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vner Greif,,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p.138.
[2]Avner Greif,“Microtheory and Res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through Economic History”,In David M.Kerps and Kenneth F.Wallis,eds.,,Vol.1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a,p.82.
[3]Bruno Amable,“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and Diversity of Soci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2000,7(4):pp.645-687.
[4]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1991,5(1):pp.97-112.
[5]Douglass C.Nor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Douglass C.North,,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81.
[7]Douglass C.North,,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8]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1867-1870,p.54.
[9]Lance E.Davis and North Douglass 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6).
[10]Lin Justin Yifu,“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Reform in China:A Peasant's Institutional Choice”,,1987(May).
[11]Liu Kwang Ching,,1862-1874,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pp.25,101-105,153.
[12]Paul A.David,“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1985,75(2):pp.334-335.
[13]Paul A.David,“Why are Institutions the ‘Carriers of History’?Path Depende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ventions,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1994,5(2):pp.214-215.
[14]Paul D.Bush,“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1987,21(3).
[15]Paul Milgrom,Yingyi Qian,and John Roberts,“Complementarities,Momentum,an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Manufacturing”,,1991,81(2).
[16]Paul Piers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27.
[17]Peter A.Hall and Daniel W.Gingerich,“Varieties of Capitalism and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Macroeconomy:An Empirical Analysis”,2004,.
[18]Randall K.Morck,,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
[19]Reinhard H.Schmidt and Gerald Spindler,“Path Dependenc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mplementarity”,,2002,5(3):pp.311-333.
[20]Returns of Trade,1866-1875.
[21]Richard Deeg,“Complementari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How Useful a Concept?”,2005:2005-21,Wissenschaftszentrum Berlin.
[22]Otto M.Schiller,,London:Asia Publishing House,1969,Chapter 7.
[23] Terry L.Anderson and P.J.Hill,“The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s:A Study of the American West”,,1975(18):pp.163-179.
[24]Wellington K.K.Chan,í,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25]William C.Kirby,“China Unincorporated:Company Law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China”,,1995(1),p.54.
[26]William Goetzmann,Elisabeth Köll,“The History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China:State Patronage,Company Legislation,and the Issue of Control”,2003,http://dsl.nber.org/books/corp-owner03/goetzmann-koll 7-20-04.pdf.
[27]R.科斯、A.阿尔钦、D.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W.布莱恩·阿瑟:《经济中的正反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6期。
[29] 陈炽:《纠集公司说》,《续富国策》卷4。
[30] 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3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矿务档》,台湾艺文印书馆1960年版。
[32][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3][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4][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张富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5][美] 布莱恩·阿瑟:《经济中的正反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6期。
[36][美]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7][美]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8][美]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39][美] 戈登·塔洛克:《寻租》,李政军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美]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1][美]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张汇文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42][美] 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杨希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3][美]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王笛、张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4][美]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虞和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5][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程麟荪、樊书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6][美]关文彬:《如何管理市场,企业组织与关系网:久大盐业有限公司,1917—1937》,载于张东刚《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7][日] 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高淑娟、孙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3页。
[48][日]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49][英] J.罗杰斯·霍林斯沃斯、罗伯特·博耶编:《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移植》,许耀桐等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510—565页。
[50][英] 卡塔琳娜·皮斯托、约拉姆·凯南、扬·克莱因赫斯特坎普等:《法律演进与移植效果:六个法律移植国家中公司法发展的经验》,载吴敬琏主编《比较》第2辑,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5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2][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陈岱孙主编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31页。
[53]《筹办夷务始末》。
[54]《论专售商局之非》,《申报》1884年8月22日。
[55]《海防档》,购买船炮(三)。
[56]《海关贸易报告》。
[57]《捷报》1871年6月16日。
[58]《工商半月刊》。
[5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页。
[60]《农工商部统计表》,1908年。
[61]《农商公报》第18期,1916年1月。
[62]《全国银行年鉴》,1937年。
[63]《商部为重申奏定章程有关条文札苏州商务总会全文》,《苏州商会档案》。
[64]《上海特别市党部第六区党部痛斥全国商联会》,《民国日报》1928年11月16日。
[65]《上海新药业公会快邮代电:请打消〈撤销商会之提案〉(1928年3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会藏档》会3.1/3.6。
[66]《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28—1937)》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7]《俞鸿钧致蒋介石呈文(1945年4月5日)》之附件,蒋中正档案:特交档案2080.109,28/01。
[68]《中中交农四行业务划分及考核办法》1942年6月15日。
[69]班思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载于海关总税务司统计科译印《最近十年各埠海关报告(1922—1931年)》上卷,1932年。
[70]卞耀武:《合伙企业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71]财政部《财政年鉴》编纂处编:《财政年鉴续编》第11编,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
[72]陈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6年金融政策探析——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视角》,《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73]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74]陈志昂:《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4月25日。
[75]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上海三联书店1957年版。
[76]陈钟颖:《二十五年份上海金融市场之回顾》,《中行月刊》1937年第1、2期(第14卷第1、2期)。
[77]成九雁、朱武祥:《中国近代股市监管的兴起与演变:1873—1949年》,《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78]戴一峰:《论晚清的子口税与厘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
[79]邓先宏:《中国银行与北洋政府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1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80]豆建民:《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1]杜恂诚、严国海、孙林:《中国近代国有经济思想、制度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2]杜恂诚:《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83]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84]杜恂诚:《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85]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86]方志远、黄瑞卿:《江右商德社会构成及经营方式——明清江西商人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87]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8]郭熙保、胡汉昌:《论制度后发优势的实施机制》,载《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三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郭熙保、胡汉昌:《论制度模仿》,《江汉论坛》2004年第3期。
