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安·易斯塔什、张昕竹:《基础设施规制与中国经济制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
[2]白艳娟:《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障碍及其对策分析》,《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论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改革》,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陈洪博:《论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5]陈慧:《中国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述评》,《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6]陈明、周萌萌:《城市水务民营化绩效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第3期。
[7]陈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策困境——以水务民营化为例》,《当代财经》2004年第12期。
[8]陈明:《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9]陈通等:《基于PPP视角的公共项目风险因素重要性调查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10]陈旭:《我国城市供水管理体制的“官督商办”改革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4期。
[11]仇保兴、王俊豪等:《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与激励性监管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董石桃、艾云杰:《日本水资源管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借鉴》,《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5期。
[14]杜红、杜英豪:《美国水务行业所有制结构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第8期。
[15]杜英豪:《美国亚特兰大市水务私有化案例分析》,《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第4期。
[16]杜英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务监管体系》,《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第8期。
[17]范登云、张雅君、许萍:《阶梯水价的优化研究》,《给水排水》2017年第5期。
[18]范合君、柳学信、王家:《英国、德国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8期。
[19]冯中越、宋卫恭:《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约中的资产转移问题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财经论丛》2011年第3期。
[20]付廷臣:《水权与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探析》,《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21]傅涛、常杪、钟丽锦:《中国城市水业改革实践与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2]高晶:《北京市城镇居民阶梯水价统计测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3]郭蕾、肖有智:《政府规制改革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共福利——来自中国省际城市水务产业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16年第8期。
[24]何禹霆、王岭:《中国城市供水价格规制机制与改革对策》,《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5期。
[25]侯风云:《城市水业市场化演进中的水价改革路径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6]胡改蓉:《PPP模式中公私利益的冲突与协调》,《法学》2015年第11期。
[27]胡一帆、宋敏、张俊喜:《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28]黄建正:《城市供水业民营化改革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基于对杭州赤山埠水厂监管现状和杭州主城区供水监管机制的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
[29]黄宁、魏海涛、沈体雁:《国外城市水务行业绩效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8期。
[30]李佳:《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
[31]李乐:《美国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6期。
[32]李明超、章志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机构模式研究》,《学习论坛》2011年第3期。
[33]李青:《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施障碍与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4]李眺:《我国城市供水需求侧管理与水价体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2期。
[35]李真、张红凤:《中国社会性规制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2年第10期。
[36]励效杰:《关于我国水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07年第2期。
[37]林洪孝:《城市水务管理战略与措施分析》,《城市问题》2002年第2期。
[38]林丽梅等:《城市水价改革的多重目标及其深化路径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39]林丽梅等:《水务服务市场化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均衡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1期。
[40]林润辉等:《制度压力、信息安全合法化与组织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
[41]刘佳丽、谢地:《PPP背景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与政府监管面临的新课题》,《经济学家》2016年第9期。
[42]刘佳丽、谢斯儒:《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公共利益的维护与政府监管体系重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10期。
[43]刘戒骄:《我国公用事业运营和监管改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9期。
[44]刘穷志、芦越:《制度质量、经济环境与PPP项目的效率——以中国的水务基础设施PPP项目为例》,《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
[45]刘世庆、许英明:《我国城市水价机制与改革路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期。
[46]刘添瑞:《深化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改革的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6期。
[47]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48]刘小玄:《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产业绩效水平的决定因素》,《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49]刘彦等:《外资进入提高了中国城镇水务部门的绩效吗?——基于“准自然实验”方法》,《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期。
[50]卢洪友:《中国城市公共事业经营管制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51]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52]潘小娟、余锦海:《地方政府合作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永嘉与乐清的供水合作》,《管理世界》2015年第7期。
[53]戚聿东、柳学信:《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与路径:整体渐进改革观》,《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6期。
[54]戚聿东:《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分拆式改革的误区分析及其出路》,《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
[55]戚聿东:《资源优化配置的垄断机制: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56]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法]让-雅克·拉丰、让·梯若尔:《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8][法]让-雅克·拉丰:《规制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9]盛丹、刘灿雷:《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企经营绩效与改制成效吗?》,《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60]石金玉、李亚军:《城市二次供水现状及其对策》,《工业节能技术》2015年第2期。
[61]石贤平:《PPP模式中政府交易角色与监管角色冲突的法律平衡》,《商业研究》2015年第12期。
[62]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3][美]斯蒂格利茨:《私有化更有效率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0期。
