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ed in the 70 years of brilliant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practice in New China, China's management has grown from a seedling to a towering tree, and has become a complex discipline with a huge knowledge system and multiple sub-disciplines. This book is a monograph completed by dozens of authoritative scholars that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New China in the past 70 years, including three first-level disciplin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ir main sub-disciplines. This book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ch discipline, conducts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panoramic scanning research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he discipline, and is a rare masterpiec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AI翻译)
黄群慧:(主编)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主编、《经济管理》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美]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安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英]休曼特拉·戈歇尔、[加]保罗·比米什:《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赵曙明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弗雷德·卢森斯、乔纳森·P.多:《国际企业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赵曙明、程德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美]司马贺:《人工科学》,武夷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王凤彬、石云鸣、张秀萍、刘松博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美]约翰·卡伦、普拉文·帕博蒂阿:《国际企业管理》,崔新健、闫书颖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苏]阿·毕尔曼:《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万颐庵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Alastair Morrison、邵隽、陈映臻:《目的地管理与目的地营销: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平台》,《旅游学刊》2013年第1期。
《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财务管理制度》,《铁道车辆》1969年第12期。
《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编写小组:《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2期。
白洁:《中国企业的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战略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包国宪、曹惠民、王学军:《地方政府绩效研究视角的转变:从管理到治理》,《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宝贡敏:《孤波寻租多角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成长战略》,《管理世界》2002年第9期。
保继刚:《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学刊》2015年第9期。
保继刚:《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旅游学刊》2017年第12期。
保继刚、赖坤:《旅游管理学科内涵及其升级必要性》,《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保继刚、谢彦君、王宁、马波、肖洪根:《“旅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续)”之“旅游教育40年:不惑之惑”》,《旅游论坛》2019年第2期。
鲍光前、郭靖编:《袁宝华访谈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毕亚军:《务实与创新缔造基业长青传奇——追忆鲁冠球》,《中国中小企业》2017年第12期。
邴綨纶:《中西方企业跨国公司组织模式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卜永祥:《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战略》,《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年第4期。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7期。
曹凤岐:《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曹建军:《大型企业体制改革初探——试论事业部制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的建立》,《管理世界》1985年第2期。
曹岚、崔秀梅、翁甲波:《上市公司环境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年第2期。
曹莉莉、陈向东:《外资在华制药企业技术战略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曹丽莉、杨婷婷:《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延伸的路径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8期。
曹曼、席猛、赵曙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跨层次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期。
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曹侠、王俊霞:《社会主义财务学学科体系的若干问题》,《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曹燕:《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基础与功能冲突》,《政法论丛》2007年第3期。
柴进、朱庆衍:《关于加强财务控制的几点意见》,《会计之友》1987年第5期。
常玉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例的实证》,《经济管理》2011年第1期。
常裕如:《进一步加强炼钢车间的班组经济核算制》,《财经科学》1958年第2期。
陈传明、刘海建:《企业战略变革:内涵与测量方法论探析》,《科研管理》2006年第3期。
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陈春花、刘祯:《水样组织:一个新的组织概念》,《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7期。
陈德球、陈运森:《政府治理、终极产权与公司投资同步性》,《管理评论》2013年第1期。
陈德球、金鑫、刘馨:《政府质量、社会资本与金字塔结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
陈德球、李思飞、雷光勇:《政府治理、控制权结构与投资决策——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2年第3期。
陈德球、魏刚、肖泽忠:《法律制度效率、金融深化与家族控制权偏好》,《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陈冬、顾培亮:《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与进展评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0期。
陈冬华、陈富生、沈永建、尤海峰:《高管继任、职工薪酬与隐性契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1年第S2期。
陈冬华、胡晓莉、梁上坤、新夫:《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
陈国权:《面向时空发展的组织学习理论》,《管理学报》2017年第7期。
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本质特征和设计原则》,《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第4期。
陈佳贵:《新中国管理学6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陈佳贵:《简论发展外向型企业集团》,《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6期。
陈佳贵、黄群慧:《新中国管理学60年的探索与发展》,《光明日报》2009年11月3日。
陈佳贵、黄群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并购》,《管理评论》2002年第12期。
陈家华:《略论财务预测原理》,《会计研究》1989年第2期。
陈建新:《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陈劲、邱嘉铭、沈海华:《技术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6期。
陈劲、吴航、刘文澜:《中关村:未来全球第一的创新集群》,《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期。
陈劲、郑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经济管理》2004年第12期。
陈浪南、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0年第10期。
陈凌宇、魏立群:《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5期。
陈明淑、李佳雯、陆擎涛:《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人力资源柔性的中介作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8年第6期。
陈强远、周灵芝:《东道国市场还是母国市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动机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陈清泰:《加入WTO后的中国:战略与改革》,《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7期。
陈少晖、朱珍:《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构——以钢铁行业为例》,《东南学术》2011年第6期。
陈少强:《国企财务管理发展变迁》,《国有资产管理》2009年第10期。
陈仕华、卢昌崇、姜广省、王雅茹:《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基于企业成长压力理论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5年第9期。
陈舜:《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的发展》,《国际贸易问题》1994年第9期。
陈文郁:《工业企业技术工作的“三结合”》,载《工业企业管理问题: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
陈小洪:《企业制度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管理世界》1994年第2期。
陈晓红、徐戈、冯项楠、贾建民:《公众对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态度—意愿—行为分析》,《管理世界》2016年第12期。
陈笑雪:《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陈信康、史伟、高维和:《顾客公民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经济管理》2013年第9期。
陈信元、黄俊:《政府干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陈玉罡、傅豪:《控股股东影响了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吗?》,《财经研究》2012年第4期。
陈毓圭:《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本质区别与现实联系》,《会计研究》1989年第2期。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
陈运森、黄健峤、韩慧云:《股票市场开放提高现金股利水平了吗?——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会计研究》2019年第3期。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陈振明:《中国公共管理学40年——创建一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陈子干:《互联网时代下的县域旅游目的地营销:以浙江神仙居景区为例》,《旅游学刊》2018年第4期。
成宏斌:《加强我国跨国公司国际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西部财会》2006年第11期。
成思危:《钱学森与管理科学》,《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第12期。
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
成中英、晁罡、申传泉、岳磊:《美德的有效领导:基于儒家视角的政治领导力分析》,《管理学报》2014年第11期。
程春丽:《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本土化营销策略探讨》,《电视研究》2012年第4期。
程德俊、宋哲、王蓓蓓:《认知信任还是情感信任:高参与工作系统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
程德俊、王蓓蓓:《高绩效工作系统、人际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分配公平的调节作用》,《管理学报》2011年第5期。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程德俊、赵曙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2004年第5期。
程德俊、赵勇:《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组织信任的中介作用》,《软科学》2011年第4期。
程国定:《关于我国企业文化的思考》,《经济管理》1989年第5期。
程平、王晓江:《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企业财务决策研究》,《会计之友》2015年第2期。
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储珊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4期。
春雨、小群、中理、书晨、益三、福忠:《一面不断革命的红旗——记马恒昌小组的先进事迹》,《金属加工:冷加工》1964年第2期。
丛聪、徐枞巍:《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治理模式研究》,《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2期。
醋卫华、李培功:《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
崔新健:《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方式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第5期。
崔新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类型的决策模型》,《经济管理》2007年第16期。
崔新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经济管理》2001年第20期。
崔新健:《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崔新健、章东明:《逆向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溢出的内涵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第12期。
崔艳娟、李延喜、陈克兢:《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自然资源禀赋是“诅咒”吗?》,《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2期。
崔之元:《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读书》1996年第3期。
达庆利:《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新动向(专辑的序言)》,《系统工程学报》2008年第6期。
戴金平、安蕾:《汇率波动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戴璐:《国有企业与外资合作的联盟特征、学习演进与变革过程》,《管理学报》2013年第8期。
戴茂林:《鞍钢宪法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6期。
戴亦一、陈冠霖、潘健平:《独立董事辞职、政治关系与公司治理缺陷》,《会计研究》2014年第11期。
戴亦一、肖金利、潘越:《“乡音”能否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
戴亦一、余威、宁博、潘越:《民营企业董事长的党员身份与公司财务违规》,《会计研究》2017年第6期。
邓光军、曾勇、李强、何佳:《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
邓力群、马洪、孙尚清、吴家俊:《访日归来的思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邓路、王化成:《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24期。
邓涛涛、王丹丹、刘璧如:《“资源诅咒”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与启示》,《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狄保荣:《突破与重构: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旅游学刊》2015年第10期。
丁洁兰等:《管理科学十年:中国与世界——基于2004—2013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科学观察》2016年第5期。
丁俊发:《寻求中国供应链突破的十大建议》,2017年,https://www.iyiou.com/p/39145.html。
丁玲、吴金希:《核心企业与商业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互利共生与捕食共生战略》,《管理评论》2017年第7期。
丁履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实行总额控制、单位包干、条条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国农垦》1957年第5期。
董大海、金玉芳:《消费者行为倾向前因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6期。
董广茂、简兆权、王毅:《企业间知识转移创新性质的分析——知识结构的视角》,《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第6期。
董克用:《关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1期。
董克用、谢佳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PA教育发展历程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提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第11期。
董晓冬:《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趋势分析》,《财会月刊》2018年第11期。
董晓莉、吴必虎、钟栎娜:《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旅游学刊》2011年第8期。
杜旌、李难难、龙立荣:《基于自我效能中介作用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研究》,《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
杜旌、姚菊花:《中庸结构内涵及其与集体主义关系的研究》,《管理学报》2015年第5期。
杜慕群:《资源、能力、外部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整合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杜晓玲:《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以华润集团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0期。
杜一力:《中小企业和价值创新》,《旅游学刊》2018年第2期。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管理世界》2017年第6期。
段君亮:《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助力公司转型升级》,《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4期。
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期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
范黎波、施屹舟:《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光明日报》2017年4月2日。
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1期。
范秀成、罗海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力探析》,《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6期。
范秀成、英格玛·比约克曼:《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
范徵:《培养无国界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年版。
方琳:《逆杠杆操作嵌入国际供应链——中国加工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价值工程》2004年第1期。
方明华、魏玉光:《麦加轻轨运营经验对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启示》,《中国铁路》2016年第12期。
房宏君:《基于SSCI和CSSCI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热点计量比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7期。
冯海龙:《基本竞争优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冯米、路江涌、林道谧:《战略与结构匹配的影响因素——以我国台湾地区企业集团为例》,《管理世界》2012年第2期。
冯巧根:《股份公司财务管理初探》,《广西会计》1993年第11期。
冯芷艳:《我国工商管理基础研究十年回顾》,《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
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管理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付强、扈文秀、康华:《股权激励能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吗?——基于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的分析》,《经济管理》2019年第3期。
傅颀、汪祥耀、路军:《管理层权力、高管薪酬变动与公司并购行为分析》,《会计研究》2014年第11期。
Geoffrey Wall:《对中国旅游规划之看法》,《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S1期。
干胜道:《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会计研究》1995年第6期。
甘碧群:《关系营销:传统营销理论的新发展》,《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9期。
甘丽、王彪:《世纪之交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管理》2000年第2期。
高充彦、贾建民、赵平:《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银行服务质量评价》,《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4期。
高定基:《农夫山泉的品牌战略》,《经济管理》2003年第13期。
高峰、刘东、李文杰等:《中国铁路运营“走出去”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17年第5期。
高良谋、郭英、胡国栋:《鞍钢宪法的批判与解放意蕴》,《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0期。
高良谋、胡国栋:《管理移植与创新的演化分析——基于鞍钢宪法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1期。
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明华、马守莉:《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高茜、徐蕾:《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结构与知识流动过程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11期。
高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方法论要创新》,《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8期。
葛顺奇、罗伟:《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公司竞争优势》,《管理世界》2013年第6期。
葛致达:《谈谈农村人民公社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经济研究》1960年第Z1期。
龚丽敏、江诗松、魏江:《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与战略定位:基于浙江两个产业集群的比较案例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
古志辉:《全球化情境中的儒家伦理与代理成本》,《管理世界》2015年第3期。
谷书堂、李维安、高明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卷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关涛、薛求知:《跨国公司“结构追随战略”研究脉络梳理与基于知识基础论的框架重构》,《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2期。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http://www.glkxygc.cn/index.php。
贵燕丽:《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与战略投资动机的激发》,《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9期。
郭复初:《财务理论研究与发展》,《会计研究》1996年第2期。
