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loom DE,Cafiero ET,Jane-Llopis E,et al,“The Global Economic Burde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2011.
[2]Blake S M,Murry K D,Eikhorazaty M N,et al,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voidance among pregnant African-American nonsmokers,Am J Prev Med,2009,Vol.36.
[3]Eriksen MP,Mackay J,Schluger NW,Islami F,Drope J.,The tobacco atlas,Atlanta: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
[4]Fan Z,Gao Y,Wang W,et al,Prevalence of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6.
[5]Garzon,Dawn Lee,“Contributing Factors to Preschool Unintentional Injury”,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nursing Care of Children&Families,20.6(2005): 441-447.
[6]Hillips MR,Zhang JX,Shi QC,et 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The Lancet,Vol.373,No.9680,2009.
[7]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WHO: NCI Tobacco Control Monograph Series 21,The Economics of Tobacco and Tobacco Control,2017.
[8]Organization W H.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8: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9]The global cigarette industry.Washington,DC: Campaign for Tobacco Free Kids; 2016,http://global.tobaccofreekids.org/files/pdfs/en/Global_Cigarette_Industry_pdf.
[10]UNITED NATIONS DESA/POPULATION DIVISION.Data Query.
[11]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2017),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7 Revision,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12]WHO.WHO Foodborne Disease,https://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foodborne_disease/fergreport/en/.
[13]WHO.WHO Foodborne Disease,http://www.who.int/foodsafety/foodborne_disease/en/2000.
[14]WHO.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15: Raising taxes on tobacco.2015.
[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of an older or elderly person”,(Oct 2016)http://www.who.int/healthinfo/survey/ageingdefnolder/en/.
[1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Mental Health: New Understanding,New Hope”,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
[1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18]Zou X,Jia M,Wang X,Zhi X.,Changing Epidemic of Lung Cancer &Tobacco and Situation of Tobacco Control in China,Zhongguo Fei Ai Za Zhi.2017,Vol.20.
[19]刁连东、翟如芳:《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年版。
[20]郭平、陈刚:《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21]胡光宇、李蔚东:《新健康革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23]世界卫生组织:《烟草经济——导致中国贫困、落后的成瘾经济》,马尼拉,菲律宾: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2017年版。
[24]王军志:《疫苗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2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2007年。
[26]吴玉韶、王莉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华龄出版社2015年版。
[27]杨克敌:《环境卫生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28]杨维中:《中国卫生应急十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版。
[29]赵仲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版。
[3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报告》(2006—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版。
[3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2016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2017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35]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36]樊立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版。
[37]李莹星:《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版。
[38]朱凤才、沈孝兵:《公共卫生应急——理论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9]《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四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4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2]范春:《公共卫生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
[44]莫衡:《当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45]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46]武广华、臧益秀、刘运祥等:《中国卫生管理辞典》,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孕产妇与儿童生存策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版。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0]何宇、杨小丽:《试论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府责任》,《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51]白雅敏、刘敏、陈波等:《1984—2014年我国慢性病防控相关重要政策的回顾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年第8期。
[52]蔡中元、王路、陈婷:《社区健康传播方法可及性与健康传播策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14年第30期。
[53]曹斯、陈枫:《禁烟之痛:利益博弈 要GDP还是要健康》,《南方日报》2010年5月26日。
[54]陈刚:《我国部分地区职业卫生现状调研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第3期。
[55]陈红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年第3期。
[56]陈建伟、石云、王友洁等:《环境侵权投诉中健康损害判定程序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年第23期。
[57]陈江芸、李新辉、王炜华等:《天山北坡城市群孕妇被动吸烟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环境与健康杂志》2016年第11期。
[58]陈江芸、万岐江、吴星燕等:《孕妇二手烟回避行为与家庭资源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6年第21期。
[59]陈明亭、陈宝珍:《卫生法制建设的成就与展望》,《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年第16期。
[60]陈荃、王岩、马豪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政策: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数字医学》2016年第4期。
[61]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人口研究》2006年第4期。
[62]陈艳、邬力祥、刘飞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下精神卫生资源空间配置的公平性》,《求索》2015年第10期。
[63]陈颖丹、臧炜:《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现状及今后监测工作重点》,《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年第2期。
[64]程根银、唐晶晶、牛振磊等:《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对策研究》,《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15期。
