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ok "Controversy and Cultural Politic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far-reaching literary and artistic controversy of "national form"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overs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ry creation and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writers, mak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greatly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controvers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his book carefully explain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practice: literary controversy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y construction not only have cultur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can change cultural forms, transform social life, and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ociety through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practice. This book draws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related to histor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the research of related fields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ut also provides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references for cultural studie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research of social history.(AI翻译)
毕海:(著)
毕海,男,湖北省浠水县人。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参与编著出版《钱钟书评说七十年》、《儿童的文学世界》、《美丽的生命》等教材著作,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鸡》、《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一 中文类相关文献
1.《大众文艺》,现代书局1928—1930年版。
2.《大众文艺丛刊》,大众文艺丛刊社1948—1949年版。
3.《读书生活》,上海读书生活社1934—1936年版。
4.《歌谣》,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1922—1925年版。
5.《红色中华》《新中华》,红色中华社1931—1938年版。
6.《解放》,延安解放周刊社1937—1941年版。
7.《解放日报》,延安解放日报社1941—1947年版。
8.《抗战文艺》,抗战文艺刊行部1938—1946年版。
9.《每周评论》,每周评论社1918—1919年版。
10.《文艺战线》,延安文艺战线社1939—1940年版。
11.《文艺月报》,文艺月报社1941—1942年版。
12.《文艺先锋》,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1942—1947年版。
13.《文艺突击》,延安文艺突击社1938—1939年版。
14.《文艺阵地》,文艺阵地社1938—1942年版。
15.《新青年》,群益书局1915—1926年版。
16.《现代评论》,北京现代评论社1924—1928年版。
17.《延安文艺研究》,延安文艺研究书刊发行部1984—1992年版。
18.《战地》,战地半月刊社1938—1940年版。
19.《战国策》,昆明战国策社1940—1941年版。
20.《振导月刊》,桂林振导月刊社1942年版。
21.《中国文化》,延安中国文化社1940—1941年版。
22.艾克恩编:《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23.艾思奇:《艾思奇全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4.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5.程光炜:《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6.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陈平原主编:《中国俗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陈唯实:《抗战与新启蒙运动》,武汉扬子江出版社1938年版。
29.陈学昭:《延安访问记》,北极书店1940年版。
30.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1.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陈世骧:《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33.陈国球:《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陈国球、王德威编:《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35.丁玲:《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冯崇义:《国魂,在国难中挣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38.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9.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高全喜:《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41.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42.郜元宝:《鲁迅六讲》(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郜元宝:《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4.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版。
45.郭德宏、李玲玉:《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46.何干之:《何干之文集》,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47.何其芳:《何其芳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8.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9.贺桂梅:《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0.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53.黄昌勇:《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4.黄修己编:《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55.黄炎培:《延安归来》,上海国讯书店1945年版。
56.户晓辉:《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7.胡乔木:《胡乔木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8.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9.胡风:《胡风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0.胡适:《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1.胡绳:《胡绳全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2.金安平:《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知识分子与政党政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柯仲平:《柯仲平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4.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5.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6.老舍:《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李洁非、杨劼:《解读延安——文学、知识分子和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版。
68.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9.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70.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1.李怡主编:《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巴蜀书社2013年版。
72.李怡、颜同林、周维东:《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7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74.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5.黎辛:《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与实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76.梁漱溟:《梁漱溟自述:我的努力与反省》,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77.林伟民:《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林默涵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79.柳湜:《柳湜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80.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81.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82.刘锦满、王琳编:《柯仲平研究资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3.刘金镛、房福贤编:《孙犁研究专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4.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85.刘增杰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6.刘增杰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7.刘兆吉:《西南采风录》,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88.罗岗:《危急时刻的文化想象——文学·文学史·文学教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0.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91.马良春、张大明主编:《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资料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2.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9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5.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6.孟悦:《人·历史·家园:文化批评三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97.倪伟:《“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8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8.钱理群:《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99.钱理群:《精神的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0.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1.沈从文:《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2.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3.孙犁:《孙犁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4.孙晓忠、高明编:《延安乡村建设资料》,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5.孙江主编:《新史学·第2卷:概念·文本·方法》,中华书局2008年版。
