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stern philosophy meant in the 20th centur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remains a difficult question of academic debate. This book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philosophy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into five cognitive paradigms: materialist cognitive paradigm, scientific cognitive paradigm, humanistic cognitive paradigm, logical cognitive paradigm, and self-cognitive paradigm, and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 examin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specific practice of the five cognitive paradigms with "cognitive paradigm" as the main axis. On this basis, the significance of Western philosophy as a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is fully affirm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methods are objectively revealed, and countermeasure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are explore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ermeneutics" and "paradigm theory",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 five cognitive paradigms is analyzed, the value particip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practice of the five cognitive paradigms is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s and methods of the five cognitive paradigm shifts are revealed. Therefore, if we objectively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and civilizational integration, what we present before us may not be all pessimistic.(AI翻译)
李承贵:(著)
李承贵,江西万年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中西文化之会通》《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儒学的形态与开展》《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等10余部,主编《阳明学研究新论》(第1、2、3辑),编撰《孔子语录全景》。在海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等转摘。学术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江苏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
康有为:《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严复:《严复集》(全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梁漱溟:《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八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999年版。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钱穆:《朱子学提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下),中华书局1998年版。
胡适:《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熊十力:《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徐复观:《徐复观文集》(五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方东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上下),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方东美:《方东美先生演讲集》,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版。
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贺麟:《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张东荪:《知识与文化》,岳麓书社2011年版。
张东荪:《理性与民主》,岳麓书社2010年版。
张东荪:《思想与社会》,岳麓书社2010年版。
冯契:《冯契文集》(全10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97、1998年版。
刘述先:《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艾思奇:《艾思奇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李达:《李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蔡尚思:《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刘梦溪主编:《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杜国庠:《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版。
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张申府:《张申府文集》(四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松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张君劢、丁文江等:《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丁守和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中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胡道静编:《国学大师论国学》(上下),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汤一介主编:《百年中国哲学经典》(全五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李匡武主编:《中国逻辑史资料选》(近代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周云之主编:《中国逻辑史资料选》(现代卷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钟离蒙、杨风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4集26册),辽宁大学哲学系编印1981、1982年版。
钟离蒙、杨风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续集》(19册),辽宁大学哲学系编印1983年版。
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全五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方克立主编:《现代新儒学辑要》(三辑十四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995、1996年版。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范寿康:《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钟泰:《中国哲学史》,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郭湛波:《先秦辩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蒋维乔、杨大膺:《中国哲学史纲要》,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主编:《中国思想通史》(五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下),上海书店2003年版。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云之主编:《中国逻辑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学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张岂之编:《中国思想学说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郭金彬:《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乔清举:《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任俊明、安启民主编:《中国当代哲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家龙、刘培育等:《逻辑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温公颐、崔清田主编:《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晴:《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潘德荣:《西方诠释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许全兴等编:《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志明:《中国现代哲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梁启超:《墨子学案》,中华书局1936年版。
王星拱:《科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部1920年版。
王章涣:《论理学大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金受申:《公孙龙子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林仲达:《论理学纲要》,中华书局1936年版。
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谢幼伟:《现代哲学名著述评》,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章焕:《论理学大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杜国庠:《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
梁漱溟等:《究元决疑论·名学稽古》,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林仲达:《论理学纲要》,中华书局1936年版。
顾惕生:《墨子辩经讲疏》,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版。
章士钊:《逻辑指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
赵纪彬:《中国哲学思想》,中华书局1948年版。
虞愚:《中国名学》,上海书店1992年版。
张纯一:《墨子集解》,成都古籍书店1988年版。
鲁大东:《墨辩新注》,中华书局1936年版。
谭戒甫:《墨辩发微》,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方孝博:《墨经中的数学与物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傅云龙:《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论问题》,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罗光:《中国哲学的精神》,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沈善洪、王凤贤:《王阳明哲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赖永海:《中国佛教与哲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吴怡:《中国哲学的生命与方法》,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版。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鼓应:《道家的人文精神》,中华书局2012年版。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何怀宏:《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立文:《“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的重建与传统现代的度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立文:《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张立文:《传统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方克立:《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郭齐勇:《熊十力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汤一介:《我的哲学之路》,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宋志明:《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志明、孙小金:《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笑敢:《诠释与定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杨国荣:《从严复到金岳霖——实证论与中国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杨国荣:《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与衍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学价值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张法:《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金春峰:《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版。