[65]程楠:《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人群意外伤害风险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组织》2017年第18期。
[66]单金凤:《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效性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年第12期。
[67]邓颖、王晖、邓小虹等:《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绩效评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第1期。
[68]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
[69]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70]杜鹏、董亭月:《促进健康老龄化:理念变革与政策创新——对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的解读》,《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71]樊代明:《加减乘除话医改》,《医学争鸣》2016年第7期。
[72]范鑫、李煦、王琰等:《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73]丰维加等:《2002年城市居民意外伤害特征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年第19期。
[74]冯世鑫、顾金祥、姚元翼、伍连德:《中国卫检的先驱》,《中国检验检疫》2002年第12期。
[75]傅筱、连郁雯、林青:《福建省职业病防治能力状况调查》,《职业与健康》2018年第20期。
[76]高菲、滕菲、贾漫漫等:《医院后勤保障员知晓〈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和烟草危害的调查》,《中国肿瘤》2016年第5期。
[77]高林等:《部分卫生从业人员及大学生对“意外伤害”用语含义认知的调查》,《伤害医学:电子版》2013年第2期。
[78]勾晓东、丘斌、刘志军等:《省级妇幼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数字医学》2015年第2期。
[79]郭诚忠:《解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工程》2006年第6期。
[80]郭莉、阳爱国、张壮志等:《四川省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兽医杂志》2012年第3期。
[81]郭雄:《关注大骨节病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年第36期。
[8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直面严峻形势提高监管能力》,《中国安全生产报》2016年4月23日第7版。
[83]韩林俐、吴新燕、陈江芸等:《天山北麓汉回哈族婴幼儿被动吸烟流行现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6年第5期。
[84]何亚平、朱静芬、李娜等:《校园控烟教育与环境干预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第7期。
[85]洪荣涛、吴生根、李群等:《中国大陆传染病监测与展望》,《疾病监测》2015年第12期。
[86]黄嘉欣:《基于HL7标准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探索》,《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第24期。
[87]黄建双、吕忠其、周吉等:《南宁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效果评价》,《职业与健康》2016年第1期。
[88]江蓓:《我国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36期。
[89]姜春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全球化》2016年第8期。
[90]蒋霞、赵文莉、潘卫民等:《甘肃省70538例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第1期。
[91]康慧敏、管丽丽、王勋等:《“686项目”31个示范市(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济水平及参保和治疗情况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第8期。
[92]兰迎春:《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历史沿革》,《卫生经济研究》1999年第11期。
[93]雷宇、薛文博、张衍燊等:《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康效益评估》,《中国环境管理》2015年第7期。
[94]李奔福、蔺应学、郭祥瑞等:《中缅边境疟疾流行情况调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第4期。
[95]李恒:《环境污染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美日经验及启示》,《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6期。
[96]李娟娟、李晋磊、张娟等:《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总体实施现状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年第4期。
[97]李莉、马龙、杨佳冰等:《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第3期。
[98]李强、詹培珍、赵志军:《2015年青海省4个县的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第21期。
[99]李强,李海萍:《我国卫生信息化推进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4期。
[100]李绍静、徐萍、杨子栋:《廊坊市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年第13期。
[101]李爽、张蕊、礼彦侠等:《辽宁省城乡居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第12期。
[102]李涛:《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中国职业医学》2018年第45期。
[103]李涛:《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中国职业医学》2018年第5期。
[104]李小英:《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口岸卫生控制》2015年第20期。
[105]李园、王静雷、张晓畅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07—2015年)历程回顾与展望》,《中国健康教育》2016年第12期。
[106]连妍洁、赵珂锐、刘思娜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现状评价及改革策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第10期。
[107]林德南、陈宇琦、温泉等:《深圳市罗湖区文锦社区“健康家庭行动”示范项目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年第12期。
[108]刘飞跃、肖水源、曾望军:《论政府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边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09]刘家树:《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10]刘可、冯启璋、张惠洁:《广州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39期。
[111]刘佩霞:《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6年第19期。
[112]刘鹏、苏晓辉、申红梅:《2011年全国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年第34期。
[113]刘硕敏:《完善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议——基于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
[114]刘天俐、陈功、温煦等:《2007—2013中国精神残疾治疗康复变化趋势》,《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第3期。
[115]刘晓东、尚文杰、赵春桃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年第6期。
[116]刘新荣、孙爱国、郭琴等:《建立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8期。
[117]卢耀勤、马雪娇、刘涛:《数据挖掘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医学动物防制》2017年第10期。
[118]陆姣、王晓莉、吴林海:《国内外食源性疾病防控的研究进展》,《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第21期。
[119]罗丽:《日本公害健康被害救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环境法治》2009年第1期。
[120]罗水英、杨虹、孟军等:《广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价》,《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年第2期。
[121]麻春雷、胡斌、杨海春、黄志刚、梁宏伟:《承德市不同规模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与健康》2013年第29期。
[122]马弘、刘津、何燕玲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686模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第10期。
[123]马家奇、赵自雄:《中国疾病控制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展望》,《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年第1期。
[124]马家奇:《数字医学与信息化公共卫生》,《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年第5期。
[125]梅秋红、徐倩倩、张思恒、贺天锋:《宁波市健康促进学校调查分析》,《预防医学》2017年第29期。
[126]梅宇欣、陈晔、杨威等:《我国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7年第37期。
