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derstanding the time, place, ethnic group, process, dynamic mechanism and history of the era of the Five Empero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national pride and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it is not easy to make sense of that history. This book uses the totem theor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interpret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examines the documentary records of inheritance, excavation, ethnicity and other documents and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results, and briefly outlines the outline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Five Emperors for the first time.(AI翻译)
付希亮:(著)
付希亮 1969年生,河北魏县人,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文史》《华夏文化论坛》《管子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古籍类
(战国)吕不韦,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战国)尸佼:《尸子》,《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战国)吴起:《吴子》,世界书局1935年版。
(西汉)伏胜:《尚书大传》,郑玄注,陈寿褀辑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尚秉义校,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集释》,何宁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义证》,苏舆义证,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东汉)班固:《白虎通疏证》,(清)陈立疏证,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校注》,张觉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
(东汉)桓谭:《新辑本桓谭新论》,朱谦之校辑,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东汉)王符:《潜夫论笺校正》,(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东汉)王充:《论衡校释》,黄晖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校注》,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汉)袁康:《越绝书校释》,李步嘉校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黄庚灵疏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吴)韦昭注:《国语》,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辑存》,徐宗元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
(西晋)葛洪:《抱朴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东晋)王嘉撰,(梁)萧绮录:《拾遗记》,齐治平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晋)郭璞注,(清)毕沅校:《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东晋)干宝:《搜神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校证》,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梁)萧统编:《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梁)萧绎:《金楼子》,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梁)任昉:《述异记》,明汉魏丛书本。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齐)刘昼:《刘子校释》,傅亚庶校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唐)魏徵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唐)玄奘、辨机:《大唐西域记》,季羡林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校注》,周叔迦、苏晋仁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唐)刘知几:《史通笺记》,程千帆笺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苏鹗撰,吴企明点校《苏氏演义》外三种,中华书局,2012年。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文楚等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北宋)沈括撰,胡道静点校:《新校正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版。(北宋)李昉:《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北宋)李昉编:《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北宋)张君房纂辑:《云笈七签》,蒋力生等校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库备要》第44册,中华书局、中国书店1989年版。
(南宋)洪适:《隶释·隶续》,中华书局1985年版。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校注》,朱惠荣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王先谦:《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清)陈嘉谟等辑:《王梓材撰本》,《世本八种》,中华书局2008年版。
(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清)赵翼:《陔余丛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全唐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日〕服部千春:《孙子兵法校解》,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巴蜀书社1985年版。
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黄怀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诗经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孟子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学勤主编:《尔雅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汤炳正等:《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王利器:《文子疏义》,中华书局2000年版。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王贻梁、陈建敏撰:《穆天子传汇校集释》,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著作类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3《上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岑家梧:《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陈民镇:《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虞朝、良渚文化考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杜正胜编:《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台湾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
范牧主编:《河南民间文学集成南阳民间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葛英会:《古汉字与华夏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1,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卷4,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卷10,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韩玉祥主编:《南阳汉代天文画像石研究》,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何介钧主编:《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何光岳:《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翦伯赞:《先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第十七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荆门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文艺出版有限公司中西书局2010年版。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2011年版。
李学勤:《失落的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学勤:《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刘起 :《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论文集编辑组:《纪念苏秉琦考古50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吕思勉、童书业编:《古史辨》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马承源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潘定衡、杨朝文主编:《蚩尤的传说》,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潘定智等:《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1年版。
钱穆:《古史地理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中华书局2002年版。
石如金:《苗族创世纪史话》,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宋兆麟:《民间性巫术》,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苏秉琦主编:《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孙作云:《孙作云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谭其骧:《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61年版。
王晖:《古史传说时代新探》,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古史研究二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3册《神话编·诗经编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谢希恭主编:《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显之:《山海经探原》,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
杨军、张乃和:《东亚史》,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
