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and conflicts are very common. Land conflic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academia, and given the nature of land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 property rights theor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xplaining the root causes of land conflicts. Fieldwork shows that land conflicts have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occurrence, 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ambiguity of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property rights theory, this book integrates governance factors into the analysis of land conflicts, construct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integrating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ance", takes land conflicts as "bright lines", expounds the interest game between grassroots governments, farmers and other subjects, and clarifies the rol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governance technologies and means in the evolution of land conflicts with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s as the "dark line", which not only explains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nflict evolution, but also presents the behavior logic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s in land development.(AI翻译)
杨磊:(著)
杨磊,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社会》《改革》《公共行政评论》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中文参考文献
[1][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
[2]白永秀:《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形成、拓展、路径》,《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
[3][美]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蔡继明、程世勇:《地价双向垄断与土地资源配置扭曲》,《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5]陈向明:《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陈钊、徐彤:《走向“为和谐而竞争”:晋升锦标赛下的中央和地方治理模式变迁》,《世界经济》2011年第9期。
[7][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陈郁、郭宇峰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9]党均章、王庆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货款风险分析与思考》,《银行家》2010年第4期。
[10]狄金华:《情境构建与策略表达:信访话语中的国家与农民——兼论政府治理上访的困境》,《中国研究》2014年第18期。
[11][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2]董海军:《“作为弱者的武器”: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社会》2008年第4期。
[13]董海军:《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社会》2010年第5期。
[14]樊纲:《要素价格体制改革与市场竞争的发展》,《全国商情》2009年第2期。
[15]范瑛:《城市空间批判——从马克思主义到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1期。
[16]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7]梅付春:《失地农民合理利益完全补偿问题探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7年第3期。
[18]弗农·亨德森:《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
[19]高聚辉、伍春来:《分税制、土地财政与土地新政》,《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11期。
[20][美]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王勇、赵莹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21]公婷、吴木銮:《我国 2000—2009年腐败案例研究报告——基于2800余个报道案例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2]桂华、陶自祥:《农民土地上访类型及其发生机制探析——基于豫东某县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
[2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市化》,2014年版。
[24]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25]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贺雪峰:《论利益密集型农村地区的治理——以河南周口市郊农村调研为讨论基础》,《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7]侯力:《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人口学刊》2007年第2期。
[28]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1期。
[29]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
[30]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31]黄艳娥:《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利益冲突问题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3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3]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34][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周伟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5]金观涛:《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果》,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6]晋洪涛、史清华、俞宁:《谈判权、程序公平与征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2期。
[37]柯华庆:《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土地产权》,《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38][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9]匡远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要素收入流的一个解释》,《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40][英]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美]里奥尼德·赫维茨、斯坦利·瑞特:《经济机制设计》,田国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2]李飞、杜云素:《“弃地”进城到“带地”进程:农民城市化的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6期。
[43]李汉林、魏钦恭等:《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44]李红波:《诱发农村土地冲突的土地法规缺陷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1期。
[45]李菁、颜丹丽:《集体成员权和土地承包收益权的冲突与协调》,《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2期。
[46]李强、陈宇琳等:《中国城市化“推进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47]李学:《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制度分析与对策反思》,《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48]李云新:《制度模糊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6期。
[49]李云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与过程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期。
