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ey question studied in this book is how to plan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and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nomics and systems science, this book uses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systems theory, supply and demand theory, historical analysis,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clarifies th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constraints, main procedures and main classifications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cale plan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human demand method and the social demand method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method,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equation for the size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is established and forecasted. Subsequently, methods for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 teachers and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were proposed.(AI翻译)
毛建青:(著)
毛建青,女,1979年8月生,浙江金华人,博士,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自2001年7月起,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教育财政和教育政策。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公关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1.安文铸:《教育预测中的特尔菲法》,《中小学管理》1990年第6期。
2.[法]奥利维·贝尔特朗:《人力资源规划:方法、经验与实践》,王晓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苏]B.C.盖尔松斯基:《职业技术教育中教育问题的预测方法》,刘祖慰译,《外国中小学教育》1984年第4期。
4.鲍风雨、赵东明:《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系统预测》,《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贲兴振、杨宝臣:《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苏]Boris K.Kluchnikov:《关于教育规划的理论与实际》,张人杰摘译,《外国教育资料》1980年第3期。
7.[苏]C.阿尔费罗夫:《“教育与未来”国际讨论会简介》,彭飞摘译,《国际观察》1992年第4期。
8.陈国良、张振助等:《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Z1期。
9.陈建华:《论有限理性视野中的教育规划》,《教育学报》2011年第3期。
10.陈珊珊:《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陈同英:《关于林业专门人才预测模型的探讨》,《林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3期。
12.陈晓红等:《高等教育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10期。
13.陈晓红、杨娅、邓超、孟自强:《湖南省高等教育“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模型研究》,《系统工程》1996年第4期。
14.陈学军:《教育策划研究的兴起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15.迟景明、何晓芳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2010年第1期。
16.段成荣、杨书章、高书国:《21世纪上半叶我国各级学校适龄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分析》,《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4期。
17.邓晓春:《关于高等教育规划数学模型的构思》,《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Z1期。
18.邓于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4年。
19.丁小浩:《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20.范卫萍:《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1.方彤:《外国教育规划泛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10期。
22.傅鸿源:《教育规划模型体系及其应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23.[荷]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4.[法]哈拉克:《国际教育管理与规划的发展趋势》,刘芳整理,《教育与职业》1993年第3期。
25.韩翠萍、张正义:《山西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回归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6.韩敏:《评西方教育计划的三种模式》,《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8期。
27.韩文秀:《多目标决策在教育规划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学报》1982年第8期。
28.韩文秀、尚杰:《全国教育规划最优化模型的初步探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3年第4期。
29.韩亚:《浅谈人才预测工作》,《预测》1984年第1期。
30.高桂彪、梁英:《系统分析与教育规划的思考——兼谈人才预测的程序与方法》,《中国高教研究》1987年第3期。
31.高书国:《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预测与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4期。
32.高书国:《当代世界教育规划发展趋势背景下的第三条道路(上)》,《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9期。
33.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复杂—简单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4.高书国:《全球教育规划发展历程分析与评价》,《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35.高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基于人口结构与GDP的视角》,《管理学刊》2010年第3期。
36.高云庆:《区域基础教育规划的系统分析方法》,《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第6期。
37.何长虹、申世飞、黄全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预测方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8.何红玲:《发展河南成人高等教育的灰色预测》,《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9.耿涓涓:《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反思》,《江苏高教》2004年第3期。
40.顾军:《试论普通高等教育规划制定的依据》,《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5期。
41.郭桂英:《高校制定教育规划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42.郭化林、阮晓明、于淑娟、王立岩:《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层次结构的预测分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3.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规划办公室编译:《职业岗位分类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4.郭亚军、潘德惠:《人才需求的预测方法与最优决策》,《系统工程学报》1995年第1期。
45.郭勇:《我国教育规划研究综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6.洪熙:《教育规划之概念与技术》,《外国教育资料》1980年第3期。
47.胡鞍钢:《中国下一步》,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8.胡咏梅、薛海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江苏高教》2004年第2期。
49.黄甫全:《教育灰色系统刍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50.黄子杰、程广文:《区域性高等教育规划意义及路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51.[美]霍利斯·钱纳里、[以]莫伊思·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李新华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2.[美]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费剑平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贾积有:《中国高教经费供求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94年。
54.姜军凤:《高等教育扩展与经济增长的非正相关关系》,《中州学刊》2002年第5期。
55.姜涛:《关于当前规划理论中“范式转变”的争论与共识》,《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2期。
56.[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自日本的观察》,《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9期。
57.[苏]K.亨切利夫:《人力需求预测》,陈佑清译,《教育与经济》1992年第2期。
58.李福春:《试析我国教育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4期。
59.李慧琴:《高校学生付费能力及意愿的实证研究——云南省高校案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