李存山:《气论与仁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王中江:《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中江:《视域变化中的中国思想与文化构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王中江:《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版。
李景林:《教养的本原》,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李维武:《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中华书局2008年版。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景海峰:《熊十力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景海峰:《经典诠释与当代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陈少明等:《被解释的传统》,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陈少明:《儒学的现代转折》,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黄克剑:《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线装书局2006年版。
蒋国保、余秉颐:《方东美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韩强:《儒家心性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董光壁:《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曹德本:《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郭淑新:《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郭桥:《逻辑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炳玉主编:《老子与当代社会》,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李全华:《老子哲学考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申:《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承贵:《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李承贵:《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承贵:《儒学的形态与开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李承贵:《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刘军平:《传统的守望者——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鉴平:《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王善博:《追求科学的精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王兴国:《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兴国:《契接中西哲学之主流——牟宗三哲学思想渊源探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魏屹东:《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邢兆良:《墨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熊铁基、刘韶军等:《二十世纪中国老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徐道一编著:《周易科学观》,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
李树菁等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李树菁等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燕国材:《唐宋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叶国良:《文献及语言知识与经典诠释的关系》,台湾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余敦康:《何晏王弼玄学新探》,齐鲁书社1991年版。
张奇伟:《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张锡勤、霍方雷:《陆王心学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赵定理:《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翔海:《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黄见德:《西方哲学的传入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南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规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维武:《中国哲学传统的更新》,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胡伟希:《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朱义禄:《儒家思想人格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顾红亮:《实用主义的误读:杜威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贾陆英:《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
马君武:《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译书汇编》第11期,1904年11月。
胡汉民:《中国传统哲学之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一卷三、四号,1919年。
虞愚:《墨家论理学的新体系》,《民族杂志》第3卷第2期,1935年。
薄忠信:《阴阳探微》,《锦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3期。
陈冰、解书森:《古典逻辑的改造与现代科学一体化》,《青海师专学报》1984年第12期。
陈克守:《孟子的演绎推理简析》,《齐鲁学刊》1991年第2期。
崔清田等:《20世纪逻辑学在中国的影响》,《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崔清田:《〈小取〉逻辑思想浅析》,《南开学报》1982年第4期。
崔清田:《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
陈喜乐:《中西思维方式之比较》,《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陈正英:《试论邵雍的象数推演逻辑》,《中州学刊》1984年第5期。
曹祥云:《中国近代比较逻辑研究的贡献、局限与启迪》,《福建论坛》1992年第6期。
范竹增:《〈墨经〉自然科学知识中的哲学思想》,《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胡绳:《论“诚”》,《群众》八卷,二十一、二十二合刊,1943年。
何祚庥:《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中国科学》1975年第5期。
李春泰:《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逻辑学的差别及其意义》,《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梁嘉:《荀子之逻辑学说》,《中山文化季刊》1943年第1卷第3期。
李景强:《复原老子之“道”》,《学术研究》2003年第10期。
刘笑敢:《人文自然对正义原则的兼容与补充》,《开放时代》2005年第3期。
刘香莲:《浅谈老子“自然”概念的人文内涵》,《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道德人文主义和民本主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3期。
孙中原:《〈墨经〉的逻辑成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广西师范学院》2000年第4期。
吴熙:《墨子的名学》,《学生杂志》1925年第12卷第11期。
王廷洽:《论荀子的逻辑体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魏元珪:《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协同学看易学原理》,《周易研究》2000年第3期。
徐克谦:《论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齐鲁学刊》2005年第5期。
熊舜时:《阴阳学说与自然科学》,《思想战线》1984年第4期。
颜华东:《试论墨辩逻辑的特点》,《甘肃理论学刊》1992年第6期。
颜青山:《〈墨经〉中的语言逻辑》,《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2期。
张发祥:《陆九渊“六经皆我注脚”说诠释》,《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张来芳:《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价值》,《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张文修:《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张晓光:《墨辩逻辑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张斌峰:《墨辩“周延说”质疑》,《哲学动态》1994年增刊。
钟罗:《墨辩逻辑学——我国第一个逻辑学体系》,《中学生与逻辑》1982年第4期。
张家龙:《论〈墨经〉中“侔”式推理的有效式》,《哲学研究》1998年增刊。
张会翼:《中国传统思想中时空概念的比较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第3期。
赵继伦:《〈墨辩〉是中国古典的非形式逻辑》,《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6期。
郑立群:《中国古代逻辑中的谬误论》,《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2期。
郑先兴:《论中庸》,《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周桂钿:《朱熹的宇宙论和天文观》,《福建论坛》1991年第5期。
周云之:《试论先秦名辩逻辑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
周云之:《“白马非马”决不是诡辩命题——兼论公孙龙的逻辑正名学说》,《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2期。
楼宇烈:《郭象哲学思想剖析》,《中国哲学》第一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李申:《“气”范畴研究》,《中国哲学》第十三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王德敏:《略论〈老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哲学史论丛》第一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隆德:《试论孔子哲学思想的特点》,《中国哲学》第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张世英:《从西方近现代哲学看20世纪中国哲学之发展》,《新视野》2000年第4期。
汤一介:《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文史哲》2008年第2期。
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解放日报》2006年5月15日。
胡伟希:《中国新实在论的兴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胡军:《中国现代哲学中的知识论研究》,《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陈卫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学术月刊》2004年第7期。
杨寿堪:《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邓晓芒:《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文化错位》,《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陈嘉明:《从语言现象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哲学动态》2010年第1期。
宋宽锋:《学院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江怡:《走出西方语境的中国哲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蒙培元:《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郑宗义:《论二十世纪中国学人对于“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定位》,《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2期。
谢地坤:《再论西学东渐与现代中国哲学》,《哲学动态》2012年第2期。
谢地坤:《西方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的反思》,《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谢地坤:《中国的哲学现状、问题和任务》,《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
黎红雷:《会通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互动》,《哲学动态》2006年第5期。
周德丰、陆信礼:《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6期。
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编:《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汪奠基、温公颐等:《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李小兵编:《八十年代中西文化讨论文集》,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7年版。
[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著,夏镇平等译:《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耶方斯著,严复译:《名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美]G.伽汀著,鲁旭东译:《范式和解释学:论库恩、罗蒂和社会科学》,《哲学译丛》1984年第6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