[127]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
[128]潘小川:《关注中国大气灰霾 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新常态》,《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第47期。
[129]秦江梅:《中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第1期。
[130]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增刊。
[131]任世成、张庆军:《湖北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价》,《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年第5期。
[132]施小明:《我国慢性病防治体系的演变、问题及建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第6期。
[133]施晓斌:《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第18期。
[134]石菊芳、代敏:《中国癌症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第2期。
[135]司琦、金秋艳:《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干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2期。
[136]司瑞东:《预防职业病石棉肺的高端产品——新材料“氟体填料”》,《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13期。
[137]宋丽娜:《克山病病情监测结果及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年第31期。
[138]苏忠鑫、谢洪斌、罗力等:《七省16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分析》,《卫生研究》2005年第34期。
[139]孙殿军、申红梅、高彦辉等:《我国“十一五”重点地方病防治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2011年。
[140]孙殿军、申红梅、高彦辉等:《我国重点地方病“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年第36期。
[141]孙建国、胡俊峰、程玉兰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20期。
[142]孙伟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的实践与思考》,《现代职业安全》2016年第1期。
[143]汤凌平、于海艳:《浅析我国慢性病防控——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第10期。
[144]唐金成、韩顺莉、马艳红:《老龄化危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西南金融》2015年第7期。
[145]唐天人:《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新探》,《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年第7期。
[146]唐喜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与反思》,《出版广角》2014年第2期。
[147]陶思羽、乐虹、方鹏骞:《新形式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8年第4期。
[148]万美:《卫生信息化视角下的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年第4期。
[149]汪天平、操治国:《中国棘球蚴病放防控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8年第3期。
[150]王慧勇:《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检验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第61期。
[151]王靖元、王琳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4期。
[152]王开泳、丁俊、王甫园:《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及区域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11期。
[153]王立贵、张霞、褚宸一等:《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现状与展望》,《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年第26期。
[154]王立英:《包虫病防治“十二五”行动计划终期评估与“十三五”规划》,《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第7期。
[155]王丽敏、邓茜、王黎君:《我国慢性病综合监测回顾与展望》,《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3期。
[156]王声湧:《建设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机构与伤害防控专业队伍的倡议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第15期。
[157]王雪涛、佟林全、徐洋:《我国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与健康》2018年第18期。
[158]王雪涛、佟林全、杨汉彬等:《我国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与健康》2018年第34期。
[159]王永庆:《加快疫苗产业自主发展,确保国家生物安全》,《经济界》2015年第3期。
[160]王宇:《推广示范区经验,加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年第5期。
[161]文红、黄宣银、梁晓琼、王维、彭蓉、吴俊林、雷蕾、李清金:《2011年四川省在库重性精神疾病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12年第4期。
[162]吴冬梅、张东玲、宁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第16期。
[163]吴寿刚、王晓华:《基于HL7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年第1期。
[164]夏寒、夏天、徐建时:《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用与数据共享》,《中国卫生统计》2014年第6期。
[165]相红、刘国强、张艳娥:《石家庄市职业病危害企业分布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年第6期。
[166]肖琳、杨净淇、ZhaoLH等:《中国初中学生烟草广告和促销暴露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年第3期。
[167]肖宁:《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问题探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30期。
[168]肖孝勇:《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品的制作与发放问题探讨》,《当代医学》2016年第22期。
[169]肖云芳、杨小丽、杨咪:《重庆市精神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170]徐进、奈存剑、任宇飞等:《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架构设计》,《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年第6期。
[171]徐俊芳、王健、程峰:《山东省2005—2013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7年第2期。
[172]许桂华、邹小农、李媛秋等:《无烟校园活动对学校教师控烟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第8期。
[173]严红虹:《中国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和专业队伍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年第31期。
[174]颜超、方位、李小平等:《克山病病情现状和病因学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年第38期。
[175]阳红、查红、裴柯平:《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第14期。
[176]杨建伟:《信息系统在疾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年第6期。
[177]杨青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第6期。
[178]叶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年第4期。
[179]叶开友、徐瑞芳、陆辰汝:《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特征》,《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年第32期。
[180]佚名:《法国推出新国家公共卫生法草案》,《电子政务》2003年第6期。
[181]殷大奎:《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全面推进新世纪精神卫生工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期。
[182]于丽娜:《浅析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控制对策》,《民营科技》2018年第10期。
[183]袁蒲、杨丽、李杉等:《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研究现状与管理建议》,《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15期。
[184]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人口研究》2017年第4期。
[185]张鸽:《基于文献分析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问题》,《中国职业医学》2018年第45期。
[186]张红梅:《2006—2014年郴州市农民工职业病患病及待遇落实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16年第22期。
[187]张建:《日本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及启示》,《卫生经济研究》2018年第6期。
