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k martial arts is a general term for martial arts that circulate in Chinese civil society, and is the root of the entire Chinese martial art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skills, inheritors, organizations, beliefs, rituals, etc. related to it. It is a very inclusive concept that involves a specific cultural space. Folk martial arts combine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tegrating martial arts, Yi, medicine and qi, and it is a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like a "living fossil". Therefore, i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and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study mainly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commonly used in history and the fieldwork method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uses Sichuan folk martial arts as a case study, so that we can focus on a specific area, concentrate on analyzing all aspects of it, and obtain a subtle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grasp of folk martial arts. And introduce horizontal comparative analysis, try to present the overall picture of folk martial arts in the cross-cutting analysi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and folk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China.(AI翻译)
龚茂富:(著)
龚茂富,1983年生于江苏邳州。201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后项目全额资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深造一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武术套路、中国式摔跤国家级裁判,龙狮国际级裁判,国际桑搏联盟认证教练,四川省传统弓联合会创始人。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现任成都体育学院民传与养生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曹秉仁纂:《宁波府志》,清雍正十一年修,清乾隆六年补刊本。
[2]张廷玉等撰:《明史》(第十八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顺之纂:《四部丛刊·荆川先生文集》(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4]郑若曾:《江南经略》,《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6]吴乔撰:《围炉诗话》,据清嘉庆十三年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刻本影印。
[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汇刻列朝诗集小传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8]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9]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12]陈谦、罗绶香等纂修:《犍为县志》卷14《杂志》,成都协美印刷公司1934年版。
[13]唐大彦主编:《南川县志》卷6《杂俗》,1931年刊本。
[14]林志茂主编:《简阳县志》卷22《灾异篇》,1927年修。
[15]胡寄尘主编:《清季野史》,岳麓书社1985年版。
[16]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教研室合编:《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王增琪:《聊园诗存再续》卷一,光绪三十年刻本。
[18]周密:《武林旧事·社会》,西湖书社1981年版。
[19]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四十八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0]易君左:《川康游踪》,中国旅行社(桂林)1943年版。
[21]杨燮:《成都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2]林孔翼辑:《成都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3]程本立:《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巽隐集》卷二《寫予怀》,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24]李攀龙:《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沧溟集》卷十四《早春寄吴使君四首》,世界书局1985年版。
[25]徐珂:《清稗类钞(第二册)》,中华书局2010年版。
[26]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许嘉璐主编:《史记》列传第三十九《叔孙通》,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28]陈山榜、邓子平编:《颜李学派文库》,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9]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3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985年版。
[32]冯天瑜等主编:《语义的文化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常璩:《华阳国志校注》,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34]四川省博物馆:《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0年版。
[35]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36]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十二卷《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37]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四卷《新大陆游记(1902—1903)》,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38]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9]姚淦铭、王燕主编:《王国维文集》(第四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40]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二·新大陆游记节录》,中华书局1936年版。
[41]龚茂富:《中国民间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版。
[42]马爱民:《传统武术文化新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版。
[43]乔凤杰:《传统武术的道与术》,《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4]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5]温子建:《武侠小说鉴赏大典》,漓江出版社1994年版。
[46]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武士与文士之蜕化》,中华书局1963年版。
[47]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48]连阔如:《江湖丛谈》,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49]闰泉主编:《江湖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50]欧阳恩良、潮龙起:《中国秘密社会》第四卷《清代会党》,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1]曹新宇、齐军、鲍齐:《中国秘密社会》第三卷《清代教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王纯五:《袍哥探秘》,巴蜀书社1993年版。
[53]邵雍:《中国秘密社会》第六卷《民国帮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4]力平、马芷荪主编:《周恩来年谱(1898—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5]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解放》,中国档案馆出版社2009年版。
[56]汤志钧编:《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57]刘平:《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9]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岳麓书社1986年版。
