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view, this book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atent protection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expounds the patentability of business metho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patent application examination, and then uses patent analysis tools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ternal innovation and exter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n evaluates the patent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ten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the Grand Strategy Matrix tool is used to discuss the patent strategy of Chinese domestic banking enterprises.
邱洪华:(著)
邱洪华,广西梧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法硕士和知识产权管理博士,全国首批专利信息师资人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公派访问学者,现任教于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研究项目、省社科基金、省自科基金、省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4项,教育厅和知识产权局等地厅级项目7项。
[1]曹蒸蒸:《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评价》,《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1期。
[2]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3期。
[3]陈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
[4]陈晓、倪颂军:《商业银行专利保护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时代法学》2005年第2期。
[5]陈颖、张晓林:《基于特征度和词汇模型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结构生成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第2期。
[6]程良友、汤珊芬:《我国专利质量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6期。
[7]程顺根:《WTO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经济界》2003年第3期。
[8]丁堃、曲昭、张春博:《比较视角下的中美银行专利计量分析和创新对策研究》,《科研管理》2014年第9期。
[9]范明、朱振宇:《我国银行专利战略实施对策》,《现代金融》2007年第8期。
[10]冯晓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野下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学术交流》2016年第1期。
[1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2]冯孝荣:《金融产品的专利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古菲娅·帕拉提:《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4期。
[15]郭建锋、王健、林善浪:《影响我国专利技术发展因素的VAR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23期。
[16]郭学平:《银行服务创新与客户需求对接探讨》,《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17]郭炎兴:《打造现代金融企业——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融资个性化服务创新综述》,《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8期。
[18]郭媛媛、林鸿:《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现状、绩效与总体评价》,《开发研究》2008年第2期。
[19]国丽娜、焦艳玲:《银行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综述及展望》,《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第1期。
[20]韩锡伟:《小城镇建设融资与银行信贷服务创新》,《中国金融》2007年第7期。
[21]贺正楚、朱莎、杨博文:《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分析:1985—2012》,《情报杂志》2014年第5期。
[22]胡平、常晓宇、苗伟等:《手机银行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状况分析》,《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年第9期。
[23]黄伟:《银行业互动信息平台优化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式》,《浙江金融》2005年第3期。
[24]黄焰、丁云骏、李容德:《基于银行业视角下的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探究》,《武汉金融》2013年第11期。
[25]季怡:《电话银行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第7期。
[26]简南红、《基于信息分析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以波音公司对华专利战略为例》,《情报杂志》2014年第3期。
[27]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8]晋胜:《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探析》,《金融经济》2008年第8期。
[29]黎曦:《商业银行技术创新与客户满意度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2年。
[30]黎焱卿、刘志迎:《网上银行研究述评与展望》,《时代金融》2009年第10期。
[31]李建英、冯勤:《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金融论坛》2007年第6期。
[32]李克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实施基于技术创新的差别化服务竞争战略》,《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3期。
[33]李随成、孟书魁、谷珊珊:《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第5期。
[34]李维民:《我国网上银行的最新发展》,《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5期。
[35]李文峰:《信息技术互联网络基因与金融创新检验——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反思视角》,《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4期。
[36]李欣:《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协同机理分析》,《生态经济》2008年第5期。
[37]李玉平、吴红:《基于AHP-SWOT法的专利战略因素分析及构建》,《情报杂志》2010年第10期。
[38]李钊、盛垚:《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大战略矩阵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情报杂志》2010年第7期。
[39]李政:《基于创新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8期。
[40]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蔺文辉:《电话银行,先行者的天下——工行、招行、建行电话银行业务调查分析》,《市场研究》2008年第1期。
[42]刘凤朝、潘雄锋:《我国八大经济区专利结构分布及其变动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43]刘浩:《基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经济师》2003年第7期。
[44]刘宏:《服务文化视角下的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金融与经济》2007年第1期。
[45]刘思:《简析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9期。
[46]刘伟、邓鳞波:《共性技术VS专用性技术:基于三阶段非合作博弈的供应商研发决策》,《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第4期。