[188]张丽、丰俊、张少森等:《2016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年第6期。
[189]张利娟、徐志敏、钱颖骏等:《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年第6期。
[190]张良、白雅敏、马吉祥:《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与对策》,《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年第10期。
[191]张茅:《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党的十六大以来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党建研究》2012年第11期。
[192]张顺祥:《美国CDC情况简介》,《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第6期。
[193]张索磊、王熙:《北京市朝阳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17年第2期。
[194]张甜、邵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法律效力和体系完善探讨》,《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第20期。
[195]张小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概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年第1期。
[196]张小菊:《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第10期。
[197]张学清、吕艳、沙磊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年第3期。
[198]张永福:《基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及建议》,《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15期。
[199]张永建:《客观准确认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年第32期。
[200]张勇、白雅敏、邵月琴等:《新千年发展目标框架下的全球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回顾与建议》,《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年第8期。
[201]张勇、姜庆五、杨功焕等:《发展慢性病防控政策打造健康中国》,《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年第8期。
[202]张忠彬、陈刚、张圆媛:《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第1期。
[203]赵桂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控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年第7期。
[204]甄丽丽、胡锦梁、杨珉等:《我国卫生机构发展及公平性趋势研究——以调整人口和地理面积为研究视角》,《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1期。
[205]郑贵廷、韩鹏:《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再审视》,《人口学刊》2007年第6期。
[206]郑宏:《社会工作者介入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第25期。
[20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年第24期。
[2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第18期。
[209]钟逸菲、熊俊、马立明:《东莞市2003—2012年职业病报告情况分析》,《中国职业医学》2014年第41期。
[210]周晓农、张少森、徐俊芳等:《我国消除疟疾风险评估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第6期。
[211]朱高林、郭学勤:《1949—195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
[212]朱文轩:《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原因溯源——以“疫苗之殇”事件为例》,《新媒体与信息科技》2016年第14期。
[213]宗文红、周洲、刘月星等:《我国十二五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况及思考》,《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年第2期。
[214]刘军、韩冬、黄家忠:《省级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实现》,《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13期。
[215]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中国数字医学》2011年第6期。
[216]王嘉艺、吴静、王学梅:《2011—2015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状况》,《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年第3期。
[217]张婷婷:《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第9期。
[218]张业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年第4期。
[219]宋一蓓、应千伟、李宁秀:《疾控经费改革与政府财政支持——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
[220]包丽娟:《国内外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监测及其防控进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年第7期。
[221]蔡培景:《食源性疾病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控制对策》,《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第9期。
[222]柴竹青:《卫生城市视角下的健康城市建设》,《财经界》(学术版)2018年第18期。
[223]陈焕然、邱秀珊:《2006—2012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中国职业卫生》2014年第4期。
[224]陈建安、刘建波、吕红频:《全面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着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中国应急管理》2013年第11期。
[22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卫健委财务司》2016年第2期。
[226]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2010—2014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专题报告集》,2016年。
[22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政策解读》,《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年第4期。
[228]江启成、王丽丹、方桂霞、汤质如:《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展与建议》,《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30期。
[229]李光友、李希、蒋爱琼等:《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构建的探讨》,《智慧健康》2018年第23期。
[230]刘飒娜、张静:《食源性疾病研究现状与控制策略》,《山西医药杂志》2014年第43期。
[231]马琳、董亮、郑英等:《“健康城市”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医学与哲学》(A)2017年第3期。
[232]马自强:《用现代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第三十一届中国(天津)2017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2017年。
[233]蒲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软科学》2010年第24期。
[234]秦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第33期。
[235]阮师漫、岳大海、成刚等:《健康城市视角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第9期。
[236]汪华:《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成就及展望——纪念江苏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江苏卫生保健》2012年第4期。
[237]汪天平、操治国:《中国棘球蚴病放防控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8年第3期。
[238]王双彪:《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挑战及对策》,《职业与健康》2013年第29期。
[239]王伟、任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实施策略》,《医学与哲学》2010年第31期。
[240]肖爱树:《20世纪60—9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初探》,《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41]肖爱树:《1949—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42]徐诗雨、顾新龙、时硕等:《均等化目标下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分析》,《安徽医学》2017年第38期。
[243]杨莉:《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发展浅析》,《经济师》2018年第4期。
[244]张学清、吕艳、沙磊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年第3期。
[245]赵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治理机制和优化路径》,《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年第2期。