[60]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
[61]徐珂:《清碑类抄·会党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62]王兆祥:《白莲教探奥》,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3]文史精华编辑部编:《近代江湖秘闻》(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4]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释·史记·游侠列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65]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
[6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历史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7]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张俊义、王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8]马西、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9]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70]张紫晨:《中国巫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
[71]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2]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出版社1984年版。
[73]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二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75]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56年版。
[76]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77]江立华、孙洪涛:《中国流民史古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8]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9]童恩正:《古代的巴蜀》,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80]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版。
[81]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82]政协第五届南充市顺庆区委员会编:《顺庆武术》(顺庆文史资料第七辑),内部资料2014年版。
[83]戚继光:《纪效新书》,马明达点校,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84]马明达:《说剑丛稿》(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85]秦宝琦、孟超:《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6]刘平:《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7]路遥主编:《山东大学义和团资料汇编》(上),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路遥:《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9]王兆祥:《白莲教探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90]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中国民众Nationalism的诞生》,宋军、彭曦、何慈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中华书局1990年版。
[92]吴康零主编:《四川通史》(第六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3]隗瀛涛:《四川近代史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9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新都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新都文史》(第七辑),1987年版。
[95]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9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7]路景琪、程啸编:《义和团源流史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9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9]《袁养寿园奏议辑要》(卷四),项城袁氏宗祠1931年刻本。
[100]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天地会》(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2]严如煜:《三省山内风土杂识》,陕西通志馆印1936年版。
[103]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巴蜀书社1985年版。
[104]吴善中:《晚清哥老会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5]《高宗实录》卷103,乾隆四年十月癸卯影印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6]陈谦、罗绶香等纂修:《犍为县志》卷14《杂志》,成都协美印刷公司1937年版。
[107]薛君度:《黄兴与中国革命》,杨慎之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08]孙中山、蔡元培等:《中国哲学思想论集·现代篇一》,水牛出版社1978年版。
[109]傅崇矩:《成都通览》(下),巴蜀书社1987年版。
[110]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1]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料》,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2]佘竟成自述:《近代史资料》,1958年版。
[113]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佘俊英传》,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4]郑光路:《四川旧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5]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
[117]欧大年、候杰、范丽主编:《保定地区庙会文化与风俗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18]孙旭军、蒋松、陈卫东:《四川民俗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9]张学君、张莉红:《成都城市史》,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120]四川省文史馆:《民国四川军阀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21]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成都通史·民国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22]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3]李劼人:《死水微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4]M.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25]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126]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城坊古迹考》,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版。
[127]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8]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2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五),中华书局1936年版。
[130]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31]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二》,中华书局1936年版。
[132]杨瑞松:《病夫、黄祸与睡狮:“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中国国族论述想象》,政大出版社2010年版。
[133]刘晴波、彭国兴编,饶怀民补订:《陈天华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4]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135]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6]高翠编著:《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7]郭希汾:《中国体育史》,上海文艺出版1993年版。
[138]王宗光等编:《上海交通大学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9]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岳麓书社2009年版。