[64]苏时鹏等:《城市水务服务绩效管理战略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6期。
[65]苏为华等:《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和建议》《财经论丛》2015年第4期。
[66]谭海鸥:《投资渠道、利益补偿与水务市场属性》,《改革》2011年第5期。
[67]王芬、王俊豪:《中国城市水务产业民营化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财经论丛》2011年第5期。
[68]王红等:《循环经济条件下水定价与社会福利的数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69]王宏伟、郑世林、吴文庆:《私人部门进入对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影响》,《世界经济》2011年第6期。
[70]王俊豪、付金存:《公私合作制的本质特征与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政策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7期。
[71]王俊豪、蒋晓青:《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政策》,《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72]王俊豪、王岭:《国内管制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财经论丛》2010年第11期。
[73]王俊豪、肖兴志、唐要家:《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74]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75]王俊豪:《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76]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7]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8]王俊豪等:《深化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9]王俊豪等:《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80]王岭:《市场化改革下的中国城市供水行业——阶段特征、改革进展与政策取向》,《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3期。
[81]王岭:《城市水务PPP项目特许经营权的竞标难题、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82]王岭:《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负面效应与监管政策》,《经济学家》2014年第2期。
[83]王岭:《私人部门进入降低了城市供水行业成本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84]王岭:《我国城市居民水价制度改革探析——阶梯水价推行困境及其破解》,《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9期。
[85]王天义:《全球化视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PPP标准:中国的选择》,《改革》2016年第2期。
[86]魏伯乐、奥兰·扬、马赛厄斯·芬格:《私有化的局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7]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88]吴延兵:《企业产权结构和隶属层级对生产率的影响》,《南方经济》2011年第4期。
[89]肖兴志、韩超:《规制改革是否促进了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11年第2期。
[90]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谢建华:《我国供水行业监管框架的构建与完善——英国经验的启示》,《经济管理》2006年第23期。
[92]邢秀凤、胡世明:《加快居民生活用水改革,积极实施阶梯水价——青岛市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引发的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93]徐宗威:《法国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及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94]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城市规划》2015年第11期。
[95]杨世文:《特许权竞争与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经济管理》2003年第7期。
[96]姚勤华、朱雯霞、戴轶尘:《法国、英国的水务管理模式》,《城市问题》2006年第8期。
[97]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98]于立、肖兴志、姜春海:《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当代财经》2004年第8期。
[99]于良春、程谋勇:《中国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当代财经》2013年第1期。
[100]于良春、何敏:《中国城市居民用水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3期。
[101]于良春、王志芳:《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102]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2期。
[103]余晖、秦虹:《公司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4]余晖:《管制的经济理论与过程分析》,《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105]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6]张洪雷等:《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定价模型研究——基于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的测算》,《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4期。
[107]张丽娜:《城市水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规制与公众利益维护》,《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
[108]张燎:《水务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十种模式及其适用性》,《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年第4期。
[109]张偲:《地方政府投融资公私合作制的监管体制创新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4期。
[110]张昕竹:《城市化背景下公用事业改革的中国经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111]张昕竹:《规制制度的交易成本与政治经济学——兼谈中国规制改革》,《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112]张昕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3]张昕竹:《中囯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4]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5]张昕竹:《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私有部门的参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116]章志远、黄娟:《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法治研究》2011年第3期。
[117]章志远、朱志杰:《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运作之评估与展望——基于40起典型事例的考察》,《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118]章志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及其政府规制——兼论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法学研究之转变》,《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119]赵振铣、向强:《防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纵向串谋的机制设计》,《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120]郑筱婷、蒋奕:《FDI提高了供水企业的绩效了吗?》,《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121]郑新业等:《水价提升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吗?》,《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122]植草益:《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3]周小付、萨日娜:《PPP的共享风险逻辑与风险治理》,《财政研究》2016年第4期。
[124]周小梅:《水危机背景下我国城市水务行业改革取向——来自泰晤士水务和斯德哥尔摩水务的经验考察》,《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期。
[125]周阳:《我国城市水务业PPP模式中的政府规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126]周耀东、余晖:《政府承诺缺失下的城市水务特许经营——成都、沈阳、上海等城市水务市场化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8期。
[127]左进、韩洪云:《BOT在我国水务行业中的应用及风险规避》,《城市问题》2005年第2期。
[128]Allan,R.,Jeffrey,P.and Clarke,M.et al.,“The Impact of Regulation,Ownership and Business Culture on Managing Corporate Risk within the Water Industry”,,Vol.15,No.3,2013,pp.458-478.
