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代大学校刊、报纸、杂志
《北京大学日刊》,1917年11月至1926年1月。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25年。
《大公报》,1934年12月至1935年1月。
《大夏周报》1939年第24期。
《独立评论》1932年第12期、1935年第1期。
《读书通讯》1944年总第87期。
《高等教育季刊》1942年第4期。
《公教学校》1937年第3卷。
《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1917年。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研究所学则》,1932年。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研究所章程》,1932年。
《国立北洋工学院工科研究所概况》,1936年。
《国立清华大学校刊》,1928年11月。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章程》,1931年。
《国立山东大学周刊》1936年第9期。
《国立山西大学校刊》1944年第2卷。
《国立四川大学校刊》1944年第2期。
《国立同济大学医科研究所细菌学部工作报告》,1944年。
《国立武汉大学一览》,1936年。
《国立中山大学法规集》,1937年。
《国立中山大学理科概览》,1929年。
《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28年2月至1937年5月。
《国立中山大学日刊》,1936年3—9月。
《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43年。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年报》,1936年。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概览》,1930年。
《国立中央大学日刊》,1934年11月至1935年6月。
《国立中央大学医科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部研究报告之二》,1943年12月。
《国立中央大学医科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部研究报告之三》,1945年12月。
《河南大学校刊》,1936年。
《华北合作》1935年第16期。
《暨南校刊》,1935年。
《交大季刊》1935年第17期。
《交大学生》1937年第2期。
《交通丛报》1930年第157、158期。
《交通大学年报》,1930年8月。
《教育公报》1929年第7期、1942年第7期。
《教育通讯(汉口)》1943年第33期、1946年第5期。
《教育杂志》1910年第11期。
《金陵大学校刊》1932年第12期、1933年第3期。
《科学》1936年第10期至1946年第3期。
《昆虫与植病》1936年第19期。
《岭南校友》1948年第2期。
《棉讯》1934年第8期。
《民国三十年度国立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简报》,1941年。
《南大半月刊》1934年第15期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一览》,1941年。
《南开大学向导》,1930年5月。
《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报告书》,1933—1936年(第1—5卷)。
《年华》1935年第1期。
《清华大学一览》,1932—1937年。
《清华校友通讯》,1935年2月至1936年8月。
《清华周刊》,1925年1月至1931年12月。
《三六九画报》1941年第10期。
《时事月报》1936年第6期、1940年第1期。
《史地通讯》1946年第2期。
《史地杂志》1942年第2期。
《私立辅仁大学一览》,1941年。
《私立金陵大学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部章程》,1936年。
《私立金陵大学要览》,1946年。
《私立岭南大学校报》1931年第3卷。
《私立岭南大学学报》1942年第2期。
《私立岭南大学要览》,1940年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事务月报》1935年第4—5期。
《天津南开大学一览》,1932年。
《铁路杂志》1937年第10期。
《通达医刊》1936年第1期。
《图书季刊》1940年第2期至1944年第2期。
《图书展望》1935年第3期。
《五十五年之金陵大学》,1943年
《西大农讯》1943年第12、13期。
《西南医学杂志》1942年第2卷。
《厦大周刊》1926年第159—256期。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大纲》,1926年。
《新教育》1922年第5期。
《新科学》1940年第5期。
《学部官报》1910年第110期。
《学生之友》1942年第4期。
《学术之友》1942年第1期。
《燕大旬刊》1935年第5期。
《燕大友声》1935年第5期。
《燕京大学校刊》1929年第2、21卷。
《燕京大学校刊》,1935年。
《燕京大学研究院同学会会刊》,1939年。
《燕京三年》,1948年9月。
《浙江教育周刊》1930年第42期。
《浙江战时教育文化》1939年第8期。
《震旦杂志》1936年第33期。
《中华教育界》1926年第2期。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5年第4期。
《中央周刊》1934年第321期。
二 档案、文献汇编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教育部编:《教育法令》,上海中华书局1947年7月版。
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四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
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华书局1948年版。
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版。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宋恩荣、章咸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王雪珍、张万仓等:《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861—1948)》,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精选》(第二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精选》(第三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精选》(第五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吴惠龄、李壑:《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现代部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教育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一编 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一编 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文献 第54辑 抗战前教育政策与改革》,台湾“中央文物供应处”1971年版。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文献 第55辑 抗战前教育概况与检讨》,台湾“中央文物供应处”1971年版。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二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朱有瓛、戚名秀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三 校史
《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编:《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上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1》(总览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3》(教学科研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5》(学生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北京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北洋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交通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清华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武汉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中山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私立金陵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私立齐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陈明章主编:《私立燕京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复旦大学志(1905—1949)》(第1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1921—1949)》(第一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黄义详:《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梁山等:《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毛正棠等:《浙江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闵卓主编:《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王德滋:《南京大学百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文俊、梁吉生等:《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1919—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文俊等:《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1919—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雪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 第三卷(1937—194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定宇:《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华、南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燕京大学校友校史编写委员会:《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张宪文:《金陵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斐主编:《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一卷),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 人物传记、年谱类
白吉庵:《胡适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程斯辉、孙海英:《厚生务实、巾帼楷模——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高平叔:《蔡元培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