郭复初:《公司高级财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
郭复初:《新经济体制建立与财务基础理论更新》,《财经科学》1994年第2期。
郭复初:《中国财务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郭复初:《中国财务理论形成与前沿》,《财务研究》2015年第5期。
郭复初:《中国特色财务理论的发展》,《财务研究》2015年第6期。
郭根龙、李婕:《政治关联、官员晋升与企业环境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会计之友》2018年第18期。
郭国庆、杨学成、张杨:《口碑传播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管理评论》2007年第3期。
郭国庆、姚亚男、贾淼磊:《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郭京京、周丹、李强:《知识属性、技术学习惯例与企业创新绩效:规模的调节效应》,《科研管理》2017年第12期。
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展望》,《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3期。
郭菊娥、席酉民:《中国管理科学发展若干趋势分析》,《预测》2004年第5期。
郭晓凌、王永贵:《消费者的全球消费导向与全球品牌态度——主效应、调节效应及中美差异》,《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6期。
郭跃进:《多元化经营的误区与防范》,《经济管理》1997年第10期。
国家经贸委企改司调研组:《许继集团三项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第10期。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年,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0/13/content_5231524.htm。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过聚荣、周三多:《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探讨——江苏通润集团成长的个案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期。
韩顺平、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视角下的顾客忠诚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06年第4期。
韩巍、张含宇:《论中国营销(学)的处境和出路》,《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2期。
韩燕、崔鑫、郭艳:《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的动机研究》,《管理科学》2015年第4期。
韩莹、陈国宏、梁娟:《基于网络权力的产业集群二元式创新下知识闭环系统知识定价、收益与协调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7年第3期。
韩颖慧:《公司治理与外资并购研究》,《当代财经》2005年第10期。
郝斌、任浩、Anne-Marie GUERIN:《组织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6期。
郝康理:《新常态下旅游规划理念创新》,《旅游学刊》2015年第4期。
郝阳、龚六堂:《国有、民营混合参股与公司绩效改进》,《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何光:《加快劳动合同制的步伐》,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何继昌:《跨国公司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以中国台湾T公司为例》,《物流技术》2010年第5期。
何佳讯:《品牌关系质量本土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何佳讯、秦翕嫣、杨清云、王莹:《创新还是怀旧?长期品牌管理“悖论”与老品牌市场细分取向——一项来自中国三城市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何建民:《科学的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与成长的视角》,《旅游学刊》2017年第12期。
何清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3年第11期。
何韧、王维诚、王军:《管理者背景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财贸研究》2010年第2期。
何威风、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何威风、刘巍:《公司为什么选择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会计研究》2017年第4期。
何贤杰、孙淑伟、朱红军、牛建军:《证券背景独立董事、信息优势与券商持股》,《管理世界》2014年第3期。
何晓明:《新政“种豆”辛亥“得瓜”》,《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第10期。
何志毅:《中国企业国际化途径选择——海尔与TCL海外投资战略的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邯钢经验”到精细化全成本管控》,《企业管理》2014年第11期。
贺劲松:《简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第9期。
贺俊、吕铁、黄阳华、江鸿:《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与能力积累:中国高铁经验及其政策启示》,《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贺小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经济管理》2002年第14期。
洪基军:《旅游规划已步入创意时代》,《旅游学刊》2013年第10期。
洪联英、张云:《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企业“走出去”战略》,《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第3期。
胡芬、吴南:《基于生态属性的旅游企业管理策略》,《商业时代》2006年第33期。
胡抚生:《新时代的目的地形象提升要以优质旅游发展为支撑》,《旅游学刊》2018年第4期。
胡国栋、韵江:《鞍钢宪法的后现代管理思想解读》,《财经科学》2011年第12期。
胡梅玲:《构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框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分红的理论视角》,《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胡明勇、周寄中:《政府资助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理论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择》,《科研管理》2001年第1期。
胡文君:《两种体制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征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胡文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四十年经验与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11期。
胡元木、刘佩、纪端:《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会计研究》2016年第3期。
黄晨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解读》,《旅游学刊》2014年第7期。
黄发明:《重温“扁担电机精神”》,《闵兴报》2015年8月21日。
黄海杰、吕长江、丁慧:《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质量——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管理世界》2016年第3期。
黄还春、尤海峰:《南存辉——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生产力》,《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11期。
黄继承、盛明泉:《高管背景特征具有信息含量吗?》,《管理世界》2013年第9期。
黄江圳、谭力文:《从能力到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观的转变》,《经济管理》2002年第22期。
黄菊波:《新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黄鲁成、滕旭东、苗红等:《创新政策中创新激励与负责任创新平衡态评估研究》,《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5期。
黄曼行、任家华、严娱:《我国中小企业R&D投资与企业财务风险——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4期。
黄群慧:《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9期。
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6期。
黄群慧:《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4期。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黄群慧:《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6日。
黄群慧(2018a):《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情境、历程、经验与使命》,《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黄群慧(2018b):《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9期。
黄群慧、黄速建:《中国管理学年鉴20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黄群慧、余菁、王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际经验与中国情境》,《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1期。
黄群慧、张蒽:《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黄速建、黄群慧:《管理科学化与管理学方法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黄速建、黄群慧:《企业管理科学化及其方法论问题研究(上)》,《经济管理》2005年第20期。
黄速建、黄群慧等:《中国管理学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黄速建、刘建丽:《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期。
黄速建、王钦:《战略演进、能力提升与文化协同——尖峰集团可持续成长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黄速建、余菁:《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三十年》,《经济管理》2008年第13期。
黄随生:《中广核集团战略财务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会计师》2017年第3期。
黄崴、陈武林:《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沿革与现状审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黄伟彬:《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的重新审视》,《当代财经》2006年第11期。
黄文:《马胜利与石家庄造纸厂的“承包路”》,《工会信息》2014年第14期。
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应用》2001年第3期。
黄颖华:《后现代视角下的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旅游学刊》2014年第8期。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祝吕静:《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
黄蕴洁、刘建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探析》,《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纪南:《倪志福和倪志福钻头》,《金属加工:冷加工》1965年第1期。
贾根良:《“鞍钢宪法”的历史教训与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贾根良:《网络组织: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4期。
贾良定、刘德鹏、郑祎、李珏兴、尤树洋:《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从个体、团队到学术社区的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管理世界》2015年第1期。
简兆权、刘晓彦、李雷:《基于海尔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小微企业”型组织结构案例研究》,《管理学报》2017年第11期。
简兆权、刘晓彦、李雷:《制造业服务化组织设计研究述评与展望》,《经济管理》2017年第8期。
江崇梅:《郝建秀小组的生产管理》,《经济管理》1979年第4期。
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政治战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3期。
江轩宇:《政府放权与国有企业创新——基于地方国企金字塔结构视角的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
姜付秀、蔡欣妮、朱冰:《多个大股东与股价崩盘风险》,《会计研究》2018年第1期。
姜付秀、王运通、田园、吴恺:《多个大股东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17年第12期。
姜付秀、朱冰、王运通:《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契约更不看重绩效吗?》,《管理世界》2014年第9期。
姜永林:《浅谈财务监督问题》,《财务与会计》1980年第5期。
蒋春燕、赵曙明:《企业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香港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4年第10期。
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蒋冠宏:《企业异质性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企业的检验证据》,《金融研究》2015年第12期。
蒋冠宏、蒋殿春:《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世界经济》2017年第7期。
蒋建武、赵曙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新框架:理论整合的视角》,《管理学报》2007年第6期。
蒋荣、陈丽蓉:《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经济科学》2007年第2期。
蒋一苇:《蒋一苇文集》(第一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蒋一苇:《所有职工都实行合同制,不符合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焦冠哲、王永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奠基石》,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con.cssn.cn/jjx/jjx_shzyjjllysj/201811/t20181126_4781626.shtml?from=timeline),2018年11月26日。
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解晓晴、刘汉民、齐宇:《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的混合:复杂情境下的组织结构设计》,《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解学梅、刘丝雨:《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效应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
金占明:《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4期。
康灿华、黄韵玲、姜辉:《跨国公司在华汽车营销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康伟、周建波、齐中英:《欧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文化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0期。
康勇军、王霄、彭坚:《组织结构影响管家行为的双路径模型:观点采择和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4期。
柯江林、张必武、孙健敏:《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高管团队重组与企业绩效改进》,《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4期。
孔瑞:《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理论探讨》,《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寇跃、贾志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黑箱”机理研究溯源、现状述评与未来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7期。
赖宝君:《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嬗变与模式探索》,《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赖永添、吴子云:《究财务管理之本 济企业发展之实——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19期。
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5期。
蓝海林、宋铁波、曾萍:《情境理论化: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探讨》,《管理学报》2012年第1期。
蓝志勇等:《党政综合体制改革过程中公务员行政动力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11期。
劳汉生、许康:《“双法”推广:中国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里程碑》,《科学学研究》2000年第2期。
乐云、刘明强、胡毅:《组织学习的研究脉络与前沿热点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5期。
雷家骕、刘影、戚耀元、张庆芝:《中国技术创新40年:四阶爬坡轨迹述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1期。
雷振华、张雨洁、肖梦迪:《共生视角下制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财会通讯》2019年第11期。
黎红雷:《科学与人性: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两难选择》,《管理世界》1989年第6期。
黎绍凯、张广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布局与优化选择:兼顾投资动机与风险规避》,《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9期。
黎文靖、岑永嗣、胡玉明:《外部薪酬差距激励了高管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市场与产权性质的经验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4期。
李长娥、谢永珍:《董事会权力层级、创新战略与民营企业成长》,《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12期。
李飞、陈浩、曹鸿星、马宝龙:《中国百货商店如何进行服务创新——基于北京当代商城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
李飞、刘茜:《市场定位战略的综合模型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5期。
李光明:《关于营运资金预测方法的研究》,《中国资产评估》2012年第4期。
李光耀、雷默:《李光耀谈中国模式》,《招商周刊》2004年第27期。
李贵硕:《企业多角经营和多角化经营》,《管理世界》1986年第5期。
李海舰、聂辉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
李红霞、魏艳艳:《中国财务管理热点研究分析》,《商业经济》2017年第9期。
李华、张湄:《外派人员:跨国公司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12期。
李华业、张雪茜:《新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第7期。
李怀勇:《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5期。
李建标、王高阳、李帅琦、殷西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与非国有资本的行为博弈——实验室实验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6期。
李剑、姜宝、邢晓丹:《全球供应链视角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新常态》,《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11期。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金元、张元刚、汪涛、白斌:《强化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水电七局认真开展财务管理年活动》,《四川会计》2000年第8期。
李靖华、葛朝阳、吴晓波:《追赶和学习的创新型式》,《科研管理》2002年第4期。
李军鹏:《发展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李扣庆:《“大数据”重塑会计行业》,大数据重塑财务与审计论坛,2016年9月12日。
李扣庆:《互联网+:关于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互联网+企业赢在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2016年8月17日。
李扣庆:《中国企业大数据应用报告》,全球发布会主题演讲,2018年1月29日。
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李鹏飞:《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研究》,《财会通讯》2016年第14期。
李鹏飞、席酉民、韩巍:《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战略领导力分析》,《管理学报》2013年第1期。
李卅立、王永贵、郑孝莹:《新5P,开启国际化战略之门的金钥匙》,《清华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李善民、李昶:《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李尚昆、连燕华:《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总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科研管理》2000年第6期。
李胜楠、牛建波:《高管权力研究的述评与基本框架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7期。
李书福:《全球型企业文化指引吉利沃尔沃协同发展》,《科技日报》2014年3月13日。
李姝、翟士运、古朴:《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与企业技术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6期。
李天元:《市场定位还是形象定位——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问题》,《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李铁城等编著:《工业企业管理纲要》,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年版。
李威:《经济疲软下国有企业筹资问题透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9期。
李巍、席小涛:《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研究的价值、基础与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8期。
李巍、许晖:《组织能力视野下的企业国际化模式研究——以四川长虹为例》,《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年第5期。
李维安:《对计划经济制度下企业治理制度的考察》,《三田商学研究》1996年第2期。
李维安:《分类治理:国企深化改革之基础》,《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5期。
李维安:《改革实践的呼唤: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中国改革》2000年第10期。
李维安:《公司治理的焦点问题与突破方略》,《光明日报》2000年11月7日。
李维安:《股份制的安定性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维安:《顺应绿色发展需要制定绿色治理准则》,《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李维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9日。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从事件推动到规则引领》,《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3期。
李维安、陈小洪、袁庆宏:《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李维安、韩忠雪:《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
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李维安、李元祯:《国企治理改革:从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经济参考报》2018年12月10日。
李维安、林润辉、范建红:《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5期。
李维安、刘振杰、顾亮:《董事会异质性、断裂带与跨国并购》,《管理科学》2014年第4期。
李维安、邱艾超、牛建波、徐业坤:《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进展: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
李维安、徐建:《董事会独立性、总经理继任与战略变化幅度——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1期。
李维安、徐建:《国家治理体系与分类治理》,《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Z1期。
李维安、徐建、姜广省:《绿色治理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李维安、张耀伟、郑敏娜、李晓琳、崔光耀、李惠:《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
李维安、周建:《面向新经济的企业战略转型:网络治理的视角》,《当代财经》2002年第10期。