[47]刘肖原、高昕:《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影响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8]刘雪凤、郑友德:《论我国新能源技术专利战略的构建》,《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6期。
[49]刘以研、白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手机银行安全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12年第4期。
[50]刘颖:《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分析》,《经济视角》2009年第23期。
[51]罗坤:《产品创新够了吗?——浅谈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今日南国》2007年第19期。
[52]吕宝林、张同健:《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的相关性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
[53]马宁、唐永林:《专利战略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情报杂志》2010年第6期。
[5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5]马文聪、朱桂龙:《供应商和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科研管理》2013年第2期。
[56]马雪彬、林升平:《商业银行ATM发展策略研究》,《甘肃金融》2009年第9期。
[57]倪志凌:《“十二·五”时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上海金融》2011年第9期。
[58]宁媛媛、许永龙:《高科技时代的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
[59]邱洪华、金泳锋、余翔:《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研究》,《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60]邱洪华、彭文波:《基于技术功效的专利信息分析范式》,《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4期。
[61]邱洪华、余翔:《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金融论坛》2007年第12期。
[62]邱洪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内外资银行专利信息分析》,《上海金融》2013年第2期。
[63]邱洪华:《中国内外资银行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1期。
[64]邱洪华:《中国银行业专利保护意识和质量的评价》,《情报杂志》2010年第7期。
[65]邱洪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内外资银行专利信息分析》,《上海金融》2013年第2期。
[66]任智军、朱东华、谢菲:《银行产业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情报杂志》2007年第1期。
[67]申静、张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测评》,《技术经济》2009年第4期。
[68]史隽、杨琴艳:《浅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创新》,《经济论坛》2006年第22期。
[69]舒成利、高山行:《影响企业专利申请行为因素研究述评》,《情报杂志》2008年第4期。
[70]舒潆葶:《提升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必须实现服务创新》,《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第8期。
[71]帅师:《科技先进 服务创新 方便实用——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重视太平洋卡功能创新》,《中国信用卡》2002年第7期。
[72]宋伟、金畅、盛四辈:《我国智能语音行业专利战略研究——以科大讯飞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1期。
[73]苏建琪:《论商业银行的专利保护》,《上海金融》2003年第4期。
[74]苏婷:《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5]苏盈循:《手机短信业务与银行服务创新》,《现代金融》2003年第6期。
[76]孙建平:《技术创新打造一流应用体系 科技助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金融电子化》2012年第9期。
[77]孙轻宇:《银行产品和信息技术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第1期。
[78]唐恒、周吉:《近十年国内外银行产业专利情报研究》,《图书情报研究》2013年第4期。
[79]唐齐鸣、付雯雯:《商业银行效率、风险与技术进步——基于18家国际大银行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80]万圣君、曹凌辉:《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
[81]王海威、朱建忠、许庆瑞:《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指标研究综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82]王华:《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浙江金融》2008年第12期。
[83]王珂薇:《信息技术视域下的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9期。
[84]王珊珊、田金信:《基于专利地图的R&D联盟专利战略制定方法研究》,《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6期。
[85]王勇:《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创新》,《银行家》2007年第6期。
[86]王月霞:《金融技术革命的新产物:网上银行》,《中国金融》1999年第12期。
[87]王紫:《插上创新翅膀 打造一流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服务创新凸显“合力效应”》,《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8期。
[88]魏江、王铜安、刘锦:《企业技术能力的要素与评价的实证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第3期。
[89]温英杰、邱洪华、余翔:《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90]温英杰:《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与运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1]文庭孝、杨忠、刘璇:《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湖南省专利战略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
[92]吴浪平:《论农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创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93]伍绍平:《实用金融知识问答》,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4]夏凤芹:《论银行卡服务创新》,《中国信用卡》1999年第1期。
[95]肖科、夏婷:《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的评价》,《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21期。
[96]肖祖平:《制定银行专利战略 提升金融产业档次》,《银行家》2003年第12期。
[97]谢祖裕:《关于工商银行的服务创新问题》,《金融论坛》1999年第8期。
[98]徐明华:《企业专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的分析》,《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2期。
[99]许庆瑞、吕飞:《服务创新初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3期。
[100]杨静、陈菊红:《供应商参与NPD视角下跨组织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3期。
[101]杨晏忠:《探析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中国信用卡》2009年第4期。
[102]杨雨、朱东华、任志军等:《银行科技创新的专利策略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4期。
[103]杨中楷、孙玉涛:《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2期。
