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iminal Department established by the Yuan Dynasty not only inherited the general function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Golden Criminal Department, but also due to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ual system of Mongolia and Han, there were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some of which directly affec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riminal Department. Therefore, the Criminal Depart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can be described as a cruci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minal Department from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aking the Criminal Depart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book examines in detail the origin, establishment, officials and functions of the Criminal Department itself, its status among the officials of the five prefectures, and its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operational path of politics in the Yuan Dynasty.
(一)石刻史料与出土文献
蔡美彪编著:《元代白话碑集录》(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大元故光禄大夫监修国史中书左丞相耶律公墓志铭》,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李逸友编著:《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清)胡聘之撰:《山右石刻丛编》,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石刻史料新编》(全四辑),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1982、1986、2006年版。
孙继民、宋坤、陈瑞青、杜立晖等:《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刑部第三题名之记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二)正史与官方相关文献
(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后晋)刘昫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李林甫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宋)窦仪等详定,岳纯之点校:《宋刑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元)脱脱等撰:《金史》,中华书局1987年版。
(元)脱脱等撰:《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元)佚名编:《景印元本〈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影印本。
(明)解缙等奉敕纂:《永乐大典》,中华书局2012年版。
(明)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清)永瑢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13年影印清乾隆武英殿本。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陈高华、张帆、刘晓、党宝海点校:《元典章》,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方龄贵点校:《通制条格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
洪金富点校:《元典章》,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专刊2016年版。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柯劭忞、屠寄撰:《元史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柯劭忞撰:《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司义祖整理:《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岳纯之点校:《唐律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韩]李玠奭等点校:《〈至正条格〉校注本》,Humanist出版集团2007年版。
(三)文人文集、笔记与其他作品
(金)刘祁撰:《归潜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金)元好问编,萧和陶点校:《中州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宋)胡太初撰:《画廉绪论》,宋百川学海本。
(宋)黄仲元撰:《有宋福建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四部丛刊本。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马端临著,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注:《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11年版。
(宋)熊克著,顾吉辰、郭群一点校:《中兴小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宋)赵珙撰:《蒙鞑备录》,《全宋笔记》(第7编),大象出版社2016年版。
(宋)周密著,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2002年版。
(元)曹伯启撰:《曹文贞诗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陈基著,邱居里、李黎校点:《陈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元)陈旅撰:《陈众仲文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刻明修本。
(元)程端礼撰:《畏斋集》,四明丛书本。
(元)程端学撰:《积斋集》,四明丛书本。
(元)程钜夫撰:《雪楼集》,清宣统二年陶氏涉园刻本。
(元)戴表元著,李军、辛梦霞校点:《戴表元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元)戴良著,李军、施贤明校点:《戴良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元)邓文原撰:《巴西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傅若金撰:《傅与砺文集》,民国嘉业堂丛书本。
(元)富大用编:《新编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元刊本。
(元)贡奎、贡师泰、贡性之著,邱居里,赵文友校点:《贡氏三家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元)顾瑛撰:《玉山遗稿》,读画斋丛书本。
(元)郝经撰:《郝经集编年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元)胡祗遹著,魏崇武、周思成校点:《胡祗遹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元)胡助撰:《纯白斋类稿》,金华丛书本。
