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popularization, discourse system, discourse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this book points out tha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governanc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value. He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ing for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multipolarization and cultural pluralism, he propose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attern; Further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ing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AI翻译)
刘芝平:(著)
刘芝平(1972— ),男,湖南衡阳人,历史学博士,教授。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同年进入南昌航空大学工作,历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学校党政办主任,现任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在《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两篇,收入《新华文摘》“篇目辑览”一篇。出版著作三部,独著、主编、参编各一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列宁选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艾思奇:《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程巍:《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冯契:《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黄平、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梁守德:《走向新世纪的欧洲与大国关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刘洪潮、蔡光荣:《外国要人名人看中国(1989—199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牛刀:《货币狼烟》,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版。
彭澎:《国际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施旭:《文化话语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孙津:《赢得国家形象》,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孙正聿:《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缉思:《中国学者看世界》(世界经济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王家福、徐萍:《国际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文振庭:《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薛中军:《中美新闻传媒比较:生态·产业·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叶汝贤:《哲学与现代化》第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叶圣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俞可平、黄平、谢曙光、高健:《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俞沂暄:《国家特性与世界秩序:国际政治变迁的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袁谦:《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袁伟、许宝强:《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张国庆:《话语权:为什么美国总是赢得主动》,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张昆:《国家形象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4: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陈爱玮:《关税内生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研究——中国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3年。
程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德]马文·克拉达、格尔德·登博夫斯基:《福柯的迷宫》,朱毅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元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荷]冯·戴伊克:《话语 心理 社会》,施旭等编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求实出版社1986年版。
[美]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刘炳章等译,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1999年版。
[美]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杨立平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赵一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理查德·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王观声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篇),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美]塞缪尔·P.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美]威廉·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美]小约翰·科利:《公司治理》,李维安、周建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2卷,罗荣渠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美]约翰·杜威:《杜威文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郭小凌、王皖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杨雪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党心民心极大提振——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第1期。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求是》2004年第19期。
艾芸:《民众最不认同何种不公——公众公平感调查》,《人民论坛》2008年第21期。
包小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前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毕志伦:《提高办报水平关键在人》,《新闻战线》2006年第6期。
财政部综合司:《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中国财政》2016年第7期。
蔡拓:《中国在国际秩序转型中要有所作为》,《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1期。
曹国圣:《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
曹智、李宣良、欧灿:《奏响强军兴军的时代强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纪实》,《决策与信息》2014年第2期。
常宗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理论探索》2008年第4期。
陈凤芝:《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7期。
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新闻记者》2014年第10期。
陈天阳、谭玉:《IMF份额与投票权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第8期。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经济问题》2013年第3期。
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
陈彦斌、郭豫媚、陈伟泽:《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研究》,《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陈阳生:《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崔立如:《全球化时代与国际秩序转变》,《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4期。
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三》,《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邓朴、祝小宁:《论人民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4期。
窦博:《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当代世界》2004年第9期。
杜中武:《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范爱军、罗璇:《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3期。
范科霞:《试论毛泽东的政治和文化对外开放思想》,《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
范玉刚:《大众文化互动中的文化霸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思想战线》2004年第2期。
傅新:《综合安全与国家形象》,《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6期。
高立伟:《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
高兆明:《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葛顺奇:《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透视》,《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第5期。
宫玉萍、赵刚:《国际传播中的“软权力”与信息控制权》,《当代世界》2007年第10期。
龚书铎:《警惕美国以文化“软实力”西化、分化中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7期。
郭建宁:《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学术探索》2008年第4期。
郭建宁:《话语权的实质是文化主体性和理论原创性》,《理论视野》2016年第1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管理世界》2014年第9期。
韩庆祥、陈远章:《马克思主义“三化”与话语权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理论参考》2011年第11期。
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
杭州市文明办课题组:《杭州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观的调查》,《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6期。
何金祥:《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战略性思考》,《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第3期。
何善昌、喻承久:《“过渡时代”的“开端”——关于二十世纪的时代审视》,《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胡鞍钢:《腐败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
胡鞍钢:《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胡振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
黄仁伟、肖樱林:《试论全球化与资本流动的双重作用》,《世界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江时学:《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江涌:《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红旗文摘》2010年第5期。