[104]叶枫、叶春明、姚立楠:《中外银行竞争中的网络服务创新——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完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05]易敏、李俊:《以服务创新促进和推动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武汉金融》2003年第5期。
[106]殷克东、丁黎黎:《基于信息技术的银行再造溢出效应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
[107]尹新天:《中国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
[108]雍海英、李学丽、蒋飞:《中资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现状及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5期。
[109]于敏、胡诗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差别化服务创新》,《武汉金融》2005年第9期。
[110]余利民:《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111]余翔、邱洪华:《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3期。
[112]袁永静:《论金融机构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上海金融》2009年第4期。
[113]苑路、刘敏:《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测度》,《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
[114]翟东升、陈晨、张杰等:《专利信息的技术功效与应用图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第Z1期。
[115]詹爱岚:《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情报杂志》2012年第5期。
[116]张保军:《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专利与创新策略研究》,《金融论坛》2006年第6期。
[117]张斌:《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财政研究》2013年第4期。
[118]张慧文、顾宝炎:《基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基础上的服务创新》,《区域经济评论》2008年第10期。
[119]张建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专利保护问题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20]张静:《移动银行:迟迟未开的盛宴》,《互联网周刊》2009年第5期。
[121]张举、张展:《中国金融业专利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金融》2008年第6期。
[122]张蕾、陈超、赵艳艳:《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期。
[123]张炜:《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金融论坛》2014年第3期。
[124]张玉蓉:《我国金融企业商业方法专利竞争战略研究》,《情报杂志》2013年第4期。
[125]张兆锋、贺德方:《专利技术功效图智能构建研究进展》,《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期。
[126]章景:《银行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27]章晓仁、丁玲、陈向东:《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比较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第6期。
[128]赵莉晓:《基于专利分析的RFID技术预测和专利战略研究——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11期。
[129]赵志宏:《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六西格玛”解读》,《中国金融》2007年第15期。
[130]郑平安、赵铃莉:《基于SWOT模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研究》,《知识产权》2015年第1期。
[131]中国银监会厦门银监局课题组:《国内中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分析》,《上海金融》2005年第7期。
[132]钟铭:《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年。
[133]周方召、谢玉梅、徐明华:《金融创新的“光明”与“黑暗”:国外最新文献的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134]周五七、聂鸣:《中国低碳技术创新企业专利战略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第6期。
[135]朱军林:《金融创新——网络银行——未来银行业发展的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
[136]朱雪忠、万小丽:《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界定》,《知识产权》2009年第4期。
[137]Acs Z.J.,Anselin L.,Varga A.,Patents and innovation counts as measures of regional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2002,31(7).
[138]Anderson R.W.,Harris C.J.,A Model of Innov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New Financial Products.,1986,38(Suppl.Nov.).
[139]Arundel A.,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patents and secrecy for appropriation.,2001,30(4).
[140]B.Lytle,P.Signore,Finance companies rush to patent business methods,available at:http://www.oblon.com/content/uploads/2015/04/211.pdf,visited date:2017-09-08.
[141]Bader M.A.,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sector.,2008,28(4).
[142]Bátiz-Lazo B.and Wood D.,Corporate Strategy,Centralization and Outsourcing in Banking:Case Studies on Paper Payments Processing,,1997(3).
[143]Bátiz-Lazo B.and Wood D.,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nd Commercial Banking:A Review and Appraisal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available at:http://econwpa.repec.org/eps/eh/papers/0211/0211002.pdf,visited date:2017-09-08.
[144]Brian B.,Greg F.,Tim S.,Information Content of Business Methods Patents.,2006,41(3).
[145]Bright Ameme,Joseph Wireko,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n customer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16,7(3).
[146]Camus C.,Brancaleon R.,Intellectual assets management:from patents to knowledge.,2003,25(2).
[147]Carl Shapiro.Injunctions,Hold-Up,and Patent Royalties.,2010,12(2).
[148]Caskey,John.The Evolution of the 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1964-2002.,2003(Q2).
[149]Chang P.L.,Wu C.C.,Leu H.J.,Investigation of technological trends in flexible display fabrication through patent analysis.,2012,33(2).
[150]Chen Y.H.,Chen C.Y.,Lee S.C.,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patent strategy of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technologies.,2011,36(12).
[151]Chen Y.M.,Ni Y.T.,Liu H.H.et al.,Information-and rivalry-based perspectives on reactive patent litigation strategy.,2015,68(4).