(元)黄溍著,王颋点校:《黄溍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元)揭傒斯撰,李梦生标校:《揭傒斯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元)李存撰:《俟庵集》,北京图书馆藏明永乐三年李光刻本。
(元)李士瞻撰:《经济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刘秉忠撰:《藏春集》,四库全书珍本六集本。
(元)刘将孙著,李鸣、沈静校点:《刘将孙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元)刘敏中著,邓瑞全、谢辉校点:《刘敏中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元)刘仁本撰:《羽庭集》,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
(元)刘因撰:《静修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元)刘岳申撰:《申斋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柳贯著,魏崇武、钟彦飞点校:《柳贯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元)马祖常撰,王媛点校:《马祖常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元)欧阳玄著,魏崇武、刘建立校点:《欧阳玄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元)沈仲纬撰:《刑统赋疏》,《中国律学文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元)宋褧撰:《燕石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苏天爵编:《元文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元)苏天爵辑撰,姚景安点校:《元朝名臣事略》,中华书局1996年版。
(元)苏天爵著,陈高华、孟繁清点校:《滋溪文稿》,中华书局1997年版。
(元)同恕撰:《榘庵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王鹗撰:《汝南遗事》,《丛书集成初编》本。
(元)王结撰:《文忠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王寔撰:《东吴小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高荣盛点校:《秘书监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元)王恽著,杨亮、钟彦飞点校:《王恽全集汇校》,中华书局2013年版。
(元)王恽撰:《玉堂嘉话》,中华书局2006年版。
(元)危素撰:《危太朴文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元)危素撰:《危太朴文续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元)魏初撰:《青崖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吴澄撰:《吴文正公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元)吴师道著,邱居里、邢新欣校点:《吴师道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元)萧撰:《勤斋集》,清刻本。
(元)徐元瑞撰,杨讷点校:《吏学指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元)许衡撰:《许文正公遗书》,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
(元)许有壬撰:《圭塘小稿》,三怡堂丛书本。
(元)许有壬撰:《至正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元)杨奂撰:《还山遗稿》,适园丛书本。
(元)杨维桢撰:《东维子文集》,四部丛刊本。
(元)杨瑀撰:《山居新话》,中华书局2006年版。
(元)姚燧著,查洪德编辑点校:《姚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元)耶律楚材撰:《湛然居士文集》,四部丛刊本。
(元)耶律铸撰:《双溪醉隐集》,知服斋丛书本。
(元)余阙撰:《青阳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元)虞集著,王颋点校:《虞集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元)虞集:《雍虞先生道园类稿》,《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本。
(元)袁桷著,杨亮校注:《袁桷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元)张伯淳撰:《养蒙文集》,北京图书馆藏传抄本。
(元)张弘范撰:《张淮阳集》,清光绪二十一年鹿傅霖刻本。
(元)张养浩著,李鸣、马振奎校点:《张养浩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元)张之翰著,邓瑞全、孟祥静校点:《张之翰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元)张翥撰:《蜕庵诗》,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元)赵承禧等编撰,王晓欣点校:《宪台通纪(外三种)》,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元)赵孟頫著,钱伟强点校:《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元)赵天麟撰:《太平金镜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刻本。
(元)钟嗣成撰:《录鬼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元)朱德润撰:《存复斋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明)陈邦瞻撰:《元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2015年版。
(明)陈永辑:《法家裒集》,明嘉靖三十年刻本。
(明)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黄山书社2004年版。
(明)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明)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连华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2007年版。
(明)雷梦麟撰:《读律琐言》,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明)刘基撰:《刘伯温集(新编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明)权衡著,任崇岳笺证:《庚申外史笺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明)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明)王肯堂原释、(清)顾鼎重辑:《王仪部先生笺释》,清康熙三十年顾鼎刻本影印本,载《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明)叶子奇撰,吴东昆校点:《草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明)佚名编:《吏文辑览》,极东书店1962年版。
(明)张楷撰:《律条疏议》,《中国律学文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清)卞永誉编著:《式古堂书画汇考》,台北:正中书局1958年景印本。
(清)陈梦雷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版。
(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清)全士潮等辑纂:《驳案汇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清)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清)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中华书局2004年版。
(清)薛允升撰:《唐明律合编》,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
