理性评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王保树:《商事审判的理念与思维》,《山东审判》2010年第2期。
王利明:《论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法律适用》2012年第7期。
王希鹏:《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求索》2018年第7期。
王锡财:《地方立法要正确理解不抵触原则》,《中国人大》2005年第5期。
王兆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2007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年第3期。
魏振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法总则——与德国民法比较》,《北方法学》2016年第3期。
肖扬:《努力推进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以崭新姿态跨入新世纪——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0年第1期。
闫坤、于树一:《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结构性减税》,《税务研究》2011年第1期。
杨思斌:《社会保险法实施的理论阐释与配套法规保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英]德里克·贝尔:《正义、民主和环境:一种自由主义的环境公民权概念》,杨晓燕译,《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于大光:《必须法制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政关系》,《当代法学》1988年第2期。
俞光远:《中国财税法治建设30年》,《中国税务》2008年第12期。
张守文:《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张守文:《税制变迁与税收法治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赵旭东:《中国商法三十年》,《中国法律》2012年第3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与发展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仲春:《互联网行业反垄断执法中相关市场界定》,《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周磊:《中国监察官制度的构建及路径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朱景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朱力宇:《立法体制的模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朱孝清:《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左卫民、朱桐辉:《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法学》2002年第7期。
贺小荣、何帆、马渊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报》2015年1月29日第5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课题组:《引导消费维权强化司法保护》,《江苏法制报》2012年3月13日第A07版。
王敏远:《破解司法责任制落实中的难点》,《人民法院报》2015年9月26日第2版。
王治国、戴佳:《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检察日报》2015年8月19日第1版。
杨立新:《民法总则:当代法治精神的鲜明体现》,《北京日报》2017年3月20日第13版。
赵晓力:《反哺模式与婚姻法》,《法制日报》2011年8月2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