李维安、朱光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维安等:《〈绿色治理准则〉及其解说》,《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李维安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维安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蔚:《工业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
李文博:《集群情景下小微企业进化创业行为的驱动机理——话语分析方法的一项探索性研究》,《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3期。
李文钊:《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李翔宇、刘茜雯:《马钢宪法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李小青、周建:《董事会群体断裂带的内涵、来源以及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框架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3期。
李小青、周建:《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企业战略绩效的影响研究——董事长职能背景和董事会持股比例的调节作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11期。
李晓春:《70年代以来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趋势》,《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0期。
李晓春、黄鲁成:《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的文献述评与分析:主线、焦点和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12期。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李心合、朱立教:《利益相关者产权与利益相关者财务》,《财会讯》1999年第12期。
李新春、顾宝炎、李善民:《中外企业合作的战略联盟特征与技术学习》,《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李鑫:《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X整合主义》,《管理学报》2015年第2期。
李兴尧:《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5期。
李迅雷:《企业间国际合作的新趋势——“跨国战略联盟”剖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7期。
李延喜、陈克兢、刘伶、张敏:《外部治理环境、行业管制与过度投资》,《管理科学》2013年第1期。
李延喜、曾伟强、马壮、陈克兢:《外部治理环境、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第1期。
李晏墅、陈晓东:《基于全球战略的组织结构变迁》,《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2期。
李焰、陈才东、黄磊:《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基于上海复星集团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
李焰、秦义虎、张肖飞:《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李燕、唐卓:《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与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于公共资源收益全民共享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李燕萍、刘宗华(2015a):《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就能提高组织绩效吗?》,《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李燕萍、刘宗华(2015b):《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李燕萍、龙玎:《国内外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及其运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4期。
李燕萍、熊峻:《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中的文化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5期。
李毅鹏、马士华、袁开福:《广义ATO下基于多种团购模型的供应链协调》,《中国管理科学》2018年第6期。
李永杰、杨体仁:《中国的劳动关系及其制度创新》,载赵履宽、杨体仁、姚先国、王建新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
李勇:《股权融资偏好、最优资本结构与偏好融资——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分析》,《武汉金融》2013年第4期。
李瑜、武常岐:《全球战略:一个文献综述》,《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2期。
李玉剑、宣国良:《专利联盟: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2期。
李玥、吴育华、沈琛:《环境变化与中小型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变迁》,《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12期。
李增福、张淑芳:《股利所得税减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吗——基于财税〔2005〕102号文的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5期。
李卓、刘杨、陈永清:《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选择:针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模型分析》,《世界经济》2006年第11期。
厉以京、温国辉、丁安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研究》,《管理工程学报》1991年第1期。
厉以宁:《我国股份制改革的设想》,《人民日报》1986年9月26日。
连燕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目标与结构》,《科学学研究》1999年第3期。
练岑:《改革企业工资制度调查论证简介》,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梁华:《抓好财务管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财务与会计》1993年第12期。
梁娟、陈国宏、蔡彬清:《基于知识权力和知识交互行为的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演化分析》,《技术经济》2017年第5期。
梁世彬、张烈:《试论珠三角外经贸定位、战略与跨国经营》,《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6期。
梁伟:《基于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的“互联网+”对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财会学习》2017年第23期。
梁文、张问敏:《按劳分配与工资制度改革》,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梁西章:《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策略与在华营销活动研究》,《商业研究》2007年第3期。
梁勇:《企业文化开创了管理思想的新时代》,《经济管理》1989年第5期。
梁运文、谭力文:《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
梁正:《从科技政策到科技与创新政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政策范式转型与思考》,《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2期。
廖珂、崔宸瑜、谢德仁:《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金融研究》2018年第4期。
林柏:《从技术引进导向技术创新的一段跋涉——1960年代前半期中国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林德荣、郭晓琳:《时空压缩与致敬传统:后现代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旅游学刊》2014年第7期。
林冬萍:《股份公司财务管理探索》,《浙江财税与会计》1999年第10期。
林海芬、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情境的形成根源、构成及内化机理》,《管理学报》2017年第2期。
林浩:《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992年第6期。
林靖、夕颜:《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中国市场》2012年第38期。
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林玲、余娟娟:《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合资、合作、独资模式的比较分析》,《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0期。
林闽钢:《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林伟:《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行为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林新奇、王富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人力资源风险及其预警机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第2期。
林毅夫:《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科学应对新挑战》,《人民日报》2011年6月12日。
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林志扬:《从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的角度看企业的组织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
刘本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好财会工作》,《商业研究》1980年第4期。
刘春波、韩丽:《基于公平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刘菲、王永贵:《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战略逻辑的系统思考》,《清华管理评论》2018年第12期。
刘锋:《旅游规划要讲科学有艺术》,《旅游学刊》2013年第9期。
刘凤朝、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5期。
刘凤军、雷丙寅、王艳霞:《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
刘凤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2期。
刘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刚、李峰:《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演变驱动力及实现路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6期。
刘贯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史话》,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现代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
刘浩、唐松、楼俊:《独立董事:监督还是咨询?——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信贷融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
刘慧龙、王成方、吴联生:《决策权配置、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刘戒骄、张小筠:《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产业技术政策回顾与创新》,《经济问题》2018年第12期。
刘巨钦等:《现代企业组织设计》,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刘凯、张文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偏好吗——基于投资动机异质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
刘立、庄妍:《电信设备制造商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分析——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刘梦华、易顺:《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中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角色扮演逻辑》,《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5期。
刘慕勤:《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研究》,《中国商论》2019年第8期。
刘启亮、李祎、张建平:《媒体负面报道、诉讼风险与审计契约稳定性——基于外部治理视角的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11期。
刘启亮、李增泉、姚易伟:《投资者保护、控制权私利与金字塔结构——以格林柯尔为例》,《管理世界》2008年第12期。
刘青、侯静茹:《企业筹资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改进》,《财会通讯》2015年第8期。
刘青山、刘汉章:《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国资报告》2019年第1期。
刘青松、肖星:《败也业绩,成也业绩?——国企高管变更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5年第3期。
刘庆余:《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视野》,《旅游学刊》2014年第9期。
刘善仕、周巧笑:《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绩效关系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7期。
刘善仕、周巧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系统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第3期。
刘善仕、周巧笑、晁罡:《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中国连锁行业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1期。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2期。
刘守刚:《敌意接管与公司治理结构:对百隆股份与爱使股份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1999年第9期。
刘松博、胡威:《国内组织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
刘文彬:《我国旅游价格规制失灵与制度创新研究》,《价格月刊》2014年第8期。
刘稀朕:《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
刘翔宇、李新建、魏海波:《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匹配性和双元柔性的柔性组织创建过程——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软科学》2018年第7期。
刘新梅、王文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研究: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1期。
刘新民、王垒:《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
刘学、王红丽:《新常态下的新探索——第4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观点综述》,《管理学报》2016年第5期。
刘雪松:《积极推进业财融合 助力公司价值创造》,《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第1期。
刘永强、赵曙明:《跨国公司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知识创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6期。
刘玉平、池睿:《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改进》,《会计之友》2014年第1期。
刘云山:《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作用》,《求是》2005年第10期。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5期。
刘宗华、李燕萍、郑馨怡:《高承诺工作系统与知识分享的关系: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工作嵌入的作用》,《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7期。
刘作仪:《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与分析——基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第2期。
柳标:《三十年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10期。
柳光强、孔高文:《高管海外经历是否提升了薪酬差距?》,《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
柳卸林、丁雪辰、高雨辰:《从创新生态系统看中国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年第3期。
柳卸林、高雨辰、丁雪辰:《寻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论思维——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思考》,《管理世界》2017年第12期。
柳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需求预测》,《商业会计》2013年第5期。
龙跃、顾新、张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交互的生态关系及演化分析》,《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10期。
龙真:《联想的“家”文化》,《当代经理人》2009年第5期。
卢昌崇:《公司治理机构及新、老三会关系论》,《经济研究》1994年第11期。
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一个组织制度的演进与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卢进勇、闫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3期。
卢泰宏、谢飙:《品牌延伸的评估模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卢馨、方睿孜、郑阳飞:《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抑制企业高管腐败吗?》,《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3期。
卢馨、何雨晴、吴婷:《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是长久之计吗?》,《经济管理》2016年第7期。
卢馨、吴婷、张小芬:《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管理评论》2014年第8期。
卢馨、张乐乐、李慧敏、丁艳平:《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基于高管激励的调节效应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鲁桐、钟继银、孔杰:《公司治理董事与经理指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鲁兆、许汉邦:《扩大企业财权问题的探讨》,《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5期。
陆锋:《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旅游学刊》2018年第4期。
陆亚东、符正平:《“水”隐喻在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中的运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1期。
陆亚东、孙金云:《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新视角:复合基础观的概念、内涵与方法》,《管理世界》2013年第10期。
陆亚东、孙金云、武亚军:《“合”理论——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战略理论新范式》,《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6期。
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逯东、王运陈、付鹏:《CEO激励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型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4年第6期。
逯东、谢璇、杨丹:《独立董事官员背景类型与上市公司违规研究》,《会计研究》2017年第8期。
路明:《市场生命周期与成熟市场的开拓》,《管理世界》1987年第2期
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吕鸿江、刘洪:《转型背景下企业有效应对组织复杂性的机理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6期。
吕佳龄、张书军:《创新政策演化:框架、转型和中国的政策议程》,《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2期。
吕力:《“中国管理学”发展中的范式问题》,《管理学报》2009年第8期。
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2期。
吕兴洋:《目的地形象的感官营销思考》,《旅游学刊》2018年第3期。
吕源、姚俊、蓝海林:《企业集团的理论综述与探讨》,《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4期。
罗福凯:《公司营运资本日常管理的改进——来自海信集团的管理实践和经验》,《财会通讯》2006年第7期。
罗国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初探》,《财会通讯》2014年第32期。
罗海滨、刘善仕、王红椿、吴坤津:《内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研究》,《管理学报》2015年第8期。
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罗珉:《评合资企业的以产顶进》,《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第5期。
罗珉:《再评合资企业的“以产顶进”》,《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1期。
罗珉:《组织设计思想演变与发展轨迹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4期。
罗珉、杜华勇:《平台领导的实质选择权》,《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2期。
罗珉、高强:《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和结构洞的悖论》,《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1期。
罗伟、连燕华、方新:《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罗永泰、卢政营:《需求解析与隐性需求的界定》,《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3期。
罗仲伟:《我国企业国际化历程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经验》,《经济管理》2008年第14期。
罗仲伟、李先军、宋翔、李亚光:《从“赋权”到“赋能”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基于韩都衣舍案例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罗仲伟、任国良、焦豪、蔡宏波、许扬帆:《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8期。
Mark Harrison、金世胜:《科艺共舞,神与物游——旅游规划中的科学与艺术》,《旅游学刊》2013年第10期。
马镔:《也谈按劳分配的“劳”》,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马波:《旅游学科升格的理路探析》,《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马波:《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产业政策调整略论》,《旅游学刊》2015年第7期。
马波:《中国旅游理论研究的现实问题》,《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财会月刊》2015年第32期。
马海鹰、吴宁:《法定旅游规划如何“落地”与“开花”》,《旅游学刊》2013年第10期。
马浩:《战略管理学50年:发展脉络与主导范式》,《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7期。
马连福、高塬、杜博:《隐性的秩序: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研究述评及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4期。
马青山:《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取向》,《经济管理》2001年第23期。
马如静、唐雪松:《学者背景独立董事、公司业绩与CEO变更》,《财经科学》2016年第9期。
马双、王永贵、赵宏文:《组织顾客参与的双刃剑效果及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7期。
马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支撑“放管服”改革发展》,《紫光阁》2018年第8期。
马中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光明日报》1978年9月9日。
毛基业、苏芳:《案例研究的理论贡献——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5)综述》,《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
毛蕴诗、王婕、郑奇志:《重构全球价值链:中国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基于SSCI和CSSCI(2002—2015年)的文献研究》,《学术研究》2015年第11期。
毛蕴诗、郑奇志:《基于微笑曲线的企业升级路径选择模型——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案例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梅亮、陈劲:《责任式创新:源起、归因解析与理论框架》,《管理世界》2015年第8期。
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其体系研究》,《工业工程》2006年第2期。
孟浩:《财会工作的回顾与体会》,《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10期。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模型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0期。
