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研究

    Urban Housing Affordability Index in China

    况伟大

    2020-06-01

    978-7-5203-6568-0

    158千字

    18

    住宅 支付能力 研究 中国

    本书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划分居民消费顺序和层次,构建住房可支付理论模型,确定住房可支付边界值及其指数。其次,在住房可支付理论模型基础上将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性划分为负担不起、严重支付困难、轻度支付困难和无支付困难4个等级,并与现有传统住房可支付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传统指标高估住房支付困难程度,低估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能力,非理性预期较理性预期进一步恶化中等收入者房价可支付能力,引发中等收入者房价支付危机。最后,本书根据产权选择理论构建房价和房租可支付指数联合分布,发现中等收入者房价不可支付程度大于房租不可支付程度,中等收入者房价不可支付城市数量多于房租不可支付城市数量。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房价体系:中国转型升级的杠杆与陷阱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URBAN COMPETITIVENESS(NO.15)

    倪鹏飞

    2017-06-01

    978-7-5203-0666-9

    485千字

    11

    城市 竞争力 研究报告 中国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的研究视角由简单的城市间比较转向由城市的视角看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变化趋势,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如下:一是以东中一体和城市群体系为支撑的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加明晰;二是经济增速放缓,城镇化进入阶段性调整且未来仍将保持稳步推进;三是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分化发展阶段;四是中小城市发展没有可持续性。本报告在延续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和修改,构建了三大竞争力指标体系,尝试使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关键数据,突出强调了关键性指标在城市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更为合理地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本报告的年度主题是“房价体系:中国转型升级的杠杆与陷阱”,包括房价体系的新发现与新理论、房价体系的中国实证、房价体系的中国故事三部分,主要发现如下:一是中国将形成多层次、多中心的城市体系:东中一体,一网五带;二是中国将形成多层次房价体系;三是中心城市房价存在一定适度泡沫具有必然性: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房地产投资具有空间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四是中国的房价体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将向新的方向演化;五是房价体系是转型升级的杠杆也可能是转型升级的陷阱;六是房价体系会反过来影响城市体系;七是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房价存在溢出效应。在分项报告和区域报告中,对格局和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深入探索了相关变量间的内在规律。本报告按新的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对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省市之间和省市内部三大竞争力及其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与房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楼市调控:中流击水应从容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USING MARKET IN CHINA(2019-2020)

    倪鹏飞

    2020-10-01

    978-7-5203-7132-2

    274千字

    16

    住宅经济 经济发展 研究报告 中国 2019—2020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以“楼市调控:中流击水应从容”为年度主题。继续使用团队原创的分析框架和预测模型,以及重点城市大数据分析预测模型,在评述2018—2018年住房及相关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预测了2020年住房及相关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构建华房住房指数体系等,量化评估了住房市场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剖析了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构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新型关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二,坚持调控不动摇,倒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第三,坚持“一城—策”,完善调控机制;第四,加快基础性配套制度改革,引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第五,加快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绘制楼市新基因图谱。

