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大爱无边与公民之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Great Love and the Goodness of Citizens: A Study on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Earthquake Relief and Promoting Civic Moral Construction

    龚平;等

    2015-11-01

    978-7-5161-7295-7

    230千字

    41

    公民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 研究 中国

    《大爱无边与公民之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以抗震救灾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为研究对象,将抗震救灾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Research on Happiness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and Its Cultivation

    楼天宇

    2021-04-01

    978-7-5203-8494-0

    304千字

    70

    青年 生活状况 研究 中国

    幸福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标。该书以当代中国青年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中西方幸福观的思想精髓,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对幸福观问题的科学阐释,系统论述了青年幸福观培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路径,为高校和社会各方力量更有效地进行幸福观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sking the Question: Research on Social Trend and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林泰 冯虞章

    2013-06-01

    978-7-5161-2525-0

    679千字

    85

    社会思潮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中国 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除了具有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之外,又以思想政治作为教育内容表现出它的特性。就此作者从本体论、价值论和责任论三个角度展开了系统透视。本体论旨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活动作为前提,以教育活动作为统领,以导引政治活动作为目的。价值论不同于目的论和功能论,旨在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论的论域内,涉及到了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的责任,由此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阐释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问题。

  • 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研究

    Study o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Filial Piety and Virtue Education in the Threshold of Elderly Care

    卢明霞

    2016-04-01

    978-7-5161-7730-3

    254千字

    56

    品德教育 研究 中国

    本书将孝德教育研究与养老联系起来,系统总结了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孝德教育传统中的养老内容和历史上曾发挥的养老作用,挖掘了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代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状和困境,最终从目标、内容、主体、途径和方法五个基本要素出发,提出养老视阈下应当如何继承与创新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研究显示,孝德教育传统仍然适用于当代中国社会,能够为解决当代养老问题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 新时代中国道德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Moral Governance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孙健

    2021-10-01

    978-7-5203-9252-5

    209千字

    21

    公民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 研究 中国

    “道德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进步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趋势。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全面总结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实现“治理”转向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通过辩证分析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面临的时代机遇和现实挑战,阐释了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基本要求,并从加强党和政府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教育、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路径。

跳转共4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