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child groups have gone through four periods of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main bod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posi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giving priority to children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 and have made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in the four major development fields of survival and health, education, welfare and legal protection, and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AI翻译)
王秀萍:(著)
王秀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后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儿童学、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著作类
陈永明:《儿童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复旦发展研究院:《成功调控稳健开局1996中国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复旦发展研究院:《构建新体制1994中国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07—2013》,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2014年版。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终期监测评估报告汇编》,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统计局2001年版。
李树茁等:《中国儿童出生登记: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陆士桢等:《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刘继同:《国家责任与儿童福利:中国儿童健康与儿童福利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莫文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时正新、朱勇:《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02年版。
尚晓援:《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涂艳国:《中国儿童教育30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善迈:《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炳照:《中国教育改革30年·基础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余雪莲等:《儿童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杨雄:《儿童福利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杨东平:《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东平:《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0—2010》,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10年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2008/2009 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版。
硕博论文类
陈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务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9年。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崔璨:《义务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教育政策演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6年。
戴建兵:《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段丽娟:《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政策与普及政策演化逻辑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董田甜:《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评估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付开菊:《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冯贵霞:《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的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6年。
高慎蓉:《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5年。
何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胡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1年。
韩洁文:《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贵州省荔波县红泥村为个案》,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胡博雅:《处境儿童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博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黄蓓:《移动妇幼保健医疗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16年。
郝晓川:《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过程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胡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1年。
黄俭:《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5年。
黄淑芳:《广州市特殊儿童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霍翠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金罗成:《从高频词看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政策的变迁(1978—2010)》,博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2013年。
贾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我国孤残儿童福利保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蒋莹:《论未成年人案件中的程序分流》,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贾丙新:《国家、家庭与儿童发展》,博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17年。
刘瑜:《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刘丽英:《中英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李静:《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功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李冠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李春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及其实践走向》,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0年。
蓝振松:《构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李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初探》,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年。
黎露涵:《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的变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李玲:《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现状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廖文珊:《我国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广东财经大学,2017年。
李敏惠:《福利体制理论视角下的儿童福利政策》,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2年。
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刘茂祥:《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动力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黎兰香(LELANHUONG):《越南华文报纸发展历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李拉:《对新中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建设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李佳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李慧:《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刘旭:《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有效执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李爽:《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李蕾:《基于知网的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李帅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 ——以平顶山市新城区为例》,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6年。
李明欣:《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米溢:《中日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莫迪:《儿童视角研究:儿童研究的新转向》,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潘慧南茜:《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与经费保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秦巧玲:《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8年。