[140]平江不肖生:《近代狭义英雄传》,(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141]中央技击学会编:《国术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4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计秋枫、朱庆葆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3]张之江:《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中央国术馆1934年版。
[144]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二十四》,中华书局1936年版。
[145]毛注清等编:《蔡锷集·军国民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46]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147]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148]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9]邵元冲:《邵元冲先生文集》,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
[150]王栻:《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51]杨天宏:《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2]兰比尔·沃拉:《中国:前现代化的阵痛——1800年至今的历史回顾》,廖七一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3]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
[154]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5]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56]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7]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58]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59]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的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60]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161]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二卷《瓜分危言(1899—1901)》,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62]吉尔·德拉诺瓦:《民族与民族主义》,郑文彬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63]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164]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65]康有为:《康有为遗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6]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7]黄节:《国粹保存主义》,政艺通报1902年版。
[168]叶瑞昕:《危急中的文化抉择——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中西文化观》,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69]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70]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71]《体育史料》(第16辑),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172]马良:《棍术科》,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
[17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4]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一集·陈英士先生革命小史》,文海出版社1989年版。
[175]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76]陈铁笙编:《精武本纪》,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177]张润苏:《张之江传略》,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78]中央国术馆编:《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中央国术馆1931年版。
[179]吴蕴瑞、袁敦礼:《体育原理》,勤奋书局1933年版。
[180]矿文楠主编:《中国武术文化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81]释永信等编:《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1卷),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182]向恺然、陈铁笙、唐豪等编:《国技大观》(名论类·上),国技学会1923年版。
[183]释永信等编:《国术期刊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184]《体育史料》(第15辑),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185]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体育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186]重庆体育运动委员会编:《重庆武术志》,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87]毛注清等编:《蔡锷集·军国民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8]南充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充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9]南充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充市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190]刘鸿池:《传统查拳》(上卷),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1]陈龙骧、李敏弟:《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192]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3]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4]赵子虬、陈尚洁:《四川武术史》(初稿),内部资料,1987年。
[195]四川省武术遗产挖整组:《四川武术大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196]陈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197]郑光路:《气卷神州》,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
[198]邹德发:《武术纵横》(上篇),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99]唐骈:《据谈录》,艺文印书馆1966年版。
[200]四川省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公安·司法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1]范应莲:《我的恩师海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2]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吕彦、阎海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203]上海军事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军事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204]四川省武术协会:《峨眉武术史略》,内部稿,2014年。
[205]郭同旭:《海灯疑案》,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06]张扬:《海灯神话》(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207]王玉德:《中国神秘文化》,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208]钱锺书:《康有为大同论两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209]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0]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周晓虹、徐彬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11]马贤达:《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212]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黄剑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214]汤一介:《港台海外中国文化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
