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著作
1.[丹麦]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郑秉文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英]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和相关服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3.仇雨临:《医疗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潘锦棠:《社会保障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6.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
7.李秒纯:《健康不均:理论、概念与方法》,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8.[美]安格斯·迪顿:《逃离不平等》,崔传刚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9.[美]莫迪利亚尼:《养老金改革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法]托马斯·皮凯蒂:《不平等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1.莫西洛斯等:《医疗保障筹资:欧洲的选择》,张晓、曹乾作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2.[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决策》,陈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14.[英]尼古拉斯·巴尔、彼得·戴蒙德:《养老金改革:理论精要》,郑秉文译,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15.姚宏:《医疗与生育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编:《德国医疗保险概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17.韩凤编:《它山之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18.贾洪波:《中国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姜维壮等:《社会保障资金筹资·使用·运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0.黎宗剑、王治超、朱铭来主编:《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研究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21.罗纪琼主编:《健康保險制度——日德法荷的经验与启示》,巨流图书公司2006年版。
22.宋世斌:《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债务风险及可持续性评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3.王东进:《回顾与前瞻: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汪泓:《社会保险基金的良性运营: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方法、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吴忠、汪泓:《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开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肖湘雄:《贫困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模式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7.熊吉峰:《农民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8.杨志良:《健康保险》,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
29.于洪:《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30.詹伟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张英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德国医疗保险概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33.[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作者》,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4.万晴瑶:《养老金匹配缴费》,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年版。
35.索特曼、布赛、菲盖拉斯:《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际比较》,张晓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36.吕学静:《我国社会保障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版。
二 中文期刊
1.弗朗茨·柯尼培:《德国医疗保险概况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研究》2005年第1期。
2.王东进:《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持续发展的前提》,《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7期。
3.余功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政策选择》,《中国卫生经济》1995年第8期。
4.郑功成:《用可持续方针审察医保筹资机制风险》,《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9期。
5.仇雨临等:《完善全民医保筹资机制的理性思考》,《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5期。
6.王东进:《把握客观规律坚持基本方针确保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1期。
7.胡晓义:《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6期。
8.刘明:《中国税收福利成本的测量与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9.汤云鹏:《税收福利成本文献述评》,《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0.邓子基:《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财政研究》2002年第3期。
11.高培勇:《以支定收:界定税收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税收征纳》2002年第1期。
12.陈仰东:《医保筹资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中国医疗保险》2008年第1期。
13.靳俐:《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之辨析——与邓子基教授商榷》,《财政研究》2002年第6期。
14.林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测算》,《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2期。
15.何文炯、杨一心:《社会医疗保险筹资若干问题辨析》,《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16.朱明君:《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筹资》,《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3期。
17.楼继伟:《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杭州》(周刊)2016年第2期。
18.陈仰东:《退休缴费改革意在健全筹资机制》,《中国社会保障》2016年第6期。
19.董晓伟:《“退休人员续缴医保”不是唯一选择》,《中国职工教育》2016年第2期。
20.李亚青:《社会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增长及可持续性研究——以医保制度整合为背景》,《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1期。
21.孙丽平、谢梦:《协同推进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3期。
22.王丽彬:《浅析职工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合理性》,《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第14期。
23.黄志明:《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福利——建议将工伤和生育保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人民论坛》2012年第10期。
24.王东进:《共享发展理念是全民医保之魂——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与思考》,《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1期。
25.陈德贤:《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测算》,《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11期。
26.陈仰东:《合理稳定筹资机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27.程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现实矛盾与多元重构》,《乡镇经济》2009年第1期。
28.戴苡、沈清、刘盼盼、钟要红、王妮妮:《浙江省2003—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情况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第1期。
29.邓大松、杨红燕:《老龄化趋势下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费率测算》,《财经研究》2003年第12期。
30.顾海、王维:《江苏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150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1.顾昕:《居民医保:筹资水平知多少》,《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8期。