孙玉洁:《中国高中教育国际化研究(1983—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王春鸣:《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孙修真:《儿童健康权保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孙晶晶:《弱势儿童权利保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1年。
施嵩:《论儿童人权的法律保障》,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姣娜:《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王慧先:《中国儿童福利行政研究——国际比较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王淼:《中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年。
吴鹏飞,《嗷嗷待哺:儿童权利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实践》,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王丽铮:《中英儿童福利政策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7年。
王正惠:《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运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王寿:《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徐敏:《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许素梅:《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政府责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3年。
席小华:《从隔离到契合: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张亮: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4年。
张立云:《论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闫淑娇:《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杨文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于菲:《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杨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5年。
岳睿:《论弱势儿童的特殊保护》,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赵凤娟:《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恋琦:《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张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8年。
郑善礼:《儿童参与权法律保护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张喻:《中国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周恋琦:《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周霞:《湖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曾繁昌:《儿童福利之法政策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期刊类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
《2007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3期。
《2007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3期。
《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年第6期。
《2013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9期。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录)》,《环境保护》2016年第44期。
《2016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录)》,《环境保护》2017年第45期。
《攻坚克难 推进普及 为青少年提供良好高中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答记者问》,《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第9期。
马林琳、姚继军:《高中财政充足标准建构探析》,《江苏教育》2017年第50期。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农村教育》2016年第7—8期。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节选)》,《中国妇运》2008年第6期。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年)(摘登)》,《人权》2005年第4期。
方卫平:《为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学术档案——关于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9期。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4)》,《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34期。
L.P.Lipsitt、H.W.Reese、夏钟丽:《儿童研究的方法》,《心理学动态》1985年第3期。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北川秀树、寇鑫:《中国的环境法、环境政策执行及环境治理改善的课题——以地方政府为中心》,《当代日本中国研究》2017年第1期。
本刊编辑部:《201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教育研究》2016年第37期。
本刊编辑部:《重温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教育、福利领域)》,《教师》2013年第16期。
曹雁飞、柳海民:《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空间演进与限度》,《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第8期。
曹雁飞、柳海民:《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空间样态》,《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6期。
常苗苗:《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现代交际》2013年第3期。
陈乐乐:《梅洛·庞蒂的儿童研究及其教育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24期。
陈琳、王欣:《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陈敏章:《扎扎实实地贯彻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妇幼保健》1992年第3期。
陈恕平:《论教师资格制度与师范教育制度的协同发展》,《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陈亚聪、刘晶波:《学前教育需要在反思历史中重建》,《幼儿100 (教师版)》2015年第6期。
陈岩、曹熠铮:《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人民法治》2016年第2期。
成海军:《中国儿童福利制度转型与体系嬗变》,《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第9期。
成尚荣:《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13年第36期。
程志超、张涛:《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研究》,《东岳论丛》2016年第37期。
迟福林:《“十二五”时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矛盾与主要任务》,《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
丛晓波,高玉涛:《走向哲学视野的儿童研究:儿童世界的本质与教育的使命》,《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
崔奇:《“十三五”我国职教发展形势与改革理念——兼论河南新一轮中职教育的整合改革与发展》,《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
戴明丽、李辉:《影响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因素探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5期。
戴明丽:《论政府关于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着力点及履责存在的问题》,《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7期。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
邓锁:《社会投资与儿童福利政策的转型:资产建设的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狄小华:《我国少年司法的困境与出路》,《法治研究》2015年第3期。
刁玉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的反思》,《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0期。
丁蓓:《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政策的演变与走向》,《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28期。
丁晶、李富云:《我国流动儿童政策的演进过程与特点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
丁雪、王芳、刘晓曦:《基于集中指数的妇幼健康服务和妇幼健康公平性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年第34期。
董才生、马志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需要从“问题回应”型转向“家庭整合”型》,《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4期。
杜宝贵、杜雅琼:《中国儿童福利观的历史演进——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5期。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3期。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段晓芳:《普及视域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路径》,《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年第8期。
樊璐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经费政策研究》,《赤子(中旬)》2014年第18期。
范斌:《中国儿童福利制度重构与福利治理之可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4年第5期。
范先佐、郭清扬:《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第3期。
费伟平、许可敏:《反思教育回报率: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科教导刊(下旬)》2015年第12期。