耿志云、欧阳哲生:《胡适书信集》(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侯仁之:《燕京大学人物志》(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侯仁之:《燕京大学人物志》(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中华书局1947年版。
黄书光:《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金林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梁吉生:《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吉生:《张伯苓与南开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冒荣:《至平至善、鸿声东南——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孙邦华:《身等国宝、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孙常炜:《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孙彦民:《张伯苓传》,台湾中华书局1971年版。
陶英惠:《蔡元培年谱》(上),中研院近史所专刊,1976年版。
王运来:《诚真勤仁、光裕金陵——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吴洪成:《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杨翠华:《蒋梦麟与北京大学(1930—1937)》,中研院近史所集刊,1988年版。
余子侠:《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张彬:《倡言求是、培育英才——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左森、胡如光:《北洋大学人物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五 专著
[德]包尔生:《德国教育史》,滕大春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北平中德学会:《五十年来的德国学术》(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陈宝泉:《中国近代学制变迁史》,北京文化学社印行1927年版。
陈能治:《战前十年中国大学教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平原、夏晓虹:《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陈启天:《中国近代教育史》,台湾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陈以爱:《中国现代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1年版。
丁致聘:《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上海书店1931年版。
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樊洪业等:《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冯开文:《中国民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8年版。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七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
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郭云:《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1927—1937)》,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国联教育考察团:《中国教育之改进》,国立编译馆1932年版。
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英]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1850—1950)》,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1895—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刘咸:《中国科学二十年》,中国科学社1937年版。
陆规亮编译:《德国教育之实况》,中国图书公司和记1916年版。
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五册),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6年版。
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新华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潘懋元等:《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曲世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中华书局2008年版。
商务印书馆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上海书店1931年版。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中研院近史室1996年版。
苏云峰:《中国新教育的萌芽与成长(1860—192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英]托·享·赫胥黎:《科学与教育》,单中惠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王杰、祝士明:《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学珍等:《北京大学纪事(1989—1997)》(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玉生:《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论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伍振鷟:《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三民书局1982年版。
谢桂华:《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许纪霖:《智者的尊严:知识分子与近代文化》,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
[加拿大]许美德:《中国大学百年(1895—1995)》,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舰、戴吾三:《清华大学与中国近代科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振宁文录》,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美]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传记文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
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第7卷 民国时期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余立、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1994年版。
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周明之:《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雷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周叶中、涂上飙:《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书店1933年版。
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朱庆葆:《中国民国专题史第十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庄泽宣:《西洋教育制度的演进及其背景》,中华书局1928年版。
左玉河:《移植与转化:中国近代学术机构的建立》,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六 论文
陈平原:《北大传统:另一种阐释——以蔡元培与研究所国学门的关系为中心》,《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
陈亚玲:《民国时期研究所的建立与现代学术的自主创新》,《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4期。
崔恒秀:《民国教育部与大学关系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8年。
孙存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以大学职能演化为视角》,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9年。
肖朗:《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综论》,《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8月。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1年。
张正锋:《权利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利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章仁彪:《守护与创新:现代大学理念与功能》,《高教发展论坛》2004年第3期。
浙大档案馆:《西迁浙大的数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1卷。
郑刚、余文都:《抗战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返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左玉河:《傅斯年的大学理念及大学研究所构想》,《安徽史学》2011年第2期。
左玉河:《中国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的创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7月。
七 英文文献
Charles E.McClelland,State,Society,and University in Germany.
Chiao-Min Hsieh,Jean Kan Hsieh,Race the Rising Sun: A Chinese University's Exodu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roup Lanham Boulder New York Toronto Plymouth,UK,2009.
John A.Walz,German Influence in American Education and Culture,Carl Sohurz Memorial Foundation,INC,1936.
Matthew Arnold,Higher School and Universities in Germany,Macmillan and Co.,1892.
Paul Monroe,A Cyclopedia of Education,Vol.2,TheMacmillan Company,1911.
T.Lorenz,German Education,Past and Present.London: T.Fisher Unwin,1908.
Willis Rudy,The University of Europe,1100—1914: A history,utherford,London: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