32.郭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中隐形强制机制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33.韩晓建:《新农合倒筹资体质及补偿效果问题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4.何凯华等:《对离退休人员在医疗保险中的特殊性及筹资方式的探讨》,《卫生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35.何文炯、杨一心:《社会医疗保险筹资若干问题辨析》,《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36.傅鸿翔:《缴费年限政策的几点认识》,《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11期。
37.刘晓婷、杨一心:《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第4期。
38.胡宏伟、吴振华:《健康、家庭与期望医疗保险筹资模式》,《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4期。
39.胡庆慧、陈新中:《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问题的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40.胡善联:《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运行状况》,《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第9期。
41.何文炯、李琪尧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6期。
42.何文炯、王淇尧、杨一心、刘晓婷:《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6期。
43.胡晓义:《实现四大转变巩固全民医保——“十二五”时期我国医疗保险主要形势和任务》,《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4期。
44.雷瑞锋、温斯斯、田庆丰:《新农合筹资成本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第18期。
45.李常印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及动态平衡》,《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6期。
46.林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测算》,《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2期。
47.林枫:《为居民医保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12期。
48.林江、孙辉、蒋涌:《医疗筹资制度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道德风险的视角》,《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5期。
49.李伟光、邢昀、王凤明:《关于设立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几点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3期。
50.李亚青:《论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长效机制——基于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第6期。
51.罗顺均:《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余水平合理化研究》,《广东经济》2010年第10期。
52.毛翠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间公共筹资标准分摊机制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2期。
53.毛瑛、汪浩、许殷子、王颖文:《西部地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测算》,《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3期。
54.彭美华、伍雨:《基于收入分层的城乡医保筹资模式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2期。
55.仇雨临、翟绍果:《完善全民医保筹资机制的理性思考》,《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5期。
56.仇雨临、翟绍果:《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筹资机制的海外经验》,《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2期。
57.任建萍、徐玮:《城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及筹资意愿调查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8期。
58.任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0期。
59.孙方:《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四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比较》,《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第10期。
60.孙梅等:《完善政府筹资职能为新医改方案的重中之重》,《中国卫生资源》2009年第1期。
61.宋新玲、宋永怀、伍勤生:《设定城镇职工医保连续缴费年限的必要性》,《中国卫生经济》2013年第7期。
62.唐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制度研究》,《经济法论坛》2003年第一卷。
63.汤晓莉等:《浙江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及经办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第1期。
64.王东进:《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持续发展的前提》,《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7期。
65.王东进:《把握客观规律坚持基本方针确保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1期。
66.王虎峰:《关于完善我国医疗保险筹资过程中政府责任的研究》,《经济纵横》2006年第5期。
67.王晶:《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5期。
68.王琼、汪占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研究》,《农村经济》2008年第2期。
69.王小丽:《国外医疗保险筹资方式的比较及思考》,《中国医院管理》1999年第3期。
70.王秀英、林枫、邹富良:《从筹资标准和分担比例看职工医疗待遇和对医保改革的承受能力》,《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3期。
71.王建文:《建议规定全国统一的基本医保最低缴费年限》,《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72.“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研究”课题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政策解析及现状》,《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3—5期。
73.肖玉梅、陈立宇:《厦门市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比例的测算调查与分析》,《中国卫生经济》1999年第8期。
74.杨进:《医疗保险筹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财经政法咨询》2008年第4期。
75.余功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政策选择》,《中国卫生经济》1995年第8期。
76.曾化松:《借鉴澳大利亚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医疗保险筹资渠道》,《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第11期。
77.袁涛:《“以缴费年限量化基础养老金”可解“转续”症结》,《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9期。
78.袁涛、仇雨临:《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居民医保城乡统筹驱动路径反思》,《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1期。
79.袁涛:《“经济划线”思路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模型初探》,《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4期。
80.袁涛:《医疗社会保险制度运行动态分析及启示——以贵州为例》,《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81.袁涛:《金融激励:城乡居保财政激励的替代方案》,《中国社会保障》2015年第7期。
82.张怀莲等:《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筹资中的政府责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9期。
83.张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的问题及改进》,《中国卫生产业》2009年第12期。
84.张晓等:《建立于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1期。
85.张晓、丁婷婷、胡汉辉:《几个典型医疗保险模式国家筹资改革比较》,《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5期。
86.郑功成:《用可持续方针审察医保筹资机制风险》,《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2期。
87.郑功成:《关于建设“质量医保”的几个着力点》,《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8期。
88.钟钢林、邓淇夫:《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筹资》,《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3期。
89.朱明君:《缴费基数核定何以成为筹资难点——基于邵阳市医保缴费基数政策及执行情况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90.郑秉文:《医保缴费年限多长才算合适?》,《就业与保障》2012年第6期。
91.翟山、翟全祯:《论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三 学位论文