60.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61.李耀国:《试论教育规划与人才预测》,《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年第6期。
62.厉以宁、陈良焜:《教育经济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3.栗玉香:《高等教育供需态势的再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1期。
64.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6.梁亦菡、韩映雄:《招生规模核定方法评析》,《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5期。
67.柳博:《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中国考试》(研究版)2004年第4期。
68.刘凤军、刘纯田:《教育经费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9期。
69.刘海波:《如何科学制定区域教育规划目标》,《人民教育》2010年第2期。
70.刘鸿基、孟祥恪:《灰色理论在教育规划中的应用》,《黄淮学刊》1995年第3期。
71.刘少雪:《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问题的思考》,《琼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72.刘小强:《加州1960年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一个高等教育规划的成功范例》,《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73.刘妍:《地方教育规划中决策者和研究者互动话语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
74.刘延松、张炜:《高等教育规模预测模型讨论及实证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75.刘永政:《教育规划学》,《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第9期。
76.刘永政:《教育预测学》,《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第4期。
77.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78.陆芳、陶芳芳、王萍、尹平:《基于BP神经网络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预测》,2005年卫生统计学术年会论文集,http://www.hstathome.com/xiazai/lufang.pdf。
79.陆根书、钟宇平:《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0.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1.卢铁城:《抓毕业生就业:大学校长任重道远》,《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3日第5版。
82.骆嘉伟:《教育规划辅助决策专家系统设计浅说》,《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期。
83.吕育康:《教育规划的力量与局限性》,《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84.吕志明:《略论高等教育策划的系统性》,《系统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85.[美]M.M.弗兰克尔、D.E.格雷尔德:《美国教育统计预测》,任振华、杨立山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6.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系统工程》2004年第10期。
87.[美]马克·贝磊:《教育规划的发展与变革路径——基于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标志性文献与会议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88.马陆亭:《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对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第6期。
89.马陆亭:《“十五”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目标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2期。
90.马义飞、白晓娟:《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BP神经网络模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1.[美]马丁·卡诺依:《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闵维方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2.毛建青:《对三种主要教育规划方法的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
93.毛建青:《职业需求与教育资格的转换:人力需求预测在教育规划中应用的关键环节》,《教育科学》2007年第1期。
94.毛建青:《教育规划中的人力需求法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95.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96.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反思》,《江苏高教》2006年第3期。
97.毛勇:《影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的因素探析实践与反思》,《高教探索》2005年第5期。
98.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9.米红、刘海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历史指标数值重建》,《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100.米红、文新兰、周仲高:《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人口研究》2003年第6期。
101.米红、周仲高:《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
102.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3.慕静、管宝云:《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预测模型与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104.彭卫红:《本世纪末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105.彭云飞、邓勤:《我国高等学校规模计量方法与应用新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06.戚业国:《教育规划的本质、发展与基本模型》,《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3期。
107.钱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模预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9期。
108.秦宛顺、厉以宁:《教育投资决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9.仇莉娜、曹亚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探讨》,《商业研究》2005年第4期。
110.瞿葆奎:《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1.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2.任基尧、范钦扬:《人才规划中的预测方法初探》,《技术经济》1983年第6期。
113.山子:《高等教育规模问题的再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1期。
114.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教育发展形势专题分析》,《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4期。
115.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扩招三年大盘点》,《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9期。
116.邵云飞、赵宏辉、唐小我:《四川研究生教育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预测》2001年第6期。
117.申培轩、陈世俊:《论高等教育供给及其影响因素》,《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18.沈本良、张光圻:《转换教育规划工作思路刍议》,《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0期。
119.[苏]史蒂芬·杰·柯乃资维:《教育规划系统》,林文达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版。
120.石人炳:《人口研究应在教育规划中发挥作用》,《光明日报》2004年4月20日。
121.史燕来:《关于新形势下教育规划工作的若干思考》,《教育与经济》1994年第1期。
122.孙林岩:《地区人才需求的宏观预测》,《预测》1988年第3期。
123.孙林岩:《关于人才需求预测方法的探讨》,《预测》1988年第1期。
124.孙绍荣、尹慧茹、朱君萍:《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关系的国际统计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125.孙绍荣、张文敏、黎丽:《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关系的统计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3期。
126.孙绍荣、朱君萍:《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均GNP及产业结构关系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001103。
127.孙绍荣、朱君萍:《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农业产值比例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28.孙绍荣、朱君萍:《各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GNP关系的统计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29.[瑞典]T.胡森、[德]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0.唐兴香:《灰色理论:对毕节地区2000年教育发展的初步分析与预测》,《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131.滕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的话语实践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132.王斌华:《风靡美国高校的战略规划理论》,《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1期。