苗仁涛、周文霞、刘军、李天:《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的影响:一个社会交换视角及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5期。
苗仁涛、周文霞、刘丽、潘静洲、刘军:《高绩效工作系统有助于员工建言?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管理评论》2015年第7期。
苗文斌、吴晓波、兰建平:《技术赶超与能力重构》,《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第4期。
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聂鸣、杨大进:《从目标导向到能力导向: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方向》,《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10期。
聂婷、孙艳伟:《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元化发展——第6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述评》,《管理学报》2018年第3期。
聂正安:《从战略高度认识国有企业的组织创新》,《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5期。
聂正安:《国企集团组织结构中市场成分的培育——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个案分析》,《经济管理》2004年第23期。
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公共管理科学》2006年第1期。
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
牛建波、李维安:《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治理的交互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南大商学评论》2007年第1期。
欧伟辉、姚晓华:《搭建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中心创新特大项目财务管理模式——以中交香港国际机场项目为例》,《财务与会计》2019年第1期。
欧阳桃花:《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
欧阳桃花、胡京波、李洋、周宁、国辉:《DFH小卫星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研究:战略逻辑和组织合作适配性视角》,《管理学报》2015年第4期。
欧阳桃花、曾德麟、崔争艳、翟宇宏:《基于能力重塑的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百度案例》,《管理学报》2016年第12期。
欧阳文彬、刘晓红、汪兴元:《改革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武汉财会》1989年第5期。
潘爱玲、刘昕、邱金龙、申宇:《媒体压力下的绿色并购能否促使重污染企业实现实质性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1期。
潘峰华、王缉慈:《从“被动嵌入”到供应链园区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新模式?》,《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
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潘攀、许志勇、粟立钟:《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6期。
潘松挺、姚春序:《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网络组织演化分析》,《企业经济》2011年第3期。
潘越、戴亦一、李财喜:《政治关联与财务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来自中国ST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5期。
潘镇、鲁明泓:《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世界经济》2006年第2期。
潘镇、鲁明泓:《中小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经济管理》2003年第16期。
裴琦:《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与我国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的选择》,《黑龙江对外经贸》1995年第4期。
彭长桂、吕源:《制度如何选择:谷歌与苹果案例的话语分析》,《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
彭富国:《中国地方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第3期。
彭高亮:《公共管理中定性研究方法的认识及规范研究分析》,《品牌研究》2018年第5期。
彭剑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2003年第10期。
彭剑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回顾——〈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编辑部专访彭剑锋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第11期。
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探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3期。
彭正银等:《中国网络平台治理研究报告(2018)》,2018年。
彭中文、李力、文磊:《宏观调控、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戚聿东、肖旭:《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变迁:1979—2015年》,《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7期。
齐昶:《马恒昌小组的管理经验》,《经济管理》1979年第1期。
齐飞:《旅游消费者行为:后现代主义下的趋同与分化》,《旅游学刊》2014年第7期。
齐永钦、王续琨:《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发展历程、学科结构和衍生趋势》,《东岳论丛》2016年第10期。
祁春凌、黄晓玲、樊瑛:《技术寻求、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4期。
钱世明、董源轼:《论职工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想联系》,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钱轶、毛成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变迁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经济研究》1995年第1期。
秦海庆、李兴祥、陈林飞:《步鑫生:“剪开了中国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听步鑫生故旧与其子步爱群讲述他的创业故事》,《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30日。
秦惠民:《培养中国式工商管理硕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年第5期。
秦升:《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回顾与展望》,《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12期。
邱伏生:《面向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建设》,《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3期。
邱立成:《国际竞争中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9期。
邱立成、成泽宇:《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管理》,《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5期。
邱立成、于李娜:《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邱庆芳:《加工贸易拉升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外资》1999年第8期。
邱杨茜、叶展:《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债定价的影响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邱永辉、石先进:《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8期。
曲婉、冯海红、侯沁江:《创新政策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例》,《科研管理》2017年第1期。
权小锋、吴世农:《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4期。
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
冉奥博、何朋、刘云、王蒲生:《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下的专利策略》,《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4期。
任浩、李信民、陶向京、李建华:《企业组织设计》,学术出版社2005年版。
任浩、刘石兰:《基于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8期。
任琦峰:《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年版。
任文侠、白成琦:《略论战后日本企业管理问题》,《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Z1期。
芮明杰:《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再认识》,《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1期。
塞风:《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把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教学与研究》1954年第11期。
山今:《外资外贸:浦东产业升级的新亮点》,《浦东开发》2001年第10期。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8年,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h/redht/201804/20180402733336.shtml。
尚航标、黄培伦、田国双、李卫宁:《企业管理认知变革的微观过程:两大国有森工集团的跟踪性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6期。
尚智丛:《1886—1894年间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的影响上海格致书院格致类课艺分析》,《清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沈灏:《转型经济环境下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对企业战略变化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分析》,《经济管理》2017年第6期。
沈俊:《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环境的财务管理》,《新会计》2016年第2期。
沈艺峰、王夫乐、黄娟娟、纪荣嵘:《高管之“人”的先天特征在IPO市场中起作用吗?》,《管理世界》2017年第9期。
沈艺峰、肖珉、林涛:《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沈志渔:《对国家控股公司和大集团战略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4期。
盛明泉、张春强、王烨:《高管股权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会计研究》2016年第2期。
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施东晖:《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表现》,《世界经济》2000年第12期。
施建军、张文红、杨静、孟源:《绿色创新战略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基于江苏紫荆花公司的案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1期。
施杨、李南:《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研究述评》,《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
石丹、张瑞敏:《突破经典管理,海尔“人单合一”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商学院》2018年第12期。
石磊、张寒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内容及实践》,《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石耀东:《摩托罗拉的中国本土化战略》,《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0期。
石咏梅:《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23期。
时勘:《我国员工培训心理学研究及其症结》,《劳动与人事》1990年第6期。
时岩:《企业网络组织与我国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以景德镇艺术陶瓷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史丹:《整合传统产业——以德隆公司为例》,《经济管理》2001年第17期。
史恩义、张瀚文:《OFDI动机、金融发展差异与出口贸易》,《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寿志钢、王峰、贾建民:《顾客累积满意度的测量——基于动态顾客期望的解析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3期。
司林波:《公共管理案例库开发的流程设计、质量标准及使用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
司林波、李雪婷、孟卫东:《近十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2015年刊载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宋彪、朱建明、李煦:《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宋栋:《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宋福铁、屈文洲:《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2期。
宋光辉、王晓晖、秦全德:《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基于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的视角》,《财经研究》2010年第11期。
宋华:《国际战略联盟:我们如何借鉴》,《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11期。
宋连生:《工业学大庆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宋瑞:《旅游创新:产业演化与学术展望》,《中国旅游评论》2015年第4期。
宋瑞:《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重点》,《旅游学刊》2014年第9期。
宋永高:《中国品牌国际化:出口模式与海外投资模式比较》,《经济师》2003年第4期。
宋玉华、姚建农:《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与战略的互动关系——从组织的关联性维度谈起》,《亚太经济》2004年第3期。
宋玉玲、赵哲:《大庆精神科学内涵的时代价值探析》,《大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宋渊洋、黄礼伟:《为什么中国企业难以国内跨地区经营?》,《管理世界》2014年第12期。
苏东水:《东方管理学说的创新与实践》,《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苏飞:《从旅游产业市场失灵看政府公共旅游管理制度的创新》,《商业时代》2014年第26期。
苏海林、陈信康:《中国市场营销研究热点的演变——基于市场营销主流期刊(1979—2008)的统计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苏慧文:《海尔管理革命: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
苏敬勤、刘畅:《中国情境架构及作用机理—基于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案例的质化研究》,《管理评论》2015年第10期。
苏敬勤、张琳琳:《情境内涵、分类与情境化研究现状》,《管理学报》2016年第4期。
苏坤:《国有金字塔层级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政府控制级别差异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6期。
苏勇、顾倩妮:《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对中国管理学关注热点分析——基于6种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2000—2009年所刊论文的研读与统计》,《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苏勇、刘国华:《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7—2006》,《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12期。
苏中兴(2010a):《转型期中国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个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4期。
苏中兴(2010b):《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激励员工的角色外行为还是规范员工的角色内行为?》,《管理评论》2010年第8期。
隋俊、毕克新、杨朝均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1期。
孙国强:《网络组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4期。
孙国强:《网络组织理论与治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孙和福:《国有上市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与防范》,《学术交流》2012年第9期。
孙坚:《站在精度和温度之上——探索中国酒店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旅游学刊》2018年第1期。
孙健、王丹、崔柏烈:《中韩大型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以海尔和LG为例的研究》,《太平洋学报》2004年第7期。
孙健敏、邢璐、尹奎、杨烨娣:《高绩效工作系统何时带来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动机的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双月刊)2018年第11期。
孙瑾、王永贵:《是“只见树木”还是“整片森林”——性别对消费者比较信息处理过程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第3期。
孙靖:《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2期。
孙九霞、王学基、王心蕊:《从“多元”到“贯通”:跨学科旅游研究之路》,《旅游论坛》2018年第2期。
孙立锋、徐明棋:《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下的中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机制——基于吉利集团的案例分析》,《财会月刊》2018年第11期。
孙丽:《简论跨国公司对境外子企业的财务管控》,《中国远洋航务》2015年第7期。
孙丽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孙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人员创新》,《科研管理》2014年第8期。
孙锐、李树文、顾琴轩:《双元环境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组织创新的中介机制: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5期。
孙晓燕、席酉民:《工商管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6期。
孙耀君:《对行为科学研究讨论的述评》,载刘国光《中国经济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孙周兴:《哲学批判与创新思维——以德国哲学为主要考察背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7日。
谭劲松、李敏仪、黎文靖、郑珩、吴剑琳、梁羽:《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谭力文、丁靖坤:《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2001ASD2012)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2期。
谭力文、彭志军、罗韵轩:《现代企业战略调整的成本与效益——从核心能力跃迁和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视角》,《经济管理》2007年第17期。
谭力文、伊真真、效俊央:《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2000—2013)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期。
谭庆美、陈欣、张娜、董小芳:《管理层权力、外部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管理科学》2015年第4期。
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会计研究》1997年第5期。
汤谷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2期。
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财务研究》2018年第2期。
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汤业国:《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汤正如:《改革开放30年市场营销学在中国传播应用的发展变化》,《市场营销导刊》2008年第6期。
唐贵瑶、陈扬、于冰洁、魏立群:《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11期。
唐厚兴:《市场竞争结构对“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影响研究》,《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4期。
唐维霞:《论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南开经济研究》1994年第6期。
唐小飞、贾建民、周庭锐、尹洪娟:《遭遇员工态度问题和不公平价格的顾客满意度补救研究——基于顾客赢回管理的一个动态纵向评估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唐旭东:《论权变学派——创建权变学派基本理论框架的三维模型》,《管理世界》1987年第6期。
陶春涛、李咏梅:《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探析》,《中国市场》2011年第40期。
陶锋:《吸收能力、价值链类型与创新绩效——基于国际代工联盟知识溢出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期。
陶锋、李诗田:《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基于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陶锋、李霆、陈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知识溢出效应的代工制造业升级模式——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6期。
陶向南、赵曙明:《子公司角色、绩效表现对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田国强:《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振兴中华变革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田里:《旅游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田立法:《高承诺工作系统驱动知识共享:信任关系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管理评论》2015年第6期。
仝志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工程》,《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汪纯孝、韩小芸、温碧燕:《顾客满意感与忠诚感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4期。
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86年版。
汪海波、董志凯等:《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58—1965)》,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
汪佩霞、贾敬全:《异质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会计之友》2019年第10期。
汪涛、崔国华:《经济形态演进背景下体验营销的解读和构建》,《经济管理》2003年第20期。
汪晓梦:《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视角》,《科研管理》2014年第5期。
汪旭晖、李飞:《跨国零售商在华战略及本土零售商的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十年回顾和发展展望》,《信息化建设》2009年第11期。
汪玉凯、高新民、吴昊:《国外信息化推进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6期。
王操红、邹湘湘:《高绩效工作系统内涵及组成研究述评与展望》,《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9期。
王聪、冯琰、刘慧敏、陈晨:《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会计之友》2017年第7期。
王凤彬、陈公海、李东红:《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构建与运作——基于海尔“市场链”再造案例的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王凤彬、刘松博:《联想集团“波形”轨迹下的组织演变——“试误式学习”惯例与组织可塑性的交互作用》,《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3期。
王凤彬、王骁鹏、张驰:《超模块平台组织结构与客制化创业支持——基于海尔向平台组织转型的嵌入式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2期。
王福胜、朱志标:《财务报告质量、资产抵押能力与投资效率分析》,《商业研究》2016年第3期。