  • 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异常波动及调控

    沈悦等

    2012-12-01

    978-7-5161-1909-9

    350千字

    6

    商品房 价格研究 中国

    近年来,因房价过度上涨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各界普遍关注但也最难解决的严峻问题之一。一方面过高的商品房价格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制约城市化发展,必须将泡沫挤掉。另一方面,如果价格下跌过快又会引起一系列负效应,影响经济健康发展。面对不断上涨的商品房价格,国家宏观调控也遇到了尴尬:一方面是中央频繁出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却是房价“越调越高”。为此,众多专家学者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但在一些诸如“引起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商品房价格多高才算合理”、“如何进行政策调控组合更有利于稳定价格”等基本问题上众说纷纭,提出的对策性建议也是见仁见智。看来,引起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力量非同一般,绝非频繁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沈悦教授等在《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异常波动及调控》一书中揭示了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动力源——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房地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局”,不仅涉及房地产本身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市场供求关系,还牵扯到城市规划、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利率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等的调控,也受到与之相关联的建筑材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相关要素市场的影响。这样,影响房价变化的因素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关系。不仅如此,房价变化还反映了市场参与主体(供给者、需求者、中介机构以及监管者等)之间相互存在的复杂动态博弈关系。这样,在市场主、客观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不但房价持续上涨,而且还呈现出典型的“复杂性、高阶次、非线性以及多时段性”等特征。在《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异常波动及调控》一书中,沈悦教授的研究小组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商品房价格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首先,界定了引起近年来商品房价格过度上涨的驱动力和商品房价格变化的特征,指出系统动力学在研究商品房价格“复杂性、高阶次、非线性以及多时段性”等变化方面的优势;其次,确定了商品房价格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边界,分析引起商品房价格过度上涨的系统动力学结构,建立商品房价格变化的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再次,采集基础数据,运行Vensim Ple 5.4软件,回测历史,得到仿真结果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使模型通过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的商品房价格异常波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进行政策实验,探寻了最有利于商品房价格保持合理水平的政策组合,即最佳政策组合。可以说,《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异常波动及调控》一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中国商品房价格的变化。其创新性主要体现为: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线性思维模型的缺陷;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及Tiebout-Oates理论,在IS-LM模型基础上,分别从投资渠道、消费渠道及财政支出这三个方面对商品房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了城镇商品房市场的异质性需求;基于扩展的Cournot模型,结合Stock-Flow模型及异质性商品房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了开发商最优定价策略;以系统动力学特有的政策试验对中国的房价调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建议。我认为,《商品房价格:动力机制、异常波动及调控》一书,选择了新视角、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观点,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房地产价格问题较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之一,值得广大读者认真研读。是为序。张杰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2012年10月10日

  • 中国城镇公共住房政策研究

    邓宏乾

    2015-03-01

    978-7-5161-5697-1

    218千字

    12

    城镇 住房政策 研究 中国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11&ZD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城镇公共住房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90038)的研究成果。第一章分析了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及发展,主要包括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公共租赁住房、集资合作建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的演变;剖析了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以经济适用住房供给为例,研究了政府选择性支持公共住房中的激励规制模型问题。在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中,政府通过土地划拨、价格规制等方式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拓展了拉丰(Laffont,2005)的激励规制模型,构建了经济适用住房供给的选择性支持的激励规制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以及存在信息偏在和规制俘获情况下的政府最佳规制问题;并给出了在最佳规制情况下,政府为弥合信息偏在所支付的信息租金、高成本企业效率损失租金,以及政府为维护社会公平所支付的公平租金。基于此,本书探讨了中国住房保障供给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章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住房保障需求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武汉市住房保障需求现状分析、武汉市住房保障层次分析、保障住房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等问题。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深圳市、武汉市、黄石市三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住房保障改革、发展及其创新,并总结了这三个典型城市的主要做法及其经验。第五章研究了公共租赁住房问题,主要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方式及其标准、建设主体、土地供给、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集模式、公租房的补贴标准与保障边界、公共租赁房建设融资、公共租赁住房准入及退出机制等问题。第六章研究了保障住房产权安排及产权政策。从资产建设的视角构建了保障住房资产的福利模型,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进程,提出住房保障福利可以通过保障住房产权安排及其政策得到供给与放大,并从基本原则和特征两方面设计了一种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租赁—所有”公共保障住房。第七章研究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与定位,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并轨改革及实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相关政策创新等问题。本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本书对政府选择性支持公共住房中的激励规制、住房保障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营运管理、保障住房产权安排及产权及其政策,住房保障改革及并轨研究等内容的探讨具有前沿性,这些问题是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所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是创新性。(1)研究内容的创新。运用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及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选择性支持公共住房中的激励规制、公共住房共有产权以及住房保障供给体系并轨具有一定的开创性。(2)研究视角的创新。从“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运行机制的可持续性”、“公平与效率的协调性”三重视角研究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3)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住房保障的已有研究文献,绝大部分采用定性和规范分析方法,本书则突出了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典型城市住房保障案例进行了剖析,使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本书的研究符合中国的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突出定量分析。运用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数理建模方法研究公共住房激励规制、住房保障需求、住房保障补贴标准及效率等问题。二是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研究中笔者实地调查了三个典型城市(深圳、武汉、黄石)保障住房实施案例,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使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研究成果符合中国的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理论为指导,对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学理研究。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和发展住房保障理论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对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