姜飞:《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4期。
姜桂石、贾淑荣:《经济全球化进程及新阶段的特点》,《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姜桂石、刘会清:《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蒋炳蔚、宗羽:《重构土地财政收入模式分析》,《财政监督》2016年第1期。
金嬴:《“慰安妇”问题:舆论正义和日本的“历史战”》,《当代世界》2017年第11期。
孔德永:《社会主义主体的再认识》,《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乐黛云:《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多元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李勃:《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后发优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2期。
李长久:《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内涵和影响》,《世界经济》1997年第7期。
李德顺:《怎样看“普世价值”?》,《哲学研究》2011年第1期。
李东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李怀义:《全球化与国际格局多极化》,《理论前沿》2003年第23期。
李劲:《中国传媒国际空间拓展战略思考》,《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第12期。
李庆本:《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
李思奇、姚远、屠新泉:《2016年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景:美国因素与中国策略》,《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3期。
李涛:《文化自信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当代社科视野》2013年第7—8期。
李伟:《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模式》,《前线》2015年第5期。
李晓西:《再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兼评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步评估》,《财贸经济》2004年第10期。
李兴:《国际秩序新变局与中国对策的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1期。
李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李缨、度继光:《如何为农民分发“扩音器”——略论农民平等话语权的实现途径》,《新闻记者》2007年第1期。
李玉敏、栾雪飞:《胡锦涛关于中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的国际战略思考》,《前沿》2010年第3期。
李治堂、杨晓芳:《美国信息传媒产业规模效益分析》,《中国出版》2015年第6期。
李忠杰:《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29期。
梁凯音:《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梁凯音:《论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国际论坛》2009年第3期。
林国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及其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刘成军、刘源:《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国防》2009年第10期。
刘乐上:《经济全球化的八大特征》,《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刘起军:《胡锦涛宣传思想工作理论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刘少华、唐洁琼:《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求索》2010年第9期。
刘少华、唐洁琼:《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刘务勇、王晓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论析》,《社科纵横》2010年第11期。
刘艳房、张骥:《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探索》2008年第2期。
刘志礼、魏晓文:《提升话语权视域下“中国道路”研究的思考——兼谈西方国家的“中国道路”之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毛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门洪华:《中国与国际秩序:国家实力、国际目标与战略设计》,《黄海学术论坛》2016年第1辑。
孟威:《改进对外传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新闻战线》2014年第7期。
孟宪波、李鹏:《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9期。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太平洋学报》2004年第12期。
倪弋:《习近平致信祝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强调:尊重网络主权 发扬伙伴精神 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第1版。
钮维敢、蔡瑞艳:《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视角进展述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裴长洪、于燕:《德国“工业4.0”与中德制造业合作新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10期。
彭德雷:《2016年后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争论、探究与预判》,《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期。
平飞:《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化的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7期。
漆苏:《〈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主要内容及其启示》,《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年第2期。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流》,《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秦宣:《“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前线》2010年第2期。
秦宣:《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模式”——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邱观建、魏志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理论学刊》2009年第9期。
秋石:《从治国之道的高度思考军事战略问题——学习江泽民军事战略思想》,《求是》2003年第11期。
任东波:《“文明”与“历史研究”:汤因比的历史观》,《史学集刊》2016年第3期。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11期。
沈坤荣、赵倩:《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1期。
施筱勇:《创新驱动经济体的三大特征及其政策启示》,《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2期。
舒本耀:《大战略——军民融合式发展面面观》,《解放军报》2009年8月4日第7版。
苏伟:《从“四个共识”看“中国模式”的本质与要素》,《探索》2014年第5期。
孙成民、李声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第6期。
孙莹、姚力琛、王秋涯:《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波动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4期。
覃洁贞:《从世界格局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术交流》2014年第3期。
檀有志:《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国公共外交的顶层设计》,《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
唐金凤:《从“权利”到“权力”:网络话语权定义的重构》,《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唐莉:《信息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
田心铭:《〈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期。
汪冰:《创新、创新驱动和创新驱动战略》,《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4期。
汪涛、邓劲:《国家营销、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汪信砚:《普世价值·价值认同·价值共识——当前我国价值论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辨析》,《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
王公龙:《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党政论坛》2007年第3期。
王国敏、王增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理论探索》2009年第5期。
王锐生:《论弘扬民族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3期。
王涛:《从意识形态安全看互联网的渗透与防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期。
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王学典:《近20年间中国大陆史学的几种主要趋势》,《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王学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王玉梁、朱喜秋:《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投资趋势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11期。
王增智、王国敏:《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蕴含》,《求实》2009年第10期。
韦弦:《论中国国际利益的延伸》,《对外大传播》2004年第8期。
吴英:《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当代亚太》2000年第4期。
郗戈:《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与反思——〈资本论〉哲学研究的关键课题》,《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6期。
郗润昌:《论多极化与新格局》,《太平洋学报》1998年第2期。
郗润昌、钱东宁:《欧洲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发现》1990年第4期。
肖刚、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研究》,《当代财经》2014年第1期。
肖荣:《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对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谢世清、曲秋颖:《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评析》,《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辛向前:《投资的作用及对高投资率问题的反思》,《理论前沿》2009年第4期。
邢广程:《在“颜色革命”的背后》,《当代世界》2013年第5期。
徐崇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与中国的责任》,《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年第2期。
徐贵相:《中国发展模式研究述评》,《红旗文稿》2008年第13期。
徐强:《网络意识形态是网络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
徐晓明:《落实“三贴近”要求,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许晓平:《74.55%民众认可“中国模式”——民众如何看待“中国模式”调查》,《人民论坛》2008年第24期。
