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文著作
[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博伊姆:《怀旧的未来》,杨德友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法]布尔迪厄:《科学的社会用途——写给科学场的临床社会学》,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高尔基:《为外国儿童图书目录作的序》,选自《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周忠和译,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郑作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美]凯瑟琳·海尔斯:《过度注意力与深度注意力》,杨建国译,《文化研究》第19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种族与历史、种族与文化》,于秀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加]李利安·H.史密斯:《欢欣岁月》,梅思繁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美]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美]罗兰·罗布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季颖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美]唐娜·威特默、[美]桑德拉·彼得森、[美]玛格丽特·帕尔特:《儿童心理学:0—8岁儿童的成长》,何洁、金心怡、李竺芸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德]叶拉·莱普曼等:《世界大奖作家经典童书:长满书的大树》,黑马译,湖北少儿出版社2005年版。
[瑞]约克·米勒:《挖掘机年年作响》,王淑文译,和英出版社2000年版。
[日]斋藤孝:《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程亮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二 中文著作
崔昕平:《中国童书出版纪事》,希望出版社2018年版。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四十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8年版。
高希均:《构建一个干净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海飞:《童书海论》,明天出版社2001年版。
黄先蓉、罗紫初主编:《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黄孝章:《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鲁迅:《看图识字》,见《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陆扬、王意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史雯:《嬗变与形塑——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阅读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
孙琳:《重构场域——出场学场域十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王华杰:《儿童文学论》,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吴江江等:《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雁、李海燕主编:《全民阅读知识导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阎晓宏:《1996年图书出版概述》,《中国出版年鉴1997》,中国出版年鉴社1997年版。
于春迟、谢文辉:《出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余人:《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袁琦:《对我国出版工作的盛大检阅——记“全国图书展览”》,选自《中国出版年鉴1987》,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年版。
张宏:《出版散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天定:《图书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2007》,中国出版年鉴社2007年版。
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周新生:《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与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三 期刊论文
白爱宝:《童书出版中儿童观》,《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3期。
白绍武:《怎样理解和增强文化软实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杜恩龙:《呼唤民间公益出版基金》,《出版参考》2004年第11期。
杜玮、宁孟涛:《增强现实语境下幼儿读物的用户体验浅析》,《设计》2017年第9期。
海飞:《中国少儿出版仍将处于“黄金时代”》,《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9月7日。
海飞:《中国童书出版新变化》,《编辑之友》2015年第9期。
杭云、苏宝华:《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何孝清:《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童书融合出版的实践与思考》,《出版广角》2019年第9期。
金元浦、崔春虎:《中国对外出版版权交易年度发展研究——现状、问题、特征与趋势》,《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李道魁、张洁梅:《少儿读物的数字出版困境与对策》,《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5期。
李东来、熊剑锐:《图画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原创图画书的启示》,《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9期。
廖雨声:《加速时代的审美感知重塑—— 〈慢下来——走向当代审美〉 中的慢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年第2期。
龙娟娟:《基于体验的AR形态学龄前童书交互设计探析》,《中国出版》2017年第16期。
罗紫初:《中外出版经济政策比较》,《大学出版》2004年第1期。
申琳:《中国童书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出版广角》2017年第11期。
谈凤霞:《突围与束缚:中国本土图画书的民族化道路——国际视野中熊亮等的绘本创作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王春鸣:《童书出版与儿童阅读环境》,《编辑学刊》2011年第3期。
王海涛:《国家稿酬标准的制定及改进稿酬管理的建议》,《中国物价》1997年第6期。
王泉根:《“十七年”儿童文学演进的整体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4期。
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旗帜》,《中国儿童文学》2004年第3期。
邬书林:《自觉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争取出版业有更大的发展》,《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6月20日第2版。
吴瑶:《儿童数字阅读变革与反思》,《中国出版》2016年第2期。
于友先:《创作原创精品,推动我国童书出版走向世界——在第18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上的讲话》,《中国少儿出版》2003年第3期。
张建、于爽:《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VR/AR图书阅读方式的变革》,《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第7期。
朱自强:《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四 学位论文
曹新哲:《中国连环画出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年。
黄若涛:《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李彦强:《新中国连环画出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张洁:《全球化语境下的视觉文化传播》,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张晓怡:《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书阅读能力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