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勇译注:《墨子》,中华书局2015年版。
[2]陈戌国点校:《四书五经》,岳麓书社2014年版。
[3]周晓露译注:《商君书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4]孙以楷编:《〈老子〉今读》,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刘建生编译:《韩非子精解》,海潮出版社2012年版。
[6]刘建生编译:《墨子精解》(精装版),海潮出版社2012年版。
[7]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古文观止》,中华书局2012年版。
[8]汪受宽:《孝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9]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0]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1]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4](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15](宋)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点校:《朱子语类》,岳麓书社1997年版。
[16](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17](明)王守仁著,谢廷杰辑:《王阳明全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18](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中国书店2015年版。
[19](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
[20](清)张英、张廷玉著,江小角、陈玉莲点注:《聪训斋语 澄怀园语——父子宰相家训》,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1](清)李毓秀著,张兴东主编:《弟子规》,宁波出版社2013年版。
[22](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年版。
[23](清)曾国藩著,(清)李瀚章编:《曾国藩书信》,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年版。
[24](清)曾唯辑:《东欧诗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5](清)纪晓岚总撰,林之满主编:《四库全书精华》(经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26](清)陈梦雷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中华书局影印版。
[27](清)张应昌编:《清诗铎》,中华书局1960年版。
[28]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9]郭超主编:《四库全书精华·子部》(第二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30]田晓娜主编:《四库全书精编·子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31]郭齐勇等撰:《中华文化通志·学术典(6-052)诸子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2]王宏治等撰:《中华文化通志·学术典(6-058)法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3]陈谷嘉等撰:《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典(5-041)社会理想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4]李鹏年、刘子扬、陈锵仪编著:《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骆承烈主编:《天经地义论孝道》,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2]骆明、王淑臣主编:《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3]尤元文主编:《老龄问题与养老工作资料选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4]孙薇薇:《孝与折衷主义:中国城市养老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5]李国珍:《新农保体制下农村老年人养老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版。
[6]王德文、谢良地:《社区老年人口养老照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李昺伟:《中国城市老人社区照顾综合服务模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8]王扉:《大爱:〈孝经〉的密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吴潜涛等:《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陈功:《社会变迁中的养老和孝观念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1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万本根、陈德述主编:《中华孝道文化》,巴蜀书社2001年版。
[13]韩德民:《孝亲的情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谢宝耿编著:《中国孝道精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王玉德:《孝——中国家政理念之平议》,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7]魏英敏主编:《孝与家庭伦理》,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18]向燕南、张越编注:《劝孝——仁者的回报 俗约——教化的基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鲁迅:《鲁迅全集》,同心出版社2014年版。
[20]胡适:《胡适文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1]陈独秀、李大钊等编撰:《新青年精粹》1,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
[22]田苗苗整理:《吴虞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23]乔继堂选编:《陈独秀散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4]田晓青主编:《民国思潮读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
[25]钱玄同:《关于反抗帝国主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6]白天鹅、金成镐编:《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长春出版社2013年版。
[2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8]蔡元培著,王洪刚等译:《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9]孙中山:《孙中山文选》,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30]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
[31]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2]丁文江:《丁文江集》,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
[33]郭齐家、李茂旭主编:《中华传世家训经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4]丁子予、汪楠编著:《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词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
[35]黄今言:《秦汉史丛考》,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36]陈山榜编:《张之洞教育文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7]刘琅主编:《精读严复》,鹭江出版社2007年版。
[38]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9]张世英:《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0]焦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编:《许衡与许衡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41]皮后锋:《严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3]黄书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郑自修总编纂:《郑氏族系大典》,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6]周世辅:《中国哲学史》,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47]费成康主编:《中国的家法族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8]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9]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0]张培峰:《人之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任爽:《唐代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3]张鸣、李东亮主编:《文白菜根谭大系》,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54]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5]顾明远编著:《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评》,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6]乔力主编:《中国文化经典要义全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57]宁业龙、宁业高、宁业泉:《中国孝文化漫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8]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9]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0]朱汉民:《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中国传统臣民文化论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1]江万秀、李春秋:《中国德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2]允生、包伟民、许建平、舒仁辉选编:《中国传统家教宝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63]姚鹏、范桥编:《胡适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64]陈泽河、戚万学主编:《中学德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6]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6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68]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9]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70]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71]黄仕忠:《〈琵琶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72](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美]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法]卢梭:《卢梭全集》(第6卷),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奥]阿尔弗雷德·许茨:《社会实在问题》,霍桂桓、索昕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美]罗思文、安乐哲:《生民之本》,何金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工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万俊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法]勒维纳斯:《上帝·死亡和时间》,余中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8][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9][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绕品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教育探索》2014年第6期。
[2]石美萍:《文化全球化境遇下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
[3]范启标:《高校孝道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教育探索》2012年第11期。
[4]王淼:《老龄化步伐加快,考验社会养老建设》,《中国改革报》2012年5月5日。
[5]骆郁廷、史姗姗:《“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透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7]向康文、吕耀怀:《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1期。
[8]陈喜林:《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9]夏家春:《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学术交流》2009年第3期。
[10]张松德:《激发道德情感与投身道德实践辩证统一》,《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4期。
[11]郭凤志、胡海波:《从政治型到文化型:中国当代德育型态的嬗变路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石文玉:《从个人德行到政治伦理——以贞、孝、忠为中心的考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3]车茂娟:《中国家庭养育关系中的“逆反哺模式”》,《人口研究》2008年第4期。
[14]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07年第3期。
[15]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术界》2007年第6期。
[16]张志伟:《“断裂”与“兼容”:儒学复兴面临的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7]完颜华:《中国公民家庭道德观现状调查报告》,《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
[18]张锡勤:《论宋元明清时代的愚忠、愚孝、愚贞、愚节》,《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
[19]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反思》,《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增刊。
[20]尤文:《中学语文教材中人伦篇目选材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1]陈延斌、史经伟:《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6期。
[22]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青年研究》2004年第11期。
[23]《教育部发布新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
[24]邓希泉、风笑天:《城市居民孝道态度与行为的代际比较》,《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3期。
[25]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26]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7]杨适:《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8]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29]苏寄宛:《日本道德教育探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30]金坚:《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第10期。
[31]《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办法》,《人民教育》198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