133.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译,王道余译、周满生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4.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5.王剑、费奇:《协同教育规划中的多主体动态协调》,《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年第2期。
136.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7.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8.王善迈、刘泽云、孙志军:《2008年北京市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Z1期。
139.王维:《基于教育的四川省人才预测与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40.王显明:《教育经费与教师工资》,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41.王晓辉:《论教育规划》,《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142.王晓辉:《教育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经验与实践〉一书评介》,《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143.王月胜:《教育规划战略的研究与建议》,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144.王月胜:《现代教育规划理念的分歧与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S1期。
145.汪志宏、赵志广、卢祖洵:《研究生教育规模与人才需求预测方法的探讨》,《医学与社会》2003年第6期。
146.魏强:《美国大学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47.邬大光:《高等教育发展与制度创新》,http://www.confucius.cn.net/view_mulu.asp?id=15000&zbt=G4。
148.吴宏超、葛新斌:《国外教育规划的主要方法评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49.夏安邦、何大昌、蒋志皓:《人才预测与教育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0.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道路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1.谢作栩、黄荣垣:《20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波动研究——兼21世纪初高等教育发展预测》,《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
152.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153.徐炳胜:《单位根“伪检验”解析——以GDP时间序列为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54.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5.徐佳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路径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156.徐阳、司洪昌:《北京高等教育未来的展望和预测——学龄人口视角的审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57.薛家宝:《江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分析与预测》,《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58.[法]雅克·哈拉克:《投资于未来:确定发展中国家教育重点》,尤莉莉、徐贵平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版。
159.严鸿和、束卫华:《安徽省专门人才需求的宏观预测》,《预测》1987年第2期。
160.杨建文、周冯琦、胡晓鹏:《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161.杨江澜、吴炳义:《部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型分析及其启示》,《江西教育》2005年第Z2期。
162.杨晓青:《如何计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0期。
163.杨晓青:《职前职后教育人才需求分配模型》,《预测》1988年第5期。
164.杨晓青、管西亮、秦昌威:《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
165.叶平:《关于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增长速度预警研究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16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167.易卫平:《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模》,《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
168.殷革兰:《高等教育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理工大学,1999年。
169.俞培果、杨晓芳、沈云、廖斌:《我国高等教育需求预测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预测》2002年第3期。
170.于凤银、宋大力:《美国高等教育规划及其参考价值》,《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71.于清涟:《教育预测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2.袁东安:《国外主要教育规划方法述评》,《外国教育资料》1990年第6期。
173.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174.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5.曾晓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展》,《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176.曾晓东、王绽蕊:《当今世界教育规划的两个趋势》,《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177.张长征、姚成玉、李侃、王会波:《基于灰色理论的高层次人才规模的预测》,《教学研究》2004年第6期。
178.张春曙:《教育规划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9.张春曙:《教育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与系统分析框架初探》,《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4期。
180.张定璋:《教育预测学的方法论与理论基础(下)》,《外国教育资料》1983年第4期。
181.张焕庭:《教育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82.张继:《社会转型期北京教育规划的特点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
183.张力:《中长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http://www.hie.edu.cn/ltzt/bzh/zlzr.htm。
184.张人杰:《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社会在理论上的重大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185.张树桂:《职业分类介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86.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7.张晓雪、周亚、李克强、姜璐:《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分析》,《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1期。
188.张子照、朱晟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预测的回顾与思考》,《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189.赵义华:《大学不能回避战略规划》,《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2期。
190.郑继伟:《高等教育规划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1.郑太年:《评马克·布劳格的教育经济观》,《教育与经济》1998年第1期。
192.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3.钟慧:《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供求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94年。
19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世界教育展望》(中文版第二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95.周贝隆:《高教发展规模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196.周贝隆:《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97.周贝隆:《关于制定教育规划的原则、思路、方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第S2期。
198.周贝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国情·需求·规划·对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99.周贝隆:《以理智求自由——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规划理论、方法的若干进展》,《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0期。
200.周贝隆、周承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01.周满生:《从国际趋势看教育规划热点问题》,《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0日第3版。
202.朱佳生、王世玲、杨晓青:《教育系统工程》,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03.朱佳生、殷革兰:《教育规划几个基本理论的探讨》,《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204.诸平:《根据国情寻找规划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1.Adams,Don,“Analysis without Theory is Incomplete”,,Vol.34,No.3,Nov.,1990.