[50]刘佳、吴建南、马亮:《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与土地财政——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51]刘建平、李云新:《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冲突及其成因探析》,《理论月刊》2011年第12期。
[52]刘建平:《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的类型及发生机理探析——基于L开发区的田野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53]刘建平:《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困境与出路——构建一种“嵌合式治理”机制》,《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期。
[54]刘建平:《中国快速城市化的风险与城市治理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4期。
[55]刘守英:《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6]刘祖云、陈明:《从“土地冲突”到“土地风险”——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的理论进路》,《中国土地科学》2012 年第8期。
[57]刘正强:《重建信访政治——超越国家“访”务困境的一种思路》,《开放时代》2015年第1期。
[58]吕德文:《钉子户与“维权话语”的局限》,《文化纵横》2013年第3期。
[59]吕新雨:《乡村与革命——中国新自由主义批判三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0]吕炜、许宏伟:《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及其后续风险应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6期。
[61]陆大道、姚士谋、刘慧等:《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城市化进程及空间扩张》,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62]卢洪友,袁光平等:《土地财政根源:“竞争冲动”还是“无奈之举”?——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营证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1期。
[63]罗伯特·C.埃里克森:《复杂地权的代价:以中国的两个制度为例》,《清华法学》2012年第1期。
[64]马良灿:《地权是一束权力关系》,《中国农村观察》2009 年第2期。
[65][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6][美]曼瑟·奥尔森:《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7]倪星、原超:《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第2期。
[68]欧阳静:《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9]欧阳静:《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
[70]裴宜理:《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东南学术》2008年第3期。
[71]彭小兵、谭亚:《城市拆迁中的利益冲突与公共利益界定——方法与路径》,《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2期。
[72][法]皮埃乐·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73][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74]钱忠好、曲福田:《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10期。
[75]曲福田、肖屹等:《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76]渠敬东、周飞舟、童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77]冉冉:《“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3期。
[78]饶静、叶敬等:《“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3期。
[79]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80]荣敬本:《变“零和博弈”为“双赢机制”—— 如何改变压力型体制》,《人民论坛》2009年第1期。
[8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11年版。
[82]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5年第1期。
[83]孙立平、郭于华:《“软硬皆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 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
[84]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5]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86]谭术魁:《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4期。
[87]谭术魁:《中国频繁暴发土地冲突事件的原因探究》,《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6期。
[88][瑞典]汤姆·R.伯恩斯:《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结构化:行动者、制度与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89]唐根年等:《中国农民市民化经济门槛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地理》2006年第1期。
[90]田先红:《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开放时代》2010年第6期。
[91]田先红:《当前农村谋利型上访凸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湖北省江华市桥镇的调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92]汪晖、黄祖辉:《公共利益、征地范围与公平补偿——从两个土地投机案例谈起》,《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4期。
[93]王剑锋、孙琦:《内生性土地财政扩张与产业结构失衡》,《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年第1期。
[94]王媛:《我国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战略转变》,《经济学家》2013年第11期。
[95][德]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96]魏小强、刘同君:《利益平衡、规范协调与社会纠纷的解决——以一起城乡居民之间的冲突事件为例》,《法学杂志》2012年第11期。
[97]文贯中:《市场畸形发育、社会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制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8年第2期。
[98]文贯中:《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99]文军、黄锐:《超越结构与行动:论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其出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00][英]希尔弗曼:《如何做质性研究》,李雪、张劼颖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1]肖屹、钱忠好:《交易费用、产权公共域与农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侵害》,《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9期。
[102]谢小芹:《半正式治理及其后果——基于纠纷调解及拆迁公司参与的半正式行政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03]薛翠翠、冯广京等:《城市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第11期。
[104]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105][匈牙利]亚诺什·科尔奈:《短缺的经济学》,张晓光、李振宁等译,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
[106]叶剑平、田晨光:《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状况:合约结构、制度变迁与政策优化——基于中国17省1965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07]杨华:《“政府兜底”:当前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现象与逻辑》,《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
[108]《“混合地区”的制度分析及其实践逻辑——以Z村民小组为例》,《社会》2015年第2期。
[109]《权力边界模糊与策略化治理:土地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基于G开发区和L县的田野调查》,《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4期。
[110]杨雪冬:《市场发育、社会生长与公共权力构建:以县为分析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1]易成非、姜福洋:《潜规则与明规则在中国场景下的共生——基于非法拆迁的经验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4期。
