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cept of "division" is the focus and ultimate foothold of Xun Zili's argument, which means "the necessity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the prescriptiveness of social roles arising from the commitment to overall harmony." Xunzi advocated "dividing fēn and having fèn", he expounded the basis, meaning, determination and observance of "fen", and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idea of "fen". The core of Xunzi's idea of "dividing" is tha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should actively take responsibility, each in its own place, each in its own place, each with its own responsibility, each diligent in its own work, and each with its own convenience, so as to jointly achieve a state of social harmon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and elaborate Xunzi's idea of "divid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each doing its part, and achieving harmony together".(AI翻译)
陈伟:(著)
陈伟1979年9月出生,山东德州人。200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学院,获硕土学位。201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法律理论、政治法律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04年以来,在《齐鲁学刊》《学术论坛》《教煌学辑刊》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7篇,参缩教材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其他市厅级、校级项目8项,参与9项。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39项。
一 著作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版。
鲍鹏山:《先秦诸子八大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蔡方鹿:《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常金仓:《周代社会生活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晁福林:《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登元:《荀子·哲学》,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陈根法:《德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1年版。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陈继红:《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光连:《荀子分义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陈默:《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陈少明:《〈齐物论〉 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文洁:《荀子的辩说》,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储昭华:《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邓正来:《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中华书局1988年版。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杜正胜:《周代城邦》,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杜正胜:《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
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杜正胜:《新史学之路》,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傅荣珂:《睡虎地秦简刑律研究》,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现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高鸿缙:《中国字例》,三民书局1981年版。
高明:《古陶文字徴》,中华书局1991年版。
高全喜:《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高正:《荀子版本源流考》,中华书局2010年版。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郭沫若:《金文丛考》,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韩德民:《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齐鲁书社2001年版。
郝懿行:《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贺照田:《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版。
黄俊杰:《德川日本 〈论语〉 诠释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贾磊磊:《世界的儒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
邝士元:《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李玲璞:《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黎鸣:《西方哲学死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
李清良:《中国阐释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梁启超:《国学讲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
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廖名春:《荀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林存光:《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林义光:《文源》,中西书局2013年版。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年版。
陆建华:《荀子礼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呂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吕思勉:《论学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岳麓书社2010年版。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吕思勉:《中国通史》,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
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经法》,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
蒙文通:《儒学五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牟宗三:《名家与荀子》,台北学生书局1969年版。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庞朴:《公孙龙子研究》,中华书局1979年版。
彭浩、陈伟、工藤元男:《二年律令与奏谳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皮伟兵:《“和为贵”的政治伦理追求》,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钱穆:《惠施公孙龙》,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钱穆:《孔子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饶宗颐、曾宪通:《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任剑涛:《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任继愈:《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96年版。
史广全:《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孙海波:《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98年版。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谭叶谦:《公孙龙子译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唐作藩:《汉语史学习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华书局1975年版。
王锦民:《古学经子——十一朝学术史述林》,华夏出版社 2008年版。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王天海:《荀子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
王哲:《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韦政通:《先秦七大哲学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书店2003年版。
韦政通:《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
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吴稼祥:《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荀子人学:以“知通统类”为核心》,齐鲁书社2007年版。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册)》,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80年版。
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思辨》,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谢晖:《法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熊铁基、马良怀、刘韶军:《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熊铁基、刘固盛:《道教文化十二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熊铁基:《二十世纪中国庄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徐复观:《徐复观文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徐复观:《中国学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徐复观:《孔子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徐克谦:《荀子:治世的理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许倬云:《西周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杨倞:《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杨柳桥:《庄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杨应秀:《白水先生文集》,汉城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1988年版。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98年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2000年版。
余英时:《历史与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俞志慧:《韩非子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喻中:《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张德胜:《社会原理》,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6年版。
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中国思想的社会学诠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6年版。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张舜徽:《说文解字导读》,巴蜀书社1990年版。
张行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张荫麟:《中国史纲》,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赵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明:《在尘世安顿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赵明:《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赵明:《大变革时代的立法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赵明:《政治意志与法权意识的契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周桂钿:《董仲舒研究》,人民出出版社2012年版。
周桂钿:《秦汉思想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朱杰人:《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朱熹:《中庸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朱自清:《经典常谈》,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美]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法]保罗·利科:《解释的冲突》,莫伟民译,商务印书馆 2008年版。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美]卜道成:《朱熹和他的前辈们:朱熹与宋代新儒学导论》,谢晓东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卜松山:《与中国作跨文化的对话》,刘慧儒、张国刚等译,中华书局2003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程炼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英]葛瑞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美]郝大维、安乐哲:《先贤的民主》,何刚强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郝大维、安乐哲:《孔子哲学思微》,蒋弋为、李志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美]加勒特·汤姆森,马歇尔·米斯纳:《亚里士多德》,张晓林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
[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李天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美]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Antonio S.Cua,Human Nature,Ritual and History——Studies in Xunzi and Chinese Philosophy,Washington,D.C.: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2005.