闫少华:《多元化视野中的文化冲突与共生》,《求索》2010年第12期。
严利华:《网络民主的可能性及在中国发展的现实困境》,《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杨长福、幸小勤:《库恩的范式理论与“李约瑟难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杨春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杨多贵、周志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支撑与红利挖掘》,《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4期。
杨起全等:《调整我们的思路和政策: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发展》2010年第1期。
杨庆龙:《利用国际机制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理论视野》2016年第4期。
杨秀萍:《“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杨秀萍:《如何理解“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杨雪英、朱凌云:《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6期。
杨志安、刘益彤:《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转移政策》,《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11期。
姚亮、吕东霞、林永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矛盾及特征分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6期。
叶蓁蓁:《新秩序需要新准则》,《光明日报》2001年9月13日第B04版。
叶自成:《对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1期。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1期。
叶自成:《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1期。
于蕾:《WTO后过渡期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于沛:《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史学集刊》2001年第2期。
俞邃:《世界多极化问题概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
袁三标:《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0年第15期。
张斌:《哲学现代转向意义下的新闻概念思考——对赵振宇“新闻”概念的再思考兼与陈红梅博士商榷》,《理论月刊》2011年第1期。
张峰:《习近平8·19重要讲话的八大亮点》,《人民论坛》2013年第25期。
张贺福、黄华德:《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述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1期。
张红霞:《论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实质和意义》,《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张建成:《“美式民主”输出的普世价值质疑——兼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原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张静芳、孙剑:《跨国公司在华当地化策略的新趋势》,《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
张伦俊、祝遵宏:《我国税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兼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应》,《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张菀航、姜巍、高妍蕊:《平常心看待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1期。
张维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学习月刊》2008年第1期。
张维为:《普世价值探索需抛弃“话语霸权”》,《人民论坛》2012年第3期。
张晓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之维》,《学海》2006年第3期。
张晓林:《“中国震撼”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人民日报》2011年4月11日第11版。
张严:《国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与解读范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
张瑶华:《安倍2.0时代的日本外交》,《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
张谊浩、裴平、方先明:《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期。
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当代世界》2012年第7期。
张志洲:《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红旗文稿》2010年第14期。
张志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绿叶》2009年第5期。
赵旭东、孙笑非:《中国乡村文化的再生产——基于一种文化转型观念的再思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赵曜:《“中国模式”影响深远》,《人民论坛》2008年第24期。
赵耀辉:《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学习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体会》,《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赵允福:《反腐败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关联性研究》,《求实》2015年第6期。
郑永年:《西方无权认定普世价值》,《红旗文稿》2009年第2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军队建设道路》课题组、王均伟:《实现强军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文献》2015年第5期。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领导科学》2009年第13期。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年第12期。
周变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策略的做法与启示》,《中国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1期。
周建明、王海良:《国家大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利益》,《亚太论坛》2001年第2期。
周敏凯:《多极化格局与中国外交的理论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周雪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遭遇反倾销特征分析》,《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3期。
朱可辛:《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朱振明:《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现代传播》2018年第9期。
祝福恩、刘娜:《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理论探索》2012年第3期。
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自李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与世界》2010年第8期。
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视野》2009年第9期。
邹雯娟、杨翔惠:《挑战和机遇:文化多元化对党的文化领导力建设的影响》,《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4期。
[美]西里尔·E.布莱克、杨豫:《现代化与政治发展》,《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印]迪帕克·那亚尔:《全球化,历史与发展:两个世纪的神话》,王生才摘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英]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郭忠华、何莉君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英]肖恩·布雷斯林:《“中国模式”与全球危机: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到中国治理模式》,冯瑾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习近平:《坚持开放包容 推动联动增长——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7月8日第2版。
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第1版。
习近平:《共同为改革想招 一起为改革发力 群策群力把各项改革工作抓到位》,《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第1版。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版。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9月10日第2版。
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人民日报》2013年4月11日第1版。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第1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1版。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2月19日第1版。
胡锦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第1版。
胡锦涛:《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人民日报》2000年1月12日第1版。
江泽民:《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4月30日第1版。
李政葳:《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网民规模达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成》,《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第4版。
姜鲁鸣:《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总方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中国国防报》2016年6月2日第3版。
董碧娟:《科技创新正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5.1%》,《经济日报》2016年2月25日第5版。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倪光辉:《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余丰立:《搞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解放军报》2012年4月22日第7版。
钟声:《美国无权以阿拉伯人民的名义喊话》,《人民日报》2012年2月27日第3版。
郭建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人民日报》2011年11月4日第24版。
任理轩:《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第7版。
赵子忠:《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力》,《光明日报》2011年4月9日第7版。
薄洁萍:《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光明日报》2011年2月14日第11版。
康绍邦:《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国家形象》,《光明日报》2010年9月7日第9版。
吴绮敏:《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09年7月21日第1版。
王俊样:《中国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挑战》,《光明日报》2006年10月12日第7版。
董国政:《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解放军报》2002年7月10日。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