王海军:《外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评价之我见》,《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第3期。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基于欧、美、日、中四地品牌形象调查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
王红椿、陈盛均、刘小浪、刘善仕:《人力资源构型与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匹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王红蕾、孙健敏:《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第12期。
王宏伟:《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应急管理部的未来发展》,《中国安全生产》2018年第6期。
王虹:《中国企业背景下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结构维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9期。
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2000年第4期。
王化成:《现代西方财务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版。
王化成、李志华、卿小权、于悦、张伟华、黄欣然:《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会计研究〉三十年中刊载的财务理论文献述评》,《会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王化成、佟岩等:《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王建明、贺爱忠:《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4期。
王金伟:《一级学科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来自高校专业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旅游导刊》2018年第2期。
王京传、李天元:《公众参与:旅游公共管理的新趋势》,《旅游学刊》2014年第10期。
王竞春:《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在企业中的应用》,《智库时代》2019年第18期。
王昆欣:《向西方旅游职业教育学习什么?》,《旅游学刊》2015年第10期。
王兰云、苏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双元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王澜明:《政府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12期。
王黎:《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演变的内在动因》,《林区教学》2010年第12期。
王立新:《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模式变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王鲁捷:《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3期。
王满、于浩洋、马影、马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9年第1期。
王茂林、何玉润、林慧婷:《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企业投资效率》,《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2期。
王钦:《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战略的发展:复杂环境下的“协同演进”》,《清华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2期。
王钦、张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的共同演进》,《经济管理》2018年第11期。
王钦、赵剑波:《价值观引领与资源再组合:以海尔网络化战略变革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1期。
王庆成、王建英:《关于行政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财会月刊》1996年第7期。
王庆德、乔夫:《央企“走出去”——海外并购公司的管理模式研究》,《管理评论》2017年第10期。
王全胜、王永贵、陈传明:《第三方信任服务对在线购物意愿的作用机理》,《经济管理》2009年第7期。
王山、张慧慧、李义良、奉公:《众创背景下企业集群创新的案例研究——以荣事达集团为例》,《管理学报》2019年第5期。
王盛勇、李晓华:《新工业革命与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2期。
王世俊、符庆如:《完善财务管理强化“统”的功能》,《财会通讯》1993年第11期。
王韬、吕明、顾新华:《发挥国有大企业的特殊作用——南京伯乐电器(集团)公司实施“森林战略”的调查》,《中国软科学》1996年第11期。
王铁民、周捷:《跨国经营海外子公司业务发展中企业的战略选择——辉瑞制药中国公司在华生产范围发展路径(1993—2002年)的启示》,《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王卫星:《基于多学科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拓展与创新探讨》,《会计研究》2016年第11期。
王小勇:《浦东加工贸易路在何方》,《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第2期。
王晓华、白凯:《新媒体时代目的地形象的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刊》2018年第3期。
王晓玲:《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组织承诺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增刊(上)》2019年第8期。
王新建、郑向敏:《国内旅游危机研究述评》,《旅游论坛》2011年第4期。
王新平、吴艳文:《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财会月刊》2010年第21期。
王信章:《也谈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旅游学刊》2018年第2期。
王雄元、何捷:《行政垄断、公司规模与CEO权力薪酬》,《会计研究》2012年第11期。
王雅洁、戴景新、高素英、张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特征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经验数据》,《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4期。
王雅洁、马树强、高素英:《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动因研究》,《管理学报》2013年第4期。
王益民:《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推动政务信息化创新发展——〈“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解读》,《中国政府采购报》2017年9月12日。
王毅:《企业核心能力动态演化分析:东信、长虹与海尔》,《科研管理》2002年第6期。
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王印红:《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王永贵:《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与顾客价值的关系剖析——基于电信产业的整合框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研究——背景、现状与问题》,《经济管理》2004年第16期。
王永贵:《市场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永贵、马剑虹:《发达国家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误区与启示》,《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6期。
王永贵、司方来、姚山季:《顾客创新研究回顾、整合框架与展望》,《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王永贵、姚山季、瞿燕舞:《消费者参与创新体验的理论探索——对操作说明、感知复杂性、胜任感和自治感关系的实验研究》,《管理学报》2011年第7期。
王永贵、姚山季、司方来等:《组织顾客创新、供应商反应性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组织服务市场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2期。
王永贵、张玉利、杨永恒等:《对组织学习、核心竞争能力、战略柔性与企业竞争绩效的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探索中国企业增强动态竞争优势之路》,《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4期。
王永贵、赵春霞、赵宏文:《服务外包情境下供应商创新的形成机制——对顾客创新性、供应商依赖与两种组织学习角色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16年第12期。
王又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会计研究》1993年第6期。
王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年。
王越:《论战略型财务管理》,《金融经济》2006年第14期。
王运通、姜付秀:《多个大股东能否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世界经济》2017年第10期。
王载珏:《二汽企业文化评介》,《管理世界》1991年第4期。
王钊、黄旭、吴念芝:《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构的途径》,《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期。
王兆峰、田官平:《面向21世纪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王贞洁、王竹泉:《基于营运资金的财务风险应对——以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为例》,《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年第7期。
王振耀、田小红:《慈善法与公共伦理转型》,《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7期。
王志强:《税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税务研究》2004年第7期。
王治中、李莉:《密切干群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兼谈大庆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论导刊》1990年第10期。
王重明:《劳动人事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王竹泉、李文妍、修小圆:《基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年第7期。
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王祖敏:《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王左:《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与券商的战略调整》,《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7期。
卫菁华:《浅谈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管理模式设计》,《中国商论》2019年第9期。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魏刚、蒋义宏:《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卷调查报告》,《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魏江、冯军政、王海军:《制度转型期中国本土企业适应性成长路径——基于海尔不连续创新的经验研究》,《管理学报》2011年第4期。
魏江、邬爱其、彭雪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情境问题与理论前沿》,《管理世界》2014年第12期。
魏立群、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4期。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管理世界》2007年第4期。
魏明亮、李斌:《价值网络理论在中国跨国公司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08年第45期。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魏哲海:《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6期。
魏志华、李常青、吴育辉、黄佳佳:《半强制分红政策、再融资动机与经典股利理论——基于股利代理理论与信号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7年第7期。
温丽琴、卢进勇:《中国跨国公司构建自主国际生产经营网络研究》,《亚太经济》2012年第6期。
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邬爱其:《超集群学习与集群企业转型成长——基于浙江卡森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高绩效工作时间及系统研究述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第11期。
吴超鹏、薛南枝、张琦、吴世农:《家族主义文化、“去家族化”治理改革与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19年第2期。
吴超鹏、叶小杰、吴世农:《并购败绩后撤换CEO吗?——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性检验》,《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吴承明:《吴承明全集》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吴登生、李建平、蔡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2012—201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吴敬琏:《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敬琏:《论现代企业制度》,《财经研究》1994年第2期。
吴敬琏、钱颖一:《关于公司化》,《经济日报》1993年8月24日。
吴培良、郑明身、王凤彬:《组织理论与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吴巧红:《旅游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吴清军、李贞:《分享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性——关于网约车司机工作的混合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
吴让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内容模块分析》,《现代商业》2013年第23期。
吴世农、仝允桓:《中国MBA教育:实践与探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吴先明:《制度环境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吴晓波、丁婉玲、高钰:《企业能力、竞争强度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基于重庆摩托车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
吴晓波、窦伟、高钰、黄芳俪:《基于核心—辅助技术匹配的二次创新及其演化路径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第4期。
吴晓波、杜荣军:《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生产运营管理的反馈机制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吴晓波、付亚男、吴东、雷李楠:《后发企业如何从追赶到超越?——基于机会窗口视角的双案例纵向对比分析》,《管理世界》2019年第2期。
吴晓波、吴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12期。
吴晓波、朱培忠、吴东、姚明明:《后发者如何实现快速追赶?——一个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吴晓红:《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完善》,《学术界》2015年第5期。
吴晓云、邓竹箐:《中国跨国公司“全球导向—渐进式”国际经营战略思考——以97家中国跨国公司营销战略的实证资料为依据》,《财经论丛》2008年第3期。
吴晓云、袁磊:《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态势及营销战略选择——兼论跨国公司在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我国家电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吴晓云、张峰:《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管理评论》2014年第2期。
吴义爽、盛亚、蔡宁:《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智能定制研究——青岛红领服饰与佛山维尚家具案例》,《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4期。
吴雨才:《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回任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2期。
吴照云、郭英:《从心态维度看中国管理研究》,《管理学报》2019年第4期。
吴照云、李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轨迹和发展路径》,《经济管理》2012年第7期。
武立东、江津、王凯:《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管理科学》2016年第2期。
武立东、王凯:《独立董事制度从“规制”到“认知”的变迁,来自主板上市公司的证据》,《管理评论》2014年第7期。
武立东、薛坤坤、王凯:《非正式层级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政治行为还是程序理性》,《管理世界》2018年第11期。
武立东、薛坤坤、王凯:《制度逻辑、金字塔层级与国有企业决策偏好》,《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2期。
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2期。
武亚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
武亚军:《基于理论发展的管理研究范式选择与中国管理学者定位》,《管理学报》2015年第5期。
武亚军:《战略规划如何成为竞争优势:联想的实践及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2期。
武亚军:《中国本土新兴企业的战略双重性:基于华为、联想和海尔实践的理论探索》,《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武亚军:《中国战略管理学的近期发展:一种本土视角的回顾与前瞻》,《管理学报》2010年第11期。
武亚军、高旭东、李明芳:《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本土企业战略:一个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
武亚军、唐箭云:《海信扩张战略的竞争优势分析》,《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5期。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席酉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夏乐书:《国际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夏友富:《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问题》,《管理世界》1997年第6期。
冼国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12期。
冼国明、崔新健:《跨国公司在华股权战略的变化趋势》,《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3期。
项安波:《重启新一轮实质性、有力度的国企改革——纪念国企改革40年》,《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项保华、周亚庆:《战略与文化的匹配:以万向集团为例》,《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
项兵:《中国的三代企业家》,《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8期。
项瑞华:《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浙江财税与会计》1999年第10期。
晓亮:《劳动合同制与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肖海林、彭星闾、王方华:《企业持续成长的生成机理模型:基于海尔案例的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肖洪根:《谈对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几点认识》,《旅游学刊》1998年第6期。
肖唤元、戴玉琴:《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演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1期。
肖建强、孙黎、罗肖依:《“战略即实践”学派述评——兼与“知行合一”观对话》,《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3期。
肖曙光、杨洁:《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3期。
肖勇波、陈冰瑶、荣立松:《基于移动商务平台的供应链优化与协调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第11期。
肖泽忠、邹宏:《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股权融资偏好》,《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谢春山、赵莹莹:《中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谢矜、王有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育》2018年第7期。
谢泗薪、王迎军:《国有企业系统变革战略思索》,《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2期。
谢伟:《技术学习过程的新模式》,《科研管理》1999年第4期。
谢彦君:《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一)》,《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谢彦君、李拉扬:《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旅游学刊》2013年第1期。
谢永珍、张雅萌、吴龙吟、董斐然:《董事地位差异、决策行为强度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7年第12期。
谢志华:《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第9期。
谢志华:《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演进及其成因》,《财务研究》2015年第1期。
谢志华:《财务管理主体:体系与边界》,《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年第10期。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会计研究》1997年第5期。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与收入分配控制(上)》,《财务与会计》2017年第18期。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与收入分配控制(下)》,《财务与会计》2017年第19期。
谢志华、凌思远、敖小波:《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财务研究》2018年第1期。
邢天才、黄阳洋:《生命周期、财务杠杆与现金股利政策》,《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8期。
邢小兰:《改革开放40周年——1978—2018中国企业文化回顾与展望》,《中外企业文化》2018年第10期。
邢宗江:《正确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前线》1962年第15期。
邢宗江等编著:《工业企业财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4年版。
熊罴:《国外工业企业市场简介》,《湖北机械》1980年第4期。
徐棣华:《工业企业大搞群众运动的基本经验》,载《工业企业管理问题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徐二明、李维光:《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四十年(1978—2018):回顾、总结与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9期。
徐飞、徐立敏:《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综述》,《管理评论》2003年第6期。
徐剑明:《论跨国公司在华的整合营销渠道策略》,《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5期。
徐节文(1986a):《我国的工资改革》,载刘国光《中国经济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徐节文(1986b):《我国的劳动就业初探》,载刘国光《中国经济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徐莉萍、辛宇:《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6期。
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徐尚昆:《中国企业文化概念范畴的本土构建》,《管理评论》2012年第6期。
徐淑英、吕力:《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徐淑英的访谈》,《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
徐淑英、张志学:《管理问题与理论建立:开展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策略》,《南大商学评论》2005年第7期。
徐卫武、王河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2期。
徐伟:《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中国跨国企业改制》,《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徐伟宣、张玲玲、李建平、林则夫、郑秀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2007—2008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徐文雄:《旅游发展与产业融合“四化”》,《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徐文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基本特征——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视角》,《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徐细雄、刘星:《放权改革、薪酬管制与企业高管腐败》,《管理世界》2013年第3期。
