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7—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第1版。
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第1版。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2版。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28日第1版。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陈学明:《情系马克思——陈学明演讲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丰子义等:《主体论——新时代新体制呼唤的新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走向类主体的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高兆明:《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河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贺来:《“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黄楠森:《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李培林等:《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李为善等:《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刘森林:《追寻主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鲁洁、冯建军:《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孙正聿:《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孙正聿:《人的精神家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谭培文:《利益认同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田鹏颖:《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汪广荣:《虚拟生存与人的主体性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坤庆:《精神与教育—— 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1—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夏凡:《乌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杨韶刚:《超个人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限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郑永廷等:《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郑永廷等:《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朱荣英:《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其学科体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丹]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张祥龙等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王玖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德]卡希尔:《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德]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37页。
[德]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梦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德]费希特:《费希特著作选集》(卷1),梁志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法]让-保尔·萨特:《自我的超越性:一种现象学描述初探》,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法]萨特:《影像论》,魏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缪小春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黄昏》,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美]赫舍尔:《人是谁》,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桑德森:《众创时代》,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郭宾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马斯洛:《马斯洛谈自我超越》,石磊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霍桂恒译,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版。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苏]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版。
[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英]姚新中:《自我建构与同一性——儒家的自我与一些西方自我观念之比较》,《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白显良、佘双好:《武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
崔岩:《“90后”青年社会认知特征和社会评价分析》,《青年研究》2016年第4期。
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
段立国:《大学生人生观与人生追求调查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
冯建军:《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1期。
郭湛:《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
贺来:《个体性“哲学自我”的显明:理论创新的重大前提》,《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
林春逸:《关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9期。
卢家楣等:《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2017年第1期。
鲁洁:《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梅萍、宋增伟:《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人生态度的调查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梅荣政:《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4期。
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8期。
沈壮海、王迎迎:《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调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8期。
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谭培文:《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万美容等:《湖北省“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实证分析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0期。
俞吾金:《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袁贵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0期。
张梅、黄蓉生:《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分析——以重庆市6所高校为例》,《探索》2014年第4期。
张新吾、黄瑞雄:《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基于人的自我超越视阈》,《理论导刊》2017年第2期。
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
张耀灿、曹清燕:《发展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指导思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朱白薇、郑永廷:《论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基本特征》,《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邓纯余:《思想政治教育超越论》,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2年。
郝连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李芳:《当前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王守纪:《论教育的超越性》,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沈壮海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朱卫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