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闫坤
2018-06-01
978-7-5203-2606-3
262千字
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分析 财政政策 研究 中国 2016-2017
世界经济舞台的一幕幕总是充满跌宕和意外。为此,“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季度为单元,始终关注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各国财政收支及风险情况、宏观调控的搭配框架,以及财政政策的运行和调整方案等做了深入的跟踪分析,形成了系列季度报告。通过对各季度报告的整理编排,课题组每两年出版一本年度成果,本书是就课题组2016-2017年度的研究成果整理而成。课题组对宏观政策搭配框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和有益思考,对于我国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支撑作用,也为实际工作部门、社会经济分析和研究部门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服务和指导作用。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20-06-01
978-7-5203-6559-8
251千字
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 研究
2019年在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在五大短期周期因素同步回落、三大传统红利加速递减以及两大临时突发事件三重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得到了全面显现,在以“六稳”为核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冲下,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升级型的结构调整速度放慢,而萧条型的结构调整却持续加速,从而导致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本书根据上述定性判断,设定系列参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在上述判断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八方面政策建议。
马越越
2016-06-01
978-7-5161-8152-2
292千字
物流 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 中国
推动物流产业低碳化升级,以较少的资源、劳动力和能源投入得到较高的物流产出和尽可能少的环境污染,不仅是提高效率实现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要求。本书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生产理论、资源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分析、数理经济分析和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测评体系中,采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共同前沿生产技术、空间计量分析等方法,从低碳约束的视角,对历年中国区域、省际物流产业的碳排放以及碳排放约束下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驱动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析,以期为中国物流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新的思路。
李扬 张晓晶
2020-12-01
978-7-5203-7627-3
223千字
资金平衡表 中国 2020
本书立足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通过梳理和研究全国及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涉外部门等资产负债表,结合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特征,客观评价各种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及债务金融风险,旨在系统分析我国经济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特征和轨迹。在科学测算各类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并尝试从新的视角审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发展可持续性、政府转型、地方债务、福利改革、金融体系的开放性和稳定性等,并探讨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李广泳
2015-10-01
978-7-5161-7023-6
272千字
中国经济 研究
中国多年来受内需不足困扰,始终未能摆脱主要 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到今 天,不仅使我们感受到经济依赖外需的危险,而且使 我们感受到启动不了内需,经济就会面临大幅下滑的 风险,进一步加大了经济转型的难度。 本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以国际比较的视 野研究了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中,通过测算,揭示了中国核心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价格的扭曲现象,结合对中国居民收入来源和劳动收 入份额的国际比较,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 了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最终解释了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抑制居民消费的原因。在二次分配中,通过国 际比较实证研究了我国的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保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 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从公共支出的规模结构 和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共支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最终解释了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抑制居民消费的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指出了宏观经济管理方式应从过 去的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具体地,分别从决定 初次分配的金融方面和决定二次分配的财政方面提出 了相关建议。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