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11年第9期。
徐之河、李令德:《中国公有制企业管理发展史续篇(1966—199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徐之河、徐建中:《中国公有制企业管理发展史(1927—1965)》,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许陈生、夏洪胜:《试论在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独资倾向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3期。
许陈生、夏洪胜:《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对独资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4年第10期。
许德音、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许国艺:《论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战略财务管理》,《财会月刊》2006年第33期。
许浩然、廖冠民:《股利的公司治理功用:基于央企强制分红的实证检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许晖、郭净:《中国国际化企业能力——战略匹配关系研究:管理者国际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4期。
许金柜:《论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年变迁》,《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许康、劳汉生:《中国管理科学化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许年行、李哲:《高管贫困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
许强、陈劲:《基于网络结构的母子公司组织关系》,《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3期。
许庆瑞、顾良丰:《中美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比较——海尔模式与惠普模式》,《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6期。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
许庆瑞、张素平、金露:《中国技术进步历程回溯及启示——从自行设计到自主创新》,《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2期。
薛澜:《社会转型期——应该特别重视危机管理》,《国际关系》2015年第1期。
薛澜、梁正、杨列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战略——暨公共管理“十三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薛澜、彭宗超、张强:《公共管理与中国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
薛澜、王书贵、沈群红:《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影响因素分析》,《科研管理》2001年第4期。
薛澜、周玲、朱琴:《风险治理:完善与提升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石》,《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薛求知、韩冰洁:《东道国腐败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薛求知、夏科家:《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渠道策略的新理念》,《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10期。
闫华红、詹泽玉、荆宝森、李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创新实践》,《财务与会计》2018年第22期。
严建援:《对网络化组织战略规划与策略选择问题的思考》,《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5期。
严良、李淑雯、蒋梦婷、熊英楠:《基于CA的DE-SVM资源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模式研究》,《会计之友》2019年第4期。
阎达五、王俊生:《改革开放的发展与财务改革的思考》,《财贸济》1993年第6期。
阎大颖、任兵、赵奇伟:《跨国并购抑或合资新建——基于制度视角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决策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颜建军、杨晓辉、游达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及其比较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9期。
颜世富、马喜芳:《中国管理学如何为世界管理学做出新贡献——“第21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学术思想述要》,《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
杨斌、陈坤:《面向中国管理实践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反思与探索》,《管理学报》2012年第9期。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杨德林、李志军、李平:《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杨德明、赵璨:《媒体监督、媒体治理与高管薪酬》,《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杨桂菊:《战略创业视角的老字号企业持续成长路径——基于恒源祥的探索性案例分析》,《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
杨汉明:《寿命周期、股利支付与企业价值》,《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杨河清、王欣:《回望改革开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中国大学的诞生及其初期发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第11期。
杨河清、张琪:《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决定与调整机制研究》,载邱小平《企业薪酬体系建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杨晶、沈艺峰、李培功:《网络负面舆论对高管薪酬公平与效率的影响》,《经济管理》2017年第2期。
杨理强、陈少华、陈爱华:《内部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了吗?——作用机理与路径分析》,《经济管理》2019年第4期。
杨龙、王永贵:《顾客价值及其驱动因素剖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6期。
杨明洪:《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2期。
杨瑞龙、王元、聂辉华:《“准官员”的晋升机制:来自中国央企的证据》,《管理世界》2013年第3期。
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杨书怀:《监管环境、公允价值计量与现金股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当代财经》2016年第4期。
杨树滋:《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杨体仁:《绪论》,载赵履宽、杨体仁、姚先国、王建新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
杨薪燕、许婕:《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分析》,《财会通讯》2017年第14期。
杨亚斌:《市场需求视角下对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学科建设的思考》,《文教资料》2009年第15期。
杨园园:《“格力”渠道变革的启示——以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17期。
姚海鑫、刘志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财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0期。
姚军:《以游客为中心以技术为抓手——新时代中国旅游景区发展之路探讨》,《旅游学刊》2018年第1期。
姚时卫:《海尔的差异化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21期。
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成因及其防范》,《财会研究》2010年第7期。
叶青、迟巍:《面对共同供应商时的市场进入决策》,《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叶青、赵良玉、刘思辰:《独立董事“政商旋转门”之考察:一项基于自然实验的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叶颐山、汤谷良:《中国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财务战略转型——以北京王府井与上海百联股份为例》,《财会月刊》2017年第1期。
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仪德刚、李海静、赵新力:《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程与成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殷起宏、胡懿:《VBM框架下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中业财融合的分析体系研究》,《商业会计》2015年第2期。
殷雄:《企业执行力》,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尹承政:《优化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国际经贸探索》1994年第3期。
应樱:《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财会通讯》2014年第17期。
尤树洋、贾良定、蔡亚华:《中国管理与组织研究30年:论文作者、风格与主题的分布及其演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会计研究》2008年第10期。
于亢亢、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版。
余构雄、戴光全:《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计量分析的旅游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构建》,《旅游学刊》2017年第1期。
余绪缨:《企业理财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俞可平:《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俞乔、程滢:《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雨木:《李东生的“鹰”文化》,《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3期。
袁恒常:《洞察华为——华为文化如何“生生不息”?》,《中外企业文化》2017年第1期。
袁杰:《论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变迁》,《内蒙古水利》2007年第3期。
袁开坤:《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联盟的战略转移》,《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8期。
袁木:《关于邯钢经验的调查与思考》,《管理现代化》2003年第2期。
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会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约翰·班森、朱迎:《中国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4期。
韵江:《战略过程的研究进路与论争:一个回溯与检视》,《管理世界》2011年第11期。
韵江、鞠蕾:《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战略研究:特征、方法及主题分析——基于英文文献的探讨》,《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5期。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管理世界》2006年第12期。
曾博伟:《新时期旅游政策优化的思路和方向》,《旅游学刊》2015年第8期。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伟强、李延喜、张婷婷、马壮:《行业竞争是外部治理机制还是外部诱导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第4期。
曾湘泉、苏中兴:《改革开放30年回顾: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探索、发展和展望》,《中国人才》2009年第2期。
翟伟、康世瀛:《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人力资源更新》,《商业研究》2008年第1期。
詹晓宁、欧阳永福:《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管理世界》2018年第3期。
张爱民、刘文月、陈涛琴:《女性CFO、终极产权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财会通讯》2016年第36期。
张保中:《浅论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外汇收支平衡——兼与罗珉同志商榷》,《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第9期。
张超、尤培培、李有华:《集团财务公司角色承担与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财会通讯》2019年第5期。
张闯、庄贵军、周南:《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管理世界》2013年第12期。
张诚:《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2期。
张大力:《基于层级结构的企业组织学习模式》,《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4期。
张德:《社会心理学》,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
张峰:《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构成研究述评与模型重构》,《管理学报》2011年第4期。
张峰、陈怀超:《母国国家文化影响跨国公司营销标准化战略的关系模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2期。
张钢、沈丞:《技术追赶的迂回模式:基于探索与利用的拓展分析框架》,《技术经济》2017年第1期。
张功富、宋献中:《财务困境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
张广海、张朝枝:《旅游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设置与学科发展前景》,《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张昊宇、房宏君:《21世纪我国人力资源研究的基本情况、主题热点及其演进历程——基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第6期。
张颢瀚、张鸿雁:《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张宏亮、王靖宇:《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吗?》,《会计研究》2018年第10期。
张洪烈、潘雪冬:《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外派至东南亚国家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8期。
张辉、成英文:《中国旅游政策供需矛盾及未来重点领域》,《旅游学刊》2015年第7期。
张辉、岳燕祥、赫玉玮:《我国旅游学科研究的再审视》,《旅游导刊》2018年第4期。
张徽燕、姚秦、吴继红、何楠:《高绩效工作系统、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第5期。
张继德、郑丽娜:《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2期。
张建君、李宏伟:《私营企业的企业家背景、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5期。
张建君、张志学:《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张剑、张菊亮:《供应不确定条件下多周期库存博弈》,《中国管理科学》2018年第4期。
张金贵、侯宇:《基于Logit模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实证分析》,《会计之友》2014年第10期。
张菊亮、章祥荪:《供应商和销售商拥有部分信息的信息共享》,《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第1期。
张军:《产权结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经济研究》1989年第8期。
张军伟、龙立荣、王桃林:《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自我概念的视角》,《管理评论》2017年第3期。
张俊芳、雷家骕:《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理论与政策并行》,《科研管理》2009年第4期。
张玲玲、房勇、杨涛等:《管理科学与工程热点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管理学报》2005年第4期。
张凌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张凌云:《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缘起和早期发展》,《中国旅游报》2017年10月10日第3版。
张凌云、兰超英、齐飞、吴平:《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基于旅游学术期刊论文大数据的视角》,《旅游学刊》2013年第10期。
张凌云、齐飞、黄晓波、黄玉婷、张雅坤:《2003—2014年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旅游学刊》2015年第12期。
张凌云、齐飞、吴平:《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果的h指数测度与评价》,《旅游学刊》2014年第6期。
张凌云、汪才静、张丹、韩兰、张燕雪:《2003—2016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旅游学刊》2017年第12期。
张敏、陈传明:《战略调整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理论演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3期。
张鸣等:《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张其仔、李俊:《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实问题与未来何去何从》,《商业会计》2017年第19期。
张申:《“鞍钢宪法”的管理思想:成因、机理与价值》,《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张世贤:《品牌国际化战略要领》,《经济管理》2002年第21期。
张述存:《“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的思路与对策》,《管理世界》2017年第4期。
张铁刚、吴凯:《信贷波动与资本结构:A股市场2003—2015年的经验证据》,《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张炜、费小燕、肖云等:《基于多维度评价模型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估——以江浙沪三省为例》,《科研管理》2016年第S1期。
张文魁:《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研究: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改革》2003年第1期。
张小济、王子先、曲建:《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深圳利用加工贸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查》,《国际贸易》1999年第11期。
张小宁:《平台战略研究评述及展望》,《经济管理》2014年第3期。
张晓华:《主动本土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战略的转变》,《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
张晓萍、孔庆景:《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环节及防范措施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11期。
张新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2016年度学术会议综述——传承与发展: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第12期。
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张耀梁、郭礼华:《掏粪与采访》,《新闻业务》1965年第Z1期。
张耀伟、陈世山、李维安:《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绩效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管理科学》2015年第1期。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边疆》,《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1期。
张艺、陈凯华、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后发国家创新主体能力演变——以中国高铁产业为例》,《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10期。
张毅、刘志学:《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演进路径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11期。
张翼、马光:《法律、公司治理与公司丑闻》,《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张英:《权衡财务风险与收益优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江苏商论》2007年第21期。
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张佑才:《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带动企业全面科学管理》,《财务与会计》1995年第6期。
张玉利:《战略适应与中小企业成长:香港的例子》,《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2期。
张元萍:《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调查》,《经济管理》1998年第2期。
张泽元:《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财政》1963年第9期。
张兆国、曹丹婷、张弛:《高管团队稳定性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吗——基于薪酬激励和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会计研究》2018年第12期。
张兆国、何威风、闫炳乾:《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8期。
张兆国、刘亚伟、亓小林:《管理者背景特征、晋升激励与过度投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4期。
张兆国、张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期。
张兆国、赵颖川、桂志斌:《论审计理论体系的构造》,《审计研究》1999年第5期。
张兆国、郑宝红、李明:《公司治理、税收规避和现金持有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第1期。
张正华、杨先明:《西部地区与跨国公司产业投资战略匹配性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8期。
张正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5期。
张正堂、李瑞:《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内容结构与测量》,《管理世界》2015年第5期。
张正堂、刘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的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5期。
张志刚:《公共管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卓元:《中国经济学六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章建英:《浅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外国经济与管理》1992年第1期。
章锦河:《社会记忆与旅游规划的创意》,《旅游学刊》2014年第5期。
赵宸宇、李雪松:《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第6期。
赵德鑫:《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赵富强、陈耘、杨淑媛:《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实践研究——中国情境下的结构与测量》,《经济管理》2018年第2期。
赵景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10期。
赵莉晓:《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2期。
赵立龙、魏江:《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华为案例研究》,《科研管理》2015年第5期。
赵丽丽、张金山:《移动互联新时代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旅游学刊》2018年第3期。
赵民杰、姜飞:《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化研究》,《经济经纬》2005年第2期。
赵曙明:《时代巨变中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编辑部专访赵曙明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第11期。
赵曙明:《员工素质、协作性、积极性与绩效的关系:三种资本整合的视角》,《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
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
赵曙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年的转变历程与展望》,《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赵曙明、倪炜:《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
赵曙明、孙秀丽:《中小企业CEO变革型领导行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HRM能力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第5期。
