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著作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5、30、42、4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唐洲雁等主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二 著作类
(一)国内著作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华书局2013年版。
甘绍平:《伦理学的当代构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版。
高兆明等:《现代化文明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高兆明:《心灵秩序与生活秩序: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释义》,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郭广银等:《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何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论改革》,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洪镰德:《黑格尔哲学之当代诠释》,台北人本自然出版社2007年版。
黄枬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上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李非:《富与德: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市场社会的框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李佑新:《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李元书:《现代政治学概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梁启超全集》(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建军:《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刘军宁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路大虎:《打破本领恐慌》,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潘洪林:《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蔡秋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孙诒让:《周礼正义·士师之职》(卷65),中华书局1987年版。
《孙中山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汪辉等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秀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王莹等主编:《伦理治理与社会秩序》,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许斌龙:《个体演绎与善恶抉择——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扫描》,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许嘉璐主编、杨忠分史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南史第1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俞文钊编:《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袁祖社:《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张康之:《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二)国外著作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T.W.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谢地坤等译,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3卷),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德]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王寅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德]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德]康德:《康德说道德与人性》,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德]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德]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肖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资产阶级社会的类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法]伏尔泰:《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法]霍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管士滨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法]皮埃尔·卡兰默:《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高凌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上卷),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荷]乌里埃尔·罗森塔尔:《应对危机——灾害、暴乱和恐怖行为管理》,赵凤萍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现代社会想象》,林曼红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加]凯·尼尔森:《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康德文集》,郑保华等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美]房龙:《宽容》,迮卫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唐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美]金迪斯等:《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美]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张翼星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美]罗伯特·赖特:《非零和时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于华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珍妮·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张庆博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1916—1935》,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意]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英]艾伦·麦克米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英]狄更斯:《双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史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英]克里斯托佛·戴尔:《转型的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英]克里斯托弗·戴尔:《转型的时代——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与社会》,莫玉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英]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张成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乔治·摩尔:《伦理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萨姆那·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赵康英译,华夏出版社2014年版。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三 期刊文章
阿风:《中国历史上的“契约”》,《安徽史学》2015年第4期。
陈嘉明:《“现代性”与“现代化”》,《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高明等:《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北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高兆明:《社会和谐:契约精神与历史精神》,《哲学动态》2005年第6期。
龚群:《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广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郭振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68期。
何明升、白淑英:《论“在线”与“在世”的关系》,《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
贺才乐等:《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的现代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贺雪峰:《论中国式城市化与现代化道路》,《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第1期。
[加]戴维·希契柯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张亦凡等译,《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期。
李建磊:《道德治理与道德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刘伟忠:《协同治理的价值及其挑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鹿斌:《现阶段我国协同治理研究的反思》,《宁夏党校学报》2014年第5期。
马振清:《社会主义道德治理的政治价值、文化功能与社会效用》,《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彭文静:《道德——一种内在的契约》,《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彭小霞:《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探析》,《理论月刊》2016年第5期。
漆多俊:《论权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钱广荣:《道德治理的学理辨析》,《红旗文稿》2013年第13期。
任俊:《高蒂尔道德契约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任志安:《网络治理理论及其新进展:一个演化的观点》,《中大管理研究》2008年第2期。
苏志宏:《道德契约的历史嬗变》,《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
田培杰:《协同治理概念考辨》,《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汪宽文:《论契约的本质》,《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6期。
王虎学等:《分化与整合:现代社会的哲学诠释》,《山西师大学报》2009年第4期。
王佳佳:《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述评》,《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
王俊拴:《“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笔谈会(之三)中国化:21世纪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定位》,《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
王俊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王赛楠、刘玉龙:《论中间性组织与其成员企业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浙江纺织业的考察》,《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3期。
王卫:《宪政视野中的社会协同——基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问题研究》,《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王亚娟:《“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
王银春:《道德治理的内涵解析及其时代价值》,《甘肃理论学刊》2015年第5期。
王增光:《提倡契约精神构筑道德大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乌晓哗等:《论权力腐败及其道德治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
杨冠琼等:《公共问题性质与特征初探》,《新视野》2009年第3期。
杨建顺:《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及其制度支撑》,《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于江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求实》2015年第4期。
于语和、屠智锋:《〈摩西五经〉中的契约思想对近代资本主义法治的影响》,《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2004年第3期。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袁久红:《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创新发展》,《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理想的复权及其历史性创生——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解释视域》,《学术界》2005年第5期。
袁祖社:《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化基因与价值基础——市场经济与个体主体自由与人格独立》,《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张康之等:《网络治理理论及其实践》,《新视野》2010年第6期。
张庆东:《公共问题: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张贤明、田玉麒:《论协同治理的内涵、价值及发展趋向》,《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张彦、郑永廷:《论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现代哲学》2011年第6期。
张宇辰:《“道德治理与社会风气”学术研讨会综述》,《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1期。
张志安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互联网治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章晓英:《苗伟山互联网治理:概念、演变及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赵家祥:《从“现实的人”看人与社会的统一》,《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周中之:《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反思》,《第21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