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present, confrontation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curbed, and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is prominent. Guided by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nature and himself, this book constructs the hypothesis of human nature of "social ecological man" with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one environment as the spiritual purpose, explains the human nature paradigm of "social ecological man" with co-evolution as the value go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generational fairness as the fundamental norm, discusses the basic logic of the stage, go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social ecological man"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and responds to and resolves the "human nature crisis" and "ecological crisis" faced by human socialize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risis of Mind" is a serious challenge.(AI翻译)
钟贞山:(著)
钟贞山,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6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领导、部门批示采纳。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第十四、十五、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级社科项目20余项。
(一)经典论著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49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1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3版,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0.《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2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2.《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4年版。
23.《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4.《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
25.《胡锦涛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30.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会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会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二)中文论著
1.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家宽、李琴:《生态文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陈学明:《生态文明论》,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4.陈泽亚:《经济人与经济制度正义:从政治伦理视角探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陈蒲清校注,岳麓书社1997年版。
7.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陈蒲清校注,岳麓书社1997年版。
8.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历史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樊浩:《伦理精神的道德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1年版。
10.高建国:《系统分析经济学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1.(春秋)管仲:《管子》,吴文涛、张善良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12.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郭剑仁:《生态地批评——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何怀宏:《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15.黄平槐、葛刚主编:《生存智慧:社会化行为生态学导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商)姬昌:《周易》,宋祚胤注译,岳麓书社2000年版。
17.姬振海主编:《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康渝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9.(春秋)孔丘:《论语》,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岳麓书社2000年版。
20.匡玉梅编著:《现代交际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21.(春秋)老子:《道德经》,徐澍、刘浩注译,安徽人民出版1990年版。
22.(宋)黎靖德:《朱子语类(第1卷)》,杨绳其、周娴君校点,岳麓书社1997年版。
23.李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5.李德顺:《价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李康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研究改革开放30年党的德育理论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7.刘精明等著:《转型期中国社会教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刘湘溶:《生态文明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9.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战国)吕不韦编:《吕氏春秋全译》(上、下)(修订版),关贤柱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3.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4.蒙培元:《人与自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5.(战国)孟轲:《孟子》,秦学颀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6.倪愫襄编著:《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乔长路:《中国人本思潮与人生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邱柏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9.饶尚宽译著:《老子》,中华书局2006年版。
40.阮青:《价值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4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44.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5.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一个反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孙通海译注:《庄子》,中华书局2007年版。
47.孙伟平:《价值哲学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唐君毅:《文化潜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唐君毅:《文化潜意识与道德理性(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唐雄山:《人性平衡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2.万斌、张应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汪荣有:《当代中国经济论理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4.王海明:《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5.王茜:《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6.王孝鱼解:《庄子内篇新解庄子通疏证》,岳麓书社1983年版。
57.王学俭编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8.王玉良:《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0.韦森:《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1.(明)吴廷翰:《吴廷翰集》,容肇祖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62.星云大师:《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63.徐安琪主编:《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性别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64.(战国)荀况:《荀子》,廖名春、邹新明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5.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6.杨国荣主编:《现代化过程的人文向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7.杨义主编:《论语选评》,岳麓书社2006年版。
68.叶奕乾主编:《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9.余谋昌、王耀先主编:《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0.余潇枫、张彦:《人格之境——类伦理学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岳友熙:《生态环境美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2.曾建平:《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探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3.詹世友:《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4.詹世友:《正义与公器——正义论视域中的公共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5.张国壮:《生态人——人类困境中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6.张立文主编:《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7.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8.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9.张晔、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80.张泰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井冈山精神》,中国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