赵曙明、覃友茂、翟俊生、黄胜端:《中国三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上)》,《人力资源管理》1998年第9期。
赵曙明、覃友茂、翟俊生、黄胜端:《中国三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下)》,《人力资源管理》1998年第10期。
赵息、许宁宁:《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审计研究》2013年第4期。
赵息、张西栓:《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2期。
赵晓雷:《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科研管理》2006年第1期。
赵兴庐、张建琦:《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组织结构和文化的权变影响》,《经济管理》2016年第5期。
赵秀丽、张成:《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嵌入性分析——以物流网络与金融网络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赵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进程——基于引文分析的可视化分析》,《软科学》2015年第11期。
赵忠良、杨少刚、何隽:《对我国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模式——“逆向避税”的新诠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浙江省总会计师工作研究会课题组:《走向市场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上)——镇海炼油化工股份公司的调查报告》,《浙江财税与会计》1998年第1期。
甄源泰:《〈华侨城宪章〉为个人价值正名》,《中外管理》2001年第2期。
郑国坚、蔡贵龙、马新啸:《政府干预、国有集团结构动态演化与配置效率》,《管理科学学报》2017年第10期。
郑海航:《关于企业组织学的学科体系探讨》,《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4期。
郑海航:《企业改革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郑海航、徐炜:《行为科学的演进与发展》,《经济管理》2001年第24期。
郑锐洪、郭国庆:《中国营销学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自两大基金资助项目的证据》,《企业经济》2010年第8期。
郑沃林、郑荣宝、李爽、张春慧:《我国战略管理研究的回顾与进展》,《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4期。
郑新立、李量:《论我国的大企业集团战略》,《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1期。
郑兴山、王莉:《企业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综述》,《学术月刊》2004年第6期。
郑志刚、李东旭、许荣、林仁韬、赵锡军:《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与形象工程——基于N省A公司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高级财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工作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工会:《保持十二年荣誉的马恒昌小组》,载《工业企业管理文选》(第1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年版。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历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城市体制改革调查综合报告》,载晓亮《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6)》,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增补卷),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合订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创新的环境、战略与未来——2017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17年第6期。
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1—2018各年,企业管理出版社。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第1—25届,企业管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工商体制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http://www.sesc.org.cn/htm/index.htm。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http://www.scope.org.cn:83/default.aspx。
中国运筹学会,http://www.orsc.org.cn/default.ph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工业五十年》(第二部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工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18》,北京,2018年。
钟邦秀:《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设计与实现》,《会计之友》2012年第20期。
钟继银:《董事会与公司治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仲为国、彭纪生、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与技术绩效:基于中国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1978—2006)》,《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3期。
周长辉、张一弛、俞达:《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驱动力与进入模式研究的理论探索:一个整合性框架》,《南大商学评论》2005年第4期。
周长征:《跨国公司生产行为守则与中国劳动标准》,《武大国际法评论》2003年。
周建、李小青、杨帅:《任务导向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努力程度与企业价值》,《管理学报》2015年第1期。
周建波:《海尔如何激活休克鱼》,《经济管理》1998年第7期。
周经、赵晔、张利敏:《投资风险是否影响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基于投资动机视角》,《经济问题》2017年第11期。
周开国、应千伟、钟畅:《媒体监督能够起到外部治理的作用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违规的证据》,《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
周楷唐、麻志明、吴联生:《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周铭山、张倩倩:《“面子工程”还是“真才实干”?——基于政治晋升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创新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2期。
周强:《公共管理中的规范研究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
周叔莲:《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版。
周小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5期。
周新军:《公司治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平台》,《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
周新军:《跨国公司多层委托代理下的公司治理》,《管理科学》2006年第1期。
周新军:《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探析》,《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4期。
周煊:《中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期。
周燕华、崔新健:《员工社会网络对外派适应的影响及文化距离的调节效应——基于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实证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周英:《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所有权优势》,《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周永博、蔡元:《从内容到叙事: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研究》,《旅游学刊》2018年第4期。
朱朝晖、陈劲:《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协同与动态: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8年第6期。
朱大鹏:《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财会通讯》2015年第8期。
朱方伟、孙秀霞、侯剑华:《国内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热点初探》,《现代情报》2013年第2期。
朱飞、赵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中国:二十年回顾》,《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第12期。
朱建芳:《企业“业财融合”的现状趋势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9年第3期。
朱珺:《基于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测算方法的改进——以江西水泥为例》,《会计之友》2012年第17期。
朱立南:《我国加工贸易现象剖析》,《国际贸易》1994年第12期。
朱敏、杨慧、袁海东:《人才国际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科学学研究》2019年第2期。
朱明皓、窦水海、贾冀:《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科研管理》2017年第7期。
朱起铎:《北京市灰石厂开展班组竞赛的经验》,《建筑材料工业》1963年第7期。
朱镕基:《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出版社1985年版。
朱晓红、陈寒松、张腾:《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创新模式——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双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3期。
朱晓辉、符继红:《现代治理体系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研究》,《管理世界》2015年第3期。
竹邻:《邯钢人新论邯钢经验》,《企业管理》1999年第6期。
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庄贵军、席酉民:《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庄学敏:《基于华为的战略转型分析》,《科研管理》2017年第2期。
卓越:《全球价值链治理、升级与本土企业的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卓越、张珉:《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7期。
邹雄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风险与路径选择》,《企业经济》2018年第5期。
左冰:《西方旅游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交叉学科、多学科到后学科》,《旅游论坛》2009年第4期。
左冰、林德荣:《交叉与融合:旅游管理一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Ballou,R.H.,“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7,19(4):332-348.
Barry Naughton,:,MIT Press,2007.
Bayraktar,E.,Jothishankar,M.C.,Tatoglu,E.,Wu,T.,“Evolu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Past,Present and Future”,,2007,30(11):843-871.
Birnbaum,P.H.,Wong,G.Y.Y.,“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Multinational Banks in Hong Kong from a Culture-Free Perspective”,,1985,30(2):262-277.
Boyne,G.A.,Walker,R.M.,“Strategy Content and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s”,,2004,14(2):231-252.
Branzei,O.,Ursacki-Bryant,T.,Vertinsky,I.,and Zhang,W.,“The Formation of Green Strategies in Chinese Firms:Match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nd Individual Principles”,,2004,25(11):1075-1095.
Buffa,E.S.,“Research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1980,1(1):1-8.
Cabinet Office, 5,Tokyo:Cabinet Office of Japan,2015.
Carl M.Sandberg,Wilbur G.Lewellen,Kenneth L.Stanley,“Financial Strategy: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 Corporate Leverage Position”,,1987,8(1):15-24.
Carl M.Sandberg,“Empirical Strategies in Contract Economics:Information and Boundary of the Firm”,,1987,91(2):189-194.
Chase,R.B.,Prentis,E.L.,“Operations Management:A Field Rediscovered”,,1987,13(2):351-366.
Chen,C.,“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 ,2006,57(3):359-377.
Chen,C.C.,Choi,J.,Chi,S.-C.,“Making Justice Sense of Local-Expatriate Compensation Disparity:Mitigation by Local Referents,Ideological Explanations,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in China-Foreign Joint Ventures”,,2002,45:807-817.
Chen,C.C.,“Yin-Yang Dialectics and Communitarianism i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Research”, & ,2017,25:492-500.
Chen,G.,Tjosvold,D.,“Cooperative Goals and Constructive Controversy for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Student Groups in China”,,2002,78(1):46-50.
Chen,G.,Tjosvold,D.,“Leader Productivity and People Orientations for Cooperative Goals and Effective Teams in China”,,2014,25(15):2129-2145.
Chen,I.J.,Paulraj,A.,“Towards a Theor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Constructs and Measurements”,,2004,22(2):119-150.
Child,J.,“Theorizing about Organization Cross-Nationality”,in Cheng,J.L.,Peterson,R.B.,eds.,,Greenwich,CT:JAI Press,2000.
Child,J.,Möllering,G.,“Contextual Confidence and Active Trust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Business Environment”,,2003,14(1):69-80.
Christopher,M.G.,:,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2.
Conseil National de l'Industrie,“The New Face of Industry in France”,Paris:French National Industry Council,2013.
Cooper,M.C.,Ellram,L.M.,“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 Strategy”,,1993,4(2):1-10.
Cooper,M.C.,Lambert,D.M.,Pagh,J.D.,“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ha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1997,8(1):1-14.
Croom,S.R.,Romano,P.,Giannakis,M.,“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2000,6(1):67-83.
CSCMP,“CSCMP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finitions and Glossary”,2019,https://cscmp.org/CSCMP/Educate/SCM_Definitions_and_Glossary_of_Terms/CSCMP/Educate/SCM_Definitions_and_Glossary_of_Terms.aspx?hkey=60879588-f65f-4ab5-8c4b-6878815ef921.
Davies,H.,Walters,P.,“Emergent Patterns of Strategy,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in a Transition Economy”,,2004,25(4):347-364.
Deal,T.E.,and Kennedy,A.A.,:,New Jersey:Addison-Wesley,1982.
Dow,G.K.,“Configurational and Coactivational View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1988,13(1):53-64.
Dunning,J.H.,,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71.
Duray,R.,Ward,P.T.,Milligan,G.W.,Berry,W.L.,“Approaches to Mass Customization:Configurations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2000,18(6):605-625.
Edmondson,A.,McManus,S.,“Methodological Fit in Organizational Field Research”,,2007,32:1155-1179.
Ellram,L.M.,“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Perspective”,,1991,21(1):13-22.
Ellram,L.M.,“The Supplier Selection Decision in Strategic Partnerships”,,1990,26(4):8-14.
Ellram,L.M.,Cooper,M.C.,“Supply Chain Management,Partnership,and the Shipper-Third Party Relationship”,,1990,1(2):1-10.
Ellram,L.M.,Cooper,M.C.,“Supply Chain Management:It's All About the Journey,Not the Destination”,,2014,50(1):8-20.
Fan,J.P.H.,Wong,T.J.,Zhang,T.,“Politically-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ly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2007,84(2):330-357.
Fan,J.P.H.,Wong,T.J.,Zhang,T.,“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Case of State-Owned Corporate Pyramids”,,,,2013,29(6):1217-1252.
Finkelstein,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1992,35(3):505-538.
Fischer,G.W.,Jia,J.,Luce,M.F.,“Attribute Conflict and Preference Uncertainty:The Model”,,2000,46(5):669-684.
Foresight,“The Future of Manufacturing:A New Era of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UK”,London: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2013.
Franke,R.H.,Edlund,T.W.,Oster,F.,“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Quality and Article Impact”,,1990,11(3):243-253.
Frankel,R.,Bolumole,Y.A.,Eltantawy,R.A.,Paulraj,A.,Gundlach,G.T.,“The Domain and Scope of SCM's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Insights and Issues to Advance Research”,,2008,29(1):1-30.
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1999,48(1):37-70.
Gereffi,G.,Humphrey,J.,Sturgeon,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2005,12(1):78-104.
Giannakis,M.,Croom,S.R.,“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aradigm:A Conceptual Framework”,,2004,40(1):27-37.
Gibson,B.J.,Mentzer,J.T.,Cook,R.L.,“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Pursuit of a Consensus Definition”,,2005,26(2):17-25.
Giuliani,E.,Pietrobelli,C.,Rabellotti,R.,“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n Clusters”,,2005,33(4):549-573.
Greenwood,Royston and Danny Miller,“Tackling Design Anew:Getting Back to the Heart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2011(11):78-88.
Gunasekaran,A.,Ngai,E.W.T.,“The Future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An Outlook and Analysis”,,2012,135(2):687-701.
Hambrick,D.C.,Mason,P.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1984,9(2):193-206.
Hammer,M.,Champy,J.,,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3.
Harland,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Relationships,Chains and Networks”,,1996,7(S1):63-80.
Hart,S.L.,“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Strategy-Making Processes”,,1992,17(2):327-351.
He,Weifeng,Zhang,Zhaoguo,Zhu,Shash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An Analysis of Chinese Firms”,,2008,8(3):286-298.
Heineke,J.,Davis,M.M.,“The Emergence of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2007,25(2):364-374.
Heizer,J.,Render,B.,,NJ: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2006.
Hitt,M.A.,Ahlstrom,D.,Dacin,M.T.,Levitas,E.,Svobodina,L.,“The Institutional Effects on Strategic Alliance Partner Selec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China vs.Russia”,,2004,15(2):173-185.
Hofstede,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Hoskisson,R.E.,Eden,L.,Lau,C.M.,Wright,M.,“Strategy in Emerging Economies”,,2000,43(3):249-267.
Houlihan,J.B.,“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85,15(1):22-39.
Houlihan,J.B.,“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A New Approach”,,1988,26(3):13-19.
Huang,K.G.,Geng,X.,Wang,H.C.,“Institutional Regime Shift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Firms in China”,,2017,28:355-377.
Huang,Y.T.,Kao,J.J.,“Inefficiency Countervailed DEA(IC-DEA)Method for Assess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2012,63(4):470-477.
Huff,A.S.,Reger,R.K.,“A Review of Strategic Process Research”,,1987,13(2):211-236.
Humphrey,J.,Schmitz,H.,“Chain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Taking Stock”,in Schmitz,H.,ed.,:,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4.
Humphrey,J.,Schmitz,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2002,36(9):1017-1027.