冯刚:《美国特殊教育政策的演变及新动向》,《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第8期。
冯加渔、向晶:《儿童研究的视域融合》,《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43期。
冯小溪、冯文熙:《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建议》,《企业研究》2014年第6期。
冯元、彭华民:《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导向与框架——基于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政策变迁的分析》,《长白学刊》2015年第2期。
冯元、俞海宝:《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演进与路径依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教育学报》2017年第13期。
冯元、张金福: 《近三十年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发展进程的理论阐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37期。
傅建明、俞晓婷:《2008年度儿童家庭和社会教育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4期。
高丽茹、彭华民:《中国困境儿童研究轨迹:概念、政策和主题》,《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
高丽茹、万国威:《中国儿童福利制度:时代演进、现实框架和改革路径》,《河北学刊》2016年第36期。
高玉荣:《缩小差距推进公平让困境儿童福利零距离——“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实施情况介绍》,《中国民政》2015年第19期。
高振宇:《儿童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教育学报》2015年第11期。
顾定倩:《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桂丽:《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7期。
郭本禹:《美国儿童研究运动述评》,《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1期。
郭法奇、张胜芹、张玲:《杜威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教育学报》2008年第2期。
郭法奇:《霍尔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郭力平:《为需求探寻 为质量献策——评 〈学前教育需求与质量——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机制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2期。
郭庆旺、刘晓路、贾俊雪:《“十二五”时期国家财力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
郭云红:《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历史逻辑》,《教师教育论坛》2017年第30期。
郝晓川:《儿童康复政策的现状、发展与启示》,《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第23期。
何锋:《“政策成本”视域下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探微》,《教育探索》2015年第5期。
何玲、李兵: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何露洋、邓德武、曾庆源、姚强、陈山泉、罗飞、李云飞、洪阳、陈凯、姚岚、刘智勇:《我国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研究》,《医学与社会》2015年第28期。
何劭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环境政策新发展探析》,《思想战线》2017年第43期。
何应森、徐晓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实施成效分析——以四川省为例》,《教育评论》2016年第9期。
贺立路、赵海千、杨樱、王欣:《沈阳市“十三五”(2016—2020)义务教育资源分析》,《基础教育论坛》2016年第32期。
侯建新:《世界历史研究三十年》,《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胡慧美、陈定湾、高启胜、刘盼盼:《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医院管理论坛》2017年第34期。
胡洁:《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现状与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2期。
胡伶:《“十二五”时期义务教育平等政策回顾及其对“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6期。
胡云腾:《论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少年法庭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域外少年司法制度比较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35期。
黄斌、汪栋:《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回顾与展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5期。
黄斌:《现实与政策意图之间的偏差——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革的历史与展望》,《教育与经济》2010年第4期。
黄晶晶、刘艳虹:《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4期。
黄四林、侯佳伟、张梅、辛自强、张红川、孙铃、窦东徽:《中国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5—2011》,《心理学报》2015年第47期。
霍益萍:《普及有质量的高中教育》,《辽宁教育》2016年第10期。
贾波、王德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福州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贾建国:《政策工具的视角: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8期。
江峰:《教育学视角的儿童研究》,《教育学报》2015年第11期。
江治强:《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及其构建》,《社会福利》 (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
阚大学、吕连菊: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规模结构的影响——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35期。
康素鸿、傅文奇:《中美公共图书馆无人陪伴儿童管理政策的比较及建议》,《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3期。
雷万鹏、杨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2期。
李传江、张义宾、周兢:《国际视阈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基于“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学前教育新政策的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第44期。
李春良、张二凤、杨大伟:《照片引谈法在国外儿童研究中的运用述评》,《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年第7期。
李洪波:《实现中的权利:困境儿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求是学刊》2017年第44期。
李洪天、孙爱军: 《凸显人民立场 普及高中教育——基于 1990 至2015年数据的空间特征实证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3期。
李辉、杨伟鹏、陈君丽、黄润珂:《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挑战》,《幼儿教育》2016年第33期。
李立丰:《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循环发展模式”的中国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5期。
李良玉、李文:《扎实推进中国当代史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5期。
李良玉:《历史知识的立场与中国当代史研究》,《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李玲、黄宸、薛二勇:《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第38期。
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教育研究》2016年第37期。
李鹏、朱德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问题与反思——基于2010年—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数据的测度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37期。
李树茁、刘晓兵:《中国儿童出生登记制度变迁研究》,《人口学刊》2008年第2期。
李廷洲、焦楠、陆莎:《“十二五”期间我国教师政策计量分析与前瞻——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文本计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9期。
李小晶、胡正路:《新形势下深圳市区级妇幼保健院的发展策略分析》,《卫生软科学》2016年第30期。
梁晨、董浩、李中清:《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林良明、刘玉琳、冯士雍、刘佳健、米杰、刘全保、曹兰华:《1991—1993年中国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趋势分析》,《人口研究》1996年第4期。
林良明、刘玉琳、米杰、曹兰华、张新利:《中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第1期。
林良明、刘玉琳、米杰、刘佳健、刘全宝、曹兰华:《1991—1993年中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中华儿科杂志》1995年第4期。
刘宝军:《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刘冬梅:《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资体制政策的价值分析》,《基础教育》2011年第8期。
刘红、刘敏:《中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的法规和政策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8期。
刘鸿雁:《0—3岁儿童托育服务与全面两孩政策专题论坛》,《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年第11期。
刘继同:《当代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上)》,《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5期。
刘继同:《当代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下)》,《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6期。
刘继同:《儿童福利的四种典范与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模式的选择》,《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刘继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研究历史回顾与研究模式战略转型》,《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1期。