81.(宋)张载:《张载集》,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78年版。
82.张治库:《人的存在与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83.赵健编:《资本的力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84.郑张欢:《老子今释》,齐鲁书社2008年版。
85.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6.周向军:《人际关系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7.(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88.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9.(战国)庄子:《庄子》,孙通海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90.祝黄河:《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三)西方译著
1.[美]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利经纬》,江湄、邓京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法]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宜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张子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4.[美]贝里:《伟大的事业》,曹静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英]伯特兰·罗素:《权威与个人》,储智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7.[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美]弗兰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0.[英]格蕾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杨东柱、尹建军、王哲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1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3.[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张佩珍、郑文樾、张敏鳌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6.[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7.[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1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9.[美]罗伯特·A.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德]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贵阳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3.[德]莫里茨·石里克:《自然哲学》,陈维杭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4.[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5.[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6.[美]R.T.诺:《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姚新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7.[德]施密特:《马克思德自然观》,欧力同、吴仲眆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8.[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任立、孟庆时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9.[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孙则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0.[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冯颜利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31.[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小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谢宗林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增订本)(上、下),杨敬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5.[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36.[德]伊曼努尔·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3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生态学》,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8.[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9.[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胡企村、赵荣潜、桑炳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0.[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期刊论文
1.巴志鹏:《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笔谈》,《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白立强:《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白琳:《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社会和谐观比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4.包庆德:《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中国地质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包庆德、彭月霞:《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毕亚琴:《论“经济人”的道德回归》,《重庆科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7.蔡守秋、吴贤静:《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现代法学》2009年第11期。
8.蔡永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4期。
9.曹孟勤:《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0.曹孟勤:《生态伦理:从自恋、自虐到自善——生态伦理的心理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1.陈德钦:《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意蕴探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12.陈飞:《人性和谐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论》2008年第6期。
13.陈汉灵:《价值哲学及人的价值》,《理论探索·时代人物》2008年第10期。
14.陈美衍:《“经济人”假设与人的有限理性》,《经济评论》2006年第5期。
15.陈寿朋、杨立新:《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审视》,《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
16.陈寿朋,杨立新:《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观基础》,《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2期。
17.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8.陈思敏:《论“天人合一”阈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9.陈挺:《“还自然之魅”的“生态人”理论重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0.陈孝兵:《现代“经济人”批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1.陈瑛、林桂榛:《“人性”新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
22.程丽丽:《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与“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23.程样国、黄平槐:《生态文明观念:引领导人的发展新境界》,《求实》2007年第12期。
24.戴玲、罗燕婷:《对“经济人”假设发展的反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
25.邓名瑛:《论生态良知》,《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6.丁永详:《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7.董文芳:《宿园.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治稳定观》,《学习探索》2010年第6期。
28.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29.方盛举、李韬:《试论马克思自然理论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示》,《学术探索》2000年第3期。
30.方世南:《关于人格的哲学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31.方同义、黄瑞瑞:《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与探讨》,《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32.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33.冯开甫:《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6期。
34.冯周卓:《论实践对人性的规定》,《求索》2005年第3期。
35.傅华:《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况(上、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4期。
