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麻:《文学价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冯宪光:《文学价值的追求》,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李春青:《文学价值学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敏泽、党圣元:《文学价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杜书瀛:《价值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程金城:《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7.伍世昭:《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8.赖大仁:《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9.[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10.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吴中杰:《文艺学导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南帆等:《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5.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中、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日]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方法》,王成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郭小东等:《我的批评观》,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18.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童庆炳:《文学审美论的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洪子诚:《当代文学概说》,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24.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25.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6.金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7.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3.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4.朱德发、魏建主编:《现代中国文学通鉴》中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5.吴思敬主编:《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36.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7.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8.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39.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陈晓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2.路文彬:《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3.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童庆炳、陶东风主编:《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陶东风、和磊:《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丁帆:《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阎浩岗:《“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8.丁宗皓主编:《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49.杨义主编、江腊生执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0.王又平:《转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学书写——20世纪末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1.胡良桂:《文学主流的多维空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52.莫言:《碎语文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53.孟繁华:《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现代出版社2012年版。
54.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55.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6.石兴泽、杨春忠:《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57.童庆炳:《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1卷):历史题材文学前沿理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8.詹福瑞:《论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59.阎浩岗:《现当代小说论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雷达:《旧轨与新机的缠结——从〈苍生〉反观浩然的创作道路》,《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2.李星:《新历史神话:民族价值观念的倾斜——对几部新历史小说的别一解》,《当代文坛》1988年第5期。
3.洪治纲:《论新历史小说》,《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4.丁永强整理:《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小说评论》1991年第3期。
5.金文野等:《对“新写实”小说的不同议论》,《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6期。
6.王彪:《与历史对话——新历史小说论》,《文艺评论》1992年第4期。
7.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8.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某种文学史走向的解释》,《文艺争鸣》1994年第1期。
9.王一川:《从启蒙到沟通——90年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10.钱中文:《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11.洪子诚:《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
12.舒也:《新历史小说:从突围到迷遁》,《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
13.王尧:《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与研究》,《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6期。
14.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15.王晓明:《在创伤性记忆的环抱中》,《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6.王富仁:《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问题的几点思考》,《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17.张清华:《话语与权力:一个戏剧性的演变关系——当代文学的一种读法》,《文艺争鸣》2000年第4期。
18.李扬:《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19.李杨:《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20.刘忠:《无望的救赎与皈依——“新历史小说”再评价》,《文艺评论》2001年第4期。
21.蒋述卓、李自红:《新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文学艺术的价值取向》,《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22.黄修己:《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23.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24.莫言、王尧:《从〈红高粱〉到〈檀香刑〉》,《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25.张清华:《民间理念的流变与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26.路文彬:《历史话语的消亡——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情怀》,《文艺评论》2002年第1期。
27.丁帆:《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悖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3期。
28洪子诚:《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3期。
29.黄海琴:《新历史小说研究综述》,《当代文坛》2003年第5期。
30.周冰心:《想象力缺失:中国当代文学面临的窘境——论当下中国文学的虚构危机》,《南方文坛》2003年第6期。
31.黄修己:《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
32.李建军:《当今小说最缺什么》,《小说评论》2004年第3期。
33.赖大仁:《文学精神价值重建的必要与可能——近十年来文学精神价值重建问题讨论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4.蒋寅:《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35.高玉:《中国现代文学史“审美中心主义”批判》,《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
36.姚文放:《“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7.王元骧:《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38.杨义:《为当今文学洗个脸》,《光明日报》2006年2月23日。
39.赖大仁:《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载《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40.张利群:《论文学评价标准的三元构成与建构条件》,《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41.童庆炳:《新时期文艺批评若干问题之省思》,《文艺争鸣》2008年第1期。
42.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求是学刊》2008年第1期。
43.杨守森:《文学审什么“美”》,《文史哲》2008年第4期。
44.吴义勤:《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文艺研究》2008年第8期。
45.陈仲义:《感动 撼动 挑动 惊动——“好诗”的四动标准》,《新华文摘》2008年第17期。
46.朱德发:《现代中国文学史重构的价值评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47.吴义勤:《“文学性”的遗忘与当代文学评价问题》,《文艺报》2009年8月27日。
48.马建辉:《评文艺中的价值虚无主义思潮》,载《求是》2009年第3期。
49.韩伟:《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系》,《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50.吴义勤:《我们为什么对同代人如此苛刻——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一点思考》,《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
51.丁帆:《关于建构百年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设想》,《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52.丁帆:《新世纪文学中价值立场的退却与乱象的形成》,《文艺争鸣》2010年10月号(上半月)。
53.彭定安:《评价当代文学的坐标是什么?》,《辽宁日报》2010年1月11日。
54.孟繁华:《“憎恨学派”的“眼球批评”——关于当下文学评价的辩论》,《北京文学》2010年第2期。
55.王彬彬:《关于“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北京文学》2010年第2期。
56.张颐武:《新世纪中国文学:一个新开端的价值》,《北京文学》2010年第3期。
57.张柠:《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思维误区》,《北京文学》2010年第3期。
58.杨庆祥:《建立根本的评价标准》,《北京文学》2010年第5期。
59.王春林:《为什么就不能对中国立场宽容一点呢?》,《北京文学》2010年第5期。
60.黄平:《“中国立场”与“中国问题”——也谈“重估当代文学”》,《北京文学》2010年第6期。
61.欧卫军:《人民的立场是当前文学价值观重建的立足点》,《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
62.张冰:《确立与重建——六十年文艺批评标准的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3期。
63.徐妍:《从放逐到消亡: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内在尺度——美感》,《上海文学》2010年第5期。
64.贺仲明:《文学价值与本土精神》,《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
65.张志忠:《有待展开的当代文学可能性——以〈波动〉〈公开的情书〉和〈晚霞消失的时候〉为例》,《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
66.温儒敏:《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及“价值尺度”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67.阎连科:《发现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2期。
68.丁帆:《关于百年文学史入史标准的思考》,《文艺研究》2011年第8期。
69.雷达:《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何总难出现》,《新华文摘》2011年第8期。
70.张利群:《论文学批评在价值冲突中的核心体系构建》,《文艺评论》2011年第5期。
71.何言宏:《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72.林建法:《重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载《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73.耿占春:《穆旦的晚期风格》,《文学评论》2013年第5期。
74.张福贵、张航:《走出“教科书时代”——现当代文学学术前提的反思与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9期。
75.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76.李涛:《文学性·兼文本性·文学文化——文学性问题研究之困境与出路》,《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77.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78.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
79.杨光祖:《修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评长篇小说〈带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
80.沈杏培:《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和趣味维度》,《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