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详情

地位差异及其再生产:转型中国社会分层过程研究

方长春[著]

社会转型期 社会阶层 研究 中国

2015-01-01

978-7-5161-5377-2

232

16

扫码阅读

  •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简介
  •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周晓虹
2012年,凭借南京大学“985”三期建设工程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资助,我们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孙本文文集》(十卷本)、《柯象峰文选》(一卷本)和《乔启明文选》(一卷本),将1949年前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最有代表性的几位社会学家的著作重要刊印于世;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紫金社会学论丛》(十五卷本),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暨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中,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教授们最主要的学术论文集结成册。当时,我们写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套丛书,就是80余年来(自然其中有30年的断裂)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的主要精华之所在。”
参见周晓虹《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锻造与延续》,《紫金社会学论丛(代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这样的叙述,是想表明我们欲图通过这两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及其前身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和金陵大学社会学系80余年的精神传承和学术成就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和展示。我们为前辈们的成就而骄傲,也为吾辈自己的努力而欣慰。但是,我们没有忘记,除了过去,我们还有未来。
所谓我们还有未来,是指人类社会的繁衍、运行和进步不会完结,只要人类存在一天,我们就会对探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的奥秘怀有浓郁的热情和不懈的兴趣;所谓我们还有未来,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刚刚开始,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落后得太久,因而我们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想法非常真切,我们深信我们现在的尝试即所谓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会没有自身的价值;所谓我们还有未来,是指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学院,她的数十位教师及更多的后来者们都立志继续以社会学及社会科学研究为自己终生的志业,他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但他们同样抱负宏大、目光深远。
我们还有未来,决定了我们不会停止我们的观察、我们的讲授、我们的写作,也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将上述80余年的社会学学科历史延续下去。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继续努力:继2004年和2008年在教育部主持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学科评估中取得社会学学科全国第五名和并列第三名的成绩之后,2012年我们又进了一步,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2013年我们主持的“社会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社会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项目,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次;2014年,在刚刚结束的“江苏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第一期成果评估中,我们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进入第二期建设立项学科之列。这一切既说明了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没有停步,也为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继续合作,出版这套以个人原创首发为主的《紫金社会学文库》提供了基础。
出版《紫金社会学文库》目的是为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的教师们尤其是年轻的博士们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提供一个优质平台。长期以来,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师们尤其是年轻的教师们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十分困难,他们用几年的时间写出的学术著作包括一些颇具分量的博士学位论文常常因为这一困难而束之高阁,无缘与更多读者见面。这不仅耗费了他们的心血,耽误了他们的职称晋升和个人进步,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学科内部的良性竞争和中国社会科学的繁荣。为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决定在出版《紫金社会学论丛》之后,继续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遴选本学院包括优秀博士论文在内的社会学学术著作,出版《紫金社会学文库》。我们希望《紫金社会学文库》的出版不仅使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及其学术共同体能够获得进一步锻造和延续的机会,也使得处在社会转型与巨变之中的中国社会学能够听到我们或浑厚或清脆的声音。

Editorial Board Editorial Board (in alphabetical order): Chen Youhua, Cheng Boqing, Fan Ke, Fengxiaotian, Liu Linping, Peng Huamin, Wang Hejian, Wu Yuxiao, Zhai Xuewei, Zhang Hongyan, Zhou Xiaohong, Zhu Li, Editor-in-chief, Zhou Xiaohong, Zhou Xiaohong(AI翻译)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