[215]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216]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7]E.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18]霍布斯鲍姆、兰格主编:《传统的发明》,故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19]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220]释永信主编:《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卷24),中国书店2008年版。
[221]四川省武术遗产挖整组:《四川武术大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22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峨眉山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223]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乐山市志》,巴蜀书社2001年版。
[224]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2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26]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版。
[227]司马迁:《史记》,韩兆琦评注,岳麓书社2004年版。
[228]唐豪:《中国武艺图集考》,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229]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30]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邓正来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231]唐豪:《少林武当考》,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232]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牛爱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4期。
[2]陈永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民间武术的开发》,《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陈永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保护》,《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张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体育与科学》2008年第5期。
[5]陈振勇:《巴蜀武术文化探骊》,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体育学院,2006年。
[6]王兴一:《论“以武犯禁”与“御贼备战”——中国古代民间武术兴衰考析》,《搏击·武术科学》2006年第3期。
[7]侯杰:《晚清民间武术发展简论》,《南开学报》1998年第3期。
[8]林伯原:《民国时期民间武术祖织的建立与发展》,《体育文史》1994年第3期。
[9]王岗等:《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3期。
[10]李旺华、霍如:《从方法论看传统武术的文化本位与文化自觉》,《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1]龙劲、马飞:《我国民间武术运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第3期。
[12]张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体育与科学》2008年第5期。
[13]叶鹏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传统武术的保护问题》,《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5]喻德桥:《21世纪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6]李成银等:《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5期。
[17]裘珍:《立足传统,面向民间——武术振兴的必由之路》,《武当》2004年第4期。
[18]吴剑:《后奥运时代民间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基于杭州市武术社团发展的现状调查》,《浙江体育科学》2009年第5期。
[19]邓晓峰:《我国民间武校的现状及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20]杨涛:《山东省武术馆校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年。
[21]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1年。
[22]张玉强:《河南省民办武术学校滑坡现象原因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3]黄光丽:《内江地区民间武术馆校的现状调查及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4]陈永辉、陈勤:《对一个地域村落乡土武术的考察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4期。
[25]杨方、陈永辉:《乡土武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研究——以湖南新化梅山武功为例》,《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第11期。
[26]陈思和:《民间的沉浮——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4173。
[27]周立民:《“民间”内外:从〈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谈王广东的“民间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2期。
[28]王光东:《“民间”的现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9]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30]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http://www.aisixiang.com/data/16628.html。
[31]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http://www.aisixiang.com/data/5658.html。
[32]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SOCIETY——CIVILSOCIETY概念再检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3]邹欣星:《民间:从想象到消费——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冯小刚电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1年。
[34]江讯、木鱼:《为民间社会辩护》,《南方》(台湾)1987年第10期。
[35]钱宗范:《中国宗法制度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36]金景芳:《论宗法制度》,《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第2期。
[37]冯天瑜:《宗法文化刍议》,《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
[38]姚伟钧:《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9]龚茂富:《传统的延续:当代中国民间武术的祖师爷信仰》,《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期。
[40]吴祖鲲、王慧姝:《文化视域下宗族社会功能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41]李恭忠:《“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
[42]宋巍:《从地下秩序到彼岸世界:论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概念》,《前沿》2009年第8期。
[43]王学泰:《从水浒看江湖文化》,《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4]齐思和:《战国制度考》,《燕京学报》1938年第24期。
[45]刘平:《近代江湖文化研究论纲》,《文史哲》2004年第2期。
[46]野夫:《江湖——中国民间社会的传承》,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gxxc/2013/0620/85963.html。
[47]李银贞:《从中古三部小说看中国江湖文化》,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年。
[48]郝勤、龚茂富:《论武术与武术文化形态》,《中华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
[49]雷颐:《义和团的悲剧》,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2082866520.html。
[50]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新繁水观音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3期。
[51]王家佑:《记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兵器》1961年第11期。
