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农地资源保护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张合林

    2015-06-01

    978-7-5161-6296-5

    270千字

    21

    农业用地 土地资源 土地保护 研究 中国Ⅳ.

    本书首先对中外农地资源保护的研究文献和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然后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美国的农地资源保护机制及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我国农地资源保护体制机制现状及问题与原因进行了规范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完整的农地产权、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农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四位一体”的农地保护利益调整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农地保护长效机制,通过设计“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整体性框架方案,建立起由现行以行政为主的农地保护机制转变到新的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农地保护长效机制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我国农地资源市场机制保护的配套措施与政策建议组合。该书提出的我国农地资源保护机制转变的创新观点及其论证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 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中的隐形市场研究

    Study on the Invisibl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罗湖平

    2018-08-01

    978-7-5203-1946-1

    328千字

    47

    土地资源 资源配置 研究 中国

    本书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沿着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路径,系统考察中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取向中的治理结构效率和制度环境效率状况,发现并尝试揭示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形成机理及其生成规律;结合“接地气”式的社会实践考察,重新界定中国语境下的土地隐形市场概念,系统梳理其现实形态,并对特殊地域上尤为凸显的土地隐形市场形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提出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追求下“制度环境优化一治理结构优化一土地行政优化”的三阶优化路径、土地隐形市场双重效应下的疏堵结合路径以及土地行政分层分类实施下的刚柔相济路径,由此分层分类分阶段地推进中国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

  • 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1905~1949

    Research on the thought of land ownership in modern China: 1905~1949

    李学桃

    2015-12-01

    978-7-5161-6967-4

    398千字

    20

    土地所有权 研究 中国 1905~1949

    鸦片战争以来,土地公有思想勃兴。此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梁启超开展了土地国有论战。论战结束后,无政府主义者继续阐发土地公有的思想;革命党人的土地国有思想则出现分化,孙中山晚年最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国民党继承了孙中山土地国有的思想,“第三党”则在继承的同时,还提出由土地“农有”向土地国有过渡的方案。1935年,阎锡山提出土地村公有的主张,引起土地公有与土地私有思想的大讨论,也出现了以土地农有为过渡、最终实现土地国有的思想。抗战爆发前后,土地农有思想兴起;此后,国民党的土地问题专家与学者也提出土地农有的主张。这些主张,不仅强调实现土地农有,还包含在土地农有基础上或开展合作经营或最终向土地国有过渡的内涵。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冲突演变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Land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杨磊

    2018-09-01

    978-7-5203-2664-3

    201千字

    14

    城市土地 土地管理 研究 中国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冲突现象十分普遍。学术界对土地冲突进行了广泛研究,鉴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属性,产权理论是解释土地冲突根源的重要基础。田野调查表明,土地冲突有一个发生、扩散和转化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与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有关,还与基层政府治理的情景有紧密联系。本书在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将治理因素融入土地冲突的分析中,构建起一个“产权一治理”相融合的制度分析框架,以土地冲突演变为“明线”,阐述基层政府、农民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基层政府的治理机制为“暗线”,厘清不同治理技术和手段在土地冲突演变中的作用机制,既解释了土地冲突演变的规律和特征,又呈现了基层政府在土地开发中的行为逻辑。

  • 中国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Revenue in China

    邓宏乾

    2017-04-01

    978-7-5203-0267-8

    219千字

    49

    土地制度 研究 中国

    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涉及国家、农村集体、农民以及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国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研究》主要研究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收益分配以及国有建设用地收益分配问题。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要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至2014年改革以及2015年国家确定的试点地区改革推进情况,并重点分析了佛山市南海、浙江德清、四川郫县等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及入市收益分配改革等。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益分配,研究了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土地税收规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证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收与城镇公共品供给,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问题。从“土地收益生成环节,土地产权和政府规制权理论,国民收入分配层次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视角,提出了土地非税收入、土地(房地产)税收改革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赋予地方政府以土地资产为担保发行土地债券;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扩大税基,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房地产)税制;简化税种,优化土地(房地产)税制结构;课征重点从土地(房地产)流转环节调整到土地(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财产税,并逐步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税,完善土地增值税制;设置土地闲置税等。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