[152]Cho T.S.,Shih H.Y.,Patent 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cor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aiwan:1997-2008.,2011,89(3).
[153]Dangelico R.M.,Garavelli A.C.,Petruzzelli A.M.,A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analyze technology districts’ evolution in a knowledge-based perspective.,2010,30(2).
[154]David-west O.,“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ntegration in banks’consolidation”,,2005,Vol.3.
[155]DengZhen,LevBaruch,NarinFranci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Predictors of Stock Performance.,1999,55(3).
[156]Drew S.A.W.,Accelerating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1995,28(4).
[157]Eelena Gilardoni,Basic Approaches to PatentsStrategy.,2007,11(03).
[158]Ernst H.,Conley J.,Omland N.,How to create commercial value from patents:the role of patent management.,2016,46(S2).
[159]Ernst H.,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25(3).
[160]Ernst H.,Patent portfolios for strategic R&D planning.,1998,15(4).
[161]For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ayment Technolog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anking Industry/Monetary Policy,available at:https://www.imes.boj.or.jp/english/publication/mes/2001/me19-3-1.pdf,visited date:2017-08-09.
[162]Gadrey J.,Gallouj F.,Weinstein O.,New Modes of Innovation:How Services Benefit Industry.,1995,6(3).
[163]Gërguri Shqipe,Rexhepi Gadaf,Ramadani Veland,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available at: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6065426_Innovation_Strategies_and_Competitive_Advantages,visited date:2017-09-03.
[164]Gerry McNamara,Philip Bromiley.Decision Making in an Organizational Setting:Cognitive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Risk Assessment in Commercial Lending.,1997,40(5).
[165]Granstrand O.,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2004,45(3).
[166]Griliches Z.,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1990(4).
[167]Grimaldi M.,Cricelli L.,Giovanni M.D.et al.,The patent portfolio value analysis:A new framework to leverage 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planning.,2015,94(1).
[168]Grindley P.C.,Teece D.J.,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Licensing and Cross-Licensing in Semiconductors and Electronics.,1997,39(2).
[169]Hannan T.H.,Mcdowell J.M.,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1984,66(4).
[170]Harry Scarbrough,Ronnie Lannon.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A case study.,1989,5(1).
[171]Huang G.L.,Murray F.E.,Does Patent Strategy Shape the Long-Run Supply of Public Knowledge?.,2009,52(6).
[172]Hunt R.M.,Business Method Patents and U.S.Financial Services,[EB/OL],Available at:http://www.philadelphiafed.org/files/wps/2008/wp08-10.pdf,2012-2-15.
[173]Ian Alam.Innovation Strategy,Proces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2003,19(9-10).
[174]Ibikunle F.&James O.,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Nigeria Banking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Skye Bank.Covenant University,Ota,Niger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ing Academic Research(IJCAR),2012,1(1).
[175]Ihnen J.L.,A patent strategy for genomic and research tool patents: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A,Europe and Japan?.,2000,5(12).
[176]Ilo,Joseph V.C.,Ani Wilson U.,and Chioke,Nnanyelugo Samuel,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Delivery of Banking Services in Nigeria,available at:http://icehm.org/upload/6786ED1214048.pdf,visited date:2017-11-15.
[177]Josiah A.&Nancy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ic Bankin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mong Commercial Banks in Kenya..2012,1(3).
[178]Kavesh R.A.,Garbade K.D.,Silber W L.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Markets:1840-1975.,1978,33(3).
[179]Kim G.,Bae J.,A Novel Approach to Forecast Promising Technology Through Patent Analysis.,2017.
[180]Kim S.,Lee B.,Park B.and Oh K.,The Effect of R&D,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2011,17(4).
[181]K.M.Baird,Business Method Patents:Chaos at the USPTO or Business as Usual,available at:http://heinonline.org/HOL/Page?handle=hein.journals/jltp2001&div=20&g_sent=1&casa_token=&collection=journals,visited date:2017-10-27.
[182]Knight H.J.,Patent Strategy:For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Managers,.Wiley,2013.
[183]Leo J.Raskind,The State Street Bank Decision:the Bad Business of Unlimited Patent Protection for Methods of Doing Business,,1999,10(1).
[184]Lerner J.,Where Does State Street Lead?A First Look at Finance Patents,1971 to 2000.,2002,57(2).
