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逻辑基础问题

    [美]吉拉·谢尔

    2018-10-01

    978-7-5203-3435-8

    76千字

    11

    逻辑学

    《逻辑基础问题》为逻辑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基础。众所周知,为逻辑构建一个系统的哲学基础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本书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方法论。人们普遍认为,逻辑的基础必须采用传统的基础方法论即基础主义。不过,这一方法论在原则上不能为基础学科提供基础。这就使得哲学家完全放弃去为逻辑构造一个基础。但是,基础主义不是唯一合理的基础方法论。本书提出基础整体主义作为替换的方法论。基础整体主义将强烈的基础性要求与整体主义工具结合,为逻辑建立了一个可行的、系统的基础。本书运用这一新的方法论为逻辑描绘了一个实际基础,其出发点是逻辑在人类知识中所起的作用,即提供一个普遍的、特别强有力的推理或后承方法,尤其是,逻辑后承必须保证真在前提到结论的传递,而这一保证必须具有一种特别强的模态力量。为了起到这样的作用,逻辑必须满足各种坚定的真实性要求,为此,它必须建基于人类心灵和世界之中。但是,逻辑又不能建基于世界的任意事物之中,它必须建基在足以强大到为关于逻辑后承的要求提供基础的世界方面。本书把逻辑建基于支配世界的、特别强的法则——即形式法则——之中而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这些法则的特性——特别强的不变性度,形式法则具有强大的模态力量,它们具有了所要求的必然性,从而可以为逻辑后承提供基础。本书为形式性提供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使得逻辑常项成为逻辑真和逻辑后承的“引擎”。书中还进一步解释了新基础如何保证必然性,不仅如此,也对它如何保证逻辑的其他典型特征有所解释:普遍性、主题中立性、强规范性以及(准)先天性。书中讨论了逻辑中的错误和修正,并且对逻辑性标准的批评也进行回应。本书最后考察的是逻辑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弗雷格式的逻辑主义。逻辑主义把数学建基在逻辑之中,但它无法为逻辑提供基础。通过把数学和逻辑都建基于形式之中,这一问题在本书建立的基础中不再出现。这样的新基础就可以解释清楚逻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二者之间的劳动分工与合作。

  • 中国逻辑史研究.第一辑

    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

    2017-10-01

    978-7-5203-1105-2

    419千字

    37

    逻辑史 研究 中国

    1980年12月,第一次中国逻辑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在杨芾荪、温公颐、虞愚、李匡武等前辈学者的倡议下,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后于1991年10月改为现名)。1982年1月,根据提交该次会议的论文选编而成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在过去的近40年时间里,中国逻辑史研究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逻辑工作者在中国本土逻辑的形成与发展、印度因明与西方逻辑的传入、三大逻辑传统的比较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5年(2012—2016),逻辑工作者共有逾20项课题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其中“百年中国因明研究”(2012)、“八卷本《中国逻辑史》”获重大项目立项;在“逻辑与文化”论题与中国古代逻辑的特质研究、中国古代名辩学及其推类的本质与相关问题研究、中国近代逻辑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实践的理论重构研究及因明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上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与著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包括第一次海峡两岸中国逻辑史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中外学者连续召开多次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并合作编写了英文本《中国逻辑史手册》,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目标做出了积极务实的努力。截至目前,中国逻辑史全国学术讨论会已经召开了16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仅有少数几次会议在会后将收到的论文选编成文集公开出版。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逻辑史研究,反映中国逻辑史的研究现状,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中国逻辑史研究》辑刊,一年一辑,择优收录有关中国逻辑史各个时期的思想文献、问题、人物及中外逻辑史比较等领域的论文、译文。这些论文、译文可以是未公开发表的,也可以是在上一年度已公开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的。编入本辑的论文主要选自2015年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的第16次中国逻辑史全国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也包括部分在最近几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编选、付印过程中,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和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的伍尚邱葛、汪楠等同志协助完成了版式统一、稿件校对等具体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经验不足,辑刊的编选出版工作一定会有错漏不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中国逻辑史研究》编委会2017年5月

  • 完美主义人格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

    周亚娟

    2017-12-01

    978-7-5203-1452-7

    243千字

    4

    人格心理学

    完美主义是一种为自己设定高标准,积极地追求完美;但在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时产生差异感,并进行消极自我评价的稳定的人格特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自身都在完美主义人格形成过程中有不同的影响;形成后的完美主义人格与个体心理健康、成就高低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影响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形成后的完美人格与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完美人格与抑郁,焦虑、强迫和拖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 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论: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何杨,李贤中

    2019-06-01

    978-7-5203-4626-9

    473千字

    6

    逻辑史 中国 学术会议 文集

    2016年9月2日至3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台湾大学哲学系在广州联合举办了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本论文集选录了该次会议的23篇论文。其中,前10篇论文从宏观层面展开方法论讨论,其他论文则以具体文本为基础,或采用新方法对经典逻辑史料展开新诠释,或基于新的逻辑观念和更为丰富的史料拓展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范围。

  • 逻辑、知识与认知逻辑

    刘邦凡

    2019-01-01

    978-7-5203-3491-4

    404千字

    4

    逻辑学

    作者认为,认知是希望获得理性,而获得理性的工具就是逻辑;知识学本质是为了推进知识创新,而逻辑学有利于推进理论创新;逻辑学的知识创新功能决定了它的认知转向,知识逻辑应运而生。知识逻辑已经成为逻辑学的重要领域,必将对整个逻辑学产生重大的学科引导作用,同时,知识逻辑也将迎来自己的多元发展。全书共分七章,论述了逻辑与知识的关系。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