刘继同:《国家与儿童:社会转型期中国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3期。
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模式与城市流浪儿童议题》,《青年研究》2003年第10期。
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制度构建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4期。
刘继同:《中国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脆弱儿童生存与服务状况研究(下)》,《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5期。
刘继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家庭结构功能变迁与儿童福利政策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6期。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社会工作》2017年第5期。
刘力、黄小莲:《2007年度儿童教育研究发展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刘丽丹、刘俊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教育评论》2017年第7期。
刘丽群、王继玲:《我国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基本模式与发展现状》,《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9期。
刘清、王刚:《文化责任与学术空间:儿童研究的中国化问题》,《少年儿童研究》2010年第24期。
刘筱红、柳发根:《真问题与建设性矛盾:儿童留守的政策问题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期。
刘颖:《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36期。
刘占兰:《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对政府责任的确定》,《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 〈规划纲要〉 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刘占兰:《学前教育的普及必须兼顾质量的提高——谈 〈规划纲要〉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内涵与措施》,《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柳海民、王澍:《中国义务教育实施 30年:成就、价值与展望》,《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年第14期。
柳华文:《中国儿童权利保护新趋势——解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人权》2011年第6期。
龙怡:《普及高中教育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增长、人力资本需求与教育政策制定》,《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0期。
卢立涛、安传达:《大众化、管理主义与市场化——我国近三十年高中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卢立涛:《试论我国高中教育的政策变迁(1978—2007)》,《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4期。
陆楚华:《“两免一补”政策热点问题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59期。
陆璟:《高中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陆士桢:《简论中国儿童福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陆士桢:《建构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体系》,《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第1期。
陆士桢:《中国儿童社会福利需求探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陆士桢:《中国儿童社会福利研究》,《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
路智鹏:《构建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的综述研究》,《中国培训》2015年第8期。
栾莉:《论国际规则标准下的中国少年司法制度》,《中国检察官》2016年第19期。
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7期。
吕萍:《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述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吕少蓉:《1996年—2007年国家关于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
吕武:《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政策工具选择偏向及其影响——基于 〈国家长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以来的主要政策文本的分析》,《教育科学》2016年第32期。
麻宝斌、范琼、杜平:《中国现阶段教育政策公平感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8期。
马春芳:《标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展望》,《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马建强:《计算历史学: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学术论坛》2015年第38期。
马良、郭玉飞:《儿童保护政策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的反思》,《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30期。
马涛:《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实施的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3期。
米杰、张美仙:《中国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死亡率变化趋势》,《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年第4期。
米靖、赵顺义:《当代少年儿童素质发展状况分析》,《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
欧洋:《儿童权利维护的成绩、挑战和前景》,《人权》2010年第1期。
潘屹:《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思考——从“婴儿安全岛”谈起》,《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年第12期。
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彭华民、冯元:《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彭宇竹、徐明娜:《创造适宜环境 保障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和谐发展》,《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第3期。
彭泽平、姚琳、黄娥:《新中国义务教育普及与发展:历程与经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2期。
秦金亮、李轩、方莹:《有效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英国EPPE项目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制定的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第44期。
秦金亮:《元需求条件下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政策旨趣多》,《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37期。
秦玉友、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思路》,《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秦玉友、宗晓华:《2016—2030年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需求预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裘指挥、张丽、刘焱:《从救助走向福利: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与政策的价值变迁》,《学前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裘指挥、张丽:《论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曲恒昌:《中国高中教育的百年行板——评 〈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妇运》2013年第6期。
冉敏:《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历史变迁及功能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12期。
尚晓援:《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读 〈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社会福利》2006年第5期。
邵泽斌:《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3期。
沈有禄:《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投入保障探析》,《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5期。
石中英:《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再认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36期。
宋岚芹:《〈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情况》,《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第5期。
宋晓云、张意忠:《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2期。
宋远升:《〈青少年犯罪问题〉“少年司法”研究综述》,《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年第2期。
苏智良:《中国当代史建设刍议》,《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孙彩平:《分层与分叉——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2017)》,《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2期。
孙昊明、赵梦、朱兆芳:《全国61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运行现状分析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14期。
孙丽平、白晶、王坤、黄爱群、胡焕青、罗荣:《2010—2014年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第32期。
