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尔村人编:《阿尔档案》,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2][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英]埃里克·J.夏普:《比较宗教学史》,吕大吉、何光泸、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编写组编:《大气物理学》,气象出版社1987年版。
[7][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张云江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8]曹本冶主编:《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9](清)陈克绳:《保县志》,毕成裕校注,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年。
[10]陈兴龙:《羌族释比文化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11]陈永正主编:《中国方术大辞典》,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3][日]工藤元男、卢丁主编:《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宋)范晔:《后汉书》,(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
[15](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全译》,顾久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美]葛维汉:《羌族的习俗与宗教》,耿静译,饶锦校,李绍明审订,载李绍明、周蜀蓉选编:《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巴蜀书社2004年版。
[17]何斯强、蒋彬主编:《羌族:四川汶川县阿尔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和志武、钱安靖、蔡家麒主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纳西族卷·羌族卷·独龙族卷·傈僳族卷·怒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胡鉴民:《羌族之信仰与习为》,载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少数民族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黄新初主编:《阿坝文化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3]贾银忠主编:《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24]焦虎三:《云端的阿尔村:一个羌族村寨的田野记录》,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5]金艺风、汪代明、沈惹晓贞等编:《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6]金艺风、汪代明、沈惹晓贞等著:《中国羌族民歌研究:汶川县龙溪乡乐谱资料集》,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27]金艺风、崔善子:《中国羌族民歌旋律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28]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9][美]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科学的旅程:插图版》,郭奕玲、陈蓉霞、沈慧君译,陈蓉霞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李鸣:《碉楼与议话坪:羌族习惯法的田野调查》,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1]理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理县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32]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李志纯等整理:《羌族调查材料》,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年。
[34]刘红:《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35](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6]龙溪乡人民政府编纂:《龙溪乡志(1911—2000)》,2004年,汶川县史志办公室藏,归档文件编号:永久-2007-114。
[37]罗骏声总纂:《灌县志:卷十六》,溶记美利利印刷公司1933年版。
[38]马长寿:《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9][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影印本)》,李安宅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0]闵智亭主编:《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41](明)《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台湾“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1962年版。
[4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三下》,中华书局2000年版。
[43](清)《清实录:第九册,高宗实录(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44]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6]阮宝娣编:《羌族释比口述史》,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47]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茂汶羌族自治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51]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羌族释比经典》,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52](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53](清)孙天宁:《灌县志》,1786(清乾隆五十一年)年版。
[54](清)唐甄撰:《潜书注》,注释组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5]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田青:《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7]万光治主编:《羌山采风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58]王康、李鉴踪、汪青玉:《神秘的白石崇拜:羌族的信仰和礼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59](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60](清)吴羹梅:《理番厅志》,1866(清同治五年)年版。
[61]肖常纬、周世斌:《羌寨无处不飞歌:茂县羌族民歌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2]徐平、徐丹:《东方大族之谜:从远古走向未来的羌人》,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63]徐平:《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4](汉)许慎:《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
[65]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梁运华整理,中华书局2009年版。
[66]徐元诰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67](战国)荀况:《荀子全译》,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8]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9]杨民康、杨晓勋:《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70][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1]张继禹:《天师道史略》,华文出版社1990年版。
[72]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六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73]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二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74](清)张鉴撰:《西夏纪事本末》,龚世俊、陈广恩、朱巧云校点,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75](清)张廷玉等:《明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
[76]张曦主编:《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7]张振国、吴忠正:《道教符咒选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78]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
[79]赵曦:《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80]赵曦、赵洋:《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8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27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82]中国道教协会、江苏道教协会:《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8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上下册)》,中国ISBN中心1997年版。
[84]《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四川省编辑组编:《羌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5]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编:《羌族民间歌曲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62年版。
[86]周毓华编:《白石·释比与羌族》,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
[1]巴战龙、罗吉华:《村寨遇旱求雨的地方叙事:汶川巴夺羌寨的人类学案例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
[3]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
[4]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
[5]黄银善:《羊皮鼓·盘铃》,《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6]李明:《论羌族习俗歌的社会内涵》,《民俗研究》1992年第3期。
[7]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台阶》,《艺术评论》2013年第2期。
[8]孙宏开:《古代羌人和现代羌语支族群的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9]孙宏开:《羌族“释比”语源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
[10]项阳:《音乐文化研究的音乐学人才培养之我见》,《音乐研究》2015年第1期。
[11]肖常纬:《羌族祭祀歌曲》,《中国音乐》1988年第4期。
[12]肖珣:《羌族的民间音乐》,《成都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
[13]余永清、何斯强:《独特的民间宗教仪式与符号:羌族释比文化的田野调查》,《思想战线》2008年第S1期。
[14]曾文琼、陈泛舟:《羌族原始宗教考略》,《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2期。
[15]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神仙信仰》,《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6]周毓华、孙婷婷:《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羌历年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学刊》2011年第6期。
[1]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2]傅利民:《斋醮科仪天师神韵: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
[3]巫宇军:《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尔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05,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3,http://www.ihchina.cn/show/feiyiweb/html/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angzhan.FaGuiWenJian.detail.html?id=134d33fb-238a-4834-a4f4-e057dce3c1cc&classPath=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eb.faguiwenjian.FaGuiWenJian。
[3]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4,http://www.ihchina.cn/show/feiyiweb/html/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angzhan.FaGuiWenJian.detail.html?id=a7433181-5125-45ae-a7d8-67ef2eaf4843&classPath=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eb.faguiwenjian.FaGuiWenJian。
[4]文化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5,http://www.ihchina.cn/show/feiyiweb/html/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angzhan.FaGuiWenJian.detail.html?id=19fbb4cd-1abe-4862-82bf-9eb1ba865442&classPath=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eb.faguiwenjian.FaGuiWenJian。
[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政府网,2011,http://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1]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尔村羌文化保护项目志愿者工作小组:《阿尔村羌文化保护项目第二次工作报告》,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9年12月14日,http://www.bjchp.org/?p=1914。
[2]道教之音整理:《中国道教音乐—龙虎山道乐—安龙奠土》,道教之音,2014年2月24日,http://www.daoisms.org/musice/music-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