[129]Antonioli,B.and Filippini,M.,“The Use of a Variable Cost Fun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Italian Water Industry”,,Vol.10,No.3,2001,pp.181-187.
[130]Armstrong,M.,Cowan,S.and Vickers,J.,,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94.
[131]Beesley,M.E.and Littlechild,S.C.,“The Regulation of Privatized Monopol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Vol.20,No.3,pp.454-472.
[132]Bel,G.,Fageda,X.and Warner,M.E.,“Is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Cheaper than Public Production? A Met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olid Waste and Water Service”,,Vol.29,No.3,2010,pp.553-577.
[133]Bishop,M.,Kay,J.and Mayer,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34]Boycko,A.S.and Vishny,R.,“A theory of Privatization”,,Vol.106,No.435,1996,pp.309-319.
[135]Chang,M.and Peng,L.J.,“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ustomer Service in Chinese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Vol.23,No.8,2007,pp.71-75.
[136]Chao,H.P.,“Two-Stage Auction and Subscription Pricing for Awarding Monopoly Franchises”,,Vol.47,No.3,2015,pp.219-238.
[137]Crew,M.A.and Kleindorfer,P.R.,,London: Macmillan,1986.
[138]Foster,C.D.,,Oxford: Blackwell,1992.
[139]Achttienribbe,G.E.,“Water Price,Price Elasticity and the Demand for Drinking Water”,,2015(4):196-198.
[140]Galiani,S.,Gertler,P.and Schargrodsky,E.,“Water for Life: The Impact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Water Services on Child Mortality”,,Vol.113,No.1,2005,pp.83-120.
[141]Pescetto,Gioia M.,“Regul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 The Case of the Water Industry in England and Wales”,.Vol.18,No.1,2008,pp.61-73.
[142]Guo,X.L.and Yang,H.,“Analysis of a Build-Operate-Transfer Scheme for Road Franchising”,,Vol.3,No.5,2009,pp.312-338.
[143]Harold Demsetz,“Why Regulate Utilities?”,,Vol.11,No.1,1968,pp.55-65.
[144]Harstad,R.M.and Crew,M.A.,“Franchise Bidding Without Holdups: Utility Regulation with Efficient Pricing and Choice of Provider”,,Vol.15,No.2,1999,pp.141-164.
[145]Jiang,Y.and Zheng,X.,“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Urban Water Utilit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0.
[146]Kay,J.A.,Mayer,C.and Thompson,D.,Privatiz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147]Kirkpatrick,C.,Parker,D.and Zhang,Y.F.,“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tate and Private-Sector Provision of Water Services in Africa”,,Vol.20,No.1,2006,pp.143-163.
[148]Laffont and Tirole,,Cambridge: MIT,1993.
[149]Laffont,J.-J.and Tirole,J.,“Bidding and Investment,Contracts,Incentive of Auctions Repeated Takeovers Parity with an Application to”,,Vol.19,No.4,1988,pp.516-537.
