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吴国宝 吴耀武 张宇珩 李朝渊
2020-05-01
978-7-5203-7028-8
131千字
扶贫 研究报告 中国 英文
中国的扶贫开发,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扶贫的一个成功样板。脱贫攻坚是2020年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事业进入迅猛推进和攻坚阶段,减贫成就举世瞩目。近十年来,每年均有1500万人左右实现脱贫,2020年中国将基本消除贫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本报告系统回顾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总结过去数十年中国扶贫开发的做法和经验,考察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讨论和分析中国减贫的成效及其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
徐勇
2018-11-01
978-7-5203-3805-9
398千字
农村经济 研究报告 中国 2018
《中国农村研究(2018年卷·上)》为教育部中国农村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主编的论文集,已经出版了多年。《中国农村研究(2018年卷·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附目录):深度调查与乡村治理,民族地区农村底色与治理;当代农村发展与治理;海外中国农村研究译介;海外农村研究;农村研究述评;农村研究书评。主要的代表性的论文有:自愿性强制:传统乡村治理的运行规则与当下启示当代农村发展与治理;组织化互助:探索村落治理模式的传统底色与现实路径;嵌入性视角下传统村寨社会公共权力形态及其运作;阶序治理:前国家社会的整体秩序生成机理;“自愿性”奴役:西藏庄园社会中的主奴关系及其形态;从“悬浮型”政权到“下沉型”政权等等。
Sumin Wang Tai Wang An Chunying 吕敏宏 张春娟 温辉
2020-05-01
978-7-5203-6863-6
158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通辽 英文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共七章。《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首章是“通辽市精准扶贫道路的探索历程”,通过梳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阐明国家治理贫困的定位,回顾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扶贫政策的历程。从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在长期反贫困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通辽市根据自身环境特点,采取了驻村帮扶,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扶贫主导产业,成立了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玛拉沁艾力(牧民之家)养牛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10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打造通辽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参与通辽市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庭院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和庭院加工业为重点,发展庭院特色养殖,开发“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富民项目,健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保障体系,为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发放教育补助金,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高职学生发放“雨露计划”项目补助,开展了慢病贫困患者送医送药服务,建立了“一站式”结算服务综合窗口政策等。第七章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准扶贫的经验、成就与启示。主要从完善精准扶贫效果,强化考核落实,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宣传能人带动战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几个方面出发,旨在打破扶贫工作的困境,推动通辽市精准扶贫工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张清勇
2018-12-01
978-7-5203-3823-3
60千字
农业用地 土地征用 土地制度 体制改革 研究 中国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征地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征地制度改革亟待推进。本报告利用1949年以来历次征地法律法规制定过程的大量文本以及对立法关键人物的访谈记录,深入征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回顾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经过,探讨影响征地制度变迁的力量,讨论征地制度改革遭遇的阻力,对1999年以来三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进展进行描述和评价,比较细致地探讨了自2015年以来迄今仍在推动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并提出了让征地制度朝着改善的方向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魏后凯 杜志雄
2020-07-01
978-7-5203-6880-3
396千字
农村经济发展 研究报告 中国
本书聚焦“十四五”中国的农村发展,同时“十四五”时期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该时期,巩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主线。本书基于关键指标目标值,结合未来农村发展面临的阶段性变化与新形势,“十四五”时期应以“一条主线、一个确保、四大重点”为总体思路,以主要目标为导向,积极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梯次推进战略,开启后小康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因此,“十四五”时期,需通过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本书依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视角,构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期为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