[52]杨炳昆:《彭祖即巫彭》,《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6期。
[53]郝勤:《古代巴蜀养生考》,《四川体育史料》1985年第4期。
[54]赵世瑜:《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55]万建中:《民间传说的虚构与真实》,《民族艺术》2005年第3期。
[56]卢华为:《虚构与真实——民间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史“知识考古”》,《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57]《录副档·农民运动》,卷1890第一号。
[58]《军机处录付奏折》,嘉庆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广西巡抚成林折。
[59]《录副档》,道光十六年九月十三日山东巡抚经额布折。
[60]《录副档》,嘉庆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山东巡抚同兴折。
[61]《朱批奏折》,兵部右侍郎邪尔图奏折,乾隆四年十月十九日。
[62]伍士谦:《〈义和团在四川的战斗史料汇编〉综叙》,《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63]《巴县档案》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六日。
[64]林顿:《清代四川红灯教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65]《孙昉,刘平.女工·女匪·女神——义和团时期四川“廖观音”形象研究》,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shs/2013-03-08/33420.shtml。
[66]曹蓉:《谈谈四川红灯教》,《文史杂志》1992年第2期。
[67]《巴县档案》,重庆府饬巴县文,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68]《录副档》,道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阮元折。
[69]《南川县志》卷13《前事》,1931年刊本。
[70]《军机处录付奏折·农民运动》,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藏,卷3009,第3号。
[71]张鸣:《义和团的文化象征与政治隐喻》,《开放时代》2000年第9期。
[72]欧阳恩良:《形异神同: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的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73]《朱批奏折》,乾隆四年十月十九日兵部右侍郎雅尔图奏。
[74]历史系四川地方史研究室:《义和团运动在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
[75]隗瀛涛:《孙中山与四川辛亥革命》,《文史杂志》1985年第1期。
[76]孔路原:《辛亥革命时期四川会党初探》,《天府新论》1986年第2期。
[77]黎丽:《四川哥老会与辛亥保路运动》,《四川档案》2011年第5期。
[78]王笛:《“吃讲茶”:成都茶馆、袍哥与地方政治空间》,《史学月刊》2010年第2期。
[79]广东文化网:《狮子舞》,http://www.gdwh.com.cn/mjzt/2010/1020/article_1060.html。
[80]王晓辉、周叶清:《广东中山民间武术与民俗文化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4年第10期。
[8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桥飞叉会》,http://www.gov.cn/jrzg/2008-10/24/content_1130181.htm。
[82]陈永建:《成都花会探源》,《文史杂志》1992年第5期。
[83]于文倩:《青羊花市景无边:花会与民国时期成都市民的娱乐生活》,《文史杂志》2012年第1期。
[84]孙跃中:《从花会到劝业会:成都庙会文化的历史沿革》,《文史杂志》2005年第3期。
[85]尚言:《花会场国术比赛第二十七次盛志》,《成都华西日报社(花会专刊)》1936年4月10日第2版。
[86]郑光路:《解放前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武术打擂》,《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1期。
[87]江义高:《武林盛会——青羊宫“打金章”》,《龙门阵》2006年第11期。
[88]孙跃中:《近代成都劝业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年。
[89]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90]M.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91]杨瑞松:《想象的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05年第23期。
[92]苏全有:《论“东方病夫”到“东亚病夫”的流变》,《求索》2014年第6期。
[93]程登科:《怎样利用军警权力辅助民众体育使全民体育化》,《体育季刊》1935年第2期。
[94]黄曾甫:《平江不肖生为何许人》,《长沙文史资料》(增刊)1990年。
[95]徐斯年、向晓光:《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年表》,《西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96]刘一兵:《清末尚武思潮述论》,《历史档案》2003年第4期。
[97]马良:《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体育与卫生》1924年第3期。
[98]张冀:《晚清民初尚武思潮的缘起与五四激进主义发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99]胡伟希、田薇:《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历史演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00]《论尚武主义》,《东方杂志》1905年第2期。
[101]刘一兵:《清末尚武思潮述论》,《历史档案》2003年第4期。
[102]《同盟会全国设五大支部,重庆占一席》,《重庆晨报》2011年11月17日第025版。
[103]《精武技击运动纪》,《申报》1916年11月6日第3版。
[104]黄巧波:《孙中山与精武会》,《中山日报》2007年8月19日第B01版。
[105]田汉:《日本学者对非基督教运动的批评》,《少年中国》1922年第10期。
[106]邓实:《人种独立》,《政艺通报》1903年第23号。
[107]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历史月刊》1990年第29期。
[108]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09]杨思信:《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110]章太炎:《国学讲习会序》,《民报》1906年第7号。
[111]《拟设国粹学堂启》,《国粹学报》第3年第3期。
[112]侯彤彤:《黄节国粹主义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13]《民族主义》,《江苏》2001年第7期。
[114]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15]王健吾:《华北之体育》,《体育季刊》1935年第2期。
[116]马廉祯:《马良与近代中国武术改良运动》,《回族研究》2012年第1期。
[117]谭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武术的进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18]马良:《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体育与卫生》1924年第3期。
[119]禅者:《佛山精武与教育》,《佛山精武月刊》1925年第2期。
[120]杨媛媛:《近代上海精武体育会研究(1910—1949)》,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21]张之江:《国术研究分馆之成立预备会》,《申报》1928年6月21日第15版。
[122]《军政领袖提倡国技》,《申报》1928年3月4日第4版。
[123]《蒋委员长令军事机关练习国术》,《勤奋体育月报》1935年第2卷第1期。
[124]许义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体育思想之特质》,《中华民国体育学会体育学报》1990年第12期。
[125]昌沧:《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体育文史》1997年第4期。
[126]《国民政府指令174号》,《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
[127]丁守伟:《中国传统武术转型研究(1911—1949)》,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28]谢以颜:《评大公报七日社评》,《体育周报》1932年第1卷第30期。
[129]吴蕴瑞:《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之我见》,《体育周报》1932年第33期。
[130]毕博:《论“土体育”——国术质大公报记者并吴蕴瑞君》,《国术与体育》1932年。
[131]《国术摘锦比赛之发明》,《申报》1929年1月23日第11版。
[132]向恺然:《提倡国术的意义》,《第六届华中运动大会总报告》1936年。
[133]丁守伟:《中国传统武术转型研究(1911—1949)》,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34]《中国的奥运之路,1936年中国武术震惊世界》,http://2008.sohu.com/20080703/n257916950.shtml。
[135]《1936年柏林奥运:中国武术出风头政府欧洲》,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07/ac856dbd-f5c3-4583-a13e-f6407b0411ed.shtml?ptag=vsogou。
[136]陈季康:《松溪内家拳宗师——陈晓东先生》,http://sxnjgft.com/newsdetail_24015.html。
