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

    International Student Group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周棉

    2017-03-01

    978-7-5161-9968-8

    813千字

    18

    留学生 关系 社会发展 研究 中国 民国

    周棉等编著的《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以民国时期政治和社会变迁进程为主要论述线索,按照清末—民国史的阶段性进程,建构大的纵向论述框架,以体现本课题历史学的学科本位;在各时段则以留学生群体的演变、角色和作用为基本考察内容,探讨本时段留学生和民国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通识教育的视角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s in Modern Chinese Universities: Perspectives on Liberal Education

    肖玮萍

    2017-11-01

    978-7-5203-1058-1

    305千字

    27

    高等学校 外语教学 人才培养 研究 中国 近代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引入,并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两大特性。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特点,培育出大批优秀外语专业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众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责献。本书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保障制度的变迁,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发展研究:1952~2015

    Research on the Setting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1952~2015

    廖茂忠

    2017-12-01

    978-7-5161-6896-7

    285千字

    58

    高等学校 专业设置 研究 中国

    该书以全面的数据为基础,细致地讨论了1952—201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与变迁。本书从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专业类、学校类型、学校性质类别、学校所在地等多个维度入手,深入揭示了1994—2015年度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发展情况,重点剖析了1994年度、1998年度、1999年度等9个典型年度以及综合大学和理工院校的本科专业发展。

  • 中国教师与学生史研究:当代教育史研究新进展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w Progress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赵国权 杨捷

    2021-11-01

    978-7-5203-9244-0

    362千字

    13

    教育史 研究 中国 现代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中外历史研究开始视野下移,并向生活史转向,中国教育史研究也紧跟历史研究转向的步伐,开始关注普通人群的教育生活及教育史学科的重新建构,本研究所涉及的中国教师史、应试与学校史以及学科史,便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热门话题,且无论是研究主体、研究视角、学科支持还是研究结论等多有创新。第一,研究主体的针对性。以往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多是倾向于对中国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研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地位不突出,只见物而不见人,而教师与学生正是教育及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两大主体。因此,本研究让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及学生,从幕后走到前台,让他们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借以改变以往教育史研究中的“见物不见人”现象,让教育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史,而不是“物”的教育史。

  • 涵养德性: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研究

    Cultivating Virtue: A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Academy Education

    杜华伟

    2021-06-01

    978-7-5203-8708-8

    186千字

    26

    书院 教育研究 中国 古代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涵养德性是古代书院教育的根本使命与终极目标。本书分析了古代书院德性培育的教育理念、基本方法、具体途径和根本目标,强调在德性养成过程中,除了发挥制度约束与环境浸润的作用,更应该注重个体的自觉修为。古代书院有教无类、广纳生徒的教育理念,学问讨论、自由开放的会讲制度,质疑辩难、定期游学的教学方式,跟随从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主自觉、内省慎独的个体修为,都是其涵养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掘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是本书的最终落脚点与最高价值追求。

跳转共3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