[185]Lerner J.,Two-edged sword:the competitive implications of financial patents,working pater,http://www.frbatlanta.org/news/conferen/fm2003/lerner.doc,visited date:2008-03-20.
[186]Lerner,Josh.The New New Financial Thing:The Original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2006,V79(2).
[187]Macdonald S.,When Means Become ends: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atent Strategy on Innovation.,2004,16(1).
[188]McAndrews,James,Stefanadis,Christodoulos.The Emergence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 the U.S.Equity Markets.,2000,6(12).
[189]Merges R.P.,The Uninvited Guest:Patents on Wall Street.,2003,88(1087).
[190]Miles I.,Andersen B.,Boden M.,et al.,Service Produc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2000,1(2).
[191]M.J.Meurer,Business Method Patents and Patent Floods,available at:http://heinonline.org/HOL/Page?handle=hein.journals/wajlp8&div=14&g_sent=1&casa_token=&collection=journals,visited date:2017-10-18.
[192]Morris T.,,London:Croom Helm,1986.
[193]Nameroff T.J,Garant R.J,Albert M.B.Adoption of Green Chemistry:an Analysis Based on US Patents.,2004,33(6-7).
[194]Ojokuku R.M.and Sajuyigbe A.S.,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Banking on Human Resources Performance in the Nigerian Banking industry.,2012,3(2).
[195]Oliver De Bandt,E.Philip Davis,Competition,Contestability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European Banking Sectors on the Eve of EMU.,2000,24(6).
[196]Paci R.,Sassu A.,Usai S.,International Patenting and National Technological Specialization.,1997,17(1).
[197]Pavitt K.,R&D,Patenting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A statistical Exploration.,1982,11(1).
[198]Pinto S.and Ferreira F.,Technological dissemination in the Portuguese payments system:An empirical analysis to the region of Santarém.,2010,1(4).
[199]Rabino S.,Enayati E.,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double-edged sword.,1995,28(5).
[200]Ragatz G.L.,Handfield R.B.,Scannell T.V.,Success Factors for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New Product Development.,1997,14(3).
[201]Reis J.,Ferreira F.,Monteiro Barata J.,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Banking Services:an Exploratory Analysis to Perceptions of the Front Office Employee.,2013,11(1).
[202]Reitzig M.,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2004,45(3).
[203]Robert M.Hunt,Business Method Patents and U.S.Financial Services.,2010,28(3).
[204]Scherer F.M.,Firm Size,Market Structure,Opportunity,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1965,55(5).
[205]Scherer F.M.,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Flow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3,11(4).
[206]Scherer F.M.,The Propensity to Patent.,1983,1(1).
[207]Shu-Min Chang,Shann-Bin Chang.Exploring Technolgic Characters of Finance Group in Business Methods:Using Patent Content Analysis and Citation Network.,,2006,5(2).
[208]S.L.Friedman,T.S.Biemer,C.M.Callahan,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v.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chnology,Commerce and the Law,available at:http://heinonline.org/HOL/Page?handle=hein.journals/iprolane17&div=21&g_sent=1&casa_token=&collection=journals,visite date:2017-09-23.
[209]Smith K.,Measuring Innovation in European Industry.,1998,5(3).
[210]Somaya D.,Patent Strategy and Management.,2012,38.
[211]Sun Y.,Lu Y.,Wang T.,et al.,Pattern of Patent-base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hina.,2008,75(7).
[212]Sundbo J.,Gallouj F.,Innovation as a Loosely Coupled System in Services Innovation Systems in the Service Economy.Springer US,2000.
[213]Trappey A.J.C.,Trappey C.V.,Wu C.Y.,et al.,A Patent quality Analysis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2012,26(1).
[214]Tseng F.M.,Hsieh C.H.,Peng Y.N.,et al.,Using Patent Data to Analyze Trends and the 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of the Amorphous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 Industry.,2011,78(2).
[215]Tufano P.,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rst-mover Advantages.,1989,25(2).
[216]Walker D.A.,Economies of Scale in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s,,1978,2(1).
[217]Wardley P.,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 and Its Part in the Emergence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Corporate Economy in Britain Before 1940.,2000,3(2).
[218]Young Gil Kim,Jong Hwan Suh,Sang Chan Park.Visualization of Patent Analysis for Emerging Technology.,2008(34).
[219]Zekos,Gi,Developments on Business Method Patents.,2004,7(5).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