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2.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4.方卫平、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雷侨云:《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6.王泉根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张香还:《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部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
8.蒋风编:《鲁迅论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版。
9.《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版。
10.《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版。
11.马景贤编著:《儿童文学论著索引》,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书评书目出版社1975年版。
12.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3.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室编:《1983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年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版。
14.王泉根编:《周作人与儿童文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版。
15.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6.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17.蒋风主编:《世界儿童文学事典》,希望出版社1992年版。
18.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9.班马:《前艺术思想》,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20.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21.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22.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23.孙建江:《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24.蒋风、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蒋风主编:《儿童文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蒋风:《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版。
27.朱自强编:《儿童文学新视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科教处:《国外儿童图书馆工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29.仇重、贺宜、金近等编:《儿童读物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
30.畏冬:《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31.张倩仪:《另一种童年的告别——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3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4.张崇琛主编:《中华家教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5.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6.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9.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欧阳康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俄]别尔嘉耶夫著,张雅平译:《历史的意义》,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42.[德]马克思·韦伯著,韩水法、莫茜译:《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43.[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胡伟译:《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45.[波]罗曼·英加登著,陈燕谷、晓未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46.张铁荣、陈子善编:《周作人集外文》,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47.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8.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童庆炳:《文艺学创新——以20世纪中国现代传统为起点》,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童庆炳:《在“五四”文艺理论新传统基础上“接着说”》,载《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
3.童庆炳:《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载《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2期。
4.董学文:《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载《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5.孙建江:《周作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贡献》,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6.刘绪源:《基础理论的基础在哪里——一项紧急呼吁》,载《儿童文学研究》(上海)1998年第1期。
7.方卫平:《简论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载《中国儿童文学》(上海)2001年第3期。
8.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载《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9.陈泳超:《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载《求是学刊》2000年11月。
10.旷新年:《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11.韩进:《周作人与儿童文学研究述评》,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
1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学术界》2004年第5期。
1.Nodelman,Perry..2nd ed. New York:Longman Publishers USA,1992.
2.Farquhar,Mary Ann.g. New York:M.E.Sharpe,1999.
3.Hendrickson,Linnea. . Boston,Mass:G.K. Hall,1987.
4.Isaac Taylor Headland. New York:Fleming H. Revell Company,1900.
5.Scott,Dorothea Hayward..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0.
6.Carol M. Butzow and John W. Butzow Colorado:Teacher Ideas Press,1999.
7.Carol M. Butzow and John W. Butzow. 2nd ed. Colorado:Teacher Ideas Press,2000.
8.Anthony D. Fredericks. Colorado:Teacher Ideas Press,2000.
9.Peter Hunt ed.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10.Peter Hunt ed..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11.Hillman,Judith.e.2nd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9.
12.Carol Lynch-Brown and Carl M. Tomlinso.3rd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1999.
13.Tucker,Nichola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4.Charles Temple,Miriam Martinez,Junko Yokota,Alice Naylor,et al. . Boston:Allyn and Bacon,1998.
15.Donna E. Norton. .3rd ed.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1.
16.Charlotte S. Huck..3rd ed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6.
17.Margaret Meek ed.. USA:Trentham Book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