[112]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13]于建嵘:《利益博弈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政治社会学理解》,《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14]于建嵘:《新型城市化:权力驱动还是权利主导》,《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9期。
[115]于建嵘:《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东南学术》2008 年第3期。
[116]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117]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命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18]于华江、吴君茂:《论农地征用程序与农民权益保护——从一个案例说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19]邹秀清、钟骁勇:《征地冲突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农户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第2期。
[120]赵阳:《共有与私用——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21][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122]臧得顺:《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123]赵杰:《权力、土地及其他——当代中国土地增值流动及政治权力运行》,《理论界》2012 年第3期。
[124]赵树凯:《地方政府公司化:体制优势还是劣势?》,《文化纵横》2012年第4期。
[125]赵晓峰、张红:《从“嵌入式控制”到“脱嵌化治理”——迈向“服务型政府”的乡镇政权运作逻辑》,《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1期。
[126]张安录:《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的行政补偿制度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
[127]张春雨:《基于公民权利理念的农民社会保障及“土地换社保”问题分析》,《兰州学刊》2009年第5期。
[128]张静:《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29]张军:《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第4期。
[130]张良悦、师博等:《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8 年第5期。
[131]张期陈、胡志平:《征地议价:政府与市场的和谐构建》,《财经科学》2010年第5期。
[132]张学昆、朱诚:《收入分配、产权保护与社会冲突:现代经济学视角下的冲突管理与和谐社会构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33]张小军:《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34]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与英国的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35]张换兆、郝寿义:《制度租、土地增值收益与政府行为》,《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第2期。
[136]郑永年:《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联邦制》,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
[137]周诚:《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
[138]周飞、陈德蓥:《农村拆迁中基于村民和政府利益均衡的政府定价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5期。
[139]周飞舟:《锦标赛体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40]周飞舟:《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社会》2007年第1期。
[141]周飞舟:《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
[142]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14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44]周其仁:《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10期。
[145]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46]祝天智:《边界模糊的灰色博弈与征地冲突的治理困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2期。
[147]左翔、殷醒民:《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1期。
英文参考文献
[1]Acemoglu D.,Why not a political Coase theorem?Social conflict,commitment,and polit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4):620-652.
[2]Alston L.J.,Libecap G.D.,Mueller B.Land.reform policies,the sources of violent conflict,and implications for deforest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0,39(2):162-188.
[3]Atwood D.A.,Land registration in Africa:th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orld development,1990,18(5):659-671.
[4]Babette Wehrmann.Cadastre in Itself Won’t Solve the Problem: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in LandConflicts—Cases from Africa.http://www.fig.net/pub/monthly_articles/march_2006/wehrman_march_2006.pdf,2006-03-16/2007-07-04.
[5]Baranyi S.,Weitzner V.Transforming land-related conflict:Policy,practice and possibilities.North-South Institute= L’Institut Nord-Sud,2006.
[6]Berry S.,Property,authority and citizenship:land claims,politics and the dynamics of social division in West Africa.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9,40(1):23-45.
[7]Bishnu R.,Upreti.Conflict management in natural resources:a study of land,water and forest conflicts in Nepal.Wageningen Universiteit,2001.
[8]Binswanger H.P.,Deininger K.Explaining agricultural and agrarian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1958-2005.
[9]Bob U.,Land-related conflicts in sub-Saharan Africa.African Journal on Conflict Resolution,2010,10(2):49-64.
[10]Borras Jr S.,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theory,and practice of neoliberal land policies.Promised land:Competing visions of agrarian reform,2006:99-128.
[11]Borras S.M.,Questioning market-led agrarian reform:Experiences from Brazil,Colombia and South Africa.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2003,3(3):367-394.
[12]Borras Jr S.,Can redistributive reform be achieved via marketbased voluntary land transfer schemes?Evid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Philippines.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5,41(1):90-134.
[13]Borras Jr S.M.,Carranza D,Franco J C.Anti-poverty or Antipoor?The World Bank’s market-led agrarian reform experiment in the Philippines.Third World Quarterly,2007,28(8):1557-1576.
[14]Chen Z.,Sun Y.,Newman A.,et al.,Entrepreneurs,organizational member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referential treatment:Evidence from China.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1(3):1-17.
[15]Cheung S.N.S.,Transaction costs,risk aversion,and the choice of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JL & Econ.,1969:12-23.