[137]《省市国术馆组织大纲》,国民政府档案,二史馆编《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
[138]陈长河:《民国时期的中央国术馆》,《历史档案》2009年第3期。
[139]孙仲达:《四川近代传统武术》,《四川体育史料》1983年第1期。
[140]范克平:《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中华武术》2004年第7期。
[141]范克平:《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中华武术》2005年第4期。
[142]范克平:《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中华武术》2004年第11期。
[143]《中央国术馆六周年特刊》,民国二十四年。
[144]朱梅玲:《台北之行——记武术史学家周剑南》,《中华武术》2013年第5期。
[145]朱国福:《形意六合拳撮要(一)》,《精武》2009年第10期。
[146]张又匀:《重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1期。
[147]郑光路:《北方武术精英入川传艺》,《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http://www.cdrb.com.cn/html/2013-10/28/content_1943393.htm。
[148]《网络孔子学院词条“朱国祯”》,http://www.chinese.cn/kungfu/article/2009-12/02/content_90130.htm。
[149]《郑怀贤档案》,成都体育学院藏。
[150]张铜霞、张岱林:《查拳名师张英振》,《中华民族》1991年第8期。
[151]秦耕:《查拳名师张英振》,《体育报》1984年3月24日第2599期,4月7日第2607期,4月14日第2611期。
[152]《王树田档案》,成都体育学院藏。
[153]冯文彬:《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新体育》1950年第1期。
[154]魏承思:《巴蜀道医王庆余》,http://www.nfpeople.com/story_view.php?id=5157。
[155]南充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关于南充市武术协会与业务主管单位(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脱钩的报告》2014年4月10日。
[156]张建伟:《为了恩师的重托——寄海灯关门弟子王全一》,《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1期。
[157]杨玉辰:《“少林功夫进军营”的思考》,《中国民兵》1986年第6期。
[158]《北京军区部队叫停大批表演性课目 包括硬气功》,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2/24/c_126179731.htm。
[159]《技艺高超功夫真 中国硬气功驰誉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人民日报》1980年2月11日。
[160]《我武术硬气功演出团在巴黎首场演出》,《人民日报》1981年4月7日。
[161]《高手绝活铁头力敌万钧》,《世界日报》2002年8月26日。
[162]《第七届洛杉矶世界太极气功日将于帕市举行 千名太极气功爱好者共襄盛举》,《美国侨报》2015年4月13日。
[163]《海灯法师永远美丽的神话》,《中国气功科学》1995年第5期。
[164]《少林寺武术家海灯法师回四川省访问》,《中国体育报》1962年8月9日。
[165]海灯法师:http://www.jiangyou.gov.cn/jiangyou/289642149081776128/20121127/398841.html。
[166]易旭东:《舌剑唇枪辩海灯——范应莲诉敬永祥“侵害海灯法师名誉权”一案始末(续)》,《新闻记者》1993年。
[167]孙家红:《重温“海灯神话”》,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3173。
[168]四川省武术协会官网:http://www.scwushu.com/portal.php?mod=list&catid=29。
[169]岳永逸:《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70]林毓生:《五四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5月9日。
[171]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百科知识》2006年第6期。
[172]习五一:《近代北京的行业神崇拜》,《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73]岳永逸:《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74]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75]高长江:《民间信仰: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本》,《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3期。
[176]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4期。
[177]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4期。
[178]朱维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179]程大力:《僧门著名武术家侯坦及其得意门生》,《体育文史》1994年版。
[180]程大力、王小兵、程馨:《“峨眉派”祥考——兼论峨眉派武术绝非峨眉山武术》,《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
[181]孙培基:《车君毅齐纪念碑记》,《山西国术旬刊》1934年第5期。
[182]刘泰福等:《四川武术拳种》,《四川体育史料》1987年第1期。
[183]刘泰福、周直模:《四川武术与峨眉武术》,《中华武术》1996年第8期。
[184]周伟良:《史学视野中的峨眉武术史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第1期。
[185]朱珠:《中国传统正宗武术门派调查:历史上的峨眉派》,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03/101019181377.shtml。
[186]张颐武:《传统复兴的意义和问题》,《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87]张志强:《传统与当代中国——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开放时代》2011年第3期。
[188]赵旭东:《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89]贺来:《“传统间”关系:“传统复兴”的前提性问题》,《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190]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191]冯骥才:《“非遗后时代”我们做什么?》,《中国艺术报》2011年11月18日第013版。
[192]项江涛:《“非遗后时代”保护是学者的时代担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5日第006版。
[193]冯骥才:《非遗后时代:传承仍让人充满忧虑》,《中国艺术报》2013年6月14日第S01版。
[194]明江:《“非遗后时代”的关注与守望》,《文艺报》2013年7月5日第005版。
[195]高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96]冯骥才:《我们的非遗80%以上没有专家保护》,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9/c_133172240.htm。
[197]王咏:《从生活世界到现代知识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代性批判》,《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19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获工作津贴》,http://www.gov.cn/fwxx/wy/2008-11/17/content_1150839.htm。
[199]文化部:《把非遗传承人传习补贴用在刀刃上》,http://www.ce.cn/culture/gd/201408/20/t20140820_3391730.shtml。
[200]高丙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201]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开放时代》2013年第5期。
[202]寒川恒夫:《民族スポーツとセルフ·オリエンタリズム》,《身体文化学报》2011年第十三辑。
[20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峨眉武术)》,内部资料,2007年。
[204]《峨眉山佛教协会授权委托书》,内部资料,2006年9月3日。
[205]林立:《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释通永长老圆寂》,http://www.chinanews.com/sh/news/2010/04-30/2257200.shtml。
[206]四川省文化厅教科处(省非遗办):《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公告》,2008年12月22日,http://www.sccnt.gov.cn/gnwhxw/201104/t20110410_3546.html。
[207]《峨眉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峨眉武术发展中心的通知》,峨编发[2007]68号文件。
[208]孙雁鸣、蔡威:《七雄聚会研讨峨眉武术》,《乐山日报》2009年1月18日第002版。
[209]武媚:《都江堰中小学课间将练青城功夫》,《中国体育报》2010年3月25日第7版。
[2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33号文件,http://www.gov.cn/zwgk/2006-04/30/content_272136.htm。
[1]Jürgen Habermas, ,Translated by Thomas Burger,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9.