孙照辉:《近五年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综述》,《世纪桥》2011年第17期。
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唐啸、陈维维:《动机、激励与信息——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的理论框架与类型学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唐啸、胡鞍钢、杭承政:《二元激励路径下中国环境政策执行——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1期。
田然、杨兴培:《我国少年司法改革的理念重塑与制度构建——以美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借鉴为视角》,《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年第1期。
佟丽华:《解读国务院留守儿童保护政策》,《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35期。
万宇、李正、张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政策历史演变与困境研究》,《黑河学刊》2015年第3期。
汪玲萍、刘庆新:《困境儿童概念、政策发展及社会支持网络建构》,《价值工程》2017年第36期。
王呈芳:《中日儿童福利比较分析》,《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第8期。
王桂琴、方奕、易明:《近五年我国青少年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2期。
王海光:《史观、方法与中国当代史研究》,《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王海英、江夏、王友缘:《我国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推进策略构想》,《幼儿教育》2016年第27期。
王海英:《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转型及未来走向》,《幼儿教育》2015年第18期。
王辉:《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10期。
王慧、梁雯娟:《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7期。
王慧娟:《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内涵及特点》,《特区经济》2017年第9期。
王军锋、邱野、关丽斯、吴雅晴、董战峰:《中国环境政策与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内容与评估框架的思考》,《未来与发展》2017年第41期。
王玲艳:《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早期教育》(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10期。
王孟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简要介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年第10期。
王培峰、朱传耿:《中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阶段特征、政策伦理、任务与挑战》,《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6期。
王培峰:《残疾人教育政策之伦理正义及其局限——基于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第7期。
王培峰:《教育政策价值选择与教育公平——以特殊教育政策为例的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1期。
王培峰:《特殊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审思——特殊教育政策伦理分析视角》,《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3期。
王培峰:《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总体结构及其问题——基于特殊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基础教育》2016年期13期。
王培峰:《我国学前教育的五大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应对——兼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安排的政策思路》,《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31期。
王顺安、韩冰:《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成就、问题和出路》,《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4年第6期。
王婉纯:《论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年第7期。
王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治理的理念、体制和政策》,《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王夏菁:《2014年中国少年司法研究综述》,《青年学报》2015年第1期。
王小聪、李丽萍:《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建议》,《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王小英、陈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杠杆与工具箱策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2期。
王星霞:《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政策的解读与思考》,《理论观察》2011年第3期。
王阳阳:《区域下高中教育资源均衡化政策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王永刚:《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第32期。
王玉香、吴立忠:《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的演进过程与特点研究》,《青年探索》2016年第5期。
王振洲:《“十二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6期。
王正惠:《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9期。
王正惠:《模糊—冲突矩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执行模型构建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36期。
尉家旗:《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探究》,《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0期。
魏军:《对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政策的回顾及其特点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26期。
魏莉莉、董小苹:《中国儿童政策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991—2020年三个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的内容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32期。
吴帆、王琳:《社会治理视阈下的留守儿童社会政策分析》,《社会治理》2016年第6期。
吴鹏飞、余鹏峰:《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的路径》,《青年探索》2015年第4期。
吴鹏飞:《中国儿童福利立法模式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吴燕:《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转介机制的构建——以上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践为视角》,《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3期。
吴旸、曹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应对》,《教育探索》2017年第1期。
吴英:《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近三十年探讨的回顾和展望》,《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夏正江:《个体发展的节律与因序而教——来自Kieran Egan的看法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3期。
肖非:《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殊教育——问题与对策》,《人民教育》2001年第11期。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2012年第44期。
熊梅:《推进中国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基于五国经验借鉴》,《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年第6期。
徐晶晶、朱虹:《智谋未来 各界专家共话“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海教育》2015年第1期。
徐晶晶:《关注都市流动儿童早期教育问题 〈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发布》,《上海教育》2016年第25期。
徐晓新、张秀兰:《将家庭视角纳入公共政策——基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演进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徐莹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性质的反思——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文教资料》2015年第16期。
薛二勇、李廷洲、朱月华:《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晏成步:《二十年来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6期。
杨舸:《留守儿童政策和社会支持评估——基于江苏省的调查分析》,《社会治理》2016年第6期。
杨晶:《进展、成就与挑战:95 世妇会20年来的中国女童政策》,《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6期。
杨奎松:《50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杨奎松:《中国当代史研究的起步与意义》,《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杨乐乐、张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国家新政策的视角下》,《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37期。
杨润勇、杨依菲:《我国普通高中发展二十年政策回顾与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0期。
杨生勇、冯晓平:《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期。
杨爽:《同源共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新探》,《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39期。
杨涛:《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支持中政府责任及其落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7期。