36.顾智明:《“生态人”探析》,《中共南京市党委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7.郭健彪:《生态文明价值眷注:人的全面发展》,《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38.郭毅然:《人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及其意义》,《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9.韩迎春、程样国:《论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作用》,《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0.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建构的教育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41.何颖:《制度伦理及其价值诉求》,《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42.胡昌恩:《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关系》,《探索》2006年第3期。
43.胡发贵:《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刍议》,《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4期。
44.黄爱宝:《政府作为“理性生态人”:内涵、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1期。
45.黄燕、胡劲邦等:《经济人假设:发展线索与科学性分析》,《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
46.黄意明:《先秦儒学“欲情知”关系及定位》,《江淮论坛》2007年第3期。
47.黄治东:《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化建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8.蒋笃君:《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诉求及路径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9.孔欢:《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晋阳学刊》2009年第1期。
50.赖荣珍:《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
51.兰久富:《走出价值哲学的理论困境》,《哲学动态》2004年第7期。
52.雷骥:《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结合的人性基础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3.李炳炎、江皓:《“经济科学人”新概念的逻辑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8期。
54.李承宗:《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
55.李承宗:《和谐生态伦理的经济学思考》,《财经理论实践》2007年第1期。
56.李承宗:《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第1期。
57.李承宗:《论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理论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8.李承宗:《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59.李承宗:《“生态人”价值观评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2期。
60.李承宗:《“生态人”价值观新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61.李康平、祖彦:《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大命题——2014年中国政治学会、各省市政治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4期。
62.李康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63.李庆臻、李易:《论生态和谐伦理》,《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4.李希、张云霞:《发展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价值》,《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9期。
65.李彦龙:《“生态经济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5期。
66.李友文:《论市场文化生态下的社会危机与大学人性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
67.李钟麟:《论中国哲学的自然人性论与对人性回归的追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68.梁妙荣:《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求实》2009年第11期。
69.梁明:《生态伦理中人的主体性诠释》,《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70.廖清胜:《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类道德人格概念》,《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1期。
71.林国标、张黎琼:《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72.林建煌:《自然陶养自我化育——论生态美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73.蔺雪春、宋效峰、李建勇:《三个概念的逆向延展:和谐社会——生态政治观——生态人》,《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74.刘方:《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综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5.刘刚:《试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文明观》,《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76.刘海龙:《生态正义的三个维度》,《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7期。
77.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
78.刘建立:《马克思的自由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与实现》2008年第4期。
79.刘洁:《生态危机的社会伦理根源》,《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6期。
80.刘尚明:《价值哲学:深挖理论关注现实 反思方法——“十五”期间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综述》,《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81.刘社欣等:《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82.刘铁芳:《生命道德教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
83.刘文波、周宇:《人性与价值的预设;生态伦理学的逻辑起点》,《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84.刘友红:《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学术月刊》2004年第10期。
85.柳之茂:《“经济人”假设的道德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86.卢风:《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87.卢风:《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8.卢岚:《反思与重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定位与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89.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90.吕洪涛:《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理论参考》2006年第12期。
91.吕绍昱:《关于“经济人假说”的文献综述》,《财经政法资讯》2007年第1期。
92.马捷莎:《人的本质的稳定性与人性的历史性》,《教育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93.马前锋、孔克勤:《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
94.[美]墨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章建刚译,《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95.聂文军:《“经济人”道德状况的历史性》,《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96.牛庆燕:《“科技理性”的合理性限度与“生态理性”的价值转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7.潘建红:《当代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98.潘建红:《高科技环境下“人本——生态”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评论》2007年第6期。
99.彭定光:《制度伦理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塑造》,《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100.彭定光等:《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4期。
101.彭进清、吴虹、陈坚良等:《论和谐人格》,《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7期。
102.彭礼堂:《法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公平观》,《江汉论坛》2006年第6期。
103.强以华:《道德:理性与情感——兼论应用伦理学中理性与情感的地位》,《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
104.秦桂秀:《人性蕴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契合性》,《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105.邱仁富:《从共生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新论》,《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
106.任春晓:《关于生态伦理的若干哲学论证》,《复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107.佘正荣:《生命之网与生态正义》,《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08.沈满洪:《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和优化选择》,《环境经济》2012年第12期。
109.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
110.宋宝莉:《生态与利润对峙的终结——企业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蜕变》,《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1期。
111.宋周尧:《责任人:人为社会存在物地一种理解》,《天府新论》2004年第1期。
112.孙朝阳、马志政:《简论哲学的环境意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113.孙道进:《自然辨证法》的“人”: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本体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2期。
114.孙立梅:《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及其在制度设计中的应用》,《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115.孙利:《中国哲学视野下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问题探索》,《北方论丛》2010年第1期。