2.Adams,Don,“Extending the Educational Planning Discourse:Conceptual and Paradigmatic Explorations”,,Vol.32,No.4,Nov.,1988.
3.Anderson,C.A.,,Paris:UNESCO,IIEP,1967.
4.Armstrong,David F.,Nunley,Charlene Wenckowski,“Enrollment Projection within a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Vol.52,No.3,May,1981.
5.Atkinson,B.J.,,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83.
6.Becker,William E.,,in Stephen A.Hoenack & Eileen L.Collins,,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
7.Blaug,Mark,“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Planning”,,Vol.77,No.306,Jun.,1976.
8.Blaug,Mark,:(3),Oxford [Eng.];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8.
9.Blaug,Mark,,Harmondsworth,Middlesex:Penguin,1970.
10.Bleau,Barbara Lee,“Planning Models in Higher Education:Historical Review and Surve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Models”,,Vol.10,No.2,Mar.,1981.
11.Borghans,L.,Heijke,Hans,“Forecasting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of Occupation:A Manpower Requirement Approach with Substitution”,,Vol.10,No.1,Mar.,1996.
12.Brazziel,William F.,“Forecasting Older Student Enrollment:A Cohort and Participation Rate Model”,,Vol.58,No.2,Mar.-Apr.,1987.
13.Breneman,David W.,,Washington:The Browkings Institution,1978.
14.Bryson,John Moore,:(),San Francisco,California:Jossey-Bass,2004.
15.Caillods,F.,,Paris:UNESCO,IIEP,1989.
16.Cameron,Fincher,“Planning Models and Paradigms in Higher Education”,,Vol.43,No.9,Dec.,1972.
17.Carlson,Rober V.,Awkerman,Gary,:,,New York & London:Longman,1991.
18.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3.
19.Chirikos,Thomas N.,Wheeler,A.C.R.,“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Educational Planning”,,Vol.38,No.3,Jun.,1968.
20.Coombs,Philip H.,,Paris:UNESCO,IIEP,1970.
21.Clotfelter,Clarles T.,Rothschild,Michael,,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22.Correa,Hector,“Flows of Students and Manpower Planning:Application to Italy ”,,Vol.13,No.2,Jun.,1969.
23.Correa,Hector,,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Co.,1963.
24.Corvers,Frank,Heijke,Hans,:,ROA-W-2004/4,Maastricht,Dec.2004.
25.Dresch,Stephen P.,“A Critique of Planning Model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Current Feasibility,Potential Relevance and a Prospectus for Further Search”,,Vol.46,No.3,May-June.,1975.
26.Fabius Odubi Passi,“Planning for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Uganda”,,Vol.36,No.4,1990.
27.Farrell,Joseph P.,“A Reaction to ‘The Macro-Planning of Education:Why it fails,Why it survives,and the Alternatives’”,,Vol.19,No.2,Jun.,1975.
28.Farrell,Joseph P.,“A Retrospective on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41,No.3,Aug.,1997.
29.Foster,Clifford D.,“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Vol.37,No.3,Teacher Personnel,June,1967.
30.Great Britain Committee on Higher Education,:,,1961—63,London:H.M.Stationery Off.,1963.
31.Haddad,Wadi D.,-:,Paris:UNESCO,IIEP,1995.
32.Harbison,Frederick,,Paris:UNESCO,IIEP,1967.
33.Harbison,Frederick,Myers,Charles A.,,,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4.
34.Healey,Marilou T.,Brown,Daniel G.,“Forecasting University Enrollments by Ratio Smoothing”,,Vol.7,No.4,Nov.,1978.
35.Hopkins,David S.P.,Massy,William F.,,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6.Hough J.R.,,London:Croom Helm,1987.
37.Husen,Torsten,Postlethwaite,T.Neville,:,Oxford,England:Pergamon Press,1985.
38.IIEP,:,Paris:UNESCO,IIEP,1964.
39.IIEP,,Paris:UNESCO,IIEP,1964.
40.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Essex: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1974.
41.Johnstone,James N.,“Mathematical Models Developed for Use in Educational Planning:A Review”,,Vol.44,No.2,Spring,1974.
42.Klees,Steven J.,“Planning & Policy Analysis in Education:What Can Economics Tell Us?”,,Vol.30,No.4,1986,Nov.