姚建龙、孙鉴:《触法行为干预与二元结构少年司法制度之设计》,《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叶庆娜:《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政策及障碍》,《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9期。
叶增编:《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权益保护政策探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第28期。
衣新发、赵倩、胡卫平、李骏:《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依洁、邱晟、吴佩凤、吴蓉雯、尹轶青:《学科教学中的儿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38期。
尹力:《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政策三十年——基于改革开放30年义务教育政策与法制建设的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29期。
于婷、韩忠厚:《未雨绸缪 有效应对生育政策变化》,《中国卫生人才》2016年第4期。
余秀兰:《社会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解读——以关于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为例》,《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
俞国良、李天然、王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第37期。
俞海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历程与展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12期。
俞贺楠:《福利视域下的中国义务教育制度政策过程探析》,《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袁桂林:《西方儿童研究运动述评》,《教育评论》1991年第2期。
张绘:《“十二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评价分析及改革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第50期。
张健:《普及攻坚计划的核心是落实“职普比大体相当”》,《江苏教育》2017年第68期。
张丽:《缺失与重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政策建议》,《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张丽娜:《妇幼医疗服务与“单独二胎”政策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第11期。
张楠:《中国义务教育法制发展历程刍议》,《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6期。
张巧灵、冯建军:《公平视野下重点高中政策的合理性审视》,《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
张少男:《未成年犯义务教育实施现状与不足》,《青年学报》2016年第2期。
张世峰:《变革中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社会福利》2008年第11期。
张天雪、黄丹:《2013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9期。
张天雪:《2008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4期。
张天雪:《2009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期35期。
张天雪:《2010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6期。
张新芳、王海英:《对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分析》,《幼儿教育》2013年第9期。
张旭东、孙宏艳、赵霞:《从“90后”到“00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2期。
张晏、李英蕾、夏纪军:《中国义务教育应该如何分权?——从分级管理到省级统筹的经济学分析》,《财经研究》2013年第39期。
张旸:《以公平促效率: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价值意蕴与诉求》,《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3期。
张媛、蔡建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二十年——基于 〈学前教育研究〉 的文献计量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赵川芳:《近30年来残障儿童立法政策综述》,《当代青年研究》2015年第4期。
赵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反思与展望》,《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33期。
赵力涛、李玲、黄宸、宋乃庆、赵怡然:《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改革的分配效果》,《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3期。
郑素华:《儿童研究的伦理问题》,《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第14期。
郑新蓉、熊和妮、任梦莹:《我国儿童政策的价值基础辨析——兼论儿童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7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十二五”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矛盾与主要任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林秀:《关注贫困农村儿童发展》,《世界农业》2014年第10期。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4)》,《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举措评估报告》,《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38期。
钟晓慧、郭巍青:《人口政策议题转换:从养育看生育——“全面二孩”下中产家庭的隔代抚养与儿童照顾》,《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7期。
周恩妮、赵俊玲:《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服务发展历史研究》,《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35期。
周福林、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年第3期。
周国华、翁启文:《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研究述评》,《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17期。
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3期。
周强:《日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及其借鉴研究》,《运动》2014年第2期。
周小虎、李蕾:《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1978—2015年CNKI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期38期。
周娅、张振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的演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周蕴、祁占勇:《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8期。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朱德全、李鹏、宋乃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 〈教育规划纲要〉 第三方评估1的证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35期。
朱佳木:《对中国当代史定义、分期、主线问题的再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7期。
朱秀、陆虹、侯睿、庞汝彦:《中国近现代助产专业政策发展历程回顾》,《中国护理管理》2015年第15期。
朱益明:《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义与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5期。
宗晓华、丁建福:《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革与城乡差距——基于199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33期。
左芙蓉、刘继同:《国家与儿童:民国时期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实践历史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3期。
报纸类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专家解读》,《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24日。
《儿童发展指标总体良好》,《中国信息报》2015年1月29日。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编撰自述:一个学科建设的“野心”》,《中华读书报》2013年7月10日。
顾磊:《我国首个儿童政策进步指数发布》,《人民政协报》2016年6月7日。
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期统计监测报告》,《中国信息报》2016年11月2日。
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期统计监测报告》,《中国信息报》2016年11月2日。
国家统计局:《2013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实施情况统计报告》,《中国信息报》2015年1月29日。
国家统计局:《2016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统计监测报告》,《中国信息报》2017年10月27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摘编)》,《人民日报》2016年2月24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摘编)》,《人民日报》2017年2月27日。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民日报》2010年2月28日。
皮磊:《建议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入学条件》,《公益时报》2017年4月4日。
王丽华:《用描述性语言做儿童研究》,《中国教师报》2017年5月24日。
王雪梅:《认真对待儿童权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魏莉莉:《社会政策应体现“儿童优先”理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8日。
魏莉莉:《我国儿童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人口报》2012年5月28日。
翟博:《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跨越》,《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8日。
张明敏:《第二届儿童政策进步指数发布》,《公益时报》2017年6月6日。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