(清)薛允升撰:《唐明清三律汇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室编:《辽金元名人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顾宏义、李文整理标校:《金元日记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
黄时鉴编:《元代法律资料辑存》,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吴曾祺编:《古今文钞》,清宣统涵芬楼本。
(四)方志
(元)郝献明、胡岳立修:《顺治乐陵县志》,清顺治十七年刻本。
(元)王元恭纂:《至正四明续志》,宋元四明六志本。
(元)熊梦祥著,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元)杨修:《至正昆山郡志》,观自得斋丛书本。
(元)于钦纂:《齐乘》,明嘉靖四十三年杜氏校刊本。
(元)俞希鲁编纂:《至顺镇江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元)袁桷纂:《延祐四明志》,宋元四明六志本。
(元)张铉修:《至正金陵新志》,元至正四年刊本。
(明)曹树声等修:《万历平阳府志》,明刻清印本。
(明)陈善修:《万历杭州府志》,明万历七年刊本。
(明)冯惟敏、王政熙纂:《万历保定府志》,明隆庆五年刊万历三十五年增补本。
(明)郭实修:《万历续朝邑县志》,明万历十二年刊本。
(明)何乔远修:《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明)胡谧纂:《成化山西通志》,明成化二十一年刊本。
(明)胡宗宪修:《嘉靖浙江通志》,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明)黄仲昭编纂:《弘治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明)纪大纲纂:《崇祯文安县志》,明崇祯年间刊本。
(明)雷福修:《嘉靖真定府志》,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
(明)李贤、万安等纂修:《大明一统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明)刘廷锡纂:《万历潍县志》,明万历二年刊本。
(明)龙文明修:《万历莱州府志》,明万历三十二年刊本。
(明)陆修:《嘉靖山东通志》,明嘉靖十二年刊本。
(明)马暾纂:《弘治潞州志》,明弘治八年刊本。
(明)王璜修:《嘉靖濬县志》,明嘉靖八年刊本。
(明)萧良干修:《万历绍兴府志》,明万历十四年刊本。
(明)邢侗纂:《万历武定州志》,明万历十六年刊本。
(明)徐良傅修:《嘉靖抚州府志》,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
(明)杨芳纂:《万历真定县志》,明万历四年刊本。
(明)杨琬纂:《正德丹徒县志》,明正德十四年刊本。
(明)张恒纂修:《天顺重刊襄阳郡志》,明天顺三年刻本。
(明)张一飞修:《天启同州志》,明天启五年刊本。
(明)张元芳修:《万历顺天府志》,明万历二十一年刊本。
(明)赵景禄纂:《隆庆襄陵县志》,明隆庆二年刊本。
(明)赵木修:《正统大名府志》,清抄本。
(明)赵廷瑞修:《嘉靖陕西通志》,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
(明)钟羽正纂:《万历青州府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刊本。
(清)储大文修:《雍正山西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李鸿章等修:《同治畿辅通志》,清宣统二年北洋官报兼印刷局石印本。
(清)钱墉修:《光绪襄陵县志》,清光绪七年刻本。
(清)茹金修:《道光壶关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清)沈凤翔修,邓嘉绅等纂:《同治稷山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
(清)王赠芳、王镇主修,成爟、冷烜编纂:《道光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清)王兆鳌修:《康熙朝邑县后志》,清康熙五十一年刻本。
(清)张焕纂修:《乾隆满城县志》,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清)张万青纂:《乾隆章丘县志》,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清)赵开元修,畅俊纂:《乾隆新乡县志》,清乾隆十二年石印本。
陈继淹、许闻诗修:《张北县志》,1935年排印本。
金鉽纂:《江苏通志稿》,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1927年抄本。
白钢主编,陈高华、史卫民:《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蔡枢衡:《中国刑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丛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得芝:《蒙元史与中华多元文化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陈高华、张帆、刘晓:《元代文化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陈高华:《元朝史事新证》,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陈灵海:《唐代刑部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华书局2016年版。
方龄贵:《元史丛考》,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郭超:《元大都的规划与复原》,中华书局2016年版。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韩儒林:《蒙元史与内陆亚洲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韩儒林:《穹庐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胡兴东:《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胡兴东:《中国古代判例法运作机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为比较的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李甲孚:《中国监狱法制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李鸣飞:《金元散官制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中华书局2015年版。
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中华书局2011年版。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梁庚尧:《中国社会史》,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2009年版。
刘晓:《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吕思勉:《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编:《〈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屈文军:《元史研究——方法与专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尚衍斌:《元史及西域史丛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宋国华:《元代法制变迁研究——以〈通制条格〉和〈至正条格〉为比较的考察》,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
苏振申:《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
唐长孺:《山居存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慎荣主编:《元史探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吴凤霞主编:《辽史、金史、元史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吴海航:《元代法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海航:《元代条画与断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中华书局2007年版。