106.石凤珍:《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107.舒湮:《战斗中的陕北》,武汉文缘出版社1939年版。
108.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9.汪木兰、邓家琪编:《苏区文艺运动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10.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11.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12.王海平等主编:《回想延安·1942》,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13.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14.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115.王丽丽:《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6.王培元:《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7.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18.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119.王瑶:《王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0.文天行:《历史在这里闪光——抗战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1.文天行等编:《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资料汇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
122.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23.温儒敏、丁晓萍编选:《时代之波:战国策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124.温儒敏、陈晓明等著:《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5.魏朝勇:《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象》,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26.夏征农等编:《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上海一般书店1937年版。
127.萧延中主编:《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128.徐迺翔编:《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资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9.徐新建:《民歌与国学:民国早期“歌谣运动”的回顾与思考》,巴蜀书社2006年版。
130.徐讯:《民族主义》(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1.《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32.《延安鲁艺回忆录》编委会编:《延安鲁艺回忆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133.杨联芬:《晚晴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4.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135.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6.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7.杨念群主编:《新史学·第一卷:感觉·图像·叙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
138.杨念群主编:《甲午百年祭:多元视野下的中日战争》,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39.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0.姚丹:《西南联大历史情景中的文学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2.余英时:《余英时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3.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4.张闻天:《张闻天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
14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6.张学新、刘宗武编:《晋察冀文学史料》,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7.赵建国:《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
148.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9.赵园:《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0.赵超构:《延安一月》,南京新民报社1945年版。
151.赵树理:《赵树理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52.朱鸿召:《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3.朱鸿召编:《众说纷纭话延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4.朱晓进:《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5.朱自清:《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56.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57.钟敬文编:《歌谣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5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159.钟敬之、金紫光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6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左联回忆录》(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2.中国新文学大系编委会:《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6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6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5.周而复:《新的起点》,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
166.周立波:《周立波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67.周扬:《周扬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8.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9.曹成竹:《关于歌谣的政治美学——文化领导权视域下的“红色歌谣”》,《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2期。
170.曹成竹:《从“歌谣运动”到“红色歌谣”:歌谣的现代文学之旅》,《文艺争鸣》2014年第6期。
171.陈平原:《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解读“五四”言说史》,《读书》2009年第9期。
172.陈培浩:《民族形式和革命美学的创制——以民歌体叙事诗〈漳河水〉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1期。
173.程鸿彬:《延安1938—1942:“都市惯性”支配下的文学生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
174.程凯:《重读〈新的信念〉与〈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6期。
175.段从学:《“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76.范永康:《何谓“文化政治”》,《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4期。
177.郜元宝:《柔顺之美:革命文学的道德谱系——孙犁、铁凝合论》,《南方文坛》2007年第1期。
178.苟有富:《毛泽东和赵树理之关系的质疑——与董大中先生商榷》,《山西文学》2007年第5期。
179.贺桂梅:《革命与“乡愁”——〈红旗谱〉与民族形式建构》,《文艺争鸣》2011年第4期。
180.贺桂梅:《1940—1960年代革命通俗小说的叙事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8期。
181.贺桂梅:《“民族形式”建构与当代文学对五四现代性的超克》,《文艺争鸣》2015年第9期。
182.贺照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涵:从梁漱溟的视角看》,《思想》(台湾)2009年第13辑。
183.贺仲明:《论民歌与新诗发展的复杂关系——以三次民歌潮流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
184.黄科安:《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文艺研究》2006年第9期。
185.黄兴涛:《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2012年第9期。
186.贾植芳:《在复杂的世界里——生活回忆录》,《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1期。
187.金良守:《论“民族形式”论争的发端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88.康凌:《方言如何成为问题?——方言文学讨论中的地方、国家与阶级(1950—1961)》,《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2期。
189.黎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写作、发表和参加会议的人》,《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2期。
190.李杨:《“赵树理方向”与〈讲话〉的历史辩证法》,《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
191.李玲:《异己的环境中,主体何为——再论丁玲小说〈在医院中〉〈杜晚香〉》,《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
192.李陀:《丁玲不简单——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在话语生产中的复杂角色》,《北京文学》1998年第7期。
193.李遇春:《话语规范与心理防御——论丁玲在延安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94.刘进才:《从“文学的国语”到方言创作——四十年代方言文学运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195.刘进才:《民间的何以成为民族的——文学民族形式论争中的文体及语言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96.卢燕娟:《以“人民性”重建“民族性”——延安文艺中的“民族形式”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第3期。