[90]韩毅:《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研究——理论、方法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1]何立胜:《中外企业制度嬗变的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92]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郑大华点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3]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4]华洪涛:《原中国植物油料厂剖析》,《经济学术资料》1982年第5期。
[95]黄鉴晖编:《山西票号史料》,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96]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7]简锐:《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的概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
[98]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与商人利益的博弈——以〈公司律〉和〈公司条例〉为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航政编》第1册,1931年。
[100]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101]雷麦:《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02]李一翔:《近代中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1897—1945》,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03]李玉:《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4]李玉:《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5]梁钜文:《中央银行制度概论》,大东书局1930年版。
[106]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载《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107]刘和旺:《论学习与制度变迁》,《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108]刘经华:《从诺思悖论看清代官督商销制——兼议中国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09]刘秋根:《明代工商业中合伙制的类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10]刘秋根:《十至十四世纪的中国合伙制》,《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111]刘世锦:《经济体制创新的条件、过程和成本——兼论中国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经济研究》1993年第3期。
[112]刘维炽:《中国实业前途之危机》,《中国实业》第1卷第2期,1935年2月15日。
[113]卢现祥、朱巧玲:《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移植及其绩效问题》,《福建论坛》2004年第4期。
[114]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115]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116]罗玉东:《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117]吕实强:《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2年版。
[118]马寅初:《经济政策要通盘打算》,原载重庆《世界日报》1946年5月12日。
[119]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0]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1]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卷,中华书局1962年版。
[122]秦海:《制度、演化与路径依赖——制度分析综合的理论尝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23]全国经济会议秘书处编:《全国经济会议专刊》,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1928年版。
[124]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编:《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25]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26]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等编:《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中华书局1964年版。
[127]邵元冲:《经济统制与人力统制》,《建国月刊》卷11,第3期,1934年9月10日。
[128]沈祖炜:《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版。
[129]寿进文:《当前工业危机的检讨》,《文汇报》1946年7月1日。
[130]宋美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文史哲》2004年第3期。
[131]孙文学主编:《中国财政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2]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133]谭熙鸿:《十年来之中国经济》,中华书局1948年版。
[134]唐寿宁:《均衡的实现与制度规则的贯彻》,《经济研究》1993第3期。
[135]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6]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137]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8]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9]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0]王红曼:《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141]王军主编:《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第二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142]韦森:《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哲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3]翁文灏:《中国经济建设轮廓》,载《中国经济建设论丛》,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144]翁先定:《交通银行官场活动研究(1907—1927)》,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1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45]吴半农:《国营事业论》,中国文化服务社1945年版。
[146]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7]吴经砚等:《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148]吴泰昌:《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的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49]夏东元:《盛宣怀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0]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1]徐建青:《清代手工业中的合伙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152]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3年版。
[153]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54]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55]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6]杨瑞龙:《论制度供给》,《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
[157]杨寿标:《中国财政统计大纲》,中华书局1946年版。
[158]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159]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期)。
[160]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61]杨在军:《晚清公司与公司治理》,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62]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3]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4]张传玺:《中国历代契会考释》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5]张福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与商会关系》,《史林》2001年第2期。
[166]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167]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168]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169]张旭昆:《思想市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0]张旭昆:《制度演化分析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1]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72]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73]郑会欣:《美金公债舞弊案的发生及处理经过》,《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
[174]《中国财政史》编写组编:《中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17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76]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教研室编:《清代的矿业》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7]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78]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0]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81]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第一册,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182]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183]周永林、张廷钰编:《马寅初抨官僚资本》,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84]朱彤芳:《旧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
[185]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86]朱荫贵:《近代中国:金融与证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87]朱荫贵:《论晚清中国新式工商企业对清朝政府的报效》,《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188]朱荫贵:《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形成的途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5期。
[189]朱荫贵:《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90]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