萧启庆:《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版。
徐苹芳:《中国城市考古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许凡:《元代吏制研究》,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年版。
严耕望:《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中华书局2006年版。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杨一凡、[日]田寺浩明编:《日本学者中国法制史论著选——宋辽金元卷》,中华书局2016年版。
姚大力:《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扎奇斯钦:《蒙古史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版。
张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晋藩总主编,韩玉林分卷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元》,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张田田:《清代刑部的驳案经验》,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赵琦:《金元之际的儒士与汉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法]埃米尔·克罗齐埃:《科层现象》,刘汉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陈恒炤:《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法制传统》(-::),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日]安部健夫:《元代史研究》,东京:创文社1972年版。
[日]大薮正哉:《元代的法制和宗教》,东京:秀英出版社1983年版。
[日]丹羽友三郎:《中国元代的监察官制》,东京:高文堂出版社1994年版。
[日]仁井田陞:《补订中国法制史研究》,东京:东大出版社1991年版。
白翠琴:《略论元朝法律文化特色》,《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
陈得芝:《蒙古优势、汉制主体的元朝法制——读〈至正条格·断例〉》,2010年南京大学东亚多元文化时代的法律与社会——《至正条格》与蒙元法律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陈高华:《元朝的审判机构和审判程序》,《东方学报》第66册,1994年。
陈高华:《元代的流刑与迁移法》,《祝贺杨志玖教授八十寿辰中国史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陈高华:《〈至正条格·条格〉初探》,《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
陈广恩:《研究元代刑狱制度的新史料——〈至正条格〉“狱官”条格初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
陈佳臻:《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调适:以元代判例创制为例》,《炎黄文化研究》第19辑,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
陈佳臻:《元代法制史研究综述》,《隋唐宋辽金元史论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陈佳臻:《元代“遥授”现象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程妮娜:《金代一省制度述论》,《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程妮娜:《论金代的三省制度》,《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6期。
杜荣坤、白翠琴:《元朝狱政及特点刍议》,《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龚延明:《宋代刑部建制述论——制度史的静态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郝时远:《元代监察制度概述》,《元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
胡兴东:《元朝令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胡兴东:《元代刑事审判制度之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2期。
李涵:《蒙古前期的断事官、必阇赤、中书省和燕京行省》,《武汉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
李明德:《元代司法制度述略》,《法学研究》1995年第1期。
李鸣飞:《蒙元时期的札撒孙》,《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
李玉年:《〈大札撒〉对元朝立法的影响及其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史林》2007年第3期。
李治安:《元代肃政廉访司研究》,《文史》第52—54辑,中华书局2000—2001年版。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论述》,《南开学报》1997年第2期。
李治安:《元江南地区的籍没及其社会影响新探》,《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林雪菲:《公共行政过程中的理性官僚制——组织、机制与制度三种镜像下的剖析》,《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
刘卫东:《〈刑部题名第三记碑〉考》,《北京文博文丛》2014年第3期。
刘晓:《大蒙古国与元朝初年的廉访使》,《元史论丛》第8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晓:《〈大元通制〉到〈至正条格〉:论元代的法典编纂体系》,《文史哲》2012年第1期。
刘晓:《〈大元通制〉断例小考——从〈五服图解〉中的两件〈通制〉断例说起》,《法律史论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
刘晓:《南坡之变刍议——从“武仁授受”谈起》,《元史论丛》第12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刘晓:《元朝断事官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刘晓:《元代大宗正府考述》,《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刘晓:《元代监狱制度研究》,《元史论丛》第7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刘晓:《元代司法审判中种族因素的影响》,《性别、宗教、种族、阶级与中国传统司法》,“中研院史语所”出版,2013年。
刘晓:《再论〈元史·刑法志〉的史源——从〈经世大典·宪典〉一篇佚文谈起》,《北大史学》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吕志兴:《元代“约会”审判制度与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罗炳良:《“予夺褒贬”与“据事直书”——中国传统史学的两种治史理念及其演变趋势》,《学术研究》2006年第6期。
乔志勇:《论元代的人口籍没》,《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3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沈仁国:《元代俸禄制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1988年印刷。
宋国华:《论元代的监狱管理——兼与唐宋的比较》,《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唐犀:《元代二元民族法律观念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王东平:《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回族研究》2002年第4期。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的法学素养》,《文史哲》2015年第5期。