[16]Chung J.H.,LAM T.,China’s“City System”in Flux:Explaining Post-Mao Administrative Changes.The ChinaQuarterly,2004(180):945-964.
[17]Ciamarra U.State-led and market-assisted land reforms:history,theory,and insight from the Philippines[C]//Leuven:8th Spring Meeting of Young Economists.www.econ.kuleuven.be/smye/abstracts/p435.pdf.2003.
[18]Coase R.H.,Problem of social cost,the.JL & econ.,1960,3:1.
[19]Daniels T.L.,The purchase of development rights:preserving agricultural land and open spa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1,57(4):421-431.
[20]Danner J.C.,TDRs-Great idea but questionable value.Appraisal Journal,1997,65:133-142.
[21]Deininger K.,Jin S.,Securing property rights in transition:Lessons from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land contracting law.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9,70(1):22-38.
[22]Deininger K.,Negotiated land reform as one way of land access:experiences from Colombia,Brazil and South Africa.Access to land,rural poverty,and public action,2001:315-348.
[23]Deininger K.,Zegarra E.,Lavadenz I.,Determinants and impacts of rural land market activity:evidence from Nicaragua.World Development,2003,31(8):1385-1404.
[24]Demsetz H.,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67,57:347-359.
[25]Fitzpatrick D.,Evolution and chaos in property rights systems:The third world tragedy of contested access.The Yale Law Journal,2006:996-1048.
[26]Fortin E.,Reforming land rights:The World Bank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agriculture.Social & Legal Studies,2005,14(2):147-177.
[27]Francis P.,Land nationalisation and rural land tenure in southwest Nigeria.International Livestock Centre for Africa,1986.
[28]George C.S.,Lin and Samuel P.S.Ho.,The state,land system,and l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contemporary China.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5,95(2):411-436.
[29]Guo X.,Land expropriation and rural conflicts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2001,166:422-439.
[30]He S.,Liu Y.,Webster C.,et al.,Property rights redistribution,entitlement failure and the impoverish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in China.Urban studies,2009,46(9):1925-1949.
[31]Holmstrom B.and P.Milgrom,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Analysis:Incentive Contracts,Asset Ownership,and Job Design.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1(7):24-51.
[32]Hsing You-tien,The great urban transformation:politics of Land and property in China.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33]Hui E.C.M.,Bao H.,The logic behind conflicts in land acquisi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A framework based upon game theory.Land Use Policy,2013,30(1):373-380.
[34]Immanuel Wallerstein,The Modern World-System V.1: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Academic Press,1976.
[35]International Land Coalition.Land-related Conflicts.Policy Brie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arian Reform and Rural Development.http://www.nsi-ins.ca/english/pdf/ev06icArrd_pb_con-flict.pdf,2006-03-10/2007-07-04.
[36]Jacobs P.,Lahiff E,Hall R.Evaluating land and agrarian reform in South Africa.PLAAS Occasional Paper Series,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2003.
[37]James kai-Kung,Common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reallocations in rural China:Evidence from a village survey.World Development,2000,28(4):701-719.
[38]Jean C.Oi,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The China Quarterly,1995,144:1132-1149.
[39]John C.Bergstrom,Goetz S.J,Shortle J.S.,Land use problems and conflicts:causes,consequences and solutions.Routledge,2013.
[40]John Friedmnn,Four these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6(2):440-451.
[41]Kagwanji P.,Ethnicity,land and conflict in Africa:The cases of Kenya,Uganda,Tanzania and Rwanda.Nairobi,Africa Polic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s,2009.
[42]Kevin J.,O’Brien,Lianjiang Li.,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1-10.
[43]Kriedte P.,Peasants,Landlords and Merchant Capitalists,Europeand the World Economy,1500—1800.Leamington:BERG PRBLISHERS LTD.,1983.
[44]Lahiff E.,Borras Jr.S.M.,Kay C.,Market-led agrarian reform:policies,performance and prospects.Third World Quarterly,2007,28(8):1417-1436.
[45]Lazear E.P.,ROSEN S.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841-864.
