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张光陆
2012-11-01
978-7-5161-1674-6
299千字
教育哲学 解释学 研究
《传承与发展·教育科学探索丛书: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在于如何把学生声音缺席的“对话教学”转变为学生声音在场的对话教学。而研究的主线是教师如何与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进行对话。从哲理上讲,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是否具有可对话性是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从传统认识论的视角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或“反常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然而从新解释学的视域看,其具有可对话性。而且从传统认识论到新解释学是教育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肖玮萍
2017-11-01
978-7-5203-1058-1
305千字
高等学校 外语教学 人才培养 研究 中国 近代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引入,并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两大特性。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特点,培育出大批优秀外语专业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众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责献。本书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保障制度的变迁,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范先佐
2011-02-01
978-7-5004-9346-4
348千字
义务教育 流动人口 教育改革 教育 研究 中国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中部地区农村“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实证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结题成果。《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基于对中部地区部分省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多次专项调查,并结合全国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就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行义务教育体制的对策思路。
徐奉臻
2017-10-01
978-7-5203-1110-6
335千字
中国历史 近现代 教学研究 高等学校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同步最优化。本书围绕“如何有机衔接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和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思考如何将学生的需求点与教师的着力点有机结合,探讨构建“回溯提升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基本理念等,提出“对中学历史课的四维多向回溯法”“对大学思政课的两线(方法线和内容线)多维提升法”的构建路径,致力于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为什么教/如何教/如何教好,二是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如何学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