[150]Lang,A.,“The GATS and Regulatory Autonomy: A Case Study of Social Regulation of the Water Industry”,,Vol.7,No.4,2004,pp.801-838.
[151]Lijin Zhong,Arthur P.J.Mol and Tao Fu,“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China’s Urban Water Sector”,,Vol.41,No.6,2008,pp.863-877.
[152]Lin,H.U.,Wang,L.Q.and Zhang,H.L.,“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of Water Supply Supervision in UK”,,Vol.24,No.10,2008,pp.106-108.
[153]Lin,J.Y.,Cai,F.and Li,Z.,“Competition,Policy Burdens,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Vol.88,No.2,1998,pp.422-427.
[154]Lobina,E.and Hall,D.,“Public Sector Alternatives to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Privatization:Case Studies”,,Vol.16,No.1,2000,pp.35-55.
[155]Maria Luisa Corton and Sanford V.Berg,“Benchmarking Central American Water Utilities”,,Vol.17,Nos.3-4,2009,pp.267-275.
[156]Mark Newton Lowry and Lullit Getachew,“Statistical Benchmarking in Utility Regulation: Role,Standards and Methods”,,Vol.37,2009,pp.1323-1330.
[157]Marques,R.C.,“Comparing Private and Public Performance of Portuguese Water Services”,,Vol.10,No.1,2008,pp.25-42.
[158]Maziotis,A.,Saal,D.S.and Thanassoulis,E.et al.,“Price-Cap Regulation in the English and Welsh water Industry: A Proposal for Measuring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Vol.41,2016,pp.22-30.
[159]Newbery,D.M.,,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1999.
[160]Nowotny,K.R.,“Competi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Utilities”,,Vol.22,No.7,1991,pp.26-29.
[161]Nyangena,K.O.,“Privatization of Water and Sanitation Services in Kenya: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Vol.33,No.4,2010,pp.117-131.
[162]Prasad,N.,“Privatisation Results: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Water Services after 15 Years”,,Vol.24,No.6,2006,pp.669-692.
[163]Ruijs,A.,Zimmermann,A.and Van den Berg,M.,“Demand and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Water Pricing Policies”,,Vol.66,2008,pp.506-516.
[164]Sawkins,J.W.and Reid,S.,“The Measurement and Regulation of Cross Subsidy.The Case of the Scottish Water Industry”,,Vol.15,No.1,2007,pp.36-48.
[165]Schaede,U.,“Regulatory Reform of Public Utilities: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by Fumitoshi Mizutani”,,Vol.41,No.2,pp.440-443.
[166]Schmidt,K.M.,“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ivatization: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Vol.12,No.1,1996,pp.1-24.
[167]Schmidt,K.M.,“Incomplete Contract and Privatization”,,Vol.40,No.3,1996,pp.569-579.
[168]Scott Wallsten and Katrina Kosec,“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and Benchmark Competi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U.S.Water Systems”,,Vol.26,2008,pp.186-205.
[169]Shleifer,A.,“A Theory of Yardstick Competition”,,Vol.16,No.3,1985,pp.319-327.
[170]Torres,M.and Paul,C.J.M.,“Driving Forces for Consolidation or Fragmentation of the US Water Utility Industry: A Cost Function Approach with Endogenous Output”,,Vol.59,No.1,2006,pp.104-120.
[171]Vickers,J.S.and Yarrow,G.K.,Privatization:,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88.
[172]Viscusi,W.K.,Vernon,J.M.and Harrington,J.E.,,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5.
[173]Xu,H.and Zhong,H.,“Reforming of Water Service Based on Business-Regrouping and Right-Trusting of Operating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No.3,2010,pp.384-387.
[174]Yarrow,G.,King,M.and Mairesse,J.et al.,“Privatiz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Vol.2,No.1,1986,pp.324-364.
[175]Zhong,L.,Mol,A.and Fu,T.,“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China’s Urban Water Sector”,,Vol.41,No.6,2008,pp.86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