[24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年第24期。
[2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第18期。
[248]《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6年第8期。
[249]《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第7期。
[2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首都公共卫生》2015年第3期。
[2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环境保护》2006年第6期。
[252]常峰、纪美艳、路云等:《韩国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方式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年第12期。
[253]陈国忠、朱凯:《德国公共卫生考察报告》,《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第6期。
[254]陈浩、徐缓:《国内文献对澳大利亚公共卫生的研究进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11期。
[255]陈娜萦等:《广西农村地区居民伤害现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第31期。
[256]陈雅萍等:《浙江省四社区不同人群居民跌伤现况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第39期。
[257]阚学贵、宋文质:《日本的公共卫生管理与监督》,《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4年第5期。
[258]李汉帆:《英国公共卫生和卫生规划》,《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3年第2期。
[259]李慧:《公共卫生内涵解读——兼论刑法视域下的公共卫生》,《南方论刊》2011年第6期。
[260]吕兰婷、张雨轩:《英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的经验及启示》,《中国卫生经济》2015年第12期。
[261]欧阳波、张为佳、张秀英等:《关于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12年第8期。
[26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卫生法制》1994年第6期。
[263]孙俊:《法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特点简介》,《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第8期。
[264]孙俊:《法国公共卫生监督院》,《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第3期。
[265]陶莹、李程跃、于明珠等:《公共卫生体系要素的确认与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18年第3期。
[266]王宏艳、王洪曼:《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寻我国公共卫生建设之路》,《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6期。
[267]王俊华:《试论公共卫生的公共性》,《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第11期。
[268]徐乐、王文瑞:《我国死因监测的现状与发展》,《中国保健营养》2017年第27期。
[269]叶露、张朝阳、刘利群等:《泰国卫生服务制度的启示与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03年第6期。
[270]张丹:《美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年第4期。
[271]曾晓琳:《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72]陈丽:《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73]杜红:《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14年。
[274]杜亚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75]费凯富:《面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76]龚超:《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77]何明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人口预测模型》,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78]何莎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79]黄波:《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联合体信息化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80]李寒冰:《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81]李宗富:《信息生态视角下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7年。
[282]梁博:《我国健康教育与促进政策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4年。
[283]刘琦:《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预警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84]马伟玲:《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7年。
[285]孙小杰:《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8年。
[286]万兵华:《构建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框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287]王海琪、毛红芳、宋魏:《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化管理建设与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第20期。
[288]王涛:《老年居住体系模式与设计探讨》,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89]王雯璟:《中医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应用符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290]王旭双:《论我国公害病赔偿制度的构建》,硕士学位论文,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91]魏松:《公共卫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年。
[292]吴昊:《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7年。
[293]吴皓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294]肖勇:《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295]徐成卫:《济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5年。
[296]徐婷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协调能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97]杨勇诚:《风险社会视阈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伦理省思》,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98]叶俊:《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6年。
[299]于海燕:《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6年。
[300]张付坤:《合肥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01]张海宏:《中国职业卫生服务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02]张瑞:《基于慢性病轨迹的我国慢性病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7年。
[303]张赛英:《基于.NET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304]张世霞:《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社区医联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
[305]张晓梅:《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306]张岩:《我国疫苗安全监管法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7年。
[307]张宇宁:《疫苗监管法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7年。
[308]赵娜姗:《新医改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建设研究——以江苏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6年。
[309]赵田:《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10]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11]周瑞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特殊门诊管理治疗方式效果评价》,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3年。
[312]刘晓培:《中医健康智慧当代价值的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313]欧玮:《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建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6年。
[314]张丽、周水森、丰俊等:《2014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