尹达:《尹达史学论著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于沛主编:《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史学理论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俞伟超、汤惠生:《古史的考古学探索》,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袁珂:《神话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宏彦编:《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新斌主编:《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振犁:《中原神话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张之恒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瑶山》,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郑杰祥:《夏史论丛》,齐鲁书社1985年版。
周到:《周到艺术考古文集》,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
周勋初:《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周延良:《夏商周原始文化要略》,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2001年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中国ISBN中心1998年版。
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编辑:《〈山海经〉 新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钟敬文:《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朱士光主编:《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杨庸一译,台湾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
〔德〕马克思:《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日〕贝冢茂树:《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日文),东京宏文堂1946年初版。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和宗教》,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期刊类
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
曹亚萍:《小麦的起源、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小麦研究》2008年第3期。
晁福林:《论古史重构》,《史学集刊》2009年第4期。
陈德安:《浅释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边璋”图案》,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国古代铜鼓研究学会:《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辑,四川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0年版。
陈梦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学报》第19期。
陈民镇:《不要把考古与传说轻易挂钩——也说石峁古城》,《光明日报》2013年4月15日第15版。
陈显丹、陈德安:《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5期。
程鹏、朱诚:《试论良渚文化中断的成因及其去向》,《东南文化》1999年第4期。
戴应新:《回忆石峁遗址的发现与石峁玉器》(上),《收藏界》2014年第6期。
邓聪、王方:《二里头牙璋(VM3: 4)在南中国的波及——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和扩散》,《考古学研究》2015年第5期。
董豫、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组织形态的思考——来自DNA和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考古》2017年第7期。
杜正胜:《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一个方法学的探讨》,《考古》1992年第4期。
方向明:《琮·璧 良渚玉文明因子的接力与传承》,《大众考古》2015年第8期。
高江涛、何努:《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高伟:《石峁遗址:拂去历史尘土,重绽迷人光芒》,《陕西日报》2015年10月16日第13版。
顾颉刚:《鸟夷族的图腾崇拜及其氏族集团的兴亡——周公东征史事考证四之七》,《史前研究》2000年9月。
顾颉刚、刘起 :《尚书·甘誓校释译论》,《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
郭静云:《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三峡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郭物:《从石峁遗址的石人看龙山时代中国北方同欧亚草原的交流》,《中国文物报》2013年8月2日第6版。
郭永秉:《从上博楚简 〈容成氏〉 的“有虞迥”说到唐虞传说的疑问》,《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韩建武:《石峁遗址出土玉器补遗》,《收藏家》2016年第2期。
韩康:《石峁人面纹琮式玉镯的介绍及其相关问题探讨》,《收藏界》2013年第9期。
何观洲:《〈山海经〉 在科学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新社会科学》1934年创刊号。
李学勤:《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9日第A05版。
刘式今:《从墓葬发掘试探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解体》,《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
龙西江:《再论藏汉民族的共同渊源——青藏高原古藏人之古象雄(古支那)、西女国中的“嘉”(夏)部落与中原夏王朝的亲属渊源关系》,《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
逯宏:《黄帝族源地新考》,《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
骆继光:《图腾崇拜及其产生根源》,《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3期。
裘锡圭:《杀首子解》,《中国文化》1994年第1、2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陕西神木县石峁城址皇城台地点》,《考古》2017年第7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后阳湾、呼家洼地点试掘简报》,《考古》2015年第5期。
邵安定等:《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研究》,《考古》2015年第6期。
沈长云:《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光明日报》2013年3月25日第15版。
孙周勇等:《石峁遗址2015年考古纪事》,《中国文物报》2015年10月9日第5版。
孙周勇、邵晶:《瓮城溯源——以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为中心》,《文物》2016年第2期。
唐志辉:《从东周秦汉典籍引用看 〈山海经〉 的成书》,《兰台世界》2014年第8期。
万群:《从汉语史角度看 〈山海经〉 的成书年代》,《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2期。
汪俊:《〈山海经〉 无“古图”说》,《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汪宁生:《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文物》1987年第4期。
王晖:《周代天神形象与黄帝部落图腾考》,《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2卷第1期。
王晖、何淑琴:《从 〈诗经·周颂·臣工〉 看周先祖后稷在中国农史上的重要贡献——兼论大小麦在中原种植的最早时代》,《人文杂志》2009年第5期。
王明达:《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王珏、张文潇:《揭开陕西石峁遗址的秘密:宏大的石砌城墙与大量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人民日报》2014年7月22日第12版。
王清:《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中原文物》1999年第1期。
王玉亮:《冀西北地区与人文始祖黄帝》,《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王震中:《关于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2期。
王震中:《陶寺与尧都:中国早期国家的典型》,《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卫惠林:《中国古代图腾制度论证》,《民族学研究集刊》1943年总3期。
吴文祥、葛全胜:《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第四纪研究》2005年第25卷第6期。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第四纪研究》2001年第21卷第5期。
向桃初:《三星堆文化的形成与夏人西迁》,《江汉考古》2005年第1期。
徐峰:《石峁与陶寺考古发现的初步比较》,《文博》2014年第1期。
徐利斌等:《公元前25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汞记录》,《第四纪研究》第28卷,2008年第6期。
徐文堪:《关于W.B.亨宁及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
许顺湛:《“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社会》,《考古》1962年第5期。
荀洁:《红山文化与黄帝事记》,《赤峰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杨伯达:《牙璋述要》,《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3期。
杨堃:《图腾主义新探——试论图腾是女性生殖器象征》,《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3期。
张怀通:《谁的石峁:石峁古城系上古西夏都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18日A05版。
张佳:《神木县石峁遗址考古有新发现:墙体上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深目高鼻》,《西安晚报》2015年10月11日第03版。
张锟:《论陕北地区发现的玉器》,《文物世界》2012年第2期。
张涛:《“产翁制”的出现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民俗研究》1995年第4期。
张兴成:《论黄帝族的图腾崇拜》,《社科纵横》1995年第5期。
张振犁:《“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新密市浮戏山考察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赵建兰:《石峁遗址首次出土半米多长玉器》,《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19日第3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7期。
周振鹤:《被忽视了的秦代 〈水经〉 ——略论 〈山海经海内东经附篇〉 的写作年代》,《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朱乃诚:《良渚的蛇纹陶片和陶寺的彩绘龙盘——兼论良渚文化北上中原的性质》,《东南文化》1998年第2期。
朱巍:《汉代画像石“人首龙神交尾”考释》,《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德〕W.B.亨宁:《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徐文堪译注,《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
〔俄〕T.V.加姆克列利则、V.V.伊凡诺夫:《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吐火罗人在古代中东的祖先》,杨继东译,徐文堪校,《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
〔英〕泰勒:《对图腾制及其相关的现代理论的几点看法》,《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学报》1899年总18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