197.陆耀东:《四十年代长篇叙事诗初探》,《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198.骆寒超:《论中国现代叙事诗》,《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199.毛巧晖:《“民族形式”论争与新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源起》,《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200.欧阳军喜:《论新启蒙运动》,《安徽史学》2007年第3期。
201.潘南:《四十年代文学“民族形式”倡导中的创作问题》,《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02.单世联:《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03.王彬彬:《“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204.王光东:《“民间”的现代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05.王丽丽:《文艺与意识形态交错纠缠的开始——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与胡风事件》,《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06.王荣:《论40年代“解放区”叙事诗创作及其形式的“谣曲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07.王晓明等:《笔谈赵树理》,《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4期。
208.王中:《论丁玲小说的语言变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
209.吴舒洁:《民族与阶级视野中的“甲申史论”——“明亡三百年”与19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1期。
210.吴晓川:《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歌谣建构与传播》,《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
211.阎浩岗:《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视野与互文性方法——以土改叙事为例》,《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4期。
212.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4期。
213.杨联芬:《“启蒙”“革命”与民族主义》,《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14.姚文放:《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215.袁盛勇:《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216.袁盛勇:《“党的文学”: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3期。
217.袁盛勇、阮慧:《真实而脆弱的灵魂——论丁玲延安时期的话语实践及其复杂性》,《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
218.张霖:《两条胡同的是是非非》,《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219.张桃洲:《论歌谣作为新诗自我建构的资源:谱系、形态与难题》,《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220.张武军:《“马克思中国化”与文艺界“民族形式”运动——兼及对中国当下文艺问题的启示》,《求索》2009年第1期。
221.张永泉:《丁玲与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论争》,《河北学刊》1990年第6期。
222.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
223.赵家璧:《话说〈新文学大系〉》,《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1期。
224.赵卫东:《一九四○年代延安“文艺政策”演化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2期。
225.赵学勇:《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26.赵园、钱理群、洪子诚等:《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
二 中文译著及外文类相关文献
1.[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3.[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5.[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姜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 实践政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9.[日]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日]池田诚编著:《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众——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研部译,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2.[英]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13.[意]葛兰西:《论文学》,吕同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4.[意]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美]格里德尔:《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单正平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澳]费约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李恭忠、李里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7.[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章建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8.[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0.[美]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董晓萍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美]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邱应觉等译,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23.[韩]金会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3期。
24.[韩]金会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有关资料目录》,《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1期。
25.[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艾彦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6.[美]卡尔·瑞贝卡:《世界大舞台》,高瑾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27.[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8.[俄]列宁:《列宁全集》,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9.[匈牙利]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0.[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何锡章、黄欢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1.[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2.[德]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4.[美]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魏晓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5.[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6.[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37.[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8.[印]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范慕尤、杨曦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39.[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0.[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1.[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2.[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43.[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尹庆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4.[美]史书美:《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何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5.[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刘京建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46.[苏]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张仲实译,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版。
47.[斯]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9.[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50.[英]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美]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王逢振、陈永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3.[日]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54.Joanthan I.Israel,Radical Enlighten: philosoph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ity 1650—1750,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55.Peter Gay,The Enlightment: An Interpretation—The rise of modern paganism,Newyork: Norton Library,1966.
56.Der-Wei David Wang,The History that is Monster: History,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20th Century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57.Haiyan Lee,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1900—1950,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