Jacobs,F.R.,Weston Jr.,F.C.,“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A Brief History”,,2007,25(2):357-363.
Ji,J.,Tong,Q.,Khan,F.,et al.,“Risk-Based Domino Effect Analysis for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in Processing Facilities”, & ,2018,57(11):3990-4006.
Jiang,G.H.,Lee,C.M.C.,Yue,H.,“Tunneling through Intercorporate Loans:The China Experience”,,2010,98(1):1-20.
Jiao,J.,Tseng,M.M.,“A Methodology of Developing Product Family Architecture for Mass Customization”,,1999,10(1):3-20.
Juliang Zhang,Jian Chen,Chung-Yee Lee,“Coordinating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with the Demand Influenced by Promotional Decisions”,,2008,116:190-198.
Kagermann,H.,Wahlster,W.,Helbig,J.,“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Berlin:Industrie 4.0 Working Group of Acatech,2013.
Kang,H.S.,Lee,J.Y.,Choi,S.S.,Kim,H.,Park,J.H.,Son,J.Y.,“Smart Manufacturing:Past Research,Present Findings,and Future Directions”,-,2016,3(1):111-128.
Kang,M.,Wu,X.,Hong,P.,et al.,“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 in Outsourcing Practices:An Empirical Study”, & ,2014,20(3):177-185.
Kotabe,M.,Jiang,C.X.,Murray,J.Y.,“Examining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Political Networking Capability with Absorptive Capacity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Emerging-Market Firms”,,2014,43(4):1131-1156.
Krajewski,L.J.,Ritzman,L.P.,Malhotra,M.K.,:,NJ:Prentice Hall,2006.
Lambert,D.M.,Cooper,M.C.,Pagh,J.D.,“Supply Chain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1998,9(2):1-19.
Lambert,D.M.,García-Dastugue,S.J.,Croxton,K.L.,“An Evaluation of Process Orien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rameworks”,,2005,26(1):25-51.
Leiper,N.,“An Emerging Discipline”,,2000,27(3):805-809.
LeMay,S.,Helms,M.M.,Kimball,B.,McMahon,D.,“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Elusive Concept and Definition”,,2017,28(4):1425-1453.
Leung,K.,Chen,T.,Chen,G.,“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The Differential Mediating Roles of Challenge and Enjoyment Intrinsic Motivations”,,2014,31(3):811-834.
Levitt,T.,“Production-Line Approach to Service”,,1972,50(5):41-52.
Li,J.,Tang,Y.,“CEO Hubris and Firm Risk Taking in China: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2010,43:45-68.
Li,K., 2025,Beijing:State Council of China,2015.
Li,W.,Xu,J.,Zheng,M.,“Green Governance:New Perspective from Open Innovation”,,2018(10):3845.
Li,Y.,Yang,F.,Liang,L.,et al.,“Allocating the Fixed Cost as a Complement of Other Cost Inputs:A DEA Approach”,,2009,197(1):389-401.
Liang,H.,Ren,B.,Sun,S.L.,“An Anatomy of State Control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2015,46(2):223-240.
Liang,X.,Marler,J.H.,and Cui,Z.,“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East Meets West”,,2012,26(2):55-70.
Lin,X.,Germain,R.,“Organizational Structure,Context,Customer Orientation,and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2003,24(11):1131-1151.
Liu,X.,McKinnon,A.C.,“Practical Relevance of Theory-Driv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Evidence from China”,,2019,30(1):76-95.
Liu,X.,McKinnon,A.C.,“Theory Development in China-Bas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A Literature Review”,,2016,27(3):972-1001.
Liu,X.,R.S.White,“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Foreign Technology and Domestic Inputs to Innov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1997,17(3):119-125.
Lu,J.W.,Xu,Dean,“Growth and Survival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An External-Internal Legitimacy Perspective”,,2006,32(3):426-448.
Luce,M.F.,Jia,J.,Fischer,G.W.,“How Much Do You Like It?Within-Alternative Conflict and Subjective Confidence in Consumer Judgments”,,2003,30(3):464-472.
Lukas,B.A.,Tan,J.J.,Hult,G.T.M.,“Strategic Fit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The Case of China's Electronics Industry”,,2001,27:409-429.
Lummus,R.R.,Krumwlede,D.W.,Vokurka,R.J.,“The Relationship of Logistics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Developing a Common Industry Definition”, & ,2001,101(8):426-431.
Lummus,R.R.,Vokurka,R.J.,“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 ,1999,99(1):11-17.
Luo,X.R.,Wang,D.,Zhang,J.,“Whose Call to Answer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Firms' CSR Reporting”,,2017,60:321-344.
Luo,Yadong,Park,S.H.,“Strategic Alignment and Performance of Market-Seeking MNCs in China”,,2001,22(2):141-155.
Luo,Yadong,“Determinants of Local Responsiveness:Perspectives from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an Emerging Market”,,2001,27(4):451-477.
Luo,Yadong,“Industrial Dynamics and Managerial Networking in an Emerging Market:The Case of China”,,2003,24(13):1315-1327.
Luo,Y.,“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in an Emerging Market”,,2002,23(1):1-20.
Lynch,R.,,London:Prentice Hall/Financial Times,Harlow,2003.
Mentzer,J.T.,Dewitt,W.,Keebler,J.S.,Min,S.,Nix,N.W.,Smith,C.D.,Zacharia,Z.G.,“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1,22(2):1-25.
Mentzer,J.T.,Stank,T.P.,Esper,T.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gistics,Marketing,Production,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29(1):31-46.
Meredith,J.R.,“Hopes for the Future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9(4):397-402.
Miller,J.G.,Graham,M.B.W.,“Production/Operations Management:Agenda for the ‘80's”,,1981,12(4):547-571.
Miller,J.G.,Sprague,L.G.,“Behind the Growth in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1975,53(5):83-91.
Murray,J.Y.,Kotabe,M.,Zhou,J.N.,“Strategic Alliance-Based Sourcing and Market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Foreign Firms Operating in China”,,2005,36(2):187-208.
Myers,S.C.,“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1984,39(3):575-592.
Oliver,R.K.,Weber,M.D.,“Supply-Chain Management:Logistics Catches up with Strategy”,in Christopher,M.L.,ed.,:,London:Chapman & Hall,1982.
Orlicky,J.,,New York:McGraw-Hill,1975.
Pan,Y.,“The Formation of Japanese and U.S.Equity Joint Ventures in China”,,1997,18(3):247-254.
Park,S.H.,Gordon,M.E.,“Publication Records and Tenure Decisions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1996,17(2):109-128.
Park,S.H.,Luo Yadong,“Guanxi 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 in Chinese Firms”,,2001,22(5):455-477.
Peng,M.W.,Heath,P.S.,“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Institutions,Organizations,and Strategic Choice”,,1996,21(2):492-528.
Pine,B.J.,:,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3.
Quinn,J.B.,:,Homewood:Irwin,1980.
Rafael,R.,Jackson,S.A.,Liveris,A.,..,Washington,D.C.:The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Ralston,D.,Terpstra-Tong,J.,Terpstra,R.,Wang,X.,Egri,C.,“Today'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f China:Are They Dying Dinosaurs or Dynamic Dynamos?”,,2006,27(9):825-843.
Rumelt,R.P.,Schendel,D.E.,Teece,D.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Rust,R.T.,Inman,J.J.,Zahorik,J.A.,“What You Don't Know about Customer-Perceived Quality:The Role of Customer Expectation Distributions”,,1999,18(1):77-92.
Schein,E.H.,,New York:Jossey-Bass,2010.
Schmitz,H.,“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Recent Findings”,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2004.
Singhal,K.,Singhal,J.,Starr,M.K.,“The Domain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Elwood Buffa in Its Delineation”,,2007,25(2):310-327.
Skinner,W.,“Manufacturing Strategy:The Story of Its Evolution”,,2007,25(2):328-335.
Skinner,W.,“The Taming of Lions:How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Evolved,1780-1984”,in Clark,K.B.,Hayes,R.H.,Lorenz,C.,ed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5.
Skjoett-Larsen,T.,“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New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in Logistics”,,1999,10(2):41-53.
Snell,R.,Chak,A.A.-K.,“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Learning and Empowerment for Whom”,,1998,29(3):337-364.
Stevens,G.C.,“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1989,19(8):3-8.
Tahai,A.,Meyer,M.J.,“A Revealed Preference Study of Management Journals' Direct Influences”,,1999,20(3):279-296.
Tan,J.J.,Litschert,R.J.,“Environment-Strategy Relationship and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1994,15(1):1-20.
Tan,J.J.,Tan,D.,“Environment-Strategy Co-Evolution and Co-Alignment:A Staged Model of Chinese SOEs under Transition”,,2005,26(2):141-157.
Tang,Z.,Rongqiu,C.,Ji,X.,“Operational Tactics and Tenets of a New Manufacturing Paradigm ‘Instant Customerisation’”,,2005,43(14):2873-2894.
Tang,Z.,Rongqiu,C.,Ji,X.,“An Innovation Process Model for Identifying Manufacturing Paradigms”,,2005,43(13):2725-2742.
Tomlin,B.,“Industry 4.0”,Presentation at MO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Conference,2017.
Tsui,A.,Möllering,G.,“Wary Managers:Unfavorable Environments,Perceived Vulnerabil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in Foreign Enterprises in China”,,2009,41(6):1016-1035.
Tsui,A.,“Contributing to Global Management Knowledge:A Case for High Quality Indigenous Research”,,2004,21:491-513.
Wang,Y.,Lee,J.,Fang,E.,et al.,“Project Customization and the Supplier Revenue-Cost Dilemmas:The Critical Roles of Supplier-Customer Coordination”,,2017,81(1):136-154.
Wang,J.B.,Sun,L.,Sun,L.,“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with a Learning Effect and Discounted Costs”,,2010,49(9):1141-1149.
Wang,L.,and Juslin,H.,“The Impact of Chinese Cultur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Harmony Approach”,,2009,88(3):433-451.
Ward,P.T.,McCreey,J.K.,Ritzman,L.P.,Sharma,D.,“Competitive Prioritie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8,29(4):1035-1046.
Weber,M.,,New York:Free Press,1964.
Wei,L.,Liu,J.,and Zhang,Y.,“The Rol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Enterprises”,,2008,47(4):777-794.
Wen,B.J.,B.W.Zhi,F.S.Hou,“Group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hina”,,1992,12(8):509-514.
White,S.,“Competition,Capabilities,and the Make,Buy,or Ally Decisions of Chinese State-Owned Firms”,,2000,43(3):324-341.
Williamson,O.E.,:,New York:Free Press,1975.
Wilson,J.M.,“Deconstructing the Reinven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2018,24(2):128-155.
Wright,P.Mand,McMahan,G.C.,“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2,18(2):295-320.
Wu,L.,Yue,X.,Jin,A.,Yen,D.C.,“Smar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view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2016,27(2):395-417.
Wu,X.,Chen,Q.,Zhou,W.,et al.,“A Review of Mobile Commerce Consumers' Behaviour Research:Consumer Acceptance,Loyalty and Continuance(2000-2009)”,,2010,8(5):528-560.
Wu,X.,Dou,W.,Du,J.,et al.,“Production Network Positions,Innovation Ori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c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Firms”,,2015,67(1):77.
Xu,H.,Shi,N.,Ma,S.H.,et al.,“Contracting with an Urgent Supplier under Cost Information Asymmetry”,,2010,206(2):374-383.
Xu,W.,Wang,R.,“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China”, & ,1996,31(3-4):537-542.
Yang,G.,Shen,W.,Zhang,D.,et al.,“Extended Utility and DEA Models without Explicit Input”,,2014,65(8):1212-1220.
Yuan,K.F.,Ma,S.H.,He,B.,et al.,“Inventory Decision-Making Models for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System with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s”,,2015,53(1):183-219.
Zhang,S.,Chen,G.,Chen,X.P.,et al.,“Relational Versus Collective Identification Within Workgroups:Conceptualization,Measurement Development,and Nomological Network Building”,,2014,40(6):1700-1731.
Zhang,Z.,Jin,X.,Yang,Q.,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2013,57:36-42.
Zhao,Shuming,“Applic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08,19(5):802-817.
Zhao,S.,Du,J.,“Thirty-Two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Review and Prospects”,,2012,22(3):179-188.
Zhao,S.,Zhang,J.,Zhao,W.,et al.,“Changing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to and Banking Industries”,,2012,23(10):2051-2064.
Zhou Kevin Zheng,Gao Gerald Yong,Zhao Hongxin,“State Ownership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An Integrated View of Institutional and Efficiency Logics”,,2017,62:375-404.
Zhou,L.,Wu,W.,Luo,X.,“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orn-Global SMEs: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Networks”,,2007,38(4):673-690.
Zou,H.,Adams,M.B.,“Corporate Ownership,Equity Risk and Retur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8,39(7):1149-1168.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