Benjamin Schwartz,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Derk Bodde,Studies in Chinese Thought,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
Elliot Aronson,The Social Animal,San Francisco:W.H.Freeman,1976.
Emile Durkheim,Suicide,London:Rout ledge and Kegan Paul,1979.
Max Weber,The Religion of China,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4.Ralph Linton,Classic Contributions to SociaPsych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Raymond Aron,Main Currents in Sociologi cal Thought,Harmond sworth:Penguin,1965.
二 论文
陈光连:《荀子分的思想探析》,《船山学刊》2010年第4期。
陈默:《明分使群——荀子论个体道德认识与社会管理》,《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1期。
陈升:《〈荀子〉 与“教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陈业新:《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 〈荀子〉 天人关系论再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程燎原:《先秦“法治”概念再释》,《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
程燎原:《代汉语典籍中的“法治”语词略考》,《学海》2009年第1期。
程燎原:《千古一“治”:中国古代法思想的一个“深层结构”》,《政法论坛》2011年第3期。
池桢:《荀子性恶论的中性色彩》,《史学月刊》2015年第5期。
储昭华:《关于荀子思想特征与地位的再认识》,《河北学刊》2012年第5期。
崔宜明:《荀子“明于天人之分”之再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崔宜明:《论荀子的“礼义”与“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崔宜明:《荀子“正名”学说之正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丁成际:《“群居和一”如何可能——荀子“人能群”思想简论》,《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
丁成际:《“分”与“和”的智慧——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解读》,《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丁成际:《荀子“分”“和”思想的四重内涵》,《现代哲学》2011年第4期。
东方朔:《荀子公正观论略》,《东岳论丛》2017年第3期。
东方朔:《荀子 〈天论〉 篇新释》,《哲学动态》2017年第5期。
东方朔:《秩序与方法——荀子对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理解》,《复旦学报》2017年第1期。
董祥勇:《论荀子对“天”之意义的哲学还原》,《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杜军龙:《论“分”作为荀子哲学的起点》,《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冯俊:《荀子圣人观中的“通”及其儒学意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郭齐勇:《荀子:儒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开拓者》,《河北学刊》2012年第5期。
韩星:《先秦儒家道统意识与批判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黄光国:《“道”与“君子”:儒家的自我修养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黄书光:《圣王之治的理想追求与儒家“大教育”制度建构的文化反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黄玉顺:《儒学的“社会”观念——荀子“群学”的解读》,《中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恒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史学月刊》2014年第6期。
李峻岭:《荀子年寿行迹考》,《东岳论丛》2013年第9期。
李峻岭:《“性朴”论与荀子思想》,《东岳论丛》2014年第2期。
梁涛:《荀子人性论的历时性发展》,《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 期。
龙钰:《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路德斌:《性朴与性恶:荀子言“性”之维度与理路——由“性朴”与“性恶”争论的反思说起》,《孔子研究》2014年第1期。
梁涛:《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4期。
梁涛:《荀子人性论辨正——论荀子的性恶、心善说》,《哲学研究》2015年第5期。
刘桂荣:《荀子的道德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1期。
刘亮:《“礼义恶生”与 〈荀子〉 的人性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陆建华:《黄帝四经——黄老道学的奠基之作》,《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马腾:《墨家平等思想探析》,《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
潘勇:《荀子“礼”背后的合理性原则及其局限》,《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2期。
彭牧:《同异之间:礼与仪式》,《民俗研究》2014年第3期。
强中华:《荀子天人观的四重内涵》,《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强中华:《论王充的天人观及与荀子之关系》,《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3期。
施媛:《〈荀子〉 疑义24条辨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6期。