1.梁金刚:《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研究——基于医保三大制度的政策分析》,博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
2.侯田瑛:《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管理协同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3.李云娅:《泉州市生育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华侨大学,2015年。
4.亓栋:《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的可行性研究》,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李莉:《医疗保障筹资研究——以政府干预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6.李耀宗:《三类欧洲国家医保筹资及其改革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
7.卢燕:《中国医疗保险筹资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西北大学,2005年。
8.肖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与保障水平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许红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比例测算与费用支付管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夏芹:《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可行性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
11.王淇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研究》,浙江大学,2011年。
12.王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模式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
13.洪哲芳:《七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
四 网络文献
1.王选辉、李洪鹏:《人社部:中国社会保险费率全球第一说法不准》,《法制晚报》2015年1月23日。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3.《“大病”界定标准为发生高额医疗费》,《京华时报》2015年8月3日。
五 其他文献
1.河南省卫生厅:《赴美学习报告——美国医疗保险筹资》,内部资料,2008年。
六 英文文献
1.Robert G.Evans.Financing Health Care:Taxation and the Alternatives.http://faculty.arts.ubc.ca/revans/tax.pdf.
2.Richard S.Foster.Trends in Medicare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Status 1966-2000,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2000(22).
3.European Commission.MISSOC(Mutual Information System on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Comparative Tables.Brussels:Directorate-General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European Commission,2000.
4.Busse,R.Health Care Systems in Transition:Germany.Copenhagen: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Care System,2000(59).
5.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Genec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6.Dixon,A.and Mossialos,E.Has the Portuguese NHS achieved its objectives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0(4).
7.Muralidhar,Arun,and Ronald Ian Pieter van der Wouden.Reforming Pension Reform-The Case for Contributory Defined Benefit Second Pillars.Investment Management Apartment,Working Paper,World Bank,1998.
8.Amett,Ross H,III McKusick David R,Sonnefeld Sally T.Projections of Health Care Spending to 1990.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1986(3).
9.Michael Cichon,William Newbrander,Hiroshi Yamabana,et al.Modeling in health care finance.Geneva: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2000.
10.Akin,J.S.,W.H.Dow,and P.M.Lance,Did the distribu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in China continue to grow less equitable in the nineties?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survey,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4.58.
11.B.Starfield,Measuring the Attainment of Primary Care.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79,54.
12.Busse,R.,Health Care Systems in Transition:Germany.Copenhagen: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Care System,2000,59.
13.Dixon,A.and Mossialos,E.,Has the Portuguese NHS achieved its objectives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0,53(4):49~78.
14.Evans,R.G,Going for gold:the redistributive agenda behind marketbased health care reform,in D.Chinitz,J.Cohen and C.Doron(eds.) Governments and Health Systems: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Involvements.Chichester:Wiley,1998.
15.European Commission(2000),MISSOC(Mutual Information System on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Comparative Tables.Brussels:Directorate-General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European Commission.http://europa.eu.int.
16.Fry,J.and W.J.Stephen,Primary Health Care in the United Kingdo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1986,16.
17.Holmes,C.,Towards Measurement of Primary Care.MilbankMemorial Fund Quarterly.Health and Society,1978,56.
18.Jehu-Appiah,C.,et,al.,Efficiency,equ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rategies to identify the poor:Anapplication to premium exemptions under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Ghana,Health Policy,2010,95.
19.Peter Diamond,Organizing the Health Insurance Market.Econometrica,1992,Vol.60,No.6.
20.Reinhard Busse,Tom Stargardt,Jonas Schreyögg,Determining the“Health Benefit Basket”of the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in Germany:Methodologies and Criteria.Th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5,Vol.6.
21.Richard S.Foster,Trends in Medicare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Status 1966~2000,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2000,22.
22.Schut,F.T.and van Doorslaer,E.K.A.,Towards a reinforced agency role of health insurers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Health Policy,1999,48.
23.Till Barnighausen,Rainer Sauerborn,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years of the German health insurance system:are there any lessons for middle and Low income countries?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254.
24.Van Doorslaer E.,Wagstaff A.,Income-related Inequalities in Health: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7,16.
25.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5.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Glanc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