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张风林 王林聪
2020-05-01
978-7-5203-6953-4
115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盐池县
宁夏盐池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老”“少”“边”“穷”在很长时间都是盐池县的代名词。盐池县脱贫之路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3—1993年“三西”建设到1994—2000年“双百”攻坚,从2001—2010年千村扶贫到。2011—2015年百万贫困人口扶贫,再到2016—2020年精准扶贫,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盐池县成功实现脱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找准脱贫攻坚之路,压实主体责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统筹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提升等十项工程,通过发展滩羊、牧草、中草药、小杂粮、黄花和适合农户增收的家庭经营小品种产业为重点,强产业稳增收,夯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兜底线,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成为宁夏一个脱贫摘帽县。本报告认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盐池人民将中国特色扶贫脱贫之路成功付诸实践,创造了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了盐池的历史面貌。脱贫攻坚的盐池经验是,严格按照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基础提升等十项工程,瞄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薄弱环节,以此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创新开展互助资金、评级授信、四信平台建设等多种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社会,创新担保模式,以“互助资金”结合“千村信贷”撬动了数倍发展资金,扩大贫困户评级授信覆盖面;创新推行“扶贫保”,破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困难、因病因灾返贫等十大难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盐池模式。盐池样板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夯实基础、授人以渔,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同时,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扶贫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真正使县域经济强起来和农民富起来。
方长春
2015-01-01
978-7-5161-5377-2
227千字
社会转型期 社会阶层 研究 中国
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中阶层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紫金社会学文库·地位差异及其再生产:转型中国社会分层过程研究》的研究目的正是希望通过对地位获得的分析来透视制度变革与分层过程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等研究的启发,作者拓展了“资本”这一概念的古典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地位获得研究中,建立起了一种考察地位获得机制的新的分析视角。
李新烽 刘琪洲 王南
2020-05-01
978-7-5203-6774-5
123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山区,曾经苦苦探索扶贫脱贫之路,并付出了艰辛努力。习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视察湘西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不但为湘西扶贫发展带来了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为中国的扶贫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湘西州全面推进“十项工程”,为湘西扶贫提供了不竭动力。包括:发展生产脱贫工程、乡村旅游脱贫工程、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搬迁脱贫工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教育发展脱贫工程、医疗救助帮扶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公共服务保障工程。 截至2020年3月,湘西8个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湘西的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湘西州扶贫经验包括: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委领导,压实四级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十项工程”;突出精准发力,促进“五个结合”;注重脱贫质量,做到“四防两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湘西将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总抓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攻方向,着眼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湘西州贫困农村的发展能力,适时启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报告主要采用实地考察、人物访谈、文献研读,以及查阅媒体报道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和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以作为本报告撰写的素材和依据。本报告共六章,介绍了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湘西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回顾了湘西扶贫历程,对湘西精准扶贫的举措、典型案例、取得的成就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描述了未来湘西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
张永丽 李文刚 沈志宇 耿小娟
2020-05-01
978-7-5203-6773-8
146千字
扶贫 调查报告 定西
素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历史上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干旱缺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为了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1982年启动的“三西”扶贫开发计划拉开了定西市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序幕,此后的“八七”扶贫、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均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效。2013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则使定西市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和民生改善的黄金期,历史性地消灭了贫困,定西市将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定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上贫困的成因和扶贫开发历程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定西市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和成效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体现定西市精准扶贫政策成效,《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针对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马铃薯、中医药、新能源、养殖业、劳务输转、金融扶贫等展开案例分析,对其精准扶贫的内容与措施、扶贫模式、扶贫成效、经验启示进行了剖析。最后,在客观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意义的情况下,总结得出了定西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并就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于勇 胡扬名 江维国
2018-10-01
978-7-5203-3408-2
218千字
农村 老年人 社会保障 研究 中国
中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解决农村养老是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一书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文献综述、理论梳理入手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了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社队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养老模式;第三章探析了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原因;第四章结合乡村振兴的阶段目标,构建了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体系,提出了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目标;第五章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