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Wing,The Illustrated i Ching,Dolphin Books/Doubleday,1982;
Noel Carroll,Formalism,In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Aesthetics,BerywGant and Dominic Mclver Lpoes eds.London and New York,2001,p.87.
T.W.Adorno,He Adorno Reader,Edited by Brian O'Connor,Blackwell Publishers,Massachusetts: 2000,p.210.
Susanne K.Langer,Expressiveness,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Art:Readings in Analytic Aesthetics,John W.Bender and H.Gene Blocker,eds.Prentice-Hall,lnc.1993,p.144.
Leo Tolstoy,What is Art? in Art and Philosophy,W.E.Kennick ed.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79,p.37.
G.H.Blocker and J.M.Jeffers,eds.Contextualiziting Aesthetics:From Plato to Lyotard,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p.179.
Carol K.Anthony,The Philosophy of the I Ching,Anthont Publishing Co.,1981.
Sam Reifler,I Ch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for Modern Times,Bantam Book Inc.,1985.
Ann Williams,Images from the I Ching,Avery Publishing Group Inc.,1987.
Guy Damina-Knight,The I Ching on Business & DecitionMaking,Desting Books,1987.
Martin Palmer,The Fortune Teller's I Ching,Ballantine Book,Inc.,1987.
Carol K.Anthony,The Other Way: A Book of Meditation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I Ching,Anthont Publishing Co.,1990.
Lama A.Govinda,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I Ching: The Book of Transformation,Weatherhili Inc.,1981.
ChristopherMarkert,I Ching: The No.1 success Formicla,Harper Collins,1987.
(魏)王弼:《宋本周易注疏》,(唐)陆德明音义,(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1988年版。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宋)李衡:《周易义海撮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宋)司马光、张载:《温公易说 横渠易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宋)苏轼:《东坡易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明)来知德:《周易集注:易经来注图解》,张万彬点校,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宋)朱熹:《周易本义》,廖明春点校,中华书局2009年版。
(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注(上中下)》(民国)尚秉和注,常秉义点校,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民国)尚秉和:《焦氏易诂》,常秉义点校,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清)胡渭:《易图明辨》,谭德贵等点校,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宋)雷思齐:《易图通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宋)程大昌:《易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元)董真卿:《周易会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汉)班固:《汉书·律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明)智旭:《〈周易禅解〉论疏》,曾其海疏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北宋)薛居正:《势胜学》,马树全译注,黄山书社2013年版。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徐洪兴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译著》,周振甫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清)冯道立:《周易三极图贯》,孙国中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魏)刘劭:《人物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清)王原祁:《雨窗漫笔》,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明)徐善继、徐善述:《人子须知》,武陵出版社1982年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英]佩里·安德森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文贯中、魏章玲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泽,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李铸晋:《赵孟頫〈二羊图〉之意义》,《新美术》1992年版第2期。
[英]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美]巫鸿著:《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梅玫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美]高居翰,(中)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美]米奈著:《艺术史的历史》,李建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比]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英]史蒂芬·霍金:《时空本性》,杜欣欣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美]阿恩海姆等:《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贝尔廷:《艺术史的终结?——当代西方艺术史哲学文选》,常宁生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王柯平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班大为:《中国上古史实揭秘:天文考古学研究》,徐凤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西]加赛特:《艺术的去人性化》,莫娅妮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英]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杨成寅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奥]马赫:《感觉的分析》,洪歉、唐钺、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美]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德]希尔德布兰德:《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潘耀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盖格:《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日]吉野裕子:《易经与祭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宗贤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美]巫鸿:《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查律:《“象”与“笔墨”》,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殷晓蕾:《生生为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孙喜艳:《〈周易〉美学的生命精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王玉德、姚伟钧、曾磊光:《神秘的八卦:〈周易〉研究纵横观》,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张再林等著:《身体、两性、家庭及其符号》(《咸卦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徐芹庭:《易经源流:中国易经史(上下)》,中国书店2008年版。
卢国龙:《道教哲学》,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张祥平:《〈易〉与人类思维》,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中国书店2006年版。
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上下册)——易、道与兵、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姜澄清:《易经与中国艺术精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刘大均:《大易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陈鼓应:《道家易学建构》,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王章陵:《周易思辨哲学(上下册)》,齐鲁书社2007年版。
周春才:《易经图典——寻根·释义·养生》,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张舜清:《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振复:《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黄鸿春:《从“勿”“气”看商周“气物”观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28日第A05期。
付粉鸽:《生生不息》,西安出版社2008年版。
王伯敏、童中焘:《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王玉德、王锐:《宅经》,中华书局2011年版。
陈碧:《〈周易〉象数之美》,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侯敏:《易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徐议明:《易学心理学》,中国书店2007年版。
赵思有:《中国绘画意象和笔墨的哲学基础》,《新美术》2002年第4期。
杨克石:《〈周易〉与中国画的审美境界》,《周易研究》2010年第3期。
李巍:《〈周易〉的思维方法在中国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周易研究》1993年第4期。
陈传席:《从阳刚大气谈起》,《美术》1992年第6期。
杨成寅:《意象与美术》,《美术》1993年第2期。
金捷中:《中国画意象体系初论》,《国画家》1993年第1期。
李德仁:《东方绘画饰形学雏论》,《国画家》1993年第2期。
李巍:《再论〈周易〉与中国画》,《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
李平、张霞云:《论〈周易〉对中国古代书画理论的影响》,《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
陈碧:《象数与中国书画》,《求索》2006年第5期。
陈碧:《象数美学思想及其现代性思考》,《学术论坛》2009年第5期。
李巍:《〈周易〉与绘画——对目前中国画争论的断想》,《美术研究》1986年第3期。
王伯敏:《“立意为象”解》,《新美术》1981年第3期。
顾颉刚:《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燕大月刊》1930年第3期。
胡适:《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书》,《燕大月刊》1930年第3期。
钱玄同:《论观象制器的故事出京氏易书》,《燕大月刊》1930年第3期。
李戎:《〈周易〉与中国绘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郑万耕:《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
张岱年:《〈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研究》1991年第1期。
王作均:《“墨道”新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李建群、周利明:《交通大学校名的文化内涵》,《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周利明:《“美”字蕴含的中华美学核心精神》,《求索》2012年第2期。
周利明:《世界美术史新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版。
王玉德:《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于希贤:《法天象地: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和风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潘显一等:《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纲纪:《周易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任法融:《〈周易参同契〉释义》,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钟明善:《钟明善书学论集》(提出“意象思维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再林:《中西哲学比较论》(内有“现代西方显现学与易学本体论”一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尤西林:《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文艺研究》2008年第3期。
彭德:《中华五色》,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