翁独健:《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纂》,《燕京社会科学》1948年第1期。
吴志坚:《元代法律特征及其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以法律形式为中心》,2010年南京大学东亚多元文化时代的法律与社会——《至正条格》与蒙元法律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杨德华、胡兴东:《元代“约会”制度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杨清华:《金宣宗朝行六部设置考》,《学术交流》2008年第8期。
杨印民:《元代籍没妇女的命运与籍没妻孥法的行废》,《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杨印民:《元文宗朝籍没政策及籍没资产对政府财政的作用》,《庆贺邱树森教授七十华诞史学论文集》,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杨志娟:《回回人与蒙古宫廷政变——兼论元朝回回商人与回回法的盛衰》,《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姚大力:《从“大断事官”制到中书省——论元初中枢机构的体制演变》,《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姚大力、郭晓航:《金〈泰和律〉徒刑附加决杖考——附论元初的刑政》,《复旦学报》1999年第4期。
姚大力:《论元朝刑法体系的形成》,《元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
于月:《元代俸禄制度新考》,《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4期。
曾代伟:《蒙元法定死刑考辨》,《法学家》2004年第5期。
扎奇斯钦:《说〈元史〉中的札鲁忽赤并兼论元初的尚书省》,《蒙古史论丛》(上),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版。
张帆:《金元六部及相关问题》,《国学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帆:《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北大史学》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帆:《元朝皇帝的“本命日”》,《元史论丛》第12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张帆:《元朝诏敕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帆:《〈元典章〉本校举例》,《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8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张国旺:《元代军官俸禄制度考论——〈元典章·户部·禄廪〉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3期。
张康之:《韦伯官僚制合理性设计的悖论》,《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赵文坦:《元代的刑部和大宗正府》,《历史教学》1995年第8期。
赵文坦:《元代刑法轻重考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
郑金鹏:《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实践之维——以从“盗”至“白昼抢夺”的罪名演变为例》,《法律史评论》2015年总第7卷。
周东平、李勤通:《〈大明律〉采六部体系编纂模式原因考辨》,《法律科学》2017年第1期。
周继中:《论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周思成:《元代刑法中的所谓“敲”刑与“有斩无绞”之说辨正》,《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日]安部健夫:《大元通制解说》,《东方学报》第1册,1931年。
[日]安部健夫:《〈元史·刑法志〉与“元律”之关系》,《东方学报》第2册,1931年。
[日]宫崎市定:《宋元时期的法制与审判机构》,载杨一凡、田寺浩明主编《日本学者中国法制史论著选——宋辽金元卷》,中华书局2016年版。
[日]田村实造:《元朝札鲁忽赤考》,《中国征服王朝的研究(中)》,京都:同朋舍1964年版。
[日]小林高四郎:《元代法制史上的旧例》,《江上波夫教授古稀纪念论集·历史篇》,东京:山川出版社1977年版。
[日]岩村忍:《〈元典章〉刑部研究——刑罚手续》,《东方学报》第24册,1954年。
[日]岩井茂树:《元代行政诉讼与判决文书——以〈元典章〉附钞案牍〈都省通例〉为素材》,《东方学报》第86册,2013年。
[日]有高岩:《元代的诉讼裁判制度研究》,《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新编》第18辑,1981年。
[日]植松正:《关于元代江南豪民朱清、张瑄——围绕诛杀与财产官没问题展开》,《东洋史研究》1968年第27卷第3号。
[日]植松正:《汇集〈至元新格〉并解说》,《东洋史研究》1972年第30卷第4号。
[日]植松正:《元初法制论考——特别是与金制的关系》,《东洋史研究》1981年第40卷第1号。
[日]植松正:《元代条画考》,《香川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报告》第45—51、58号,1978年。
李玉年:《元代多元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8年。
刘本栋:《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1年。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年。
王晓昱:《宋代刑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年。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以蒙汉二元视角的观察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
徐昱春:《元代法定刑考辨》,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朱志培:《明代刑部大理寺职能嬗变考》,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陆峻岭编:《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版。
王德毅等编著:《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987年版。
姚景安编:《元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小组主编:《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索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朱士嘉编:《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日]植松正编著:《元代政治法制史年代索引》,东京:汲古书院2008年版。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HISTORICAL GEOGRAPHY'S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TH ROUTES OF QINLONG ON THE SILK ROAD1945-1947年中国善后救济事业研究
Study on China's Aftermath Relief Program, 1945-19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
Socialist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907-1279年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5:Part 1,The Sung Dynasty and Its Precursors,907-1279圈层结构视阈下的中国古代羁縻政区与部族
Ancient Chinese Setting Up Areas and Tribes under the Threshold of Circle Structure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