[46]Lanchih Po.Property Rights Reforms and Chang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China’s Urban–Rural Peripheries:The Case of Changping District in Beijing.Urban Studies,2011(10):509-528.
[47]Liu R.,Wong T.C.,Liu S.,Peasants’counterplots against the state monopoly of the rural urbanization process:urban villages and“small property housing”in Beijing,China.Environment and Planning-Part A,2012,44(5):1219.
[48]Loren Brandt,Scott Rozelle and Matthew A.Turner.Local Goverment Behavior and Property Rights Formation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4(160):627.
[49]Mann C.,Jeanneaux P.,Two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landuse conflict to improve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Rur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2009,4(1):118-141.
[50]Moote M.A.,McClaran M.P.,Viewpoint:Implications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for public land planning.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97:473-481.
[51]Ntsebeza,Lungisile and Ruth Hall(eds.),The Land Question in South Africa:the challen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distribution.HSRC Press,2007.
[52]Ocheje P.D.,“In the Public Interest”:Forced Evictions,Land Rights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Africa.Journal of African Law,2007:173-214.
[53]Peter Ho,Who Owns China’s Land?.The China Quarterly,2008(166):394-421.
[54]Peter,Evans,Embedded Autonomy: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13-14.
[55]Po L.,Property Rights Reforms and Chang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China’s Urban—Rural Peripheries:The Case of Changping District in Beijing.Urban Studies,2011,48(3):509-528.
[56]Ramirez R.,L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Land Tenure Regularization Process.A State of Art Paper.Consultancy Report,FAO,2001:11-35.
[57]Rodefeld R.D.,Change in rural America:causes,consequences,and alternatives.The C.V.Mosby Company,1983.
[58]Scott Rozelle and Guo Li.,Village Leaders and Land-Rights Formation in Chin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88(2):433-438.
[59]Shearer E.B.,Lastarria-Cornhiel S,Mesbah D,et al.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rket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research,theory,and policy implications.Land Tenure Center,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1990.
[60]Simmons C.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 conflict in the Eastern Brazilian Amazon.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4,94(1):183-206.
[61]Sjaastad E.,Cousins B.,Formalisation of land rights in the South:An overview.Land use policy,2009,26(1):1-9.
[62]Su F.,Tao R.,Wang H.,State Fragmentation and Rights Contestation:Rural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n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2013,21(4):36-55.
[63]Tique C.,Rural land markets in Mozambique,its impact on land conflicts.Unpublished document,2001.
[64]Toulmin C.,Securing land and property rights in sub-Saharan Africa:the role of local institutions.Land Use Policy,2009,26(1):10-19.
[65]Veter Nee.A Theory of Market Transition:From Redistribution to Markets in State Socialism.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9,54(5):663-668.
[66]Victor Lee,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Market Transition:Hybrid Forms,Property Rights and Mixed Economy in China.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2(37):1-27.
[67]Wang Y.P.,Wang Y.,Wu J.,Urbanization and informal development in China:urban villages in Shenzh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9,33(4):957-973.
[68]Wen G.J.,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Asian Economic Journal,1995,9(3):233-260.
[69]Whiting S.,Values in land:fiscal pressures,land disputes and justice claims in rural and peri-urban China.Urban Studies,2011,48(3):569-587.
[70]Wu F.,Land development,inequality and urban villag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9,33(4):885-889.
[71]Yang X.,Rice R.An equilibrium model endogenizing the emergence of a du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or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4,35(3):346-368.
[72]Yep R.,Fong C.Land conflicts,rural finance and capacity of the Chinese state.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9,29(1):69-78.
[73]Zhu J.,From land use right to land development right: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Urban Studies,2004,41(7):1249-1267.
逻辑平滑转移机制、信贷约束与不确定性: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应用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研究
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研究:基于中国产业政策反思和重构的视角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AND REVITALIZATION OF KEY INDUSTRIES:The Perspective of Rethink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Policy中国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0(英文)
Report of Country-risk Rating of Overseas Investment from China(2020)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