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二卷),郭大力译,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5]《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6]《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Asimakopuio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2]Daniel Bell and Irving Kristol.[M].Basic Books,Inc,1981.
[3]M.C.Howward and J. E. King. (2)[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4]M.Morishima.[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5]Machlup,F.,[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6]R.Coombs,P.,Saviotti and V.Walsh.[M].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87.
[7][奥]弗·冯·维塞尔:《自然价值》,陈国庆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比]埃内斯特·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卷),廉佩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德]瓦·图赫舍雷尔:《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法]蒙让·巴蒂斯特·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陈福生、陈振骅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2][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美]伊恩·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4][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6][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7][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绛枫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8][日]森岛通夫:《马克思的经济学:价值和增长的双重理论》,袁镇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苏]卢森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发展概论》,三联书店1958年版。
[20][英]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陆元城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1][英]彼罗·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一),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2][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3][英]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陈冬野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5]蔡继明、李仁君:《广义价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7]陈宝琪:《劳动价值论反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陈德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陈永志:《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0]陈征等:《评介部分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1]程恩富、冯艳:《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通用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版。
[32]丁堡骏:《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逢锦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5]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6]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8]何炼成、何林:《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39]何炼成:《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四十年来我的研究轨迹》,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洪银兴等:《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洪远朋:《经济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侯雨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43]胡钧、樊建新:《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靳毅民:《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李善明、周成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6]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刘永佶:《现代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8]罗雄飞:《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拓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49]钱津:《劳动价值论:〈劳动论〉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0]沈志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过程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3]邰丽华:《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王峰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5]王维平、庄三红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6]吴易风等:《外国经济学的新进展——兼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7]吴易凤、程恩富等主编:《当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58]晏智杰:《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杨辉:《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60]杨玉生、杨戈:《价值·资本·增长——兼评西方国家劳动价值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1]俞可平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2]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3]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4]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5]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6]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8]张元元、李金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9]赵凌云:《劳动价值论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0]《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1]朱炳元、朱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Dumenil,Gerard.[J].Science and Society,No.4.1983.
[2]Forley,Duncan.[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4,No.2.1982.
[3]James Bona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Vol.5,No.2.1995.
[4]Kliman.A. and McGlone.[J].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No.1.1999.
[5]Meghnad,Desai.[M].Gray-Mill,1974.
[6]Warren J.Samuels. [J].Review of Political Eeonomy.Vol.10,No.2.1998.
[7][英]萨缪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之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观》,《经济学文献杂志》1971年第6期。
[8]卞彬:《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综述》,《探索》2002年第2期。
[9]蔡继明:《广义价值论初探》,《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2期。
[10]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1]程吉:《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2]程恩富、顾钰民:《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13]冯春安、韩金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综述》,《求是》2001年第2期。
[14]谷书堂、柳欣:《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15]洪远鹏、马艳:《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6]李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比较和思考——评近年来发生的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17]李灵燕、何炼成:《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辨析》,《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8]李其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理论视野》2001年第4期。
[19]刘德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理论视野》2001年第3期。
[20]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21]牛田盛:《新中国50年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综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2]祁毓:《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原因的研究述评》,《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第2期。
[23]钱伯海、王莉霞:《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评论》1999年第2期。
[24]苏星:《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答谷书堂、柳欣同志》,《经济纵横》1995年第7期。
[25]孙冶方:《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讨论——兼论第三次产业这个资产阶级经济学范畴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问题》,《经济研究》1981年第8期。
[26]谭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
[27]王璐:《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百年论争研究综述》,《财经科学》2004年第4期。
[28]王维平:《商品经济文明基因与对市场机制的积极扬弃》,《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第1期。
[29]王兴华:《论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与困难》,《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0期。
[30]卫兴华:《“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浅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1]卫兴华:《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32]吴朝霞:《〈资本论〉的辩证法与联合劳动价值论》,《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33]徐正祐:《试论马克思的个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的理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34]颜鹏飞:《关于一个多世纪以来劳动价值论大论战的回顾与反思》,《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35]晏智杰:《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对一种传统观念的质疑》,《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
[36]晏智杰:《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7]杨巨:《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及其效应》,《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38]杨国宝:《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综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9]杨国宝:《再议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要素分配》,《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6期。
[40]杨建平:《从异化到对象化:抽象劳动概念的语境转换》,《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41]杨玉生:《评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2]于新:《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
[43]于光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中国经济问题》1981年第1期。
[44]曾绪宜:《创造性劳动价值论》,《求索》1994年第1期。
[45]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46]张一兵:《青年马克思〈巴黎笔记〉的文本结构与写作语境》,《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47]赵振华:《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综述》,《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4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求是》2010年第21期。
[49]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问题》,《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50]周肇光:《“如何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