116.唐本钰、侯晓靖:《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5年第5期。
117.唐彬:《生态文化: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理论月刊》2008年第9期。
118.唐成努:《制度伦理及其价值意蕴》,《求索》2008年第8期。
119.唐叶萍:《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
120.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21.田启波,黄细月:《解读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江汉论坛》2006年第12期。
122.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
123.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本质规定》,《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0年第3期。
124.王丹:《和谐人格理论研究评述》,《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125.王国生、郭郦:《“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2期。
126.王虎:《科学发展观实现的动力域场探微》,《学术论坛》2008年第7期。
127.王建宗:《人的精神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128.王俊秀:《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第5期。
129.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
130.王素芬、丁全忠:《庄子自然哲学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31.王孝哲:《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32.王雪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启示》,《江淮论坛》2009年第3期。
133.王艳、杨文选:《社会人的三重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34.王雨辰:《论科学对人类生态意识的萌生与生态思维方式形成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135.王志红:《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136.王志军、段陆生:《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析论》,《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137.王治河:《后现代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岭南学刊》2010年第3期。
138.魏则胜:《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2期。
139.魏则胜:《市场化之后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唐都学刊》2004年第4期。
140.文丰安、孙红霞:《道德自律、意志自由与和谐之治》,《求索》2009年第8期。
141.吴根友:《自由意志与现代中国伦理学、政治学、法哲学的人性论基础》,《文史哲》2010年第4期。
142.吴继霞:《“理性生态人”:人性假设理论的新发展》,《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2期。
143.吴宁:《批判经济理性、重建生态理性——高兹的现代性方案述》,《评哲学动态》2007年第7期。
144.吴炜:《人性结构与理想主义政治的困境》,《学海》2007年第4期。
145.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斯多德与孟子思想的差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46.吴育林、曾纪川:《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47.武再敏:《论人格内涵和人格培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48.夏东民、陆树程:《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49.夏建华、马碧霄:《生态伦理视野中的价值范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50.谢龙、詹献斌:《文化与文化的人格内核》,《学术研究》2001年第2期。
151.谢庆:《人性假设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52.辛世俊:《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与发展》,《学习论坛》2010年第3期。
153.徐朝旭:《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伦理审思》,《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6期。
154.徐朝旭:《社会正义与生态和谐——生态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探析》,《求索》2006年第8期。
155.徐春:《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56.徐梦秋:《公平的类别与公平中的比例》,《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57.徐统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价值彰显》,《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158.许彦利:《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研究》,《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159.杨光飞:《“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合》,《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
160.杨立新:《论生态文明建设》,《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61.杨茂明:《生态危机的人性根源及其出路》,《晋阳学刊》2005年第2期。
162.杨平生:《和谐社会及其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163.杨通进:《制度伦理视阈中的道德建设及其进路》,《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3期。
164.杨卫华:《人性的层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面价值追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165.杨文华:《论现代化道德人格的文化塑造》,《天府新论》2010年第1期。
166.杨秀莲:《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167.杨志文:《价值随生命进入世界:论价值的自然基础》,《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4期。
168.余谋昌:《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长白学刊》2005年第1期。
169.袁吉富:《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两种解读模式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
170.袁组社:《公共性的文化建制:中国公民社会公正实践的伦理价值诉求》,《文史哲》2010年第5期。
171.袁祖社、董辉:《从“规范与教化”到“过程和实在”——生态道德信仰何以可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72.詹世友:《道德价值奠基:人性论路径及其分判——以荀子和亚里斯多德思想为例》,《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
173.詹献斌:《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174.张捍东:《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75.张景华,许彦:《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3期。
176.张俊宗:《人性假设的方法论意义》,《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77.张来仪:《马克思主意主义生态理论述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78.张彭松:《生态伦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哲学反思》,《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79.张彭松:《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求索》2005年第1期。
180.张青兰等:《论公民人格的价值内涵》,《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81.张泰城,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182.赵华:《中西人性假设比较析论》,《中华文化论坛》(成都)2003年第1期。
183.赵继伦:《和谐伦理关系的社会价值》,《新长征》2007年第2期。
184.钟明:《和谐社会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现实途径》,《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85.钟贞山、黄平槐等:《社会生态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86.种海峰:《生态理性: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文化澄明》,《河北学刊》2010年第6期。
187.周光迅、赵睿诗:《论和谐生态伦理观指导下的生态道德教育》,《自然辩证论研究》2010年第8期。
188.周晓虹:《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
189.周秀英:《论生态危机的制度与人性根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90.朱浩、黄志斌:《关于“和谐人格”的理论探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8期。
191.祝黄河、冯霞:《科学发展观研究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2期。
192.祝黄河、邓文平、万凯:《党的基本路线:新时代的根本遵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93.邹安乐:《20年来“人的价值”问题研究综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五)报纸及其他论文
1.夏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载《中国环境报》2013-11-14(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15-5-6(1)。
(六)学位论文
1.彭立威:《生态人格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2.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七)外文文献
1.Aldo Leopold.A Sand County Almana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2.Alfred Schmidt,The Concept of Nature inMarx,London,New Left Books,1971.
3.Andre 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London,1994.