43.Lynch,Patrick D.,Tason,Maritza,“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lanning: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Vol.11,1984.
44.Magnen,Andre,:,,,Paris:UNESCO,IIEP,1991.
45.Marianne,Singh Butalia,(,),Paris:UNESCO,IIEP,1971.
46.McGinn,N.,Street,S.,“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Weak State or Strong State?”,,Vol.30,No.4,1986.
47.McKinnon,K.R.,,Paris:Unesco,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Paris,1973.
48.McNamara,James F.,“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s in Educational Planning”,,Vol.41,No.5,Dec.,1971.
49.McPherson M.,.In:Breneman D W,Finn C E(eds.),,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8.
50.Mohamed,Youssef Hassan,:,Phd Thesis,University of Pittsburgh,1979.
51.Nichous,Miles G.,“Tertiary Education Faculty Planning:An Application of a Substantially New Direct Control Model”,,Vol.36,No.2,Feb.,1985.
52.Orwig,M.D.,Jones,Paul K.,Lenning,Oscar T.,“Enrollment Projection Model for Institutional Planning”,,Vol.1,No.4,Nov.,1972.
53.Parnes,Herbert S.,,OECD,1962.
54.Patrinos,Harry Anthony,Ariasingm,David Lakshmanan,-,Washington D.C.:World Bank,1997.
55.Phillips,H.M.,C,Paris:UNESCO/AD/AS/6,Jan.7,1964.
56.Poignant,R.,,Paris:UNESCO,IIEP,1967.
57.Psacharopoulos,George,:,Oxford:Pergamon Press,1987.
58.Psacharopoulos,George,“Educational Planning and the Labor Market”,,Vol.15,No.2,1980.
59.Psacharopoulos,George,“From Manpower Planning to Labor Market Analysis”,,Vol.130,No.4,1994.
60.Psacharopoulos,George,“The Macro-Planning of Education:A Clarification of Issues and A Look into the Future”,,Vol.19,No.2,June,1975.
61.Psacharopoulos,George,“The Planning of Education:Where do we stand?”,,Vol.30,No.4,Nov.1986.
62.Raja,Roy-Singh,,Paris:UNESCO,IIEP,1990.
63.Ross,K.N.,Mahlich,L.,,Paris:UNESCO,IIEP,1990.
64.Ruscoe,G.C.,,Paris:UNESCO,IIEP,1969.
65.Sadlak,Jan,“Comparing Higher Education Planning Approache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Europe”,,Vol.21,No.4,1986.
66.Salley,Charles D.,“Short-term Enrollment Forecasting For Accurate Budget Planning ”,,Vol.50,No.3,May-June,1979.
67.Schmid,Calvin F.,Shanley,Frad J.,“Techniques in Forecasting University Enrollment ”,,Vol.23,No.9,Dec.,1952.
68.Schroeder,Roger G.,“A Survey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University Operations”,,Vol.19,No.8,Application Series,Apr.,1973.
69.Shah,Chandra,Burke,Gerald,“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Flow Model: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Vol.37,No.4,June,1999.
70.Stinchcomb,Hugh Gerald,:,Athens,Georgia,1985.
71.Stronge,William B.,Schultz,Ronald R.,“Models for Projecting School Enrollment ”,,Vol.3,No.5,Sep.-Oct.,1981.
72.Ta Ngoc Chau,,Paris:UNESCO,IIEP,2003.
73.Thompson,Ronald B.,“Higher Education,1978:An Enrollment Forecast ”,,Vol.40,No.8,Nov.,1961.
74.Weiler,William C.,“A Model for Short-term Institutional Enrollment Forecasting”,,Vol.51,No.3,May-Jun,1980.
75.Willems,Ed.,:,ROA-W-1996/4E,Maastricht,Sep.,1996.
76.Williams,Peter,“Too Many Teache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lanning of Teacher Supply in Britain and Ghana”,,Vol.13,No.3,Oct.,1977.
77.Windham,Douglas M.,“The Macro-Planning of Education:A Further Comment ”,,Vol.19,No.2,Jun.,1975.
78.Windham,Douglas M.,“The Macro-Planning of Education:Why It Fails,Why It Survives,and the Alternatives”,,Vol.19,No.2,Jun.,1975.
79.Wing,Paul,:,Boulder,Colorado: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1974.
80.Woodhall,Maureen,-(),Paris:UNESCO,IIEP,2004.
81.Yadav,K.P.,,:,New Delhi:Sarup & Sons,1999.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