石永之:《“二千年学者皆荀子之学也”:康有为荀学思想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宋忠好、王国银:《荀子分思想探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孙旭鹏:《荀子政治哲学中“礼”“法”“刑”的关系》,《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谭绍江:《论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谭真明:《荀子集群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启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涂可国:《儒家诚信伦理及其价值观意蕴》,《齐鲁学刊》2014年第3期。
涂可国:《荀子责任伦理思想发微》,《东岳论丛》2017年第3期。
王堃:《荀子“正名”伦理学语言学及其人性论根据》,《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王堃:《正名:儒家正义论之统绪——以荀子正名与正义思想为例》,《东岳论丛》2014年第4期。
王堃、黄玉顺:《荀子“正名”伦理学语言学及其人性论根据》,《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王威威:《富民与教民之关系——以老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为例》,《哲学研究》2015年第6期。
王新建:《“道”、“礼”之辩——庄子礼学研究》,《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荀子思想》,《现代哲学》2012年第6期。
王正:《“法儒”还是“儒法”?——荀子与法家关系重估》,《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
王志宏、杨晓薇:《论荀子伦理政治哲学的起点》,《江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卫建国:《探寻“积”的伦理学意蕴——荀子论道德之“积”》,《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5期。
魏晓虹:《论荀子的民俗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吴光:《荀子的“仁本礼用”论及其当代价值》,《孔子研究》2015年第4期。
吴丽红:《荀子的明分论及其历史意义》,《江淮论坛》1992年第4期。
吴树勤:《道德自觉视阈中的荀子礼法统一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萧斌:《荀子对先秦政治秩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回应》,《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谢晓东:《政治哲学视域下荀子的礼——以人性、优良政府和正义为中心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谢晓东:《性危说:荀子人性论新探》,《哲学研究》2015年第4期。
谢耀亭:《论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孔子研究》2015年第3期。
徐芳:《共识与差别:重探韩非人性论的思想渊源及其表现》,《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徐克谦:《论荀子的“中道”哲学》,《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
徐文武:《〈尸子〉 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学派属性》,《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徐志新:《简论荀子分职分工思想——从“礼义” “法度”原则到“农士工商”职业序列变化》,《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8期。
颜炳罡:《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颜世安:《荀子人性观非“性恶”说辨》,《历史研究》2013年第6期。
颜世安:《肯定情欲:荀子人性观在儒家思想史上的意义》,《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严学钧:《儒家廉耻伦理及其当代意义》,《齐鲁学刊》2014年第3期。
杨国荣:《荀子的规范与秩序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英法:《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比较研究》,《北方论丛》2012年第6期。
尤吾兵:《朱熹“理一分殊”中“分”之正名》,《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于欣:《荀子教化思想研究述评》,《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第4期。
曾祥云:《关于 〈公孙龙子〉 研究的若干问题》,《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
曾振宇:《“性质美”:荀子人性论辩诬》,《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张春林:《由人性到成人——荀子人性论思想再解析》,《道德与文明》2015年第5期。
张新武:《〈荀子〉 训解辨正》,《孔子研究》2013年第4期。
张源旺:《荀子乐论与儒家乐论传统》,《孔子研究》2011年第6期。
赵法生:《荀子天论与先秦儒家天人观的转折》,《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赵法生:《荀子礼学新论》,《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3期。
赵法生:《荀子人性论辨正》,《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
赵国付、陈光连:《论荀子分的思想》,《学术论坛》2009第11期。
赵明:《先秦儒家论和谐社会的构建——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法制建构的精神意义》,《湘潭大学学报》2006第5期。
赵明:《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
赵明、向达:《〈黄帝四经〉“隆礼重法”的治道意义探析》,《吉首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郑明璋:《从荀子对孟子先王观的吸收与改造看儒学的政治化》,《阴山学刊》2015年第6期。
周静:《荀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探析》,《东岳论丛》2015年第8期。
周炽成:《从先荀后孟之说看汉唐荀孟关系以及荀子在儒学中的地位》,《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周炽成:《以性恶论说荀子的困境及其摆脱》,《现代哲学》2017年第1期。
朱叶楠:《“位”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荀子“位”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2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