4.Anna Bramwell.Ec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5.Anthony Giddens.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 calMateriali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6.Benton,Ted.Marxism and Natural Limits:an Ecologi cal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New Left Review,vol.178,1989.
7.Carol C.Gould.Marx’s Social Ontology 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inMarx’s Theory of Social Reality,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 London,The MIT Press,1978.
8.Christine Swanton.Virtue Ethics A Pluralistic Vie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9.C.J.Arthu..Engel Today:a Centenary Appreciat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6.
10.ColinF.Camere.When Does“EconomicMan”Dominate Soicial Behavion?Science.2006 Jan.
11.David Goldblatt.Social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Boulder,Colo.,West View Press,1996.
12.David O.Brink.Moral Realism and the Foundations of Ethic,Cambridge Univershity Press,1989.
13.D.Peper.Eco-Socialism: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14.D.Peper.The Roots of Modern Environment,Sydney,Groom Helm,1984.
15.E.Laferriere and P.J.Stoett.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Ecologi cal Thought:Towards a Synthesis,London,Routledge,1990.
16.EltonMayo.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New York:TheMacmillam Company,1933.
17.EltonMayo.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Norfolk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45.
18.George Lichtheim.Marxism:an Histori cal and Criti cal Stud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19.Gianni Vaggi.The Social –economicMan of Adam Smith-or TheMacrofoundationgs of Microeconomic.History and Politi cal Economy:Essays in Honour of P.D.Groenewegen.T.Aspromourgos,P.Kriesler and J.Lodewijks,Routledge,London,2004.
20.Hans Kung.A Global Ethic for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1.H.L.Parsons.Marx and Ecology,London,Greenwood Press,1977.
22.I.G.Simmons.Humanity and Environment:a Cultural Ecology,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7.
23.Ishtiyayue Haji and Stefaan E.Cuyper.Moral Responsibility,Authenticity,and Edu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Taylor&Francis,2008.
24.Istvan Meszaros.Beyond Capital,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95.
25.James O’Connor.Nature Cause,New York:Guiford,1998.
26.Jeffrey C.Isaac,Power andMarxist Thoery:A Realist View,Ithaca and Londong: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
27.John Bellamy Foster.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Monthly Review Press,2002.
28.John Bellamy Foster.Marx and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
29.Joseph Henrich,Robert Boyd.EconomicMan's in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 Behavioral Experiments in 15 Small-s cale Societies.Behaviorol and Brain Science.2005 Dec.
30.Lee Alan Dugatkin.Discovering That Rational EconomicMan Has a Heart.Cerebrum.The Dana Forum On Brain Science.summer 2005.
31.Marc D.Hauser.Moral Minds:the Nature of Right and Wrong,Harper Collins e-books,2007.
32.Matin O’Connor.Is Capitalism Sustainable?New York,Guiford,1994.
33.Maxk J.Smith.Ecologism-towards Ecologi cal Citizenship,Buckingham(UK),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
34.M.Redclift.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Crisis:Red or Green Alternatives?,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Co.Ltd.,1984.
35.M.Redclift.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ploring the Contradic tions,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 & Co.Ltd,1987.
36.Nikolai Bukharin.Philosophi cal Arabesque,Translated by Renfrey Clark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5.
37.Paul Heyer.Nature,Human Nature and Society:Marx,Darwin and the Human Sciences,Westport,Conn.,Greenwood Press,1982.
38.P.Burkett.Marx and Nature:a Red and Green Perspective,New York,St.Martin 's Press,1999.
39.Philippa Foot.Virtue and Vice and Other Essay in Moral Philosophy,Oxford:Clarendon Press,2002.
40.R.Eckersley.Environmentalism and Politi cal Theory:Toward and Ecocentric Approach,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
41.R.Grundmann.Marxism and Ec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2.R.Grundmann.The Ecologi cal Challenge toMarxism,New Left Review,vol.187,1991.
43.R.Jay Wallace.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ral Sentimen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 London,England,1996.
44.Russell Disilvestro.Human Capacities and Moral Status,London and New York,Springer Dordrecht Heidelberg,2010.
个体认同论
中国逻辑史研究.第一辑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盐池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国外气候灾害治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CLIMATE DISASTER MANAGEMENT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