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详情

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

党月异[著]

王韬(1828—1897)文学研究

2014-08-01

978-7-5161-4655-2

289

10

扫码阅读

  •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年逾耳顺之日,莺飞草长之时,欣闻女弟子党月异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即将出版,颇多感慨。故电讯索序,欣然应允。
俗语云:“十年磨一剑。”于党月异的这部专著而论,信然!2001年,党月异作为在职研究生考入了山东师大文学院,选中了我做她的硕士生导师,至今已过了十三年。大概是一种缘分,第一次见面就似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我有一个习惯,首次与学生见面,总爱讲一番套话:“自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所学均为基础知识,都是1+1=2。但是从研究生开始,已经进入研究学习阶段,必须学会1+1=1。”并列举农村生产队时的分地瓜为例:“一堆加一堆,还是一堆,只不过是一大堆。”大多数同学会一笑了之,但她的脸上却透出一种心领神会的表情。及至开题,因为我给本科生讲了十余年的近代文学,一直觉得王韬在近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确属于开风气的人物,值得进行专门研究。只是因为当时忙于重读先秦,无暇顾及,于是便提议她做王韬的文言小说。大概是因为她在大学课堂上讲过文学史,对王韬有一定了解,她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很快就确定了题目——《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列出了论文的提纲。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至今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她的论文提纲主要分四部分:一、王韬研究的世纪回顾;二、全球观念下的文化视野;三、文化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特殊心态;四、文化冲突之中的迷惘。当时我真的有点儿吃惊,若没有文化史的观念,若没有文学史尤其是转型时期的近代文学史的观念,绝不可能有这样的开阔视野。然而在慨叹“后生可畏”之余,还是稍按兴奋之情,板起面孔,提了一大堆意见。并且按照我指导研究生的常规,让她首先做好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综述。已经记不清多长时间了,反正当时觉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拿着一大摞资料摆到了我的面前,又一次让我吃惊。但我还是静下心来,按照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让她忍痛割爱,主要围绕王韬的文言小说研究做系统的综述,其他资料可以留待将来。她在2003年发表的那篇《王韬研究世纪回顾》,就是在那一大摞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文献资料是一切学问基础中的基础,党月异正是因为视野开阔,又特别重视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所以才能在同龄人中取得比较突出的学术成就。
大概是因为厚积薄发,或者说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积累,党月异的确堪称“快手”。大约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她的硕士学位论文就完成了。2003年便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提前毕业,提前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在答辩会上,她论文的第三部分引起了多数答辩委员的注意,大家认为“文化转型”这一概念不但准确地概括了王韬文言小说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贡献,而且紧紧地抓住了近代尤其是近代初期文学史的时代特征。同时鼓励她可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往前拓展,进一步研究王韬的文学创作,研究王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启蒙、开创之功。党月异是一个有独立见解而又锲而不舍的人。她后来发表的一系列关于王韬研究的论文以及2007年申报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显然就是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努力的结果。更令人惊喜的是,2012年,她又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获得了成功。
从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的《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却充分展示了党月异对这一研究课题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读这部专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绪论——“王韬研究学术史回顾”,这显然是在之前的那篇《王韬研究世纪回顾》的基础上完成的,应该能引起王韬关注者的普遍注意。确如俞祖华、赵慧峰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研究通览》所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月异的《王韬研究世纪回顾》,此文为我们研究王韬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其次是第一章“王韬——多重身份的建构”,作者运用典型的、传统的“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论述了王韬作为近代初期中西文化交流学者、最早的报人、维新思想家、教育家、新型文化人五位一体的特殊身份。王韬是一个典型的从传统文人转型为新型文化人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显然兼具传统和现代两种人格,兼具两种价值系统。这就必然使他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从而体现出中国近代文学转型时期的特点。第二章“王韬小说研究”,这显然是在她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然而,与她的毕业论文相比,却增加了“王韬的小说思想”、“新兴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在近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三节,这就进一步突出了王韬在近代这一中国小说转型时期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王韬是最早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自觉描写异国文化、异国形象、异国风物,最早为读者提供关于现代性想象和思考的作家;是第一个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的报人小说家,这无疑开创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现代化的新纪元,从而促进了中国小说由传统到近现代的转型。王韬的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文人心态史。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小说向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王韬的意义不容忽视,是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第三章“王韬诗歌研究”,不但系统地介绍了王韬的诗学思想、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且视野广阔、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王韬诗歌对近代诗歌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即王韬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黄遵宪,推动了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可以说是“诗界革命”的先锋。从王韬到黄遵宪再到梁启超,共同完成了“诗界革命”的递进。第四章“王韬政论文研究”,紧紧抓住王韬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纸的中国人、其政论文主要发表在《循环日报》上这一特点,全面论述了王韬对政论文体的现代性改造,指出了他的政论文对郑观应、康有为、谭嗣同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梁启超“新文体”的影响。最后一章是“王韬游记散文研究”,在近代游记散文发展的大背景下介绍了王韬的《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不但研究了王韬游记散文对传统游记散文内容的拓展、艺术的新变,并且从文化启蒙、文学启蒙两方面肯定了他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和不足。
总而言之,党月异的《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不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了王韬的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游记散文,堪称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王韬文学创作的专著;而且涉及了王韬的特殊身份、文学观念;涉及了王韬作品的题材内容、语言形式、传播方式、社会功用,等等,可以说填补了近代文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部著作通过对王韬文学作品的全面梳理,全方位地把握了王韬的文学创作在从古代文学向近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王韬在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贡献,值得一读。
现在,党月异又在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的这一部专著也会与广大读者见面,让我们翘首以盼。序文搁笔,仰望南山,满目苍翠,春意盎然。欣欣之情,油然而生。
王恒展
2014年2月26日于泉城转山西路寓所

The late-stage funding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project esta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which aims to encourage the majority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to concentrate on their studies and support the excellent results of basic research. It is selected from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at are close to completion after rigorous review. In order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ater funded projects, better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the National Offic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organize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later funded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unified design, unified logo, unified layout, and formation of series". National Planning Office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AI翻译)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