[2]AvronBoretz,,,:,,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1.
[3]Ping-Ti Ho,:(1368-1911),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4] SusanBrowell,:'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5]Anthony Cohen, ,New York:Tavistock Publications,1985.
[6]R.W.Thompson,Griffith John, ,London:Forgotten Books,1908.
[7]David A.Palme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7.
[8]Nan Li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9]Inoue Shun,“The Invention of the Martial Arts:Kano Jigoro and Kodokan Judo.Stephen Vlastos ”,Ed.Mirror of Modernity: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10]Kano,Jigoro, :.,, Tokyo:Kodansha International,2005.
[11]Inoue Shun,“The Invention of the Martial Arts:Kano Jigoro and Kodokan Judo.Stephen Vlastos ”,Ed.Mirror of Modernity: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12]Thomas A.Green Edited,: ,Santa Barbara:ABC-CLIO,2010.
[13]Heather Reid, ,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12.
[14]Thomas A.Green Edited,: ,Santa Barbara:ABC-CLIO,2010.
[15]Scott Sonnon,,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id=sYTKAwAAQBAJ&pg=PT12&lpg=PT12&dq=vasili+oshchepkov+sambo&source=bl&ots=b6PL9n8f2y&sig=HTmCItIUlc9Ro6axH22YA9RA9JU&hl=en&sa=X&ei=RySSVLHSNJHcau3LgpgC&ved=0CEQQ6AEwBjgK#v=onepage&q&f=false.
[16]()(3.), Moscow:Sovetskaya Enciklopediya,vol.24(part II),1977.
[17]ScottSonnon, ,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id=sYTKAwAAQBAJ&pg=PT12&lpg=PT12&dq=vasili+oshchepkov+sambo&source=bl&ots=b6PL9n8f2y&sig=HTmCItIUlc9Ro6axH22YA9RA9JU&hl=en&sa=X&ei=RySSVLHSNJHcau3LgpgC&ved=0CEQQ6AEwBjgK#v=onepage&q&f=false.
[18]JohnCorcoran & Emil Farkas,:,, ,New York:Gallery Books,A Imprint of W.H.Smith Publishers Inc.1983.
[19]Thomas A.Green Edited,: ,Santa Barbara:ABC-CLIO,2010.
[20]Lefevre, (.2):, Trans.by John Moore,London & New York:Verso.2002.
[21]Perry Link,Richard P Madsen,PaulPickowicz (eds),:' ,Westview Press,1990.
[1]Robert Redfield,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No.4,1947.
[2]Sebastien Billioud,Confucialism,“” ,China perspectives,No.3,2007.
[3]Brian Wilson, ,Arkansas Tech University,2015.
[4]JamesRiordan, ,Soviet Studies,Vol.26,No.3,1974.
[5]Brian Wilson, ,Arkansas Tech University,2015.
[6]R.M.SCHNEIDERMAN,-' ,http://www.nytimes.com/2008/07/19/sports/othersports/19fight.html?_r=0
[7]StuartMirsky,Sambo: ,Black Belt Magazine,February 1986,pp.80-81.
[8]Igor G.Kozak,: ,Black Belt Magazine,November and December 1964.
[9]Andy Adams, ,Black